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在我離去之前:從醫師到病人,我的十字架

在我離去之前:從醫師到病人,我的十字架

  • 定價:330
  • 優惠價:929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8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從癌症醫師到癌症病人,
  他早已做好準備:
  在來得及之前,先說再見。
  死亡,不只是癌症醫師,更是做為一個人最艱難的考驗。
  恩師─藍中基(馬偕紀念醫院前院長).
  大哥─楊育民(前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專文推薦

  他曾為親手迎接生命而欣喜,
  卻也因親手送行生命而心痛。
  歷經無數生與逝,他自問:什麼才是我們最重要的學習?
  而今,當「那一刻」赤裸裸地逼近,
  他帶我們學到了最重要的,那一課……
 
  他是接生大王、婦癌治療權威,也是癌症患者。
  他曾憤怒地質疑:「為什麼是我?」
  最終卻感謝:「癌症,給了我的人生第二次機會。」

  行醫近四十年,他是仁心的醫者

  知道病患付不出手術費,他悄悄在帳單上寫了一個「0」。

  他說:「對於醫療工作,醫師除了『看病』之外,還有許多可以做的努力,給每一個生命,一份更公平存活下去的力量。」

  醫病關係中,他是人性的勇者

  面臨醫生最害怕的醫療糾紛,他卻毫不閃躲,勇敢承擔。

  他說:「所有打擊,都是考驗的時刻,更是檢視自己做法及初衷的最佳時刻。擔起責任,不僅是對於自己不夠縝密的懲罰,也是對病家的同理。」

  在癌症之前,他是生命的使者

  他以自己的身體試驗新的化學治療,走過掉髮與憂鬱,從此與病人「站在同一邊」。

  他說:「罹癌更激發我的熱情,將人生往前移。癌症,給了我們『第二次』的機會,讓我們擁有『不留遺憾』的祝福。」

  穿越新生與寂滅,走過疾病與重生,沒有人比他更接近生、貼近死。而面對終究難免的「離去」,沒有人像他有如此透澈的體會。將醫者價值及生命之愛傳承下去,是他最初、也最終的渴望。

  他是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從醫師到病人,從徬徨不安到豁達領悟,他都親身走過,並啟發了我們深思生的意義,與死之歸屬。

本書重點
    
  ★恩師─藍中基(馬偕紀念醫院前院長).大哥─楊育民(前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 專文推薦!

  ★從癌症醫師到癌症病人,他早已做好準備:在來得及之前,先說再見。

  他說:「死亡,不只是癌症醫師,更是做為一個人最艱難的考驗。」

  ★罹癌後,他寫出了真情流露的〈楊育正說再見:罹癌更激發我的熱情,將人生往‧前‧移〉,對於生命的理解和豁達令網友們大受感動,紛紛熱烈轉貼!

  他說:「在臨終前想要完成的事,應該要全部往前挪移。」如果你現在五十歲,打算五十五歲再計畫思考這些問題,往前移;如果你現在三十歲,打算二十年後再計畫,往.前.移。

  ★行醫近四十年,他是仁心的醫者!

  知道病患付不出手術費,他悄悄在帳單上寫了一個「0」。

  ★醫病關係中,他是人性的勇者!

  面臨醫生最害怕的醫療糾紛,他卻毫不閃躲,勇敢承擔。

  ★在癌症之前,他是生命的使者!

  他以自己的身體試驗新的化學治療,走過掉髮與憂鬱,從此與病人「站在同一邊」。

  ★他是接生大王、婦癌治療權威,也是癌症患者。他曾憤怒地質疑:「為什麼是我?」最終卻感謝:「癌症,給了我的人生第二次機會。」

  穿越新生與寂滅,走過疾病與重生,沒有人比他更接近生、貼近死。而面對終究難免的「離去」,沒有人像他有如此透澈的體會。將醫者價值及生命之愛傳承下去,是他最初、也最終的渴望。

  他是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從醫師到病人,從徬徨不安到豁達領悟,他都親身走過,並啟發了我們深思生的意義,與死之歸屬。

院長的話

  對於生命,我們只擁有過程。

  生命並非私人事務,透過與他人分享,快樂可以加倍,哀傷可以減半。

  投身醫療四十年,我以為已成人師、已是沙場老兵了。我更以為,自己由接生醫師到癌症醫師,完整通透地體會了生、老、病、死的生命曲線與意義。

  歷經六次全身化療、八次標靶治療、四次髓鞘內化療與兩次嚴重併發症,熬過掉髮、嘔吐和肌肉萎縮。過去在無數病人身上看到因為疾病摧殘、藥物副作用,帶給血肉之軀的傷害與痛苦,我都親身經歷過了一回……

