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

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中討論的是什麼是“中國”,現代中國是怎樣從古代中國逐漸形成的,這個包含了眾多民族、複雜文化和龐大疆域的“中國”,在當下面臨著什麼樣的問題?研究中國歷史繞不開這些大問題,觀察現實中國也不能迴避這些大問題。最近,迅速膨脹的中國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中國與亞洲和世界,究竟在文化、政治和經濟上如何相處?我們要承認,現代中國已經遇到很多麻煩,比如高句麗問題、東海與釣魚島問題、南海與西沙、南沙問題、外蒙古與內蒙古問題、新疆的東突厥運動以及伊斯蘭教問題、西藏及藏傳佛教問題、中印邊界問題、台灣問題,甚至還有可能死灰復燃的琉球問題等等。

  當我們討論“中國”時,也不可避免會涉及“亞洲”的鄰居,比如日本和韓國,甚至涉及到西方世界。生活在這樣一個互相聯繫又互相依賴的世界裡,我們希望反思歷史所帶來的理性,可以讓我們抑制情感驅動的民族主義立場,在同一個世界中彼此尊重。

  這本小書中討論這些關係到你、我、他的大問題。本書從“歷史”出發, 不僅通過歷史知識認識自我,而且通過歷史知識與周邊鄰居形成一些共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葛兆光


  1950年生於上海,1984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現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教授。歷任揚州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並曾任香港浸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臺灣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日本關西大學、美國哈佛燕京學社、普林斯頓大學等校任客座教授及訪問學者。2009年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選為第一屆Princeton Global Scholar。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思想和文化史。

  主要著作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漢字的魔方》、《唐詩選注》、《中國思想史》(兩卷本)、《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正續編、《古代中國文化講義》、《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東風》、《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宅茲中國》、《想像異域》等。
 

目錄



導論 有關「中國」的歷史形成與認同困境
一、「中國」的解釋為什麼成為問題?以及「中國」存在哪些困境?
二、對「中國」的質疑:各種歷史研究的新理論與新方法的啟示和挑戰
三、歷史中國、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中國」對西方近代民族國家理論提出的挑戰
四、東亞史是否可能?國別史還有意義嗎?
結語:在歷史、文化與政治的不同維度上理解「中國」與「中國史」

第一章 世界觀:從古代中國的「天下」到現代世界的「萬國」
引言:《坤輿萬國全圖》象徵古代中國將走進近代世界
一、近代西方人的世界觀和古代中國人的天下觀  
二、九州和五服
三、天圓地方:空間的想像
四、四方復四方:從談天衍的想像到張騫的鑿空
五、知識和觀念的分離:固執的中國天下觀
六、佛教沒有征服中國,但是佛教曾經給了中國一個機會
七、佛教觀世界和佛教世界觀
八、利瑪竇《山海輿地全圖》之後:中國天下觀的轉變
九、從天下到萬國

第二章 國境:有關「中國」疆域的討論
一、國境和國家的話題:不止是釣魚島、南沙群島、竹島(或獨島)
二、國境、國家、近代國家——中國的特殊性或者是普遍性
三、什麼是近代的「民族國家」?來自歐洲的理論
四、結論:複雜的和麻煩的問題

第三章 民族:納「四裔」入「中華」
引言:近代中國如何形成「國家」
一、「五族共和」與「驅逐韃虜」:晚清「中國」重建的不同思路
二、「中華民族是整個的」: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學界的新取向
三、「本土」與「多元」:七七事變之前中國學界對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的研究取向
四、「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日本侵略背景下中國學界心情的轉變
五、「中華民族是一個」:從一九三九年《益世報》上的爭論說起
尾聲:「同一血統的大小宗支」:蔣介石《中國之命運》的中華民族論

第四章 歷史:從長時段看中國文化
引言:為什麼要討論中國文化的複數性?
一、什麼才是「中國的」文化?
二、究竟什麼是「中國」? 漫長的「中國」形成史
三、中國文化的混融與疊加狀態:在宋代出現轉折
四、重建漢族中國文化新傳統:宋代以及後來的巨變
五、再說「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的特殊性
六、晚清以來,西潮衝擊下中國文化在斷續之間
結語:在歷史中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複數性

第五章 周邊:十六、十七世紀以來中國、朝鮮與日本的彼此認識
引言:中國人有關世界認識與自我認識的三階段
一、十七世紀以來漸行漸遠的中日韓
二、從「朝天」到「燕行」:明朝後李朝朝鮮中國觀的轉變
三、誰是中華?江戶時代的日本看法
四、大清帝國:還停留在漢唐的「天下」想像中
五、分道揚鑣:十七世紀以後的東亞還有認同嗎?

第六章 現實:中西文化差異會導致衝突嗎?
引言:從亨廷頓的論斷說起
一、天下:中國關於「世界」的傳統觀念
二、傳統中國的「大一統」理想與「文化主義」策略
三、文化衝突中的宗教因素:絕對性與唯一性在中國宗教中的淡化
四、掙扎的中國:對於「現代」、「國家」與「文化」的左右為難
結論:文化傳統只是資源,對文化資源需要理性選擇與現代解釋

後記
 

導讀

  這本小書中想討論的是這樣一些問題,即什麼是「中國」,現代中國是怎樣從古代中國逐漸形成的,這個包含了眾多民族、複雜文化和龐大疆域的「中國」,在當下面臨着什麼樣的問題?

