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哲學入門:想想哲學(第二版)

哲學入門:想想哲學(第二版)

  • 定價:320
  • 優惠價:9530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8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哲學不是高高在上、神祕莫測,特別值得拿來炫耀的學問。它的內容雖然深奧難懂,表面看來很難讓人親近,但那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機會正式接觸哲學的緣故。

  本書內容淺顯易懂、概念清楚、廣泛周全,書中討論的問題重要適切,論述條理分明。透過生動有趣的舉例、旁徵博引的相關文獻,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循序漸進地引發讀者對哲學研究與閱讀的興趣。想知道哲學是什麼嗎?現在,就來一趟「想想哲學」之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彭孟堯

  現職: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福建廈門大學知識論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兼任客座教授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東吳大學哲學系主任
  陽明大學知行講座教授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研究領域:
  心與認知哲學、知識論、形上學、科學哲學、邏輯、教育哲學

  著作:
  《人心難測》,三民書局
  《知識論》,三民書局
  《心與認知哲學》,三民書局
  《形上學要義》,三民書局
  《基礎邏輯》,學富出版社
  《教育哲學》,學富出版社
 

目錄

王序
莊序―哲學貴乎能理解
再版序
自序

第1章 哲學究竟是一門什麼學問?
第一節 哲學不是這個樣子!
第二節 哲學思考的本質與問題
第三節 哲學的「好處」

第2章 知性的渴求
第一節 求真與除錯
第二節 理性、盲從與獨斷
第三節 知識的價值

第3章 如何研究知識?
第一節 知識的類型
第二節 知識的來源
第三節 「知識」的傳統分析
第四節 蓋提爾難題

第4章 知識的結構
第一節 無限後推難題
第二節 知識的金字塔
第三節 還有別的說法嗎?「融貫」概念的引進
第四節 換個方向來思考――「可靠」概念的引進

第5章 要獲得知識有多難?
第一節 辨別錯誤
第二節 夢、惡魔與桶中腦
第三節 進一步分析懷疑論

第6章 客觀與主觀
第一節 「客觀」的第一種意思:不偏頗義
第二節 「客觀」的第二種意思:程序中立義
第三節 「客觀」的第三種意思:方法論角度的研究中立義
第四節 「客觀」的第四種意思:方法論角度的普遍義
第五節 「客觀」的第五種意思:知識論角度的管取義
第六節 「客觀」的第六種意思:形上學角度的實在義
第七節 「客觀」的第七種意思:形上學角度的非心理義

第7章 語言與意義
第一節 語言的特徵――表徵與組構性
第二節 歧義與含混
第三節 語詞及其意義
第四節 羅素怎麼說?
第五節 雙生地球
第六節 孔明與「孔明」

第8章 真理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
第一節 真理的分類
第二節 真理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
第三節 相對的脈絡
第四節 真理相對論的進一步反思

第9章 心與認知的問題
第一節 心智與人的行為
第二節 研究心智的第一個哲學挫折
第三節 心與物究竟有多大的差異?

第10章 從機器人到真人
第一節 會思考的機器人
第二節 第一個困境
第三節 房子裡的美國人――第二個困境

第11章 科學:真的假的?
第一節 不科學與假冒科學
第二節 偽科學:驗證原則
第三節 偽科學:否證原則
第四節 科幻與科學

第12章 科學理論
第一節 什麼是科學理論?
第二節 歸納法的難題
第三節 何時接受一個科學假設?
第四節 科學家如何解釋發生的現象?

第13章 因果概念
第一節 因果概念的分析
第二節 因果概念的「依那斯條件」分析
第三節 因果必然性
第四節 因果關係的三個原則

第14章 我有多自由?
第一節 消極意義的自由
第二節 積極意義的自由
第三節 決定論與形上的自由

第15章 「道德」有什麼好研究的?
第一節 「道德」最好不是相對的
第二節 應該不應該?一個哲學實驗
第三節 道德思考

第16章 胖子與囚犯
第一節 那個無辜的胖子
第二節 非常非常簡短的歷史
第三節 從行為後果談道德――效益
第四節 義務論
第五節 囚犯兩難
第六節 道德與自我利益

第17章 「我」的問題真多
第一節 我的宿命
第二節 我是誰?
第三節 同一個我
第四節 我活著有何意義?