  原來,死亡的背後有許多我們不可知的部分,學習和面對它是人生成長的最後階段。這是一條試煉之路、恩典之路,更是學習之路。
楊育正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安靜想想:
  在你離去之前,要如何說再見?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醒來,我真的沒有遺憾,因為該說出口的「愛」,我都大聲地說出來了,而且不厭其煩地重述。

  ◎我們都該及早決定,並交代如何面對自己的最後時刻,避免讓我們所愛、及愛我們的人,痛苦地處理如此艱難的課題。

  ◎死亡的背後有許多我們不知道、不可知的部分,學習和面對它是人生成長的最後階段。

  ◎使我們遺憾的,不是無法獲悉「大限之期」,而是懊惱未能握住稍縱即逝的當下。

  ◎使人成長的不是時間,是用心、是投入,是痛苦試煉後的反思。

  ◎希望,會激起人無比的潛力,讓人「打敗」治療的種種痛苦與煎熬。

  ◎比頑固的疾病更具摧毀力的,是家庭與情感的破裂;比最先進的藥物更具神奇療效的,是家庭與情感的支持。

  ◎家人,是人生最珍貴的資產,當人生走到了末端、當死亡近在眼前,你會更加知道。不,不僅是知道,是深刻體會。

  ◎疾病讓我變成一名「新生」,讓我了解,原來我還有許多未竟之處、未解之事,原來我還有很大的可塑性。

  ◎誰來決定死亡過程的長短?誰來決定死亡的過程不是生命的一部分?這不只是癌症醫師,更是做為一個人最艱難的考驗,卻也是最深刻的自我學習與靈性成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育正


  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他是產科名醫、婦癌治療權威,也是曾二度掙扎於死亡邊緣的淋巴癌患者。

  行醫近40年,他始終懷抱極大的熱情與深切自省。曾有「接生大王」之稱的他,在轉而踏入婦癌領域後,開始更深刻地思索「生命」的本質。他認為:「唯有充分溝通『死』,才是尊重『生』。」

  67歲因癌過世的父親──前台北市長楊金欉先生,生前曾悵然地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啊……」這句話影響他至深。當他得知自己也罹患癌症時,從驚嚇、否認、沮喪,到最終接受事實,他選擇更積極地善用生命,並推動安寧療護,為了在離去時,不留遺憾。

  他40歲便已寫下遺書,為從容面對「那一刻」做好準備。罹癌後,他更寫出了真情流露的〈楊育正說再見:罹癌更激發我的熱情,將人生往‧前‧移〉,文中對於生命的理解和豁達令網友們大受感動,紛紛熱烈轉貼。

  如今,他不但為了生命而努力,也為了生命離去時的尊嚴,繼續投注無比的熱情。

  我少年求知的十字架,經過壯年,已經變成醫療傳道的十字架,然而只在這一刻起,真正變成救贖記號的十字架。
──楊育正

楊惠君/採訪撰文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曾任《民生報》醫藥組資深記者、《蘋果日報》副總編輯,現為獨立文字工作者,關注健康醫療與農業生活,作品包括《有種美味叫志氣》、《週末的那堂課》、《穿越夢境,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目錄

【推薦序】使命(Mission)  文◎藍中基(馬偕紀念醫院前院長)  008
【推薦序】再次同行 文◎楊育民(前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  010
【自序】學習枯萎中的真理  013
【序幕】在天堂之前──我的生命,有沒有可能成為激發別人的一課  022

第一幕 初衷──從接生大王到送行醫師
騎鐵馬、穿球鞋的接生歲月  026
獨步武林三大接生絕招  033
三八六號產婦的震撼  040
對不起,我沒能做到最好……  046
真的不能替她墮胎嗎?  052
一張珍藏四十年的手繪解剖圖  058
婦癌最光輝的一役  064
她的孩子,取了我的名  071
成為後輩攀頂的肩頭  076
醫師的手是第三隻眼  084
眼淚,是老教授唯一的答案  090
幸福與不幸都有另一面  096
癌末病人教醫師的事  101

第二幕 試煉──從癌症醫師到抗癌病人
一封安寧病房體驗的邀約  108
上帝派來三艘船  115
院長就醫的原罪  122
恐怖的黑函攻擊引爆癌症  129
我用自己的身體,試驗新的化學治療  137
假髮和憂鬱症  143
在全院大禮拜公布病情  150    
與死神的兩次交手  157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醒來……  166
我的抗癌養生祕方  172
不死也不凋零,門診重新開張  180
接下來交給你們了  187

