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精美書衣版)

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精美書衣版)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PanSci泛科學 八月選書推薦

  200年前,醫師必須充當梅毒感染的白老鼠,自己劃開傷口,記錄感染經過
  1977年紐約通過了藥劑處死方案,同意除了電椅和毒氣外,犯人還可以有更經濟實惠的死法……
  人類屢次成功掀起了醫學變革,但是否已成為生命真正的主宰?


  沃倫在慢性胃炎與消化性潰瘍病患的檢體中,發現有細菌一樣的藍綠色物體緊黏著上皮細胞,他覺得這似乎和「細菌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

  可是這種發現並不符合當時主流的醫學概念,因為自巴斯德證實有細菌存在以來,醫界普遍認為胃裡是沒有細菌的――細菌被人類吞入胃裡,其中的酸度根本讓它無法生存。

  但是沃倫並不在意,仍努力在相似的檢體中找出證據,想推翻這個根深蒂固的古老觀念…,但隨著檢體的樣本愈多,沃倫可能是對的…!

  沃倫是否找出了真相?

  在病理研究並不發達的年代,他該如何證明?而這是否將顛覆古老的醫學觀念?

  人類的變革總是在屢仆屢起中發展,儘管犧牲無數,醫生們仍然造就許多改變生命的奇蹟,但是解決愈多迷惑、就發現更多挑戰。究竟如何在體悟歷史的騷動之後,獲致開創未來真正的契機,

  本書的價值,就是作者透過豐富的臨床經驗與敏銳的病理剖析能力,帶您見微知著、聚焦核心,在歷史迷霧之下,挖掘出生死百態最動人的片段。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葉森洲/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
  劉士永/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真心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李天鐸/前國安局駐法代表‧頑石文創公司董事長
  洪惠風/新光醫院心臟內科科主任
  翁佳音/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漢湘/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    
  楊 照/作家‧評論家
  劉寶傑/《關鍵時刻》主持人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蘇醫師的這本書老嫗能解,又像『舉頭望明月』一目了然,讓我先放下世界盃足球賽,一氣呵成,把它讀完。」──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葉森洲

  「字字讀來趣味盎然,讓我在醫學史知識的傳授上有借力使力的空間。處處可見的慧黠,往往讓人不免會心一笑。」──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劉士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蘇上豪


  高雄人。1985年進入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就讀,在課業繁忙之餘從事文藝創作,曾連續獲得國防醫學院「源遠文學獎」1988及1989年小說獎第一名。

  2010年起陸續於「散文專欄作家交流平臺」與「PanSci泛科學」發表各式散文與醫療故事,廣獲好評。現為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創作能量豐沛,處女作《國姓爺的寶藏》(2012)獲選《中時》開卷一週好書、臺中市文化局「臺中之書」、《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小說等殊榮。《開膛史》(2013)名列博客來科普類「年度百大」前茅,是臺灣少見的醫學科普類暢銷書。2014年最新作品《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將重塑你我對歷史的認知。
 

目錄

Section 1.死神的刀鋒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猝死的總統
血壓的苦惱
「起死回生」術
假死與巫毒藥
被濫用的局部麻醉藥
罩不罩得住
慈悲的殺戮

Section 2亡者的脈搏

搭起救命之脈
接通心臟的橋
腦死也有價值
葉太太的由來
心肺機大躍進
福爾摩斯與心肺復甦術
永不停止的疫苗戰爭

Section 3藥命相對論

姜醫師的神奇藥布
被撞裂的大動脈
仙山裡的藥
瓣膜選擇的兩難
維他命是救星?
維生素迷航
人魚線

Section 4.杏林狂想曲

醫療的圖騰
果真有屁用
西施得了什麼病
保險不保險
女醫師
醫院的遺跡
「救護」的真意
外科醫師的條件
 

推薦序一

引領入時空之作/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 葉森洲

 
  很少有書,可以讓我先放下世界盃足球賽,一氣呵成,把它讀完。

  醫學科普最困難的,是要有敏銳的嗅覺,尋找它要傳達的訊息,和它的讀者。最好是像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不然,也要「舉頭望明月」一目了然。科普,「普則普已,如何科之?」蘇醫師的這本書非「魚與熊掌」之難,實則兼而有之。以平常事件、日常對話,導引入歷史足跡,超越時空,回到現在的軌道,其考證之功,已非尋常,解惑之力,更見功夫,在這本書,隨手可得。例如他在〈罩不罩得住〉單元中,談起當年SARS侵襲中,許多人慢跑運動時,還戴著N95口罩,可見誤解之可怕。在幽人一默之中,卻不著痕跡地介紹了口罩的發展,新興流感的侵襲。

