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

Public Philosophy: Essays on Morality in Politics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正義》的進階版

  面對多半令人喪氣、內容匱乏的政治辯論,
  桑德爾無疑開了一帖眾人亟需且作法高明的解藥。


─E. J. Dionne Jr.,《為何美國人厭惡政治》與《起身,反擊》作者

  我們所處的時代,人民被賦予及享有的權利擴張了,公民的參政權也擴張了,卻對於政治現狀、對於自己的生活愈來愈感到困頓無力,這是因為,在這個媒體氾濫失控的年代裡,我們對政府的評價總是仰賴它所投射出來的形象。

  政府以總體經濟為名的陳腔濫調,對今日貪得無厭的資本主義難以受民主政治約束的事實視而不見,任憑在市場運作的表面下所潛伏的各種道德欠缺問題,摧毀我們的公民組織、縮減我們的公共領域,而這種公共責任的轉向與公民習慣的改變,另一方面也使人們丟失了彼此互為關聯繩結的共同體認同。

  倘若我們不再相信自己能夠形塑自己的命運,忽視個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舉足輕重的角色,恐怕只會帶來一次又一次選舉過後的悲觀結果。

  桑德爾這本書的核心,正是圍繞在如何恢復此種瀕臨垂危的社群意識上,也就是自我治理。

  「自我治理,是一種選擇自我目的之能力,以及尊重他人也有選擇自我目的之權利,還需要對公共事務有一定的認知,並且對於這個與我們的命運休戚與共的社會整體感到歸屬感、關懷與道德使命。」

  桑德爾藉由美國的政治傳統,以及這十幾年來炙手可熱的道德議題為例,引導讀者思考上述問題;其論述簡明清晰,無疑地對我們當代的公共生活多所裨益。

  本書收錄了桑德爾繼其代表作之後十餘年來發表的文章,與我們熟悉的作者一貫重視的議題相同,內容主要在探索道德和公民難題,論述風格則維持了他一貫的清晰簡明。這些文章既面向公民,也面向學者,且對於在政治政策及執行面上仿效美國的台灣來說,反映了我們諸多的政治社會狀況。

  〈內容分為三部分〉

  桑德爾首先藉由美國的政治傳統揭示至今仍懸而未決的道德缺失問題。例如,選舉過程與道德價值的拉扯、政治人物的謊言,以及缺乏道德共鳴的政治論述如何使人民對政府感到幻滅。

  第二部分「道德與政治爭辯」,則是把近二十年來一些最熱門的道德與政治議題搬上檯面,其中包括優惠性差別待遇、醫助自殺、同志權利、幹細胞研究、污染許可證、犯罪懲治、市場的道德限度、個人權利與社群主張等,藉此探討市場運作和商業壓力是如何摧毀公民組織、縮減公共領域,以及在各種機會、榮譽與報酬的公平分配爭議的表面之下,經常出現的道德問題。

  第三部分「自由主義、多元主義和社群」,著重在將前面所討論的各種主題連結起來,用以檢視當代較為突出的自由主義政治理論,並且評論它們的強項及弱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哈佛大學教授,世界知名學者。曾榮獲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美國政治學會「特別成就獎」。2002至2005年,擔任美國「國家生命倫理諮詢委員會」委員。

  桑德爾於80年代初期發表的作品《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奠定了他的學術地位,公認為批判羅爾斯與自由主義的代表作。一般都將桑德爾視為社群主義的擁護者,他本人則於其代表作第二版開頭表示對此標籤感到不快,他是這麼說的:「只要『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為多數決主義的別名,又或為不論所屬的社群、時間為何,權利皆依據某種優越價值思考的別名,那就不是我想擁護的見解。」因而傾向以「公民共和主義」(civic republicanism)取代之。

  著有《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民主的不滿:美國在尋求一種公共哲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等書。

譯者簡介

蔡惠伃


  (本書ch21~30翻譯,及前20章校對)

