讀書日
愛之死: 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第2版)

愛之死: 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第2版)

  • 定價:340
  • 優惠價:930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8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珍貴難得的圖片資料
★與時俱進的學界研究

 ★多面深入掌握創作精髓
 ★德中對照呈現劇本原味

  這是一本十分難得的,研究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好書,自 2003 年問世,即深受學界及愛樂者喜愛。出版至今,已逾十年,此次修訂再版,作者們增補了許多新的研究結果,希望讀者的閱讀能伴隨學界的研究,與時俱進。

  書中羅列諸多歷年演出的劇照、舞台設計及手稿,都是幾經協商、耗費許多心血,與歐洲多家劇院及多位相關收藏人士接洽,終獲授權的第一手資料,其中多幀圖片更是世界首次授權印行,充分展現今日台灣尊重版權的風貌。經由這些圖片與資料,也重現了《崔斯坦與伊索德》的演出史。

  本書除了劇本全文中譯,並以德中對照方式呈現外,更選譯了華格納談該作品的文章以及在創作期間寫給最親近的人士的信件與日記,並於全書最後附上華格納創作該劇之年表,讓讀者對於作曲家在這段時間內的生命與事業上的顛沛流離,感情上的波濤洶湧有所認知,更能突顯其始終執著於自我創作、並力求自我突破的藝術家精神。

  同時分別以六篇文章來觀察了解華格納,其作者皆為今日世界級的華格納研究學者。其中三篇以不同的觀察方向,介紹劇本的中世紀文學來源,並比較華格納的作品與中世紀文學的差異,經由這三篇文章,可以理解華格納在劇本裡所反映的許多騎士世界的情愛觀與禮教觀。

  另外的三篇文章,則由不同的角度來分析音樂,並打破談華格納音樂,就只能談「主導動機」的迷思,提醒讀者,聽華格納,就要全面的聽歌聲、文字與樂團,才能得其精髓。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基敏


  德國海德堡大學音樂學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所教授。
  研究領域為歐洲音樂史、歌劇研究、音樂美學、文學與音樂、音樂與文化等,經常應邀於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
  重要中文著作有《當代台灣音樂文化反思》(台北:揚智,1998)、《浦契尼的〈杜蘭朵〉:童話.戲劇.歌劇》(台北:高談,1998)、《文話/文化音樂:音樂與文學之文化場域》(台北:高談,1999)、等專書及數十篇學術文章。

梅樂亙

  瑞士伯恩大學音樂學博士,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及「浦契尼研究中心」主持人,並曾作曲及導演歌劇。
  其學術足跡遍及歐、美、亞洲,除有數百篇學術論文外,並經常接受委託專案籌組學術會議,更經常受邀為歐洲各大劇院、音樂節以及各大唱片公司撰寫介紹文章,對歌劇研究及推廣貢獻良多。

 

目錄

修訂二版前言

初版前言

•《崔斯坦與伊索德》劇情大意
羅基敏 整理

•《崔斯坦與伊索德》劇本德中對照
華格納(Richard Wagner)著 羅基敏 譯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華格納談《崔斯坦與伊索德》之一:〈前奏曲〉與〈前奏與終曲〉
華格納(Richard Wagner)著 羅基敏 集、譯
〈前奏曲〉
〈前奏與終曲〉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手稿:〈前奏曲〉與〈愛之死〉
〈前奏曲〉
〈愛之死〉

•華格納談《崔斯坦與伊索德》之二:選自華格納的信件與《給瑪蒂德的日記》
華格納(Richard Wagner)著 羅基敏 集、譯
選自華格納的信件
選自華格納《給瑪蒂德的日記》

•為華格納的《崔斯坦》預習:談樂劇的原初與前身
斯奴克(Lynn Snook)著 陳淑純 譯

•華格納與中世紀
梅爾登思(Volker Mertens)著 陳淑純 譯

•記憶與慾望之間:華格納的劇本與浪漫主體性
葛洛斯(Arthur Groos)著 洪力行 譯

•華格納的「過程的藝術」:《崔斯坦與伊索德》中之對唱
達爾豪斯(Carl Dahlhaus)著 羅基敏 譯

•夜晚的聲響衣裝 —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之音響色澤結構
梅樂亙(Jürgen Maehder)著 羅基敏 譯

