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猜孩子心思,不如懂孩子心理

猜孩子心思,不如懂孩子心理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孩子的心就是一把鎖,唯有『知心』這把鑰匙,才能打開孩子的心門。
愛不需要理由。
但是愛需要技巧。

  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情緒心理,介紹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應該如何從心理學角度去瞭解孩子、理解孩子,正確而有效地教育孩子。目的在於讓父母充分認識孩子,讀懂孩子的心理,而以輕鬆、有效的方式,引導孩子樹立良好心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出優秀、出色的孩子。

  父母懂孩子的心理學,在去談教育,才能從孩子心理特徵和規律的基礎上有像影響孩子的心理。

  家庭教育是一門心理學問,更是一門心理藝術。

  所有的大人曾經都是孩子,每一個心理問題的產生都可以追溯到幼兒時的心理和青春期的心態。

  溫暖細膩的文字,只為天下父母讀懂孩子的「心」!

  閱讀本書四大理由:

  1.    針對性:為7~13歲孩子諸多「奇怪」的心理行為開具藥方。
  2.    專業性:身為教育工作者和心理諮詢師的「天使媽媽」,為你全方位剖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秘密。
  3.    實用性:提供符合兒童心理學與成長心理學的最有效教養方法。
  4.    準確性:時尚的心理學療法來去匆匆,有麻煩的家庭依然如故。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呵護,讓用心愛孩子的你,避免走彎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曉晴


  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家,文字以溫暖細膩見長,作品以家庭教育、幼兒與青少年心靈關愛為主攻方向。

  目前,任職於心理諮詢工作室,為父母們如何更好地呵護子女的心理健康提供諮詢與培訓。
 

目錄

一、上學啦,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
1、七~十三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鑽石階段  16
2、孩子需要獨立空間,更需要心靈自由  19
3、一隻得了關節炎的小烏龜  23
4、要不要與孩子做朋友,是個讓人糾結的問題  27
5、上帝也單親  33
6、該不該讓孩子管大人的事  38
7、不要輕易揚起你的巴掌  43
8、「我有缺點,你不准學」  49
9、沒有小夥伴,孩子變成「小網蟲」  55
10、有的孩子為什麼「說不得」  60
11、折斷了孩子的翅膀,卻又讓他飛翔  65
12、懼學未必是恐懼學習本身  71

二、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1、「我不是完美小孩,你們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78
2、家長失信,多是因為孩子的學習而起  82
3、忽視孩子優點的父母該「培訓」了  87
4、「羅森塔爾效應」帶給父母的反思  92
5、囉嗦——孩子最厭惡的溝通方式  98
6、十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口  104
7、孩子上學後精神壓力很大怎麼辦?  110
8、讓孩子把自己的情緒宣洩出來  117
9、隱私被窺視讓孩子的自尊心譁然破碎  122
10、孩子心裡的不快樂,你知道嗎?——抑鬱心理  127
11、父母心態好,孩子狀態好  133

三、健康心理的種子播下的時間越早越好
1、「苟不教,性乃遷」  138
2、家有「撒謊精」,爸媽怎麼辦?  143
3、錢或不錢,is a question  148
4、順手牽羊未必真的喜歡羊  154
5、慷慨大方也要看初衷  159
6、教孩子學會「扛得起」  162
7、「吃苦情景劇」與挫折教育  167
8、愛做家事比不愛做家事的孩子更優秀  173
9、嫉妒讓孩子一直活在不愉快中  179
10、搶別人東西的背後故事  185
11、名牌商品不如名牌心靈  189
12、尊重人性或尊重規章制度  194
13、讓你的孩子說到做到  199
14、幫助孩子控制和疏導情緒  202
15、同情心是上帝賜予孩子的最好禮物  206
16、關懷精神並非無師自通  211

四、你的管教遭遇他的青春
1、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的重中之重  216
2、給孩子搭建幾道「防火牆」  222
3、吾家有女初長成  226
4、做孩子最好的性心理諮詢師  230
5、焦慮不是成年人的專屬名詞  235
6、你說東,他偏往西  239
7、孩子的「不聽話」有時是一種自我保護  244
8、良好習慣由合理競爭塑造而成  249
9、戀愛是否過早,不應只從年齡上看  253
10、追星的體驗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258
 

