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英國當代藝術

英國當代藝術

  • 定價:590
  • 優惠價:79466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英國藝術家經常以個人生命經驗體現流行文化、當代社會與國族認同等創作議題,展現了多元形式及豐富的藝術內容。其近代發展脈絡顯現兩條主要軸線,一端是游刃於通俗和菁英之間的大眾美學,以經驗主義的實驗挑戰後現代主義的教條束縛和質量概念;其二則是在典型消費社會途徑中,以驚奇聳動的視覺語言顛覆感官共鳴,並以積極認真的精神製造了令人震驚的新浪潮,這也是英國當代現象的縮影。
  
  本書探討英國當代藝術的內涵與特色,內容分為五篇,包括(一)形式與意識:探討yBa潮流、身份認同、種族意識、日常文化與否定美學的觀點。(二)性與死亡:分析魯卡斯(Sarah Lucas)、艾敏(Tracey Emin)之關於壞女孩形象與性徵符碼,以及查德薇克(Helen Chadwick)、查普曼兄弟(Jake&Dinos Chapman)和赫斯特(Damien Hirst)等人對於動物開膛和生死反芻的創作思維。(三)身體與形變:講述以身體作為媒介的象徵,如法蘭可畢(Franko B)、昆恩(Marc Quinn)、穆克(Ron Mueck)、諾波與韋伯斯特(Tim Noble & Sue Webster)之身體轉譯和身體文化的策略。(四)社會與群眾:解析跨域思維下的新型態藝術行動,如斯塔林(Simon Starling)、修尼巴爾(Yinka Shonibare)、韋英(Gillian Wearing)、懷瑞德(Rachel Whiteread)、堤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瑟曼(Paul Sermon)等人對社會寫實意境、社群概念書寫與殖民文化的踏查,並藉由他們的藝術表現來凸顯視覺文化的衝擊。(五)現象與生態:透析泰納獎、藝企合作、藝術場域的相生共榮,探究贊助者、創作者、觀者與場所精神的結構意涵,達到你我他皆受益的願景和創意城市的幽雅環境。最後再以「藝術下一波」作為結語,提問在風起雲湧年代中的藝術浪潮,如何在文化區塊裂縫下持續發展的可能,以及預測英國當代藝術在救贖與認同之間,如何開啟那扇大門之鑰。

  什麼是英國當代藝術?何者是yBa?為何是oBa?本書從視覺文化、社會學和藝術現象的角度,循序探析這群中堅藝術家的精神與風格,他們如何大膽改變英國藝術史的走向,並領略其創作思維、審美觀念及其藝術奧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永賢


  出生於台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士、美術史碩士,英國布萊頓大學藝術博士。

  創作主軸以身體行為與新媒體藝術為方向,曾舉辦個展包括:「身體之歌」、「人層迴圈」、「他者之他」、「闢徑」與「隱遁者」。作品廣受邀參加亞洲、美洲、歐洲各地美術館之展覽四十餘次;美國意象劇場大師Robert Wilson的Watermill Center駐村藝術家,曾獲加拿大楓葉獎、英國貝克獎。
    
  他是台灣國際錄像雙年展創辦人、身兼獨立策展人,策展經歷包括:「焦墨排點皴—張光賓書畫v.s新媒體藝術」、「麗山寓盧—張光賓書畫展」、「第一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第二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鳳甲美術館)、「幻象之丘—台灣新媒體藝術展」(SCOPE邁阿密,鳳甲美術館) 、「在台東遇見席慕容」(台東美術館)「純真X頑皮—當代藝術展」、「熱鬥—台灣當代藝術新浪潮」(就在藝術空間)、「尋找馬緯度—新媒體藝術展」( MOT ARTS)、「動漫快感—數位媒體藝術展」(陽明大學藝文中心)、「夜視‧台北—國際錄像藝術展」(誠品藝文空間)、「Random-ize Film & Video Art Festival」(倫敦)。在寫作論述方面以當代藝術、身體行為、新媒體藝術為主軸,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論述百餘篇。出版著作有:《英國當代藝術》、《錄像藝術啟示錄》、《當代科技與錄像藝術》、《幻象之丘—新媒體藝術》、《身體之歌》、《他者之他》、《台灣插畫圖像美學》等專書。他任教於台灣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台灣師範大學、陽明大學。
 

目錄

自序 摘要

第一篇  形式與意識
1. 驚世駭俗—yBa潮流
   1-1 yBa 的當代傳奇
   1-2 yBa 的蒙養時期
   1-3策展與收藏熱潮
   1-4 yBa 引領新潮流
2. 身份認同—文化與性別意識
   2-1角色與性別扮裝
   2-2顯性的情慾圖像
   2-3酷兒的影像語言
   2-4性別文化與認同
3. 黑色力量—種族意識的覺醒
   3-1不動聲色的靜觀
   3-2黑皮膚與白面具
   3-3糞土點金的傳奇
   3-4殖民的織布混搭
   3-5覺醒的種族意識
4. 日常反動—藝術與生活密碼
   4-1家居生活的場景
   4-2社會實踐的想像
   4-3後現成物的反思
   4-4日常文化的實踐
5. 顛覆觀念—否定的美學
   5-1閃爍燈介入情境
   5-2流動的想像空間
   5-3自然與時間消逝
   5-4解構的機能對話