  這本書傳達了通用的語言,如姓「葉」的醫師、「葉」太太和「葉克膜」在近代醫學的發展;「屁眼」和大腸直腸外科的進展;羅斯福總統的血壓高達300/190mmHg,對比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宣導的低於140/90 mmHg為治療標的,喚起國人對高血壓、腦中風的認識。所以不僅是醫師、醫學生適合讀此書,以貫古通今;所有關心自身及家人健康的民眾,都值得讀它一讀。

推薦序二

開心閱讀《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劉士永


  在所有的臨床醫學領域中,外科和用藥的歷史一樣悠久。當遠古的人們試圖從身邊找尋舒緩病痛的藥物時,他們幾乎也在同時拿起斧刃刀鍽,企圖在自己的身上進行割除與修補。然而,在沒有現代麻醉與消毒技術的年代裡,外科醫師不僅因終日與血污為伍而遭貶抑為「理髮師—外科醫師」(Barber-Surgeon),臨床上也僅能與時間競賽,搶在病人因失血或疼痛而進入休克前,以快、準、狠的手法完成手術。這樣的景況,即便是到了十六世紀軍事外科名醫帕雷(Ambroise Paré)的時代依然如故。直到十九世紀末季,隨著物理化學的發展及細菌學說的興起,麻醉術與消毒術才讓外科醫師有了喘息的機會,得以好整以暇地操刀,甚至是在手術檯上有了一絲的幽默感。感謝現代醫科學的進步,讓外科醫師可以在忙碌的職業外,還能保有幽默的心情與筆耕的精力,也讓蘇上豪醫師這本《鐵與血之歌》得以問世。

  蘇上豪醫師悠遊於開膛世界可不是第一回了,他的上一本書《開膛史》早已於科普書界引起廣大的回響。在這本書裡,上豪醫師秉持他生活化的鋪陳與幽默的筆調,將外科醫師的生活與外科的歷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和一般生硬冰冷的醫學史教科書不同,原本應該索然無味的外科史在《鐵與血之歌》中,卻是當下診間對話的再延伸,或是現實生活裡靈光乍現後的追根究柢,字字讀來趣味盎然。在諸多有趣的議題中,我留意到其中有一些部分涉及醫師自我動刀的經驗,如美國外科醫師伊凡‧歐尼爾‧肯恩(Evan O’Neill Kane)以及蘇聯南極的科學考察站駐站醫師蘭尼德‧瑞奇索夫(Lenoid Rogozov),自行完成「闌尾切除術」的故事,不由地讓我想起皮寇弗(Clifford A. Pickover) 的《醫學之書》(The Medical Book)當中,也有〈為自己動手術〉(Self-Surgery)的一章。儘管皮寇弗早已是盛名在外的科普作家,但對於本地的讀者來說,上豪醫師的筆觸更將讀者的驚嘆,從幾乎類似冷眼旁觀奇人異事般的角度,拉近到尋常人等都有興趣的疑問上:為什麼外科醫師看起來都很跩?

  儘管象牙塔內醫學史研究蔚然成風,做為醫學人文教育核心課程之醫學史也在白色巨塔裡日益受到重視。但對於除了看病拿藥,絕不跟醫界沾上半點關係的芸芸眾生來說,閱讀醫學史以換得調劑身心的功效,還不如觀看各式影集如美國影集《急診室的春天》(ER)、《怪醫豪斯》(House, M.D.)、《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或日劇《急診室醫生系列――救命病棟24時》、《醫龍――Team Medical Dragon》等來得實際。不僅僅是大學以外的人們,這樣的心態其實也在我開設的醫療史課堂上,如鬼魅陰影似的游移不去。對一個教授醫學史的老師來說,如何把歷史融合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始終是一個無可避免的挑戰。所幸醫界裡有這麼多文采奕奕的人物,從朱迺欣、賴其萬、侯文詠,到本書作者蘇上豪醫師,讓我在醫學史知識的傳授上有借力使力的空間,也免去自己不用靠隨堂點名提問,來驅趕學生瞌睡蟲纏繞的窘境。

  日前參觀了在日本上野公園的國立科學博物館展出,由日本醫史學家聯合策劃的「医は仁術」(醫者仁術也)特別展,其中在展示日本外科源流的結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医は不仁の術務めて仁をなさんと欲す」(醫者乃以不仁之術,行仁之所欲),鮮血淋漓且「不仁」的外科於焉披上了「行仁術」的崇高理想。相較於那個特別展的正義凜然,這本《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可讓蘇上豪醫師「兵不血刃」地在讀者身上行仁術。因為書中篇章處處可見的慧黠,往往讓人不免會心一笑。對於讀者而言,看完本書所能獲得開心的程度,大概就能少去幾分請開膛醫師問診的風險吧!
 