編輯序

讀完本書之後,請用「心」愛孩子


  教育孩子,要以瞭解孩子為前提。

  一些父母或許會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也是自己養的,每天都生活在一起,還不夠瞭解嗎?其實,孩子的心理每天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如果你沒有細心觀察,未必能感覺得到這種變化。這也是由父母與孩子的年齡差距所決定的。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總覺得自己是心智成熟的大人,跟孩子相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肯定都是正確的,便用這種「想當然」來教育孩子,也難怪收不到效果,甚至會起負作用。這是因為,即便你吃的鹽比孩子吃的飯還要多,也並不意味著你一定就能瞭解孩子的心理。

  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在近幾年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精神性的、社會交往性的,以及外界刺激所導致的心理問題等心理障礙,也在不斷增加。你或許也十分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但還是有很多隱形的心理因素是你發現不到的。

  家庭就好比是孩子心理和性格的「加工廠」,簡單來說,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甚至命運,都是和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家是孩子最好的「心靈棲息地」,而做為父母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諮詢師」。

  孩子在想什麼,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想?孩子出現問題,父母該怎麼辦?有時候,孩子行動上的抗衡就是來自於心理上的對峙,並不是他們不懂你的苦口婆心,而是你不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只有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碼,看穿孩子日常行為表象之下的深層心理機制,才能穿越「盲點區」,走出「迷局」,進入家庭教育的正確軌道。

  有一句話說得好,猜孩子的心思,不如懂孩子的心理。好的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應該致力於對孩子的瞭解中。有人可能擔心,父母不是心理醫生,怎麼會做心理諮詢呢?的確,心理諮詢是一門科學,沒有專業訓練就「工作」可能誤導人。但是,做為父母,如果你能學習一些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多理解和尊重孩子,關心他們的成長需要,給予積極而及時的引導,就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諮詢師」。

  本書的作者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心理諮詢師和有著近十年家教實戰經驗的媽媽,對幼兒心理和青春期心態有著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在書中,她針對七~十三歲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徵,結合多位來訪者的真實案例和個人體會,幫助讀者有的放矢來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本消除父母與孩子衝突對抗,教會父母與孩子親密合作的心靈指導書。

  讀過之後,身為父母的你可以輕鬆解讀孩子的心理規律和祕密,根據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詮釋問題實質,給出解決辦法。

  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擁有燦爛的人生,是全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也是我們出版這本書的美好願景。同時,我也希望讀者朋友在閱讀之後能給出建設性的意見和中肯的批評,一起來呵護孩子內心的那一片綠地。

自序

做一個足夠好的媽媽


  在親友的翹首企盼中,在媽媽的疼痛和努力中,在爸爸焦急的等待中,孩子終於呱呱墜地了。把孩子抱在懷裡的那一刻,妳的心裡一定會五味雜陳——我有孩子了!

  在這個世界上,妳從此有了自己生命的延續,除了巨大的幸福和喜悅,突然覺得自己瞬間成熟和堅強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者,沒有不為養育孩子而盡心盡力的。在含辛茹苦之下,孩子終於一天天長大,會笑了、會爬了、會說話了、會跑了……

  可是問題也接踵而至,這個小生命逐漸出現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怪僻(如吮手指、戀物、開燈睡覺等),變得很難管教,脾氣也變得難以捉摸。妳不禁感嘆,做父母真是比想像中的還要難一百倍、一千倍!

  其實,大多數為之焦頭爛額的父母,苦惱的根源都一樣——不懂孩子的心理。因為不懂孩子的心理,就無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無法瞭解孩子的真正想法,自然在教育的過程中也就無法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有一顆善於「解讀」的心,將孩子潛藏在內心的祕密看透,瞭解孩子言行背後的真實意圖。

  孩子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有著不同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他有需要父母幫助度過的「困難期」,也有教育的「最佳期」,如果錯過了這些階段,缺憾是很難彌補的。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在胎兒末期就有記憶,一出生就有心理活動,三歲之前需要有足夠的安全感,七歲之前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所形成的性格,會對孩子將來的學習、事業、婚戀等方面造成重大影響。

  十二歲~十八歲,是孩子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急遽變化的時期,是童年向成年過渡的時期,也是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到了十八歲時,孩子才會基本形成穩定的人格。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系統的、相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某個階段教育上的失誤,都要在之後用很大的代價來買單。