第二篇 性與死亡
6. 腥羶符碼—莎拉?魯卡斯Sarah Lucas
 6-1受爭議的壞女孩
 6-2物件的挑釁反諷
 6-3性與身體的符碼
 6-4鄙女患失吮癰哉
7. 私密自我—翠西?艾敏Tracey Emin
 7-1迷惘女孩的歲月
 7-2凝視的身體圖式
 7-3視覺快感與性慾
 7-4救贖與移情之間
8. 生命之花—海倫?查德薇克Helen Chadwick
 8-1身體的卵形宮殿
 8-2哭泣鏡子與花朵
 8-3病毒與死亡影像
 8-4自我生命的探索
9. 變體寓言—查普曼兄弟Jake&Dinos Chapma
 9-1惡搞的偏執趣味
 9-2偽善與道德邊界
 9-3變異人體的諷諭
 9-4性與死亡的反芻
10. 驚悚開膛—達敏?赫斯特Damien Hirst
 10-1大膽打破舊思想
 10-2死屍挑戰新感官
 10-3冷酷與絢爛生命
 10-4血濤拍岸的浪潮

第三篇 身體與形變
11. 臨場藝術—身體的文化策略
 11-1體現的文化策略
 11-2跨域創作的界線
 11-3延展的身體媒介
 11-4臨場藝術的未來
12. 身體語言—法蘭可畢Franko B
 12-1藝術家的身體觀
 12-2媽媽我無法唱歌
 12-3我想你戀人男孩
 12-4血腥榮譽的象徵
13. 絕美形體—馬克?昆恩Marc Quinn
 13-1自我原型的探索
 13-2殘疾的身體雕像
 13-3自然規律的轉譯
14.人形異貌—榮?穆克Ron Mueck
 14-1身體雕塑的脈動
 14-2巨視微觀的雕塑
 14-3超越真實的藩籬
 14-4觀其妙或觀其徼
15. 光影奇觀—諾波與韋伯斯特Tim Noble & Sue Webster
 15-1迷亂的頹廢文化
 15-2霓虹與明滅燈光
 15-3光影幻象奇觀術
 15-4垃圾美學的省思

第四篇 社會與群眾
16. 跨域思維—新型態藝術行動
 16-1歷史事件再重演
 16-2大不列顛的聲明
 16-3粉碎所有的物件
17. 行動實踐—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
 17-1縱橫時空的行動
 17-2船木屋與沙漠行
 17-3詩意的物質轉化
18. 殖民混搭—因卡?修尼巴爾Yinka Shonibare
 18-1殖民主義的癥結
 18-2藝術轉進民族風
 18-3混搭風格的批判
 18-4殖民文化的書寫
19. 社會影像—吉莉安?韋英Gillian Wearing
 19-1紀錄觀點的創作
 19-2寫出你想說的話
 19-3親子與家庭肖像
 19-4社會寫實的影像
20. 居所載體—瑞秋?懷瑞德Rachel Whiteread
 20-1被遺忘的立方體
 20-2舊物件與新記憶
 20-3凝結的家屋建築
 20-4負向空間的載體
21. 理性觀察—沃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
 21-1另類角度的紀實
 21-2看不見的風景層
 21-3影像與空間裝置
 21-4視覺文化的衝擊
22. 遠距傳輸—保羅?瑟曼Paul Sermon
 22-1遠距網路的延伸
 22-2遠距通訊與狂歡
 22-3無線空間的認知
 22-4虛擬的擬像差異

第五篇 現象與生態
23. 泰納獎風雲—藝術風向球
   23-1 泰納獎發展脈絡
   23-2 輿論和藝評觀點
   23-3 泰納獎作品分析
   23-4 藝術困境與重生
24. 藝企合作—泰德的渦輪計畫
   24-1專題的渦輪計畫
   24-2布爾喬亞∕穆諾茲
   24-3卡普爾∕艾里亞森
   24-4諾曼∕懷瑞德
25. 你我他好—三贏的實踐之路
   25-1胡勒∕薩爾塞多
   25-2福斯特∕巴爾卡
   25-3艾未未∕迪恩∕塞格爾
   25-4藝企合作創三贏
26. 創意城市—倫敦藝術地圖
   26-1悠遊倫敦美術館
   26-2穿梭於當代藝廊
   26-3活化的藝術場域

結語:藝術下一波
27. 英國當代藝術面面觀
 27-1 文化區塊的裂縫  27-2 扶搖的青年熱潮  27-3 救贖與認同之間  27-4 風起雲湧的年代 參考文獻
專有名詞英譯
 