  為了討論這些問題,我必須同時討論以下幾個有關「中國」的關鍵詞,「世界觀」、「國境」、「民族」、「歷史」、「周邊」和「現實」。簡單地說就是:第一,古代中國的「天下觀」是否轉化或者如何才能轉化為現代中國的「世界觀」?這涉及當下中國如何看待傳統朝貢秩序,面對現代國際秩序。第二,傳統中國的「疆域」是否可以形成或者如何轉化為現代中國的「國境,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反思如今有關「領土」問題發生的種種爭論。第三,近代以來,中國為何在「從天下到萬國」的同時,總是試圖「納四裔入中華」,建構一個龐大的中國和中華民族?這可以讓我們理解,為什麼現代中國人仍然有「大中華」的觀念,也可以讓我們理解,為什麼面對中國民族史的時候,很多學者不由自主要使用「漢化」或者「涵化」的概念;第四,現在我們所說的「中國文化」,究竟是如何從歷史中逐漸形成的,這可以讓我們反思,今天所謂「中國文化」究竟應該是單數的還是複數的?第五,近世以來,「周邊」尤其是東亞諸國的彼此信任是什麼時候消失的,東亞各國何以漸行漸遠?這可以讓我們重新理解近世東亞變動中的國際關係。第六,我將從文化衝突的角度看,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究竟是否能夠成為一種理性力量,導致國際和平和地區穩定?

  以上這些問題,雖然都是在討論「中國」,但事實上,當我們討論「中國」時,也不可避免會涉及「亞洲」的鄰居,比如日本和韓國(也包括朝鮮、越南等等),甚至涉及到西方世界。生活在這樣一個互相聯繫又互相依賴的世界裏,我們希望反思歷史所帶來的理性,可以讓我們抑制情感驅動的民族主義立場,在同一個世界中相敬如賓,彼此尊重。希望我能夠與讀者一起,在這本小書中討論這些關係到你、我、他的大問題。

  當然,必須說明的是,作為一個歷史學者,我的這些討論總是習慣性地從「歷史」出發,因為我希望我能夠做到﹁導論﹂裏所說的,「不僅通過歷史知識認識自我,而且通過歷史知識與周邊鄰居形成一些共識」。

二○一三年十二月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詳細資料

  • ISBN:9780199441723
  • 規格:精裝 / 192頁 / 17 x 23 x 2.6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導論

有關「中國」的歷史形成與認同困境


在這篇「導論」中,我想和各位讀者討論一些歷史問題,這些歷史問題可能會涉及(一)「亞洲」與「中國」,(二)「學術」、「政治」與「認同」,(三)「全球史」、「國別史」與「區域史」。

作為一個專業的歷史學者,本來,我並不想討論這些大問題。可是,近年來我越來越覺得,研究中國歷史繞不開這些大問題,觀察現實中國也不能迴避這些大問題。最近,迅速膨脹(我很不喜歡「崛起」這個詞)的中國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中國與亞洲和世界,究竟在文化、政治和經濟上如何相處?我要承認,現代中國已經遇到很多麻煩,比如高句麗問題、東海與釣魚島問題、南海與西沙、南沙問題、外蒙古與內蒙古問題、新疆的東突厥運動以及伊斯蘭教問題、西藏及藏傳佛教問題、中印邊界問題、台灣問題,甚至還有可能死灰復燃的琉球問題等等。

毫無疑問,政治上的麻煩,應當由政治家根據國際政治的準則去處理,可是,也有一些是歷史的問題,歷史學家沒有把這些問題理清,所以,使得某些政治家既不會把歷史疆域與現實領土問題分開,也無法通過歷史知識與周邊鄰居形成一些共識。還有些學者,雖然也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意義,可是,如果不做好歷史知識的準備就匆匆談論,要麼一下子就落入帶有預設立場的、充滿政治意識形態的爭論,而不是理性的、歷史的、學術的討論,要麼一下子就投入西方時髦理論的窠臼,拿了一些「帝國」或「民族國家」、「後現代」或「後殖民」等等大理論大概念說空話。

「疆域」、「族群」、「宗教」、「國家」和「認同」等話題,現在已經是中國學界關注的焦點,所以,作為一個歷史學者,我要和各位讀者一道,從歷史上來討論,究竟什麼是「中國」?這也是我二○一一年在北京和台北同時出版的一本新書《宅兹中國》的主題,現在的這本小書,不僅在某種意義上是《宅兹中國》所提出的問題的再詮釋,也包含了《宅兹中國》出版之後的兩年裏,我繼續反思「中國」問題的一些新想法。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2/05/18
劇透警告
以書名和篇幅而論,屬於『大題小作』;不過,在提出漢族中心與大中國主義之傳統觀點之餘,列舉學術新取徑與史學研究新方法對該觀點的批判與挑戰,還披露中國在「國家」、「民族」、「文化」定義與界說上的掙扎與困境。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