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大人的日本史

大人的日本史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這是一本寫給臺灣旅人穿越時空用的日本歷史書!

這是一本以台灣為起點的世界史。只是恰巧以日本為主題。

「鎖國政策」原來只是誤會一場?如果你就想讀一本書來認識現代日本,可以從這本書開始,這裡沒叫人硬背年代戰爭線,適用所有臺灣普通大人啊.

 

OKAPI 推薦

  • 文與物、詩與史——認識臺灣的多重路徑∣【紙上的秘密航道】總編輯線上短講_聯經出版_涂豐恩

    文/涂豐恩2022年07月05日

    大學時期比較深入地學習臺灣史,聯經所出版的《臺灣研究叢刊》是不能錯過、也無法繞過的系列。即便到今日,這套叢書中許多書目,仍是不朽的經典之作,包括曹永和、王世慶等眾多赫赫有名、開疆闢土的前輩學者,就連前總統李登輝分析臺灣農業的著作,也在其中。到聯經工作後,不時被問起這套叢書的計畫 more
  • 【2015閱讀觀察 | 人文社科】補足能量,蓄勢待發。

    文/博客來編輯2015年12月22日

      八年抗戰期間……戰爭費用浩繁,破壞力又大,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農人和工商界的收入,還可維持生活;軍公教人員的生活就很困難……為了維持最低生活,實施實物配給。生活雖苦,抗戰意志卻堅定不移。──國編本《高中歷史》第三冊 隨著戰爭的擴大,日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為什麼日本會成為今天的日本?
  

高人氣「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大人的世界史」臉書版主首度出書!  
  
  從鄭成功時代的大航海交流,到變成日本第一個海外殖民地,
  日本歷史一直是臺灣歷史無法迴避的一部分。
  面對急遽變化的國際局勢,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以成熟的眼光,
  重新認識這個臺灣最熟悉的國家、最陌生的歷史。  
  
  ●採取「鎖國」政策的德川幕府為何獨厚荷蘭人,又如何與世界互動?
  ●「黑船」來襲,讓天皇成為權力中心,組成新的大一統國家?
  ●邁入現代的日本,如何用蠻橫手段將北海道、琉球納入國土?
  ●關東大地震,創造出現代東京,卻點燃了日本、韓國之間的仇恨?
  ●鐵路的發展,建構了日本井然有序的社會紀律?
  ●看似平和的日本社會,也經歷過躁動不安的年代,發生大規模的社會抗爭?
  
  從古至今,地震、海嘯就是日本的常態,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在過去一百多年內的一舉一動,卻牽動著整個亞洲的命運。

  在教科書中,日本往往被簡化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一種是成功地推動明治維新,晉身強國之林的正面形象;另一種則是殖民者、侵略者,是軍國主義的負面代表,但歷史的複雜與偶然,並無法藉由這種簡單的「二分法」來理解。

  本書從臺灣的觀點出發,透過三十個關鍵詞,簡潔明快、深入淺出地重新解讀「日本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日本」的過程,發掘日本真實而多樣的面貌,不但提供歷史的反思,更足以做為未來的借鏡。

名家推薦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吳密察、【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早稻田大學亞細亞研究機構主任研究員】紀旭峰、【臺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徐興慶、【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教授】許佩賢、【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楊典錕、【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駱芬美 誠摯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誠如書名《大人的日本史》,此書的主題是日本歷史,但也可從中找尋到臺灣的痕跡。同屬四面環海的日本與臺灣,不可否認的,有時日本的歷史就如一面鏡子反射在我們的歷史上値得借鏡。甚至有時候,這面鏡子就如照妖鏡般讓我們有自省的機會。――早稻田大學亞細亞研究機構主任研究員/紀旭峰

  本書以遊記的方式撰寫,無論就文化史的發展、制度的建立、人物的崛起及其思想的演變,或是戰爭的過程、災害的重建、經濟的成長,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給人閱讀小說的感覺,有趣、生動、又不失歷史的真實性,這是本書的魅力之處。――臺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徐興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涂豐恩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現為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大學時候讀過兩年管理學院,從歷史研究所畢業後,卻又跑到資訊工程系工作。曾經出版過一本叫做《救命:明清中國的醫生與病人》的小書,目前則在研究日本帝國時代的人造香料產業,以及現代感官經驗形成的歷史。

  因為喜歡說故事,所以跟朋友們一起創辦了「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相信一個好故事,具有改變現實的力量;更相信好的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讓我們認識過去,更能讓我們理解現在,想像未來。期望有一天,能夠以臺灣為起點,一點一滴地描繪出屬於這塊土地的世界歷史。
 
  ●「大人的世界史」臉書:www.facebook.com/otonahis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gushi.tw
 