自序

聽見醫療史的心跳聲


  記得就讀醫學系五年級的時候,終於有了第一次去醫學院見習的機會,實際去接觸病患,而不再只是課堂上、或教科書裡的「舞文弄墨」,鑽研那些被寫在紙上冷冰冰的學問。

  為了那次去醫院見習(說實在的,現在想想有點像「朝聖」的感覺),我可是煞費苦心。

  首先,我將從學校配發來的醫師服送去清洗與整燙,因為將它從倉庫提領出來時,除了散發著令人不敢恭維的化學藥劑味道之外,長期堆疊的結果,也使得它有如酸菜乾一般,這會讓第一次穿醫師服的我,看起來沒有醫師的架式與尊嚴,被病患看到就不稱頭了。

  其次,我花了一筆不小的數目,訂購了美國萊特曼(Littmann)公司生產,當時最新型、最火紅,專門為心臟科醫師設計的聽診器。老實說,我在那時候根本不知道如何判讀心音,但總覺得肩膀上晃著一條光鮮亮麗的聽診器是相當酷炫的事情,讓自己被別人看起來有那種「一夫當關」的氣勢。

  當天到了醫院實際接觸臨床工作,就知道自己準備的工夫似乎有些弄錯了方向――見習醫師只是在前輩醫師指導下,袖手旁觀看著病人,靜靜聽著那些前輩們嘴裡朗朗上口的理學檢查結果、診斷臆測和疾病的治療與預後,一點臨床經驗也没有的我,聽起來是相當吃力,心情上更是惶恐,所以遑論有什麼收穫了。

  等到我和其他同學,魚貫走近對著我們袒胸露背的病患,在指導醫師要求下聆聽病患的心聲時,我才慚愧地發現,自己新買的聽診器不過是種裝飾品,充其量也可說是個新買的玩具。

  指導醫師光是看了病患的樣子,拿出聽診器聽了他的心跳聲,隨便問幾句相關病史的重點之後,他很快就知道病患出了什麼問題。開始滔滔不絕介紹了他身上該有的臨床表現,以及要注意的檢查方向,當然也洋洋灑灑念出了一大串專有名詞與必須考慮的鑑別診斷。而我只是像「鴨子聽雷」般,靜靜杵在當場,被嚇得說不出話來,當然也不敢發問。

  第一次在「臨床殿堂」所受到的洗禮,不只是感官上的震撼,也深深暴露了自己薄弱的知識與愛慕虛榮的心態。

  二十幾年過去了,現在的我雖然也可以像其他的前輩醫師一樣,簡單地接觸一下病患,聊一聊他們的臨床訴求與病史,利用聽診器聆聽了心跳聲之後,就可以大概臆測出病患的臨床診斷是什麼,知道下一步要安排什麼檢查,去證明我的想法。不過見習的第一天,那個青澀的「見習醫師」在病床前的體驗,依舊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提醒自己不要輕忽任何一個可能的疑問,因為沒有深刻投入臨床工作再加上努力充實自我,是無法順利找出病患們痛苦的根源。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我「醫學科普散文」的寫作上一開始我很容易沾沾自喜在「皮毛問題」上的討論,像〈誰是外科麻醉第一人〉,或是〈外科醫師的祖師爺〉這類冷飯熱炒的題目,只對於單一醫療史的事件有所著墨,不過等到我研讀的資料越多,更加深入去發掘醫療發展歷史上,追查各種事件的源頭時,那種覺得心虛與惶恐的心情,又再次浮上了心頭。

  因此,這次出版的文章,不管在深度與廣度上我都下了功夫,試著挖掘隱藏在醫療史背後的面貌。例如談到「古柯鹼」,我找到了為何在歐洲醫學史上,有關它幾百年的空白;談到急救的演進,不只點出了英法與德國之間的矛盾,也介紹了為何我們用來練習急救的女人偶,為什麼叫「安妮」的由來;還有我找出了二十世紀毒品氾濫的美國,他們巧妙利用了「種族歧視」的理由,立法來遏止毒品的流通,巧妙掩飾了政府的無能;當然我也不忘提出有趣的例子,告訴讀者,為什麼「征露丸」是治百病的藥丸,也是麥克阿瑟將軍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可以穩定接管日本的原因。