  台大法律系畢業,現就讀師大翻譯研究所。人生感想:與其站著不如坐著,與其多說一句話不如多看三行書。譯有《零的力量》、《扳倒巨人》等書。敬請賜教:tsaiatwork@gmail.com
 

目錄

第一部 美國的公民生活
第1章 美國對於公共哲學的追尋
第2章 在個人主義之外:民主黨人和社群
第3章 放蕩的政治
第4章 宏大理念
第5章 禮貌問題
第6章 彈劾──今昔之比
第7章 羅伯特.甘迺迪曾帶來的希望

第二部 道德和政治論證
第8章 反對州營樂透彩
第9章 教室裡的廣告
第10章 公共領域的品牌化
第11章 體育活動和公民認同
第12章 歷史待售中
第13章 優秀學生的市場
第14章 我們應該花錢購買污染的權利嗎?
第15章 榮譽和憎惡
第16章 優惠性差別待遇之爭
第17章 受害者對於量刑是否應有發言權?
第18章 柯林頓和康德對於謊言的看法
第19章 是否有協助自殺的權利?
第20章 胚胎倫理:幹細胞研究之道德邏輯
第21章 道德論辯與自由主義的容忍:以墮胎和同性戀為例

第三部 自由主義、多元主義和社群
第22章 道德和自由主義理想
第23章 程序共和與無拘束的自我
第24章 正義即成員身分
第25章 滅絕的危險
第26章 杜威的自由主義,以及我們的(自由主義)
第27章 猶太教的主宰與自大:扮演神有錯嗎?
第28章 政治自由主義
第29章 紀念羅爾斯
第30章 社群主義的局限
 

推薦序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裡,眾人各有不同的道德理念,但桑德爾說明,這並未阻止我們去討論像是墮胎或幹細胞研究這類議題,反而能藉由探究何謂「美好生活」,來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本引人深思的書,對一般讀者及學者均極有價值。──史考特.杜伊姆斯特拉(Scott Duimstra),《圖書館學刊》

  ★不論你的政治立場是什麼,只要讀過邁可.桑德爾的《公共哲學》,都會認為本書令人為之振奮、富含洞見且鼓舞人心。保守主義者會在本書中發現一種他們從來不曉得的自由主義:作者深切關注責任、社群,以及個人德行的重要性。而對於自由主義者和民主黨人,如果他們理解到自己的陣營需要一種更重視參與的公共哲學,則會在本書中發現他們正好需要的骨架、輪廓與基本原則。面對多半令人喪氣、內容匱乏的政治辯論,桑德爾的作品無疑開了一帖眾人極需且作法高明的解藥。──E.J.狄翁二世(E. J. Dionne Jr.),專欄作家、布魯克林社會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喬治城大學教授、《為何美國人厭惡政治》與《起身,反擊》作者

  ★桑德爾是舉世知名的政治理論家,他所處理的實際倫理議題範圍廣泛,涵蓋生命、死亡、體育、宗教、商業等。這些文章明白易懂,論理精湛且啟發人心。針對他所處理的每個主題,他都有重要的話要說。──史蒂芬.馬塞多(Stephen Macedo),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

  ★邁可‧桑德爾……真心認為,自由主義者一再強調個人權利、公平及平等的廣泛價值,但這種作法不論從策略或原則角度而言,都不足以做為支持進步主義的理由。在他看來,如果進步主義者能夠提出共同善的圖像,激起多數人的共鳴,並使該圖像成為公共政策與法律基礎,那麼我們國家和民主黨都會做得比現在更好……近年來保守主義大行其道,任何深思過其盛行原因之人,必定會對本書的批判分析深感興趣。──湯瑪斯.奈格爾(Thomas Nagel),《紐約書評》作者

  ★桑德爾總是能針對重要議題寫出精確而有智慧的文章。不管你同意與否,你都無法忽視他的論點。在公共廣場上,我們需要所有明智的發言,而桑德爾的發言再明智不過。──珍.貝斯克.艾絲坦(Jean Bethke Elshtain),芝加哥大學政治哲學教授