前言
  
寫給臺灣的日本歷史

  
  二○一○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到了平戶。
  
  這座小城位於日本南部的九州。四百年前,它曾經是個最熱鬧的港口,從世界各地來的商人與傳教士,會從此地上岸,開始他們在日本的種種探索與冒險。只不過,經過了四百年,物換星移,當初人來人往的光景已經不復見。
  
  還記得那天天氣欠佳,街上遊客不多,行人也少。整座小鎮很安靜,就連火車站前都顯得有些寂寥。
  
  我在旅館放下行李,稍作休息後,準備前往此行目的地。
  
  從地圖上看來,目標就在距離平戶市區不遠處,徒步就能到達。可是才出門走了一陣子,我就發現自己錯了。從地圖上獲得的空間感並不準確,實際的目標比想像中的更遠,再這樣走下去,不知何時才能抵達。再說,當時已經是下午,再過不久,日暮西垂,也許天就要黑了。
  
  我決定隨手招了一台計程車,用不熟練的日文,嘗試與司機說明我的目的地。儘管幾個句子講得坑坑巴巴,但我確定司機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因為他顯然聽懂了其中的三個關鍵字:鄭成功。
  
  平戶。這裡是鄭成功的出生地。
  
  三百多年前,他的父母親就是在此地相識。儘管故事的細節大多已經消失在歷史中,但當地還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給人想像的線索。平戶政府找到鄭成功幼年居住過的地址,在該處立了一個小小的解說牌,不過房子已經不在了,只剩下幾棵大樹。
  
  另外,根據傳說,鄭成功的母親當年懷孕時,散步到海邊撿貝殼,一時感覺腹痛,便生下了鄭成功。傳說中的地點,也有一塊紀念碑,上頭寫著「鄭成功兒誕石」。
  
  當地還有一座專屬於鄭成功的小廟,小廟入口的不遠處,矗立著一張大型看板,將他稱之為「亞洲英雄」。
  
  這次造訪平戶,就是希望能看看與這幾個和鄭成功相關的遺跡。
  
  司機載著我,在沿著海岸線的公路上奔馳,沒過多久就到達了目的地。
  
  但出現在我眼前的光景,卻與原本的想像不太一樣。
  
  和其他熱門的觀光景點相比,這幾個地方真是顯得寂寞了。
  
  抵達鄭成功廟的時候,外頭杳無人跡,我是唯一的旅人。小廟的外頭有個看板,記錄著平戶與臺南市政府聯合舉辦的慶祝活動,看來十分盛大。但廟的本身似乎缺乏維護,外表已經出現斑駁。
  
  我又從鄭成功廟繼續走到其他幾個地點,情況也差不多如此。
  
  亞洲英雄的光芒,好像有些黯淡啊。
  
  即便如此,幾年之後我仍常常想起這段旅程。
  
  一位與臺灣歷史如此攸關的人物,卻出生在日本,還可能是個中日混血兒。從小我們被教導,鄭成功是打敗荷蘭人的中華民族英雄,但對這段日本淵源卻很少多做著墨,好像說出來會有些尷尬。不過,如果拋開民族主義,回歸歷史情境,這件事是不是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鄭成功所以出生在日本,或許只是個歷史上的偶然事件,但是,假如沒有那個時代繁榮的海洋貿易,沒有各區域之間頻繁的交通,這件事恐怕也不可能發生。每個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實背後都有跡可循,每個看似孤立的現象,其實都反映著時代的環境與背景。
  
  鄭成功的時代,是一個連結的時代,商業與貿易為世界打造出了一張巨大的交流網,將世界的各個角落串連在一起。臺灣與日本的歷史,也從那時開始,有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互動與共鳴。舉例來說,曾經停留在臺灣的西班牙人、曾與鄭成功交手的荷蘭人,都曾到過日本,或者傳教,或者做生意。鄭氏政權在臺灣的期間,日本也一直是他們相互往來的貿易夥伴。
  
  在鄭成功身後兩百多年,臺灣與日本的歷史,又以另外一種方式,更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在甲午戰爭過後,臺灣變成了日本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
  
  這段過程,早早就被寫進了教科書,多數讀者已經耳熟能詳,不足為奇。雖然如此,我仍想問:是不是還有可能找到新的觀點,重新思考這段歷史?
  
