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人種源始:追尋人類起源的漫漫長路

人種源始:追尋人類起源的漫漫長路

Masters of the Planet: The Search for Our Human Origins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阿法南猿「露西」的膝蓋骨化石,透露了什麼重要訊息?
八萬年前的一場突變,竟是現代智人從所有人科動物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人類演化發展的重重謎團,就此解開!

  ◎Amazon讀者四顆半星好評
  ◎「亞特蘭大」雜誌二○一二年度最佳書籍第二名
  ◎「CHOICE」網站二○一二年度選書

  人類的獨特,正在於我們擁有複雜的心智、抽象推理、藝術表達及處理資訊的能力,然而,我們到底從何演化成現在的樣貌?

  我們以為人類的演化緩慢而漸進,但相較於地球五十億年的歷史,人類出現的時間只有幾百萬年,最接近現代人的智人更是在距今短短八萬年前才初登場。令眾人困擾的是,人類起源的研究進展如同散落各地的化石一般破碎,考古學家一直難以找到早期人科動物演化成智人的關鍵證據。

  身為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人類起源廳廳長的泰德薩,於本書將各方研究接連串起,解開智人演化過程的巨大謎團。本書從非洲猿類開始談起,透過科學鑑定與文化分析,破解眾多人科動物化石中潛藏的訊息,於是你將知曉南猿開始直立行走的原因、匠人如何用火及烹煮食物、尼安德塔人會獵捕巨大的猛瑪象等。最後作者更明確指出,現今人類的祖先智人極有可能是因為八萬年前的一場突變,突然擁有了處理抽象及語文的能力,才得以從眾多人科動物中脫穎而出,稱霸地球直至今日。

  且看作者以其專業知識,將散落歐亞非洲等地的演化拼圖一一拾起,釐清相關研究中的各種疑點,拼湊出截至目前最清晰明瞭的人類演化發展史!

名人推薦

  人類學博士 林秀嫚 深度導讀

  專家、媒體一致推薦

  何傳坤,國立淸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李匡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家維,「科學人」雜誌總編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沈川洲,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特聘教授
  屈慧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
  邱鴻霖,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張善楠,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陳穎青,《老貓學出版》作者
  陳叔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生物人類學博士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要想知道現代人的祖先何時、何地,以及為何能成為地球的霸主,就要看這本書!因為本書作者代表了一派主要理論,這派理論認為現代人的祖先快速離開非洲,擴散全球各地,而且這些非洲祖先第一次被認為擁有抽象語文及口語表達能力!作者是美國紐約自然史博物館人類學部門退休的專家,功力深厚,因此本書非常值得一讀!──何傳坤,國立淸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人類演化的漫漫長路,隨著遠古化石和伴隨資料的累積,看似豐富也多采多姿,但卻顯得愈發迷茫。這本由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泰德薩博士撰述的《人種源始:追尋人類起源的漫漫長路》正提供給讀者最新近的發現,最關鍵的說明,全方位的理解。你會發現人類靈巧心靈力量的宏偉,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只有在徹底的認識自己,才能夠有智慧選擇未來應該走的路,本書值得一讀!──李匡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你是男人嗎?你是女人嗎?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此誠摯推薦,這一本攸關現代人類的前世之謎的作品,是你我一生中必讀的一本書!故事從數千萬年前驚天動地的大裂谷突然形成,將整個非洲大森林撕裂講起,展開一連串看似偶然,卻又似乎必然的整個人類演化史。作者將過去數百年來全球科學家所有的努力,彙整濃縮成此少於400頁的「巨著」,解開人類如何在短短數百萬年內,變身為主宰地球命運的超級靈長類動物。──沈川洲,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特聘教授

  考古學是包含不同學門的複合性科學,它探討史前人類生活環境、遺跡遺物與文化。依據近年的考古研究新進展,作者綜合各方面的資料,娓娓道出人類從靈長類證據到成為智人的演化歷程。尤其著重符號語言的使用、象徵表意與大腦演化間的辯證,及其對創造文明的加速效應,均有步步為營的論述。作者博覽群籍深入淺出的導引,譯者又即時推出,實為一本相關你我前世今生的優秀教本。──屈慧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