英國當代藝術的時代意義


  英國藝術家自由自在地汲取生活素材,並以個人生命經驗體現於流行文化、當代社會與國族認同等創作議題,展現了多元形式及豐富的藝術內容。無可諱言的,英國近代發展過程中,在yBa浪潮與社群主體風格意識下,其發展脈絡顯現兩條主要軸線,一端是游刃於通俗和菁英之間的大眾美學,以經驗主義的實驗挑戰後現代主義的教條束縛和質量概念;其二則是在典型消費社會途徑中,以驚奇聳動的視覺語言顛覆感官共鳴,並以積極認真的態度製造了令人震驚的新浪潮。在其波濤拍岸背後所表現的企圖心,是英國視覺藝術的創作精神,指涉一個現實情境中真實隱喻的文化意涵,同時也是英國當代現象的縮影。

  本書內容分為五篇,包括(一)形式與意識:探討yBa潮流、身份認同、種族意識、日常文化與否定美學的觀點。(二)性與死亡:分析魯卡斯(Sarah Lucas)、艾敏(Tracey Emin)之關於壞女孩形象與性徵符碼,以及查德薇克(Helen Chadwick)、查普曼兄弟(Jake&DinosChapman)和赫斯特(Damien Hirst)等人對於動物開膛和死亡反芻的創作思維。(三)身體與形變:講述以身體作為媒介的象徵,如法蘭可畢(Franko B)、昆恩(Marc Quinn)、穆克(Ron Mueck)、諾波與韋伯斯特(Tim Noble & Sue Webster)之身體轉譯和身體文化的策略。(四)社會與群眾:解析跨域思維下的新型態藝術行動,如斯塔林(Simon Starling)、修尼巴爾(Yinka Shonibare)、韋英(GillianWearing)、懷瑞德(Rachel Whiteread)、提爾曼斯(WolfgangTillmans)、瑟曼(Paul Sermon)等人對社會寫實意境、社群概念書寫與殖民文化的踏查,並藉由他們的藝術表現來凸顯視覺文化的衝擊。(五)現象與生態:透析泰納獎、藝企合作、藝術場域之相生共榮,探究贊助者、創作者、觀者與場所精神的結構意涵,達到你我他皆受益的願景和創意城市的幽雅環境。最後再以「藝術下一波」作為結語,提問在風起雲湧年代中的藝術趨勢,如何在文化區塊裂縫下持續發展的可能,以及預測英國當代藝術在救贖與認同之間,如何開啟那扇大門之鑰。

  什麼是英國當代藝術?何者是yBa?為何是oBa?從社會學、視覺文化和藝術現象的角度來看,一群勇猛精進的藝術家異軍突起,在80年代末至今展開一連串波濤駭浪的時代潮流,並且在世界藝術圈引領風騷。因時空交會而崛起的yBa,在人、事、物組合契機下增添了藝術家的傳奇色彩,這些中堅份子改變了英國藝術史的走向。例如赫斯特將動物屍體浸泡於甲醛溶液的玻璃箱裡,穿越籠罩著死亡陰影的神秘恐懼,並在酷炫外衣下批判道德規訓。查普曼兄弟在荒謬的語境下,顯示出人類基因變異特徵,其頑酷的形體帶有一種特有的無盡狂歡、煎熬和怪異質感。艾敏睡過痕跡的一張床,提供過去的生理和物理生存的證明,毫無遮掩地彰顯個人內在私密情感。昆恩對殘疾塑像的詮釋,充滿了感性的視覺刺激,為世俗眼光的審美觀帶來極大諷刺。渥林格(Mark Wallinger)使用從國族主義的角度,重新解讀場所意義並賦予街頭抗爭的時代表徵。克里德(Martin Creed)使用簡單材料顛覆了世俗窠臼,並對於建築空間與燈光明滅的掌握,反映了瞬間即逝的物質性,也暗藏一種情境與現實的因果關係。戴勒(Jeremy Deller)的藝術實踐遊走次文化、混合事件之概念,並涉及於社會和歷史的記憶邊界。隨著時代替嬗,藝術風向球的演變總是幻化無常,從江山代有人才出的觀點來看,英國藝術的現象與風格提供一個良好的殷鑑。這也意味著,穿梭於藝術與文化之間,唯有新的創作思惟和創意衝勁,才是下一波不可抵擋的熱浪,而藝術傳達的魅力也將會持續運轉而永不停歇。

  本書是筆者透過實地訪查、審視藝廊和美術館展覽作品,以及閱讀討論、行動研究與探索研究而得的分析所撰述,每每因親睹作品魅力與藝術家的創作精神而感動。書寫此書主要目的是傳播藝術觀念、藉他山之石予以借鏡,讓更多華人世界的讀者可以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最後,很感謝藝術家出版社何政廣先生的敦促,讓這本書順利亮相。僅以此書獻給我的家人和師長,特別是張光賓老師、吳慎慎老師、釋惠敏老師、Dr. Chris Mullen、David Mabb 殷切教導與勉勵,念茲在茲非常感恩並致上最高敬意,謝謝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821381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7 x 24 x 2.5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