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水田裡的媽媽(上下套書)

水田裡的媽媽(上下套書)

  • 定價:650
  • 優惠價:75487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4月讀書日 X 小編輯大人物】總編大人!我有問題──南方家園總編劉子華

    文/劉子華2016年04月27日

    \編輯大人!我有問題//買下一本書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他或她!掌握你閱讀的陌生人.……那些你不認識,卻幫你做選擇的出版社編輯大人們。那些你不知道也沒關係,但錯過卻很可惜的阿里不達的問題。\舉手發問出版社──南方家園//南方家園出版社,由一群愛好藝文、兩岸議題的編輯群所組成。促 more
  • 【書設計】看見一個世代顛沛的流亡──楊渡《水田裡的媽媽》

    文/霧室2014年12月23日

    水田裡的媽媽(上下套書) ......................................................................................................入選書籍:《水田裡的媽媽》│南方家園│霧室設計☑封面 □內頁 □裝訂 ☑材質 ☑印刷 ☑加工好設計的理由:根據書中描繪母親以身體扛起現實的重擔, 以「子母版」 more
 

內容簡介

三代興衰  一世起落
鳴和台灣近代史的綿長徒歌

  「我們總是以為,大時代的轉變會是轟轟烈烈、改天換地、有如一個洪流向前澎湃洶湧而去。而真實的是,它往往是寂靜的,悄悄的轉變著。某一種聲音消失了,某一種味道改變了,某一個角落的樹林子沒有了,某一條河流的魚不見了,某一種生活常常有的人聲,例如賣肉粽的召喚、收酒瓶人的鈴鐺、腳踏車的老叮噹等等,慢慢從我們的身邊走遠。」

  《水田裡的媽媽》曳引家族史的線軸,祖先落腳台中烏日,伴隨大歷史的浪潮,走過日治時期、國民政府遷台,社會轉型期……父親不甘固步於農村,決定開創鍋爐製造的事業;母親被迫逃亡,卻始終堅毅強韌,維繫一家燈火。家事衍續的同時,臺灣社會也不停告別過去,迎向未知。走過農業轉型的落寞晚景,走過工商業的湧動勃發,「家」如一扇眺望歷史洪流的舷窗,見證台灣社會的諸多異變。

  班雅明在〈說故事的人〉中提到,「說故事」是一種透過敘事相互交換經驗的能力……「說故事的人」有兩種古老的典型:一是定居的農民,一是周遊各地的水手或商人,這兩者之間又相互滲透,中世紀四處旅行後定居開業的手工藝人,即是聯繫兩者的典型。如此,擁有這雙重的源頭的「敘述者」形成了。

  在一個集體記憶衰落的時代,作者以一個家族,提喻台灣社會近代史,湮往宿昔娓娓迎來。本書透過「敘述者的鄉愁」,讓敘事款款召喚往事,溫柔地展現文字記述故事的手工技藝。

本書特色

  * 楊渡顧盼舉家一百年漂泊,最新長篇巨著,以細膩的家族軼事,提喻台灣近代史的紀實文學。

好評推薦

  王小棣(導演)、李永豐(紙風車劇團創意總監)、吳晟(詩人)、侯孝賢(導演)、高承恕(東海大學榮譽教授)、楊澤(作家)、鄭宗龍(編舞家)、劉克襄(作家)、蔣勳(作家)
 
  (依姓氏筆劃序)  好評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渡


  詩人、作家。喜歡旅行、閱讀、電影和足球。最喜歡的地方,是新疆和阿爾卑斯山。大山大水,以及無盡的沙漠。最喜歡的電影是《直到世界的盡頭》。

  生於台中農村家庭,寫過詩、散文,編過雜誌,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輔仁大學講師,主持過專題報導電視節目「台灣思想起」、「與世界共舞」等,現任中華文化總會祕書長。

  著作有詩集《南方》、《刺客的歌:楊渡長詩選》,散文集《三兩個朋友》、《飄流萬里》,報導文學《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世紀末透視中國》、《紅雲:嚴秀峰傳》、《激動一九四五》、《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及戲劇研究《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等十數種。

 