  傳統的歷史書寫告訴我們,從帝國的角度看來,臺灣成為日本的一部分。可是,假如我們換個方向,從臺灣的角度出發,日本也成為了這座島嶼的歷史一部分,一個不可否認也無法迴避的部份。少了它,島嶼的身世就空白了一大塊,很難說得清楚。
  
  用另一種方式說,日本帝國的歷史,其實也是屬於臺灣的歷史,值得我們認識和理解。
  
  而等到二次大戰結束,臺灣終於擺脫日本殖民地的身分,但臺日雙方的互動並未因此斷絕。來到臺灣的國民黨政府,表面上宣傳反日教育,但在國際政治中,卻是與日本站在同一陣線:當時的臺灣與日本,外加南韓,全都是美國在亞洲的前線。
  
  至於臺灣社會與日本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時而愛恨交織的態度,還有經濟與文化上的頻繁往來,更是未曾停止的現在進行式。
  
  這麼說來,臺灣的讀者應該有許多理由,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的歷史。
  
  奇怪的是,可是我們知道得很少。
  
  在現有的正規教育中,日本歷史幾乎是缺席的。它不屬於臺灣歷史,不屬於中國歷史,也不屬於世界歷史──因為我們的世界史常常只等同於歐美的歷史。結果,沒有人知道它該放在哪裡。學院中對於日本歷史的研究,也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就算出現在教科書中,它也只能被簡化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
  
  一種形象是非常正面的:日本成功地推動明治維新,效法歐美列強,晉身強國之林,走向現代化的世界。它是中國的對照組,相比之下,同樣面對內憂外患的清朝,看來如此腐敗、如此不堪。
  
  另一種形象的日本,則是如惡魔般邪惡:它是殖民者,是侵略者,是軍國主義的代言人。它在戰場上燒殺擄掠,在戰爭結束之後推諉卸責。它是我們必須憎惡與批判的對象,也成為許多人愛國的理由。
  
  這兩種傳統教科書的描述,或許都捕捉到了日本近代歷史的某一面。不過,也只是一面,它既不完整,有時還可能是扭曲的。
  
  臺灣的讀者究竟該如何認識日本的歷史呢?
  
  這是撰寫這本書時,縈繞在我心中的問題。
  
  歷史有時候像是一齣寫好的劇本,劇情都已然確定,不可任意更動,不過每個表演者在演出時,仍然可以選擇不同的詮釋方式。同樣的,每一段已經發生過的的歷史,隨著說故事的人的觀點與角度,也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描述。
  
  最後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內容,既是一部日本簡史,又是一部日本繁史。它從鄭成功的年代,一路講到我們生活的當下。
  
  它是一部簡史,因為我希望盡量將故事講得清晰直白,簡單明瞭。避免術語,也避免無趣的細節。對日本歷史的專家而言,它或許不夠深入,太過簡略;但這本書所預設的,是寫給剛剛入門,對這段歷史認識不多、但卻抱持好奇的讀者。我期待讀者在閱讀過這本小書後,能夠對日本近代歷史的輪廓,有個粗淺的印象、大致的理解。如果有人能夠被其中的幾個故事打動,產生一些興趣,那這本書就已經達到它的目的了。
  
  不過,這本書又是一本「繁史」。因為我希望寫出一段多元的歷史,不只是將眼光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的確,帝王將相、商業鉅子,他們的一舉一動,對這世界的影響力或許比一般人更為強大,他們在歷史上,也有難以取代的重要性。即便如此,本書想保留一些空間,給那些在歷史上沒有聲音的人,給勞工、女性,又或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面對同樣的時代浪潮,他們所感受到的,可能和有權有勢者非常不同,但他們的經驗,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被記住。
  
  而且,每一個社會的國家都不簡單,日本也一樣。每一個社會中都會有著眾多的群體、不同的聲音,我們需要有點耐心,去理解其中複雜與差異,不應該再像過去一般,用幾個簡單的標籤,貼在日本之上,不管這樣的標籤是正面還是負面。
  
  在有限的篇幅裡,這本書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只能時時提醒自己以上的標準,並盡可能寫出歷史洪流之中,各種不同的姿態和身影。這本書選擇寫北海道與琉球的住民,或者寫為自身生存抗爭的男男女女,都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另外,這本書雖然是聚焦於日本,卻也強調它與外在世界的互動。日本不是一個孤立的世界,它在過去幾百年所經歷的變化、所面臨的問題,是和全世界的歷史脈動交織在一起的。在一個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這樣的觀點應該能給我們更多的啟發與共鳴。
  
  而在適當的時候,我也希望能將臺灣放入故事的敘述當中。如同前面所說的,對臺灣而言,日本的歷史其實並不那麼遙遠,從一個全球的、更加宏觀的角度,這一點尤其明顯。藉由這本書,我希望邀請讀者,一起尋找這座島嶼在世界歷史上的位置,一起思考屬於我們的觀點。
  
  不過,這並不是一本歷史教科書。
  
  一般的教科書像是地圖,提供的資訊必須盡可能地完整、精密,而且看似客觀中立、面面俱到(雖然實際上未必如此)。光是看著地圖,很少會讓人產生旅行的衝動。它是我們找路時的工具,卻不是我們上路的理由。
  