  ★推動美國民主的價值及信念,真的足以解決我們目前遇到的問題嗎?邁可‧桑德爾自一九八二年出書以來對上述問題一直抱持否定答案,他認為美國公民已經發現自己無力塑造個人環境,也無力塑造集體環境,對此產生廣泛的焦慮。桑德爾將這股病徵歸因於我們無條件接受權利、公平與個人選擇,並將之視為合法政治的重要參數。他提出的解決之道是回歸前自由主義的完美主義,重新強調責任、公民義務和共同善。本書為桑德爾於一九八三至二¬○○四年間所出版的文章集結,是一次他稱為「公共哲學」學說的珍貴概述……他的論述著眼於我們罹患的公共慢性疾病,內容廣袤、清明且真誠。本書不僅索求讀者的注意力,也要求讀者投入其中。──威廉.倫德(William Lund),《社會理論與實踐》期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40628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序言
 
小布希總統的二度當選,在民主黨人士之間激起了新一波心靈追尋的潮流。出口民調顯示,在各項議題當中,以「道德價值」做為選票去向判斷標準的選民佔最多數──多於恐怖主義、伊拉克戰爭或是經濟情勢。此外,這些引用「道德價值」的選民中,有驚人的比例(百分之八十相對於百分之十二)選擇投給小布希而非其對手約翰.凱瑞(John Kerry)。評論家對此感到困惑。一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坦言:「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就把道德價值給弄丟了。」
 
懷疑論者警告人不要過度放大「道德價值」的問題。他們指出,墮胎和同性婚姻是本次競選中道德爭議最高的議題,但是多數選民並未和兩者皆反的小布希站在同一陣線。還有其他因素可以解釋小布希的勝利:相較於小布希,凱瑞的競選策略缺乏可引起共鳴的主題;要打敗戰爭期間的現任總統本屬不易之事;美國人仍未走出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陰霾。儘管如此,隨著二○○四年的總統大選落幕,民主黨人士也不得不正視美國大眾對道德和心靈的渴望,想方設法找出更有說服力的方式回應需求。
 
民主黨弄丟「道德價值」也不是第一次了。在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於一九六四年獲得壓倒性勝利之後的四十年間,民主黨候選人只有兩次成功入主白宮。一位是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來自喬治亞州的重生基督徒;在水門案餘波盪漾之際,卡特承諾要為白宮重新樹立誠信與道德的風範。另一位則是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儘管柯林頓有些個人缺陷,他對政治的宗教和心靈層面仍不失敏銳,且樂於理解。至於其他標準的民主黨候選人──華特.孟岱爾(Walter Mondale)、麥可.杜凱吉斯(Michael Dukakis)、艾爾.高爾(Al Gore)和約翰.凱瑞──無不竭力避開心靈談話,堅持把話題焦點放在政策與計畫。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
|
2016/07/01
要理解美國社會百年來自由主義的成形與發展,閱讀桑德爾的<公共哲學>論文集使我茅塞頓開。

自由主義開始扶搖直上是因為康德的思想擊敗功利主義。如果按照功利主義認為的,應該追求總體幸福的極大,那麼羅馬人在競技場上集體觀賞獅子吃基督徒,他們的集體愉悅必然勝過基督徒的痛苦,可是這不能稱為道德。康德認為,功利主義沒有嚴肅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國家應該提供成全各種目的而保持中立的框架,而不能將某種”良善” 的生活方式強加在個人身上。換言之, “正當” 優於 “良善” 。

針對這一點舉例,我想大家應該都認同離婚和墮胎都不是“良善”的,但是社會無權禁止,因為禁止個人作這樣的選擇是不符 “正當”原則。另外一件事,有些人不知道,做試管嬰兒和幹細胞研究,都要殺死許多胚胎,你能說是良善的嗎? 可是我們的社會在幫助這些事,因為這些是人為了追求 “幸福” 的選擇。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