•神話、敘事結構、音響色澤結構:談華格納研究的樣式轉換
梅樂亙(Jürgen Maehder)著 羅基敏 譯

•「你在黑暗處,我在光亮裡」:談彭內爾的拜魯特《崔斯坦與伊索德》製作
羅基敏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創作至首演過程一覽表
羅基敏 整理

•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研究資料選粹
梅樂亙(Jürgen Maehder)輯

•本書重要譯名對照表
張皓閔 整理

 

修訂二版前言

  2003年,華格納誕生一百九十週年之際,我們選擇了出版一本介紹他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專書。在作曲家眾多作品裡,這部歌劇可稱是其一生音樂戲劇成就的高峰,原因不在於它與作曲家親身的愛情故事有某種關係,而在於其中發展完成的個別音樂戲劇語法。要將這麼一部對於資深愛樂者而言,都不容易理解的歌劇,介紹給國內讀者,本身就是一個挑戰。出書後的各方反應,遠比期待中來得「熱」,初版絕版數年,高談文化早已催促再版。由於個人工作繁雜,一直未能著手進行相關工作。2013年,華格納誕生兩百週年,再不進行,會對不起作曲家,無論如何,都得將它完成。

  在這一版裡,修正了許多初版裡的各種錯誤,亦增加不少相關說明,更新了研究資料,加上譯名對照表。有鑒於十年前,歌劇DVD尚未普及,對於未至現場觀賞過歌劇的讀者而言,探討歌劇製作有如隔靴搔癢,因之,書中僅附若干精選製作的圖片,未有進一步說明。十年後,歌劇DVD不僅劇目數量增加,垂手可得,演出版本亦如雨後春筍,令人目不暇給,應是可以討論歌劇製作的時刻。本書增加了羅基敏的〈「你在黑暗處,我在光亮裡」:談彭內爾的拜魯特《崔斯坦與伊索德》製作〉一文,其中亦交待了選取製作圖片的考量,期能傳達,華格納歌劇創作在歌劇史上的地位,不僅僅是作品本身的份量,透過他手創的拜魯特音樂節,這些作品帶動了廿世紀歌劇演出的大突破,展現歌劇係由音樂推動戲劇的精髓。

  十年過去,曾經對華格納研究與演出有所貢獻的人士,逐漸凋零逝去,令人不勝唏噓。2013年裡,Lynn Snook與Patrice Chéreau先後於七月及十月撒手人寰,是我們在做這本書時,心頭一直有的傷痛與想念。

  由於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十年前的檔案與今日的軟體不甚相容。本書雖為再版,排版、校對的功夫實與出版一本新書無異。張皓閔的細心校對,填補了作者們經常視而不見的缺失,在此表達深深的謝意。在讀書風氣日益消減的今日,高談文化一本初衷,不惜成本,投下心力,將全書重新排版製作,維持一貫的典雅出書品質,是我們一直衷心感激與欣賞的!

羅基敏/梅樂亙 
2013年十二月於台北

初版前言

  1998年,與高談文化合作出了《浦契尼的〈杜蘭朵〉—童話、戲劇、歌劇》一書,獲得許多迴響,期待能再接再厲,出版類似的歌劇專書。由於諸多因素,一直沒能完成大家的期待。五年後,終於能以這一本談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崔斯坦與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的專書,繼續這個理想。

  不同於浦契尼的貼近人心,對愛樂者而言,華格納似乎遠在天邊、高不可攀。再加上他一直被與納粹連線,更為這位早在納粹八字還沒一撇前,就已撒手人寰的作曲家,添上許多異樣的色彩。事實上,華格納的許多音樂被用在電影、電視節目裡,更是眾多廣告音樂一用再用的音樂源頭。換言之,在我們的生活裡,華格納的音樂早就無所不在。