  相形之下,這本書比較像是遊記──一段穿梭時空的旅行。
  
  遊記是一個遠遊歸來的旅人,在描述自己所思所感、所見所聞。在寫作的取捨之間,總是反映著作者個人的經驗、觀點與興趣。
  
  遊記的作者也與地圖繪製者不同,他總是熱切地想要告訴其他人,在這一路上,哪裡的風景最精采,哪裡才最值得一看。旅行者總是希望鼓舞其他人拿起地圖,一同探索,因為他相信,每一段旅程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知道,每個旅行者,都會在某條小巷子裡,發現別人不知道的風景。
  
  這是一本寫給旅人的歷史書。
  
  而我們該啟程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039629
  • 叢書系列:知史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鎖國:一場歷史的誤會


一六六一年十一月,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因為被指控圖謀造反,被斬首於北京。有一份記載說,當消息傳到臺灣時,鄭成功忍不住難過地痛哭流涕。

年輕時的鄭芝龍,曾經是大海上最活躍的一號人物。他從事貿易活動,勢力遍及日本、中國、菲律賓等地。他也是天主教徒,並擁有一個教名「尼古拉斯」,不過更多人習慣稱他為「一官」。

在那個年代,這塊廣闊的東亞海域之上非常熱鬧。除了中國人和日本人,還有遠從歐洲來的商人以及傳教士。當時日本的貿易船,可以從南部的長崎出發,途經中國東南沿海,一路開往今天的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早在那個時候,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就存在著一個密切的貿易網絡。

可是,當鄭芝龍的生命走向終點的時候,這個世界,尤其是他所熟悉的大海,已經經歷巨大的轉變,和他年輕時截然不同了。當時的北京,落入滿洲人的手中,而原本的明朝政權,如今已經是名存實亡,只能苟延殘喘。鄭成功一人還在臺灣勉力支撐著,但是反攻的希望看來十分渺茫。

清朝政權為了防堵鄭成功,宣布把福建一帶沿海居民,往內陸遷居五十里,而且頒布規定,一般人都不能隨便出海。

無獨有偶,同一時間,日本政府對於海上貿易也正實施著嚴格的規範,不但日本人不能任意出海,外國船隻,特別是從歐洲來的商人,也不能隨便進入日本。原本自由的海域,頓時變得好似戒備森嚴。

不過,日本政府對於海洋的管控,不是為了防堵鄭成功──他們甚至跟臺灣的鄭氏家族保持著頻繁的往來。

日本所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事情要從一六○○年說起。那一年,日本發生了一場改變歷史的重要戰役。戰場上的一方,是軍事實力雄厚的德川家康;另一方,則是其他勢力聯合的軍隊。

日本原來的政治領袖豐臣秀吉,兩年之前剛剛過世,此時正是權力交替、政局不穩的關頭。德川家康在政府當中,本來就具有相當分量;秀吉過世之後,他想要奪取政權的野心,在旁人看來更是昭然若揭。不過,這是一個人人競逐權力的年代,沒有人會眼睜睜看著別人獨攬大權。

會員評鑑

5
11人評分
|
1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5/15
感謝作者把自己博覽各國語言之日本史融會貫通後用對台灣人最親切熟悉的語調鋪陳而出,故事敘述不只依照時間的循序漸進,閱讀流暢度更是極佳,非常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0/25
激推!
在坊間尋覓日本史書籍已久,看到網友推薦這本,就找來讀了。很少一口氣讀完一本書,更別說我最不擅長的歷史。但這本書說書人的口吻如此引人入勝,沒有複雜的年代記表,沒有囉嗦的將軍家族列表⋯⋯,咻地一口氣就讀完了。以事件角度成切入反過來讓讀者想「主動」去搜集更多相關背景資料、圖片以及地理位置。十分成功的一本大眾歷史書籍!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2/08
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
帶我們了解近代的日本史!

是一本「歷史初學者」們,也能輕易了解,
深入探討的讀物!

而歷史上的前因後果,
更反應了現在的國際情勢!

泡沫經濟後日本就如臺灣的借鏡,
我們也許能透過近代的日本,
來反思臺灣的未來與方向⋯

看這種關於歷史的書籍,
總能深刻的感受到⋯

人生在世短短的幾十年,
在時間的鴻流中,
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國家的起落,
在記載上是短短的幾字、幾頁,
又或者幾篇⋯

但時間的流逝,
卻多是生命的隔世⋯
展開
user-img
5.0
|
2016/10/07
這本書以中文撰寫,文筆流暢,以臺灣讀者為對象,把焦點擺在近現代的的日本歷史。比起翻譯的日本史書,這本書顯得更為親切可讀。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7/23
作者爬梳了日本自豐成秀吉之後的歷史,不斷的與台灣有所連結,是本書最具特色的地方,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本書中所述說的沖繩,近來的南海事件,讓我感到台灣未來的命運,如果中共攻台、美日協防,台灣或許會沖繩化。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