目錄

水田裡的媽媽  上
序  曲
第一章    三合院
第二章    通靈人
第三章    農村的奮鬥
第四章    鐵工廠時代
第五章    青春俱樂部

水田裡的媽媽  下
第六章    夜路流亡
第七章    母親的家園
第八章    溫泉鄉的吉他
第九章    告別的年代
第十章    真像一場眠夢
終  曲

後記 回到最初的一念
 

後記

回到最初的一念◎楊渡


  一九九三年,〈人間副刊〉做一個專題:一九七○年代懺情錄,邀請作家回顧自己一九七○年代的生活。回顧當時歲月,我可以寫台中一中的文化啟蒙,也可以寫後期的大學浪蕩詩生活,但認真回憶,一九七○年的開頭,恰恰是我的母親為了票據法而開始逃亡的那一年,也是父親從一個農民小商人,轉向鐵工廠的時代。那農村生存的艱難,母親逃亡過程的驚險,家庭破碎流離的憂愁,家道中落而嚐盡債主青眼白眼的羞辱,尋找出路而不可得的少年的孤憤……,最後全部化為一個少年的烏托邦。而這個「貧民醫院、貧民收容所、孤兒院」的烏托邦,最後成了永恆的追尋,甚至決定了生命的方向。

  那一次專題,我決定以母親開始逃亡的夜晚為起始,透視台灣一九七○年代,台灣農村向工業社會轉型的困頓與艱辛。

  可能,它太像一個時代的開頭,發表後,有朋友希望我以該文為基礎,前後延伸,寫成長篇,用故事來顯現台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尋常農村生民所遭遇的社會生活史。或者,說得直白一點,是「台灣經濟奇蹟背後」的故事。

  我確實有此一想,但每一次總是起筆容易續筆難。關鍵是自己貼得太近,情感太切,無法以一種客觀而冷靜的筆,去分析、書寫自己的父母親。再加上一九九○年代,採訪工作到處流浪,漂泊成性,難以安定,就這樣延擱下來。

  但想寫的心念,一直未曾放棄。我常常陪父母親聊天,談農村往事、家族故事,但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彷彿只是閒話。直到二○一○年,父親首度病危,坐在通往家鄉的列車上,想起大學時代,父親來台中火車站接我的情景。他總是抽著菸,斜倚在轎車邊,笑著說:「吃飽了吃?」於是我們順道去買台中肉圓,回去給祖母吃……。

  我感知到,再不寫,一切都來不及了。但隨著父親病情的起伏,情緒不免波動,根本無法安靜,而寫作,是需要安靜的。

  二○一二年,父親幾度病危,我眼見他進出醫院、插管拔管,有如徘徊在冥河邊的尤里西斯,不禁想到六祖慧能在《金剛經口訣》說的「顛倒迷錯,流浪生死」,常半夜無法成眠,於是愈發堅定了寫作的信念。

  然而,我深知自己想寫的不是一本家族史,而是透過父母親的故事,去呈現台灣社會從農村轉型到工業社會,再到商業社會的資本主義化歷程。這個過程,歐洲國家是以四百多年的長時間跨度,始逐步完成社會之轉型。但在台灣,卻是以四十年時間,就加以完成。我稱之為「十倍速發展」。由於速度之極度扭曲,人們無法立即適應,遂產生各種悲劇。

  父親做生意的幾度失敗,揹負高利貸,乃至於母親的逃亡入獄,都與此有關。同時,家鄉烏日有一個日據時代即建廠的中和紡織廠,生產大盛的一九六○至七○年代,女工曾多達一千五百餘人,小村裡充滿青春女工快活的歌聲和笑語。可是一九九○年代,工廠開始外移之後,紡織廠也關閉了。

  德國有百年工廠,瑞士有百年工藝,可是台灣從農村轉變出來,不到數十年,那些新發展的工業又都關閉了。

  然而,這種「十倍速發展」,從農村劇變至工業社會的歷程,又豈是台灣所獨有?一九八○年代之後,大陸走上勞力密集的加工出口型工業,急速發展起來,它所呈現的社會變遷之劇烈,人性之扭曲變形,價值觀與生命觀之混亂,甚至地皮炒作、投機貪污、環境污染等,幾與台灣當年無異。然而,一如台灣民間所信持的,無論多麼扭曲,多麼變形,至少有些不變的人性,還是值得人去活、去堅持的。