中英對照
 

再版序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這本《哲學入門》已經出版十年了。很感謝讀者以及洪葉文化的支持。當初這本書的撰寫是個偶然的機遇,在好友鼓勵下,將自己多年講授哲學的講義逐步整理,然後才有了一本書的樣子。

  原本寫這本書的時候,就沒有規劃要將這本書寫成很專技的教科書,主要的理由是:衷心希望能有一本談談「哲學是什麼」的小書,既不會太專技,以至於嚇走一堆讀者;也不會太膚淺,以至於隔靴搔癢,引不起閱讀思考的興趣。我不知道我做到了沒有,從這本書能夠再版來看,我想我多少做到了當初的目標。

  這次再版,主要是更正一些文字上的錯誤,並做了少許的補充。雖然我有心重寫一次,畢竟十年了,我的哲學成長了些,我的教學經驗更豐富了些,但很無奈,一直忙於各種雜務,沒有時間再重寫了。衷心期許自己將來找時間再來寫一次,更衷心期待國內比我更好更好的哲學家也來寫一本談哲學的書,帶著更多人想想哲學。

  哲學是很有趣的一門學問,只可惜長期以來被太多人誤解。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項是國內哲學界對於普及哲學所做的努力還不夠。我們的學生還是被教導去記誦一大堆專有名詞的定義、一大堆理論,去背一大堆這個哲學家說了什麼、那本哲學書寫了什麼。可是,我們的哲學教育沒有讓學生去動腦、去思考哲學問題,我們的哲學書籍幾乎不曾帶領讀者「想一想哲學」!

  我知道並不是每個人對於哲學都有興趣,這本書是給對哲學有點興趣的讀者的。但我深信:每個人都有某些時刻是很「哲學」的,會忍不住對某些現象有些深深的疑惑,偏偏困擾的是沒有適當的概念來說清楚自己的疑惑,沒有太多的資源來幫助自己思考這些疑惑。希望這本《哲學入門》能夠有些幫助。

  很感謝這些年很多朋友給我哲學上的回饋,讓我的哲學一直在增長著。尤其,不少學生開始放大膽子,敢在課堂上東問西問的,然後常常讓我招架不住,這些學生真的學會哲學思考了。看著他們的成長,讓我更覺得我寫這本書是有價值的。

  我喜歡想哲學問題,也期盼讀者跟我一起想想哲學!

彭孟堯
台灣大學哲學系
2014年10月24日

自序

  很多人覺得,很多學哲學的人很喜歡說一些很奇怪的話,很喜歡故意將自己弄得很邋遢,很喜歡賣弄一些很詰屈聱牙的專有名詞。這些人藉著標新立異的言詞、與眾不同的行為,來顯示自己的特殊,來吸引別人的目光。這是很奇怪的。用「學過哲學」來炫耀自己,實在是滿無知的;用「學過哲學」來顯示自己的特殊,實在是滿愚蠢的。哲學家之所以是哲學家,不是因為他學過哲學,而是因為他的哲學讓他對於跟人有關的種種一切做了很深的反省,他的哲學帶動了人類的歷史發展。

  很多人都認為學哲學的人腦袋總是跟一般人不太一樣。這種不太一樣的「哲學腦袋」大概有兩種:第一種是沒有弄清楚哲學的。由於腦袋裡只有一堆哲學名詞,既沒有常識,也不會思考,當然跟一般人不太一樣。另外一種是將哲學弄得很清楚的。這種哲學腦袋分析事情來鞭辟入裡,不僅思考嚴謹,而且看得遠、想得深,能在一般人習以為常的地方察覺其中啟人疑竇之處,並提出理由來論辯(辯護、駁斥),乃至於發展一套思想,建立一套學說,來說明人所關心的種種現象。這種哲學腦袋充滿了批判性與創發性,當然與眾不同。歷史上的大哲學家都是這種腦袋。