  人類極度渴望知道自身的起源,但眼前可見的光景與線索,如同黑夜中偶發的一道閃電視野,如此短暫侷促而令人難以認清來時之路。科學家如何正確解讀這些老祖先老骨頭們想透露給我們的訊息?作者藉由豐富的古人類學、解剖學、靈長類生態行為知識,抽絲剝繭地推論了人類行為的形成背景與人種演化的過程,十分精采完整。台灣人的知識體系必須與全人類所關心與聚焦的議題同步,本書不但適合做為大學通識教育用參考書籍,更不啻為一部認識人種起源的最佳入門書籍。──邱鴻霖,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日本九州大學博士

  這是一本有背景(氣候變遷)、有地景(地質演變)、有道具(考古化石分析)、有工具(DNA及古器物生化分析)的演化大戲,主角是我們(現代智人),配角是我們人科動物的親戚(不同時期和地點出現)、臨時演員不計其數(地球上的鄰居們)。這本對人類發展和遷移路徑的總說明,大膽且創意的推論,現代人類所特有的語言和符號認知能力,不是單純的遺傳演化,而是演化加上偶然際遇;這種講法讓人類發展的故事更戲劇性,也讓人類未來的發展更充滿各種可能性。──張善楠,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從直立行走,無毛,可控制精度的雙手,聲帶,適應雜食的消化系統,骨盆改變,汗腺,一直到我們的大腦開始可以處理抽象符號,所有這些讓人類演化成今天這個樣子的關鍵,在考古學、碳十四測定、基因定序、動物學觀察、體質人類學、生理學、語言學、營養學各學門專家的努力下,逐步揭開神祕的面紗,本書是第一次完整地回溯一個世紀以來全世界人類學家,重建人科物種長達七百萬年演化史的最新報告。──陳穎青,《老貓學出版》作者

  古人類化石在世紀交替之際有許多驚人的發現,無論是種類、年代、分布皆讓人大開眼界,伴隨著各種跨學科的研究支援,大大改寫了學界對於人類演化的認識。泰德薩緊緊抓住古人類學各種最新公布的資訊,更廣泛的結合古生物學、舊石器考古學、現代生物學、生態學、生理學、生物社會學、遺傳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學等重大發現,讓我們對人種源始有更深刻更正確的認識。──陳叔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生物人類學博士

  若不想跳進宗教跟哲學,想要知道人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內容豐富扎實的本書是你最好的選擇。當你我都更認識了人類這個物種,我們,乃至於地球的命運都將顯得更清晰。──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鋒芒內斂。──「亞特蘭大」雜誌,二○一二年度最佳書籍第二名

  超乎想像的有趣……過去半世紀以來我們對於理解人類演化的許多進展,泰德薩都參與其中……不可或缺。──「CHOICE」網站,二○一二年度選書

  一幀權威性的快照,揭露人類在試圖理解自身演化歷史的過程裡,正在進行中的奮鬥。──「金融時報」

  這是一份指南,獻給對人類起源感到困惑的學生……泰德薩將古人類學交織成文,說明雖然化石或能提供人類起源問題的大量證據,但其實只有很少量的細節是真正能確定的。──「新科學家」雜誌

  對證據投以批判眼光,對理論懷疑看待;泰德薩提供一個說明人類起源的較佳解釋,藉此確立他在全球人類學家之中的地位。──「科克斯書評」雜誌,星級評價

  一場快速巡禮,說明七百萬年來的演化發展,以及近兩世紀的演化思想……泰德薩巧妙結合了權威和謹慎、專業知識和風趣用語,邀請外行讀者一同加入派對。──「克里夫蘭公論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泰德薩Ian Tattersall


  耶魯大學考古及人類學博士,現為紐約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人類學部名譽廳長,兼任人類起源廳廳長。

  泰德薩是人類化石紀錄研究領域公認的領導者,曾獲頒多種獎項,其中包括美國體質人類學協會的霍威爾獎。曾參與「查理.羅斯訪談秀」和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科學星期五」節目,常見於「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MSNBC和「國家地理」雜誌等媒體,亦為「科學人」雜誌和「考古」雜誌撰文。其著作約有二十餘部,其中《終極演化:人類的起源與結局》在國內外皆深獲好評。