  可能有人覺得我危言聳聽。這也難怪,自從我開設親子關係工作室以來,很多前來求助的家長,都要求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即刻的、當下的問題,卻拒絕提供孩子過去的成長歷程資料,並且對我指出的一些預見性後果也不以為然。

  我完全可以推斷,一個問題兒童必然會長成一個問題少年,一個問題少年又會成為一個問題青年、問題中年……你不能指望一個孩子在十八歲那一年就自動長成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優秀青年,孩子的成長是一步一步的,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幫助、參與和教育。

  都說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如果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給予孩子最大的關注和關愛,提供科學的心理指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你基本上就可以放手了。這樣的孩子,完全能夠獨立自主地面對生活,走好他的人生之路。

  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理、陽光的性格和完善的人格,才是你送給他最寶貴的禮物,比給他留下多少錢財,多少房產都強。我奉勸為人父母者,犧牲一點娛樂和在電視機前看肥皂劇的時間,多瞭解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知識,懂得一點教育孩子的理論和方法,絕對是有益的。

  心理學和客體關係理論大師溫尼科特發明了一個詞——足夠好的媽媽(good enough mother),這是心理學裡的一個專門的辭彙。所謂足夠好的媽媽,就是要給孩子好,而且還得足夠,妳給少了叫不夠好,給多了就過分的好,與給得不夠是一樣的不好。簡單說就是:給少了不夠好,給多了也不好。也就是說,在孩子的嬰兒期,更偏向於足夠多,即少了不好;在孩子長大一些之後,就要學會放手,給多了不好。

  可惜的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把這個順序弄相反了。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尤其是嬰兒期,更多的父母關注的是孩子冷不冷、餓不餓、是不是尿床了,卻很少關注他的心理發展,可能是覺得這個小屁孩什麼也不懂吧!而在孩子長大了一些之後,尤其是學齡期,又常常以過多的管制來限制他的心理發展。

  那麼,什麼才算是足夠好呢?「足夠」和「過多」的界限在哪裡呢?這個「度」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掌握兩大原則——足夠的愛心和科學的方法。

  足夠的愛心相信每個父母都有,科學的方法卻不一定,這也是我在書中要探討和講述的內容。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983819
  • 叢書系列:樂親子系列
  • 規格:平裝 / 261頁 / 17 x 23 x 1.3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上學啦,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

孩子入學後,其學習活動已經成為主導活動,孩子的社會交往面擴大了,一些與學習、同學、老師有關的社會情感,開始佔主導地位。比如,理智感、榮譽感、友誼感、責任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發展。此時,孩子的情感正處於過渡期,從外露的、易激動的表現,向內向化、穩定的表現發展。

對國小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衡量優劣的標準並不僅僅是學業成績,關鍵在於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注意力、自制力、獨立性和好習慣等。有些父母只看到孩子學業成績還可以,就常常會忽略孩子性格、學習能力上的問題。

在孩子大一些時,這些問題就會更突出地表現出來了,如學業成績突然下降,情緒不穩定等等。

1  七~十三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鑽石階段

國小階段的孩子身體的器官、系統都發育得很快,心理和思維也會發生很大的轉變。他們活潑好動,精力旺盛,但還不具備足夠的意志力和自制力,所以遇事的時候往往虎頭蛇尾,無法堅持很久且易衝動,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學習上。

有位爸爸帶著問題來找我,他有一個上國小的兒子,名字叫輝輝,動手能力很強,老師經常誇獎他能幹,手工做得又快又好。

有一天晚飯後,爸爸興致盎然地教輝輝下象棋,輝輝怎麼也學不會,爸爸急了,訓斥他:「你怎麼這麼笨呀!」

輝輝抬起小臉,一臉困惑地說:「爸爸,昨天老師誇獎我聰明,今天你又罵我笨,我到底是聰明還是笨啊?」

輝輝還真把爸爸問住了,因為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才是最適當的。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利透過一系列實驗,提出了「鏡像自我」理論。他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意識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根據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而發展起來的,而且這個過程將持續一生。庫利將之形象地比喻為:將他人看作一面鏡子,從鏡子中可以照出我們自身的樣子,而我們從鏡子中看到的那個樣子就構成了我們的自我。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繪本展】不怕不怕,小勇者成長闖關!指定 2書 $42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