  希望藉由我的筆,像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心臟科醫師所使用的聽診器一樣,帶領大家聆聽潛藏在醫療史下的心跳聲,品評箇中的興味。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014423
  • 叢書系列:新視界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果真有屁用〉

可能是自己心術不正,每每看到杜牧〈泊秦淮〉中的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或是聽到周杰倫為電影創作的歌曲〈菊花台〉時,心中總會泛起莫名的笑意。相信不用我說明,你一定能了解,喜歡胡思亂想的我心中聯想起了身體某個部位――對了,那就是被我們俗稱為「屁眼」的「肛門」。

不過,似乎用文雅的「花」來取代令人覺得有些骯髒的屁眼並非是中國人獨有的特權。在二十世紀初,法國的前衛文學先驅,著名的情色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e Apollinaire),就曾以「玫瑰花瓣」這個字眼,搭配著詩歌高貴般的文字,煞有其事來描述肛門這個器官。

肛門,雖然是隱晦在兩個屁股半球間的祕密出口,但是在中西方的歷史裡,不乏以戲謔的方式,將它賦予逢迎拍馬、飛黃騰達之意。

中文慣用「拍馬屁」來取笑人的阿諛奉承,聽說原來是源自蒙古的傳統――兩位牽馬的主人相遇,不管如何,總是會客套地拍對方馬的屁股,盛讚是好馬,殊不知這樣的典故卻變成另一個黑色幽默。而西方人不如我們含蓄,英文裡的拍馬屁就相對顯得粗俗露骨,除了用親屁股的人(ass-kisser),來形容逢迎拍馬之徒外,更用棕色的鼻子(brown-nose)來做為阿諛奉承之意。

為什麼棕色的鼻子是阿諛奉承之意呢?其實它和屁眼有相當的關係。這是譏嘲厚顏無恥之徒在討好別人時,等同是在舔別人的屁眼,而且由於這樣的行為,使得鼻頭上沾了對方的糞便,於是阿諛奉承之徒有了棕色的鼻子。

如果你以為這是西方文化獨有的傳統,那你可能忽略了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因為早在二千多年前莊子的書裡,就有類似的故事記載。

話說在春秋時期的宋國有位名叫曹商的人,被宋王派去出使秦國。他出國時只得了宋王幾輛車的賞賜,沒想到從秦國回來的同時,卻風光帶著秦王賞賜的百輛馬車。回到宋國的曹商,他碰到了莊子,得意忘形地說:

「我的長處是見到大國君王,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的功夫,對他們美言幾句,就可以輕鬆得到百輛馬車的賞賜。」

莊子聽完之後並不羨慕,反而吐槽他說:

「我聽說秦王病了之後,下令尋覓良醫,凡能替他吸吮爛瘡的,賞車一輛;用舌頭舔痔瘡的,賞車五輛,舔得愈多賞賜愈多,想必你舔了不少痔瘡吧?」

莊子「舔痔得車」的故事,是不是比棕色的鼻子更嗆辣?

說了那麼多有關屁眼的趣聞,是為了底下有關它的醫療歷史做鋪陳,不要小看這隱晦不明的洞,雖然看起來有些骯髒汙穢,但是它的重要性在歷史的記載裡可沒有那麼簡單。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4/09/15
常覺得「值得一讀」的書大概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有「趣」,一種是有「用」。

有「趣」的這一種還包含讓人感動流淚或是驚悚膽戰,總之是情感上有所觸動;
有「用」的這一種就簡單一點,從語言學習到身體保健,從搭訕談戀愛到旅遊賺大錢都是,大抵有實用功能。

好的歷史書就是有「趣」兼有「用」,
《鐵與血之歌》就是很有趣的醫療史,──有甚麼比生死更有趣的呢?
《鐵與血之歌》也是很有用的醫療史,──拿來掉書袋、打嘴砲肯定技壓全場。
展開
user-img
5.0
|
2014/09/07
鐵與血之歌寫的是關於醫學的演進
例如心律不整的電擊如果一步一步的改進而到現在推行的AED 體外自動去顫器,
提到高血壓的治療, 以羅斯福總統的血壓引入主題,
羅斯福總統的血壓
1935年 136/78
1941年 188/105
諾曼地登陸前 266/118
雅爾達會議前 260/150
以這樣的血壓, 在1943年醫師的觀點解讀是…..(請大家買書來看, 很推薦喔)
深入淺出的解說, 佐以時事進入病症解說, 讓人讀來生動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