第三幕 典範──黑手阿公和巿長爸爸  
父親要我做醫生  194
逐電塔而居的童年  200
臨終前才釋放出的溫情  206
與孫運璿院長的十年生死約  211    
兄弟聯手,推動婦癌疫苗  220
宇昌案讓報國成黑影  228

第四幕 責任──我的十字架
將人生往前移  236
沒有鏽毀,便得燒盡  243
一別三十七年,老院長羅慧夫回娘家  251
讓更多新生命能平安活下來  257
讓每個生命最終都走向平靜  267
老醫師的良心門診  274

【落幕之前】楊育正說再見──罹癌更激發我的熱情,將人生往.前.移  281
 

推薦序1

使命(Mission)
文◎藍中基(馬偕紀念醫院前院長)


  ※本文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前院長,也是楊育正院長的恩師,在醫者的修練之路上,給予他無數啟發與教導。

  人生因使命而更有意義。

  認識育正已經三十多年了。自從育正進馬偕婦產科到升為院長,我一直欣賞他是一位專業、敬業、樂業、有使命感的馬偕人。

  說到專業,育正一直是位極傑出的婦產科醫師。他往往能在每一個技術時代,研發出自己一套的心法。例如:早期的胎位不正外迴轉術,及後來的改良式的子宮頸癌根除手術。育正在婦產科的優異表現,實源自於他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專業使命感。

  從一位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轉型成醫院的管理及領導是高難度的過程。婦產科醫師著重於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下給病患最佳的服務。然而醫院的管理及領導者,還要兼顧:國家政策、資源回報最大化、醫護人員的權益及士氣、醫病關係、社會責任、研究及實現新醫療技術、永續經營……等等。育正在一九九六至二○○八年間領導醫學研究部,成功地把研發的能力和風氣加進馬偕的DNA。更在二○一二年院長任內,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積極發展微創手術,如此可以增加手術的安全性並減短住院時間,對病患及醫院皆是雙贏的局面。二○一四年馬偕紀念醫院的企業永續報告書(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成為全國首家獲得第三方認證的醫療團體,這代表馬偕紀念醫院的體質禁得起國際最高規格的檢驗。楊院長實在是位敬業的跨界專才!

  婦產科有一個其他科都沒有的特色:婦產科醫師協助新生兒的父母,一起迎接新生兒的降臨。這分喜悅一直都讓婦產科醫師樂此不疲。婦癌醫師可就無此幸運。面對不幸得癌的婦人,婦癌醫師除了要幫病人除癌,還得成為她們的精神支柱。楊院長的病人似乎都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楊院長早已把他的個人私愛,昇華成支持他樂業的博愛。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馬偕紀念醫院的願景,就是由一代一代有使命感的馬偕人,才能發揚光大。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推薦序2

再次同行
文◎楊育民(前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


  ※本文作者曾任基因科技公司執行副總裁、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目前擔任藥華醫藥獨立董事。而他的另一個重要身分,為楊育正院長一生敬重的大哥。

親愛的二哥:

  您的文章真的震撼了我的心,但您要知道您是我們的兄弟姊妹之中最幸福的:您擁有您所需要的,就像您常說的,您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一個姊姊、一個妹妹、一個太太、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更重要的是您能經常陪在父母身邊。您也有機會和勇氣告訴父親您愛他。我這一生很遺憾的一件事就是父親去世前,最後一次我回家看他。我要走了,我聽到爸爸在樓上傷心離別痛哭失聲。我想衝上樓去擁抱他,但我很愚蠢地怕延誤航班,也太矜持於表達我的感情。我匆匆離開。天啊!下一次我見到爸爸時他已經在加護病房……這多年來,我痛恨我自己當時沒有勇氣上樓去擁抱他……所以,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今天我要告訴我所有的兄弟姊妹,我非常愛您們,我真是很幸運能生為你們的妹妹。
愛您的妹妹,美瑞

  這是我妹妹美瑞去年寫給我弟弟育正的信。

  我們這一輩的人,能夠放下矜持向父母兄弟姊妹說「我愛您」是很不簡單的事。那一年我的祖母走的時候,一向嚴肅的爸爸放聲哭了好幾個月。大概也是遺憾沒有及時說出心中的愛。

  楊育正醫師是我的胞弟。他是個溫文儒雅、感性又好學上進、努力工作的詩人醫師。我常常想他肯定是有我父親悲天憫人的遺傳基因。他們兩個都是一輩子付出,付出,再付出;一輩子努力,學習,再更上一層樓。可是他們也像一只蠟燭兩頭燒,加倍照亮了周邊的人,但也加速犧牲了自己。