  華格納不僅是作曲家,亦是詩人,一生熱愛文學與戲劇。要理解他的歌劇創作,不能不理解他親筆寫作的劇本,更不能不理解他所熱愛的文學。因之,書中將《崔斯坦與伊索德》之劇本譯為中文,並以德中對照方式,呈現於讀者眼前。為了保留華格納文字作品原味,並基於其他考量(請參照劇本中譯之前言部份),決定採取華格納在譜曲前即已印行出版的劇本版本,故而內容與坊間CD手冊略有出入,特別是第二幕。

  讀者不妨自行比較作曲時的更動,以體會「詩人」與「作曲家」對文字之不同感覺;德文亦保留「古意」,識者當可看出。華格納的人生遭遇與《崔斯坦與伊索德》的關係,是接觸此作品的人均感興趣的。在諸多資料中,本書檢選華格納本人於創作期間談及本作品之相關文字,經由一手資料,讀者可自行想像當年華格納的心境。書末以表列方式列出作品創作過程大事,讀者不妨參照閱讀,當可拼湊出事件與作品關係的大致樣貌。

  有關華格納這部作品之相關資料汗牛充棟,經過諸多考量,決定選取三篇與文學相關之文章,原作者寫作它們時,分別在不同的時空、應不同的需要、有不同之訴求,以呈現歌劇與文學之多元關係。《崔斯坦與伊索德》的音樂被一致認為係華格納音樂創作的重要里程碑,各種角度之分析與討論,一百多年來,無計其數。

  在達爾豪斯(Carl Dahlhaus)諸多文章中,選取此篇,係因其言簡意賅,回歸華格納個人對語言與音樂之認知,對照作品之音樂與文字文本,剖析二者辨證關係,一方面揭示華格納認知之誤,也同時展現華格納音樂語言的多面向與高度成就,是音樂分析與理論架構的精品。達爾豪斯為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音樂學界重要的音樂學學者,對音樂學之快速發展,有著莫大的貢獻;本文應是其著作首次全文直接由德文中譯的文章。梅樂亙(Jürgen Maehder)的兩篇文章,一篇以音樂的第四要素「音色」為中心,指出《崔斯坦與伊索德》承先啟後之地位,另一篇則對已形成專領域之「華格納研究」方向之轉向,做出簡介,期能帶給本地讀者跳出舊有古老窠臼,超前趕上的角度與思維。

  為便於讀者閱讀,「華格納」之「《崔斯坦與伊索德》」出現時,作者名與作品名均不再附原文,其他人名、地名等重要辭彙首次出現時,則在中譯名之後,於()中標示原文,並視必要,列出與前後文相關之重要資訊。各篇文章裡,出自劇本的引言均以「楷書」標示,並順應一般習慣,將歌劇名稱《崔斯坦與伊索德》經常縮寫成《崔斯坦》;總譜之使用則以Dover 1973年版為主。各文章中,除出自作者的註釋外,為提供讀者更多資訊或便於瞭解,各位譯者加入的註釋,均以【譯註】標示。為節省篇幅及便利閱讀,部份之研究資料以縮寫方式處理,並於各文中註明。

  由首演至今,《崔斯坦與伊索德》的舞台演出製作亦形成其特殊之演出史。經由多部製作演出劇照,希能讓讀者一窺歌劇演出風格與美感之轉變。其中多幅設計圖或劇照不僅在中文世界,亦在全球係首次出版。

  完成如此一本書,要感謝許許多多的個人和機構。首先要感謝Lynn Snook (Berlin), Prof. Dr. Volker Mertens (Berlin), Prof. Dr. Arthur Groos (Ithaca/NY) 慨然提供文章,Ursula Müller-Speiser同意中譯Mertens教授之文章。更要感謝達爾豪斯教授之遺孀Annemarie Dahlhaus授權中譯其先夫之文章。