譯者簡介

柯明憲


  一九八一年生於雲林,清大資工所畢業,正職為專利工程師。崇拜艾西莫夫和葉李華,譯有《神擇基因》、《上帝的粒子》(皆為貓頭鷹出版)。
 

目錄

深度導讀   林秀嫚
人類演化大事紀
前言
第一章 源遠流長
第二章 雙足猿類崛起
第三章 早期人科動物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的內心世界
第四章 南猿家族
第五章 跨步向前
第六章 莽原上的生活
第七章 離開非洲……而後復返
第八章 最早以四海為家的人科動物
第九章 冰河時期和早期的歐洲人
第十章 尼安德塔人是何方神聖?
第十一章 古老與現代
第十二章 謎樣登場
第十三章 符號化行為的起源
第十四章 太初有道,道即語言
尾聲
致謝
注釋和參考資料
中英對照表
 

推薦序

探訪人類演化於生理與文化上的紀錄


  人類與黑猩猩於DNA的排序上有百分之九十九是相同的,而且二者是這個星球上少數懂得製作與使用工具的生物,但是不管猩猩有多少能耐,沒有什麼比語言能力更能讓牠們於人類陣營中取得一席之地。換言之,人類的獨特在於語言、符號與大腦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如克魯馬儂人於洞穴中使用的動物圖像與全套幾何圖形。然而,人類究竟如何演變成現在的樣貌?

  所有生命形態都可以連結到一個距今三十五億年前的單一共同祖先,在這一條漫漫長路上,人類演化的片段可以追溯至過去七百萬年。在本書中,作者泰德隆(Ian Tattersall)則從猿類全盛期的中新世(約距今一千八百萬年)談起,直至現代人的克魯馬儂人的出現。在這段演化過程中,出現的物種有失去尾巴的原康修爾猿、可以開始直立身體的皮爾勞爾猿(約距今一千三百萬年)、最古老初始人科動物的「圖邁」(近七百萬年前)和地猿(四百四十萬年前)、分支繁多的南猿家族、連續演化醞釀期的巧人與盧多爾夫人(介於距今兩百五十萬至兩百萬年之間)、全天候雙足行走與腦容量大增的直立人與匠人、最早擴散至整個舊大陸的海德堡人(距今五十萬年前至略晚於二十萬年前)與二十萬年內出現的尼安德塔人。

  在全書中,泰德隆也提到幾項屬於人科動物的重要特徵,如二足行走、抓握能力與工具製造、腦容量變大與符號象徵的呈現。其中,雙足行走雖然並不是一種具有顯著優勢的移動方式,特別是這種移動方式使得人科動物必須採取全新的覓食策略以獲得新棲地所提供的陌生資源,它不僅使人科動物於身體形態上產生一連串的巨大變化,也是人類演化過程中的一大步。有關二足行走的合理解釋眾多,如雙手解放以製作工具、行走效率(每單位距離所需花費的能量降低)、減少太陽射線以調節體溫的生理學解釋、環境改變的適應(於莽原中,身體直立可以看得更遠以便示警)、社會行為。而湖畔南猿是百分之百確定特化出直立二足行走的人科動物中最古老的。雖然湖畔南猿的股骨仍呈一直線,所以尚未完全與我們一樣挺直身體行走,他們頭骨的比例也仍類似猿類,但骨盆和雙腿確實朝著與現代人相同的方向演變。至於最早直立行走的腳印化石則出現在雷托利,學者判斷在此出現的兩排約二十五公尺的筆直腳印主人屬於阿法南猿。「露西」(AL288-1)即阿法南猿的代表人物,她屬於歷來相對完整(超過百分之四十)的早期人科動物化石。

  透過斷裂的骨頭和肉食動物的齒痕等證據,我們知道早期人科動物屬於被狩獵者。然而,三百四十萬年前來自迪吉卡的四塊哺乳動物化石同時也告訴我們,阿法南猿已知如何宰殺大型動物。不過,最早使用工具的證據還是來自波瑞的那些帶有切痕的骨頭。其後,距今二百六十萬年前的早期石器開始出現,這些哥納出土的石器與奧都萬工具很像,它們雖然看起來粗糙但已經相當好用(考古學證據顯示,奧都萬技術製造的薄片已可以肢解一整頭大象)。奧都萬之後,以手斧石器(阿舍利文化)為主導。阿舍利石器以後,較著名的石器工業為尼安德塔人製作的莫斯特燧石工具。石器以外,德國的舍寧根與黎赫林根遺址都曾發現木製器具。