  小時候我和育正一起玩泥巴長大的。我飄泊海外以後,雖然聚少離多,但我們經常書信來往,心有靈犀。所以我相當了解育正的核心價值。育正行事舉止很有文人氣質,誠實正直,擇善固執。另外,育正從小就有使命感。他常說要「立身行道以顯父母」。從這本書中,讀者可以感受到育正不變的核心價值、常懷感激的使命感,和赤子之心的宗教信仰。還有,更重要的是:關懷而有慈悲心。他是真心地關懷他的病人、家人、族人和國人。他是一個永遠盡心盡力的好醫生。而最後當他不幸得了癌症,也證明了他亦是一個難得的好病人。要做為一個好醫生,必須非常努力虛心學習,要徹底了解病理。做為一個好病人,取決於心態,要徹底了解生命。育正在人生旅途中碰到了癌症這個巨大的逆境,也因此讓他突顯了他的風格和風度。

  我讀了育正這本書稿,特別欣賞這書裡有輕鬆幽默、妙語如珠的回憶錄,有飄然如畫的散文詩歌,也有精彩專業的傳承醫療經典,更有嚴肅帶心酸的生命思考和思辨,深入心內討論如何無懼死亡。書本裡處處灑播智慧,有勇氣說愛您,瀟灑說再見,微笑揮手將人生往前移。

  雖然說每人都得面對生老病死,但能無懼地奏完人生最後這一樂章,無憾地走完人生最後這一哩路,其實真的是不簡單。你要是讀了育正的文章,你會知道我這個弟弟有骨氣、有勇氣、有信仰也有智慧,所以他做得到。不好意思,我請問:您做得到嗎?

  有人說:「是悲天憫人而無暇自哀,是了解生命而無怨無悔。」說得太好了。育正的確是無暇自哀,無怨無悔。

  寫到這裡,多少感慨啊!為什麼唯有再見才是人生呢?為什麼花發多風雨?為什麼人生足別離?我的親愛的弟弟啊……當你將你的人生往前移的時候,要記得:你我將再次同行。我以你為榮。我們楊家感謝有你。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96935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0.8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摘文1
 
一封安寧病房體驗的邀約
 
「If I do not wake up tomorrow...」我曾寫過這樣一首詩給我的孩子們。我希望如果那一天真的來臨,我的小孩能讓神和他的父母都感到榮耀;我希望他們好好照顧他們的母親,但是不必要住在一起,保持一種生活上的距離,以減少摩擦,而能永遠保持心靈上的親近;我希望兩個孩子可以互相照顧,紀念他們的父親。
 
我是一名癌症醫師,二、三十年來,我的工作就是協助生死邊緣的病人與家屬,在身、心、靈求取最大的利益與平靜。求生有勝算時,用盡一切手段延長他們的生命;死亡已不可避免時,給予慰藉和支持,讓他們在道別之前,盡可能不帶著痛苦與遺憾上路,因為協助病人平靜地離開也是醫師的天職。
 
帶著遺書上班
 
我時時面對著他人的死亡,那激發我對工作的熱忱與慎重,對生命的想像與好奇。「時機成熟時,我們就會拋棄肉身,擺脫病痛、恐懼和人生的煩惱,逍遙自在,宛如一隻飛回上帝身邊的彩蝶。」我也常思考,我們是否可以如生死學大師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bler-Ross)的這般堅定信仰。
 
很長的時間,我身上都帶著遺書上班。我認為,男人年過四十後,就應該有這樣的「風險管控」意識。特別因為我一直有高血壓的毛病,也有慢性B型肝炎,長年以來都必須用藥控制。
 
B型肝炎,在台灣早年主要是母子垂直感染,但可能也是很多外科醫師的「職業災害」。早年,醫師開刀防護沒有那麼周密,在手術過程中不小心劃傷自己是家常便飯。在我還是住院醫師時,某一次跟老師的刀,不小心遭手術刀割傷,反射性大叫一聲,結果老師笑著喝斥:「病人肚子那麼大的傷口都沒有叫,你叫什麼?」
 
醫師手術受傷不只沒有喊痛的權利,在那個還沒有疫苗、沒有抗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而台灣B型肝炎帶原率極高的年代,有不少醫師就可能像這樣因為傷口的血液與病人的血液互染,被病人感染了而不自知。我猜測,自己也極可能是因此染病。
 
我很早就有生命風險的準備。在婦產科後半段的生涯,又以照護癌症病患為主,一直希望能為臨終前的病人做更多努力,為推廣安寧療護的觀念和精神盡心。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