  在圖片方面,要感謝的有:
  Bayreuther Festspiele, Bayreuth (拜魯特音樂節)
  Wolfgang Wagner, BayreuthAkademie der Künste, Stiftung Archiv, Berlin (柏林藝術研究院檔案室)
  Deutsche Oper Berlin, Archiv (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檔案室)
  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 Archiv, Berlin (柏林國家劇院檔案室)
  Schweizerische Theatersammlung, Bern (伯恩瑞士劇場收藏中心)
  Österreichische Nationalbibliothek, Wien (維也納國家圖書館)

  更要特別感謝歌劇導演彭內爾(Jean-Pierre Ponnelle)之遺孀Margit Saad-Ponnelle同意提供其先夫之第一部歌劇導演製作《崔斯坦與伊索德》之舞台設計圖,與其1981至1987年間著名的拜魯特製作相較,可見其製作理念之一貫性與細節之改變。

  書中其他圖片出自以下書籍:
  Bayreuther Festspiele, Jahreshefte 1952-2002.
  Gabriel Bise (ed.), Tristan und Isolde gemäß der Handschrift des »Tristanromans« aus dem 15. Jahrhundert, Fribourg/Genève (Éditions Minerva) 1978.

  Max W. Busch (ed.), Jean-Pierre Ponnelle 1932-1988, Berlin (Henschel-Verlag) 2002.
  Martin Geck, Die Bildnisse Richard Wagners, München (Prestel) 1970.
  Michael Petzet/Ditta Petzet, Die Richard Wagner-Bühne König Ludwigs II., München (Prestel) 1970.
  Walter Erich Schäfer, Wieland Wagner. Persönlichkeit und Leistung, Tübingen (Rainer Wunderlich) 1970.
  Hermann Schreiber/Guido Mangold, Werkstatt Bayreuth, München/Ham¬burg (Albrecht Knaus) 1986.
  而高談文化多年來,不計成本地出版小眾又小眾的書,更是我們一直衷心感謝的!

羅基敏/梅樂亙
2003年六月於台北/柏林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620508
  • 叢書系列:音樂館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6.5 x 21.5 x 1.9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2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崔斯坦與伊索德》
劇情大意

...............................
故事背景:中古(約十世紀)。
第一幕:崔斯坦船上的甲板。船航行在海上,由愛爾蘭向空瓦爾駛去。
第二幕:空瓦爾,馬可王的城堡。
第三幕:崔斯坦在布列塔尼的城堡。
首演:1865年六月十日,慕尼黑。
...............................

第一幕
崔斯坦(Tristan)駕著船,載著愛爾蘭公主伊索德(Isolde)向著空瓦爾 (Cornwall)駛去,伊索德將在那兒與馬可王(König Marke)成親。空瓦爾已經在望,伊索德卻心情惡劣地希望來場暴風雨,人船俱亡。

她的侍女布蘭甘妮(Brangäne)試著安慰她,伊索德命她請崔斯坦下船艙來,卻被崔斯坦婉拒,他的侍從庫威那(Kurwenal)更語出不遜。伊索德羞惱之餘,向布蘭甘妮道出她們曾經救了崔斯坦一事:崔斯坦殺了伊索德的未婚夫莫若(Morold),但亦被莫若所傷。

崔斯坦化名坦崔斯(Tantris)至伊索德處求救,伊索德雖知這是仇家,但在和他的眼光相遇時,即愛上了他,不但沒有殺他,反而醫好了他。誰知崔斯坦再來愛爾蘭時,竟是為馬可王向伊索德求親。再見崔斯坦時,伊索德立刻認出他是「坦崔斯」,為他的求親之舉甚為反感,但依舊隨著他去。

船離岸愈近,伊索德對於自己日後要和這一位不懂愛情、只看功名的人士長期相處,感到萬分痛苦。布蘭甘妮只見伊索德的苦,卻未明白原因,誤以為伊索德擔心未來的婚姻生活,因此提醒她,離家之時,母親曾給伊索德一堆靈藥,以備不時之需,很可以用愛情藥酒來保證和馬可王的感情。

布蘭甘妮的提醒給了伊索德新的想法,她要用死亡藥酒解決這份痛苦;布蘭甘妮則未解其意。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