  很多人覺得哲學很難、很深奧,是一門艱澀難懂的學問。我剛開始學哲學的時候,也有相同的感受。學了幾年的哲學,我慢慢發現,其實哲學並不難。我們會覺得哲學很難,是因為在我們讀大學之前,從來不曾正式學過哲學。只要受過中學教育,我們多多少少知道物理學在研究什麼,化學在研究什麼,我們或多或少知道一些生物學、一些數學、一些歷史、一些天文地理……。不過我們就是不曾學過哲學,我們對於哲學概念、哲學學說、哲學問題幾乎從來沒有接觸過。難怪每個人翻開哲學書的時候,讀到的都是一大堆陌生的專有名詞,一大堆讓人覺得不知所云的學說,一大堆讓人無法理解的問題。

  哲學跟其他學問有一項重大的差異:哲學從來沒有「統一」過!隨手翻翻生物學的教科書,我們不會讀到兩本內容截然不同的生物學。但是隨手看看兩本哲學書,我們不得不感到困惑,怎麼對於哲學的說明有這麼大的不同?如果連哲學教科書的內容都那麼不一樣,如何學哲學?不過,我不得不說:哲學恐怕是不可能統一的!這是哲學的本質。至於這是什麼緣故,只有請你親自走一趟哲學思考的路!
 
  想寫這樣一本介紹哲學的書已經很久了。這不是因為我的哲學學識已經使我能夠告訴別人哲學是什麼樣的一門學問。坦白說,只有哲學大師才有資格教「哲學導論」的課、寫「哲學入門」的書,因為只有哲學大師才有那麼深的素養與學識來引領初學者。我想寫這本書,只是因為我總覺得翻譯的書詰屈聱牙,而目前為止我所讀到的以中文撰寫的哲學入門書,深奧難解,連我自己也讀不懂。我只好嘗試寫一本我自己和我的讀者都讀得懂的哲學入門書。我的目的有沒有達成,只有等讀者給我回饋了。

  寫這本書是以沒有學過哲學的人為對象的。但是我不想走老套的路,按照哲學領域一門一門介紹,如形上學、知識論、心靈哲學等。我也不想介紹哲學史,引經據典,套用太多哲學家說過的話。哲學跟哲學史畢竟是兩回事。我採取了我習慣的方式,以思考主題的方式來寫這本書。其實,這不是一本介紹哲學的書,而是一本邊讀邊思考哲學問題的書。這就是為什麼取了「想想哲學」這個書名的緣故。

  我很幸運,在學哲學的過程中,遇到一群和我一樣熱愛哲學的同道。我們常常在一起討論哲學,天馬行空,無所不談,使我對於哲學的瞭解受益良多,也使得我更有信心撰寫這本書。在這群同道中,我最要感謝的首推陽明大學的洪裕宏教授。當初畢業回國時,頗有目空一切的自豪。回國後,洪教授讓我知道了什麼是「人外有外」。多年來跟洪教授的互動讓我見識到我離真正的哲學家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至今我仍望塵莫及。另一位我非提到不可的是中正大學的王文方教授。每當我有困惑不解的難題,我就向他求援;每當跟他討論我的新想法,我經常被他駁斥到啞口無言(還好,他總會留我一點面子)。我想,學問就是這樣長進的!其他像是東吳大學的米建國教授和台灣大學的梁益堉教授,都是我的良師益友。還有一群優秀的研究生,戴良友、蘇玉馨、蔡蕙芳、胡印群、施彥仰、蘇慶輝等,他們都證明了「教學相長」。(還有一些名字沒有提到,原諒我的記性變差了。)

  洪葉文化的主編郭淑玲,是我的多年老友,也促成了這本書的撰寫與出版。她有很深的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是藝術家,是社會行動者,帶著一股努力、堅持與理想。多謝了!

彭孟堯
東吳大學哲學系
2006年8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001611
  • 叢書系列:哲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第二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