  從二○一二年春天開始,到二○一四年初,大略寫完整個故事後,深怕自己受父親生病的影響,讓文字顯得過於傷感,我特地請朋友幫忙看,前統一總裁林蒼生以他沉靜之眼,字字校正,更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深深感恩。其次,我怕自己耽溺於台灣特殊經驗,而疏於某一些應有的敘述,特地請北京朋友于奇和三聯書店的老編輯吳彬看。他們閱後,再想想大陸已經出版的台灣相關書籍,才發現大陸更多是關於國民黨、國共鬥爭史、一九四九大遷徙等,卻缺乏有關台灣人的社會生活史的描述。這確實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從這一點看,此書或可稍補不足之處吧。

  一如所有詩人都有猶疑不決、老是想再尋找更準確的字的毛病,從寫完初稿至今,我己作了幾次修改,書名也一度想改變。但最後,還是維持最初「水田裡的媽媽」。原因只有一個,回到初衷,回到創作初始的一念,回到一九七○年代初,媽媽從逃亡的水田中浮現泥濘的面容之際,命運彷彿己決定了方向。唯有回到最初,把故事寫出來,所有的命運之謎,才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071055
  • 叢書系列:觀望/HR
  • 規格:平裝 / 656頁 / 14.8 x 21 x 3.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序曲

  1,緊急簡訊

 
「哥:爸病危,需開刀,媽不敢簽字,請速回。阿清」二○一○年三月二十日下午二點二十分。
 
黃昏的時候,高鐵列車慢慢駛向台中烏日站。列車放緩了速度,滑過家鄉寬廣平坦的田野,逐漸駛入車站。一輪火紅的夕陽,在遠遠西海岸的方向,像一盞燈籠般,掛在黃橙橙的天空。

我坐在乾淨灰白的車廂裡,重新把簡訊看一遍,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

接到簡訊的時候,我正在開會。會議室有人作簡報,幽暗中,我悄悄看了簡訊,頓時心中一沉,立即離開會議室,去外面打電話。

小妹中午接到媽媽電話。媽媽說,上午看父親神情呆滯,右半邊幾乎都不能動,手臂也抬不起來,她感覺怪怪的,就叫一輛救護車,帶父親去醫院檢查,發現腦後有一個血塊,可能是上次跌倒時受的傷,造成腦部神經壓迫,醫生說,其實就是中風。如果不開刀,原本罹患阿玆海默症的父親,會有生命危險。但開刀也可能有後遺症,老人容易感染,因此要媽媽簽下手術同意書。

「媽媽很害怕,哥,你一定要回去!這件事,只能由大哥來負責了。」小妹說。
「啊,好的,我儘量想辦法。」我悄聲回答。
「哥,那要不要通知二哥和姐姐回來?」小妹問。
「暫時先不要吧!免得他們緊張。」我想了想說。
「可是,如果爸爸怎麼樣了,他們沒見到最後一面,會不會很難過?」小妹直接問。
「晚一點,我們看過以後再決定。如果有危險,再找他們一起回來吧。」
 
小妹今年四十來歲,跟我一樣在台北上班,只有利用假日回老家看望父母。作為最小的女兒,她的個性和長相像極媽媽,兩人特別親近,父親生病的事,媽媽都是先找她商量幫忙。

我們兄妹四人,弟弟差我三歲,繼承了爸爸鍋爐工廠的生意,轉去越南開工廠,現在人還在越南。大妹與我年齡相差八歲,小妹差十一歲,她們小的時候,我曾經幫媽媽揹過她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已經上了高中大學,「長兄如父」在她們的眼中,特別明顯。大妹在上海工作,一時回不來,只有小妹同在台北,總是比較容易有個照應。
 
爸爸罹患阿玆海默症已經有好幾年,無論用什麼藥,做哪一種復健運動,都無法抵抗那致命的退化。我們毫無辦法,只能看著他的智力,他的認知,他的行動能力,一點一滴消失。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24/02/22

母愛溫暖,農村生活真情

這套書溫暖動人,透過水田裡勞動的母親,展現了母愛的偉大和家庭的溫暖。故事細膩動人,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實和美好,是一部深深觸動心靈的作品。透過角色的生動描寫和情感的表達,作者成功地營造了一個真實而令人共鳴的世界,讓讀者在其中找到了共鳴和感動。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家庭情感小說,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流連忘返。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 山德森之年The Way of Kings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