  於尼安德塔人存活的二十萬年之間,他們不僅廣布於歐洲、還深入西亞,北至芬蘭、南至直布羅陀和以色列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化石。基於他們生活的時間深度與廣泛的地域和氣候,學者以為他們應該具有文化性的適應能力,特別是從伊拉克北部的沙尼達爾洞發現的一位老年男性的手臂指出,尼安德塔人已有社會群體支持的行為存在。雖然如此,尼安德塔人的的發育期仍比我們短,他們粒腺體DNA的平均差異也與我們不同。除此之外,雖然我們也在尼安德塔人身上發現FOXP2語言基因,但從重建的尼安德塔人頭部剖面圖中,仍然顯示出他們上聲道與我們的不同(現代人的喉頭較低)。

  這本《人種源始:追尋人類起源的漫漫長路》涵蓋多種化石證據、利用科學的鑑定與相關的文化分析,詮釋早期人科動物的二足行走、匠人的用火、尼安德塔人的大型動物狩獵、克魯馬儂人的洞穴藝術。想一窺人類演化的讀者,絕對不要錯過。

林秀嫚(美國新墨西哥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622162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若你望著黑猩猩的臉,深深看進牠的雙眼,十之八九,你會出現強烈、複雜、曖昧不清的反應。或許你在全盤考慮過後會像維多利亞時代的人一樣想要退縮,視猿類的獸性野蠻為肉中刺,因為這會讓你想起人類那可怕又(通常)壓抑的黑暗面;不過到了今時今日,你更有可能在黑猩猩身上找到某些比較正面的東西,你明白牠們並不是沒能企及人類狀態的失敗品,而是能讓我們瞥見過去,揭露人類深層生物基礎的一線希望;而人類的深層生物基礎,正是我們的現代文明和創造力的最終根源所在。儘管如此,無論你的真正反應為何,那肯定都是因為你在黑猩猩的雙眼裡認出了自己。至於你在倒影中看見的這枚「人類硬幣」是正面還是反面,完全要看你怎麼想,和黑猩猩並無關聯。

這樣模稜兩可的情況使得我們不免感到洩氣,因為黑猩猩不能向我們清楚表達牠的心智狀態,也無法回答我們提出的相關問題。但話又說回來,考量到黑猩猩和人類的生理差異,若牠能說話,那牠就可以算是我們之中的一份子了。不管黑猩猩有多少能耐,沒有什麼比「語言能力」更能讓牠在人類陣營裡名正言順地取得一席之地,因為自遠古時代以來,語言就被認為是最能當作人類定義的特質,再別無其他。事實上,蘇格蘭法學家蒙博杜早在十九世紀的七○年代便提出了演化思想,他認為使人類脫離「低等」動物的關鍵特質,就是語言能力。這是個很直觀且吸引人的概念,之後也有許多思想家回頭加以檢視。自蒙博杜下筆至今消逝的兩百五十年裡,我們已經積聚了大量帶有相關資訊的重要發現物,涵蓋從語言學、基因體學到神經生物學的眾多科學領域。最重要的是,關於我們在這個地球上的各種祖先之多樣性和行為模式,我們已經學到了不少,現在我們絕對可以開始有點信心地推測人類是如何、何時,又是在怎樣的脈絡底下,才獲得了心智和溝通的不平凡習性。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
|
2014/10/24
內容很豐富,甚至對外行人講,可以說有點偏向工具書的功能了

但其實這也反映了:人類祖先的考古發現其實是非常豐富並且有待比對與解釋的

更打破了那些所謂沒有遠古人類化石的造謠


書裡一些零碎且龐大的標本資料或許我們可以瀏覽帶過。
但從中,讀者可以隨者按照古今安排的章節,了解人類演化樹的概廓、演化的邏輯推演 與地理時代中的各個里程碑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用一代人的努力終結氣候危機《再生》|自然科普展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