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故宮的隱秘角落

故宮的隱秘角落

  • 定價:620
  • 優惠價:955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2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有一次,陪友人參觀故宮,從西華門進,先看武英殿,然後沿着還沒有開放的外西路,參觀了慈甯宮、慈甯花園、壽安宮、雨花閣,然後順着三大殿外的紅牆,走到太和門前,目睹太和殿的雄渾壯麗,再穿過協和門到達東路,拜謁文華殿裏的文淵閣,然後沿紅牆走到箭亭,穿過一片廣場,向東進入甯壽宮區,抵達東北角的乾隆花園和景陽宮……漸漸,我發現,在我心裏,這居然成了一條約定俗成的線路。足以向遠來的友人們展現故宮的神秘魅力。我相信它穿越了一個朝代最「隱秘」的部位,直指它秘而不宣的核心。

  當我寫完這部書稿,檢視目錄時,心裏不覺一凜,因為書中的線索居然與上述路線完全相合。我保證這並不是刻意而為的,但下意識裏,那條路或許早就潛伏在我的心裏,等待着我去辨識、認領。宮殿內部道路無數,那條幽深婉轉的路卻像一條彎曲的扁擔,挑起一個王朝的得意與失意、生離與死別,所以,我從一開始就迷上了它,它引誘了我,完成了這本書。我用這本書引誘更多的人,讓他們即使在千里萬里之外,也能感覺到這條道路的存在。

  正像《故宮的風花雪月》談書畫,卻不止於書畫,書畫只是我窺見歷史與人性的一扇視窗,本書談故宮建築,亦不止於建築,因為建築也不過是歷史的容器,在它的裏面,有過多少命定、多少無常、多少國運起伏、多少人事滄桑。在寫法上,依舊算不上歷史學術著作,充其量是談人論世的歷史散文而已。只不過這種歷史散文,是建立在歷史研究的基礎上,也借鑒了諸多他人的成果,否則,這樣的歷史散文就成了沙上建塔,再美也是靠不住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祝勇


  作家、學者、藝術學博士、北京作家協會理事。現供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曾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駐校藝術家,第十屆全國青聯委員。已出版主要作品有:《血朝廷》《紙天堂》《辛亥年》《故宮的風花雪月》等,《祝勇作品系列》由東方出版社出版。主創歷史紀錄片多部,代表作:《辛亥》。先後榮獲中國電視星光獎、金鷹獎、十佳紀錄片獎、學院獎等諸多影視獎項。
 

目錄

自序:生長「隱秘」的地方
武英殿:李自成在北京
慈寧花園:豔與寂
昭仁殿:吳三桂的命運過山車
壽安宮:天堂的拐彎
文淵閣:文人的骨頭
倦勤齋:乾隆皇帝的視覺幻象
景陽宮:慈禧太后形象史
 

自序

  一

  上一本談故宮的書《故宮的風花雪月》,自序開篇提到武英殿。那是一本談論故宮收藏古代書畫的書,而武英殿,恰好是故宮博物院的書畫館,是今人與古典書畫謀面的場所。古舊紙頁,暗香浮動,卻很少有人想到,370年前(西元1644年),正是在這座宮殿,從山海關潰敗下來的李自成,手忙腳亂地完成了登基大典,又倉皇辭廟,逃出京城。他的「大順」,應該是在紫禁城裏最短命的朝代。在他的身後,多爾袞馳馬而來,成了武英殿新的主人。六齡童順治在這座宮殿裏正式即皇帝位,宣佈「定鼎燕京,以綏中國」,從而開闢了大清王朝268年的基業。那段翻雲覆雨的歲月,都在那本書的序言裏開了頭,卻要在這本書裏才能講完。所以,無論是重溫中國古典書畫,還是回溯有清一代的壯闊歷史,武英殿都是我們的出發之地,儘管它深藏在紫禁城前朝西路的「隱秘角落」裏,從不顯山露水。

  二

  所謂「隱秘角落」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於皇帝來說,紫禁城不存在隱秘角落,因為這座皇宮,就是因他而存在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是全天下的主,對天下的一切都有知情權,何況一座宮殿?從這個意義上說,皇帝猶如「上帝」,對天下萬物——當然包括宮廷的每一個細節——擁有「全知視角」。除了皇帝,其他任何人的視角都是「限制性視角」,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假若看到了自己不應該看見的事或者物,必然大禍臨頭。

  所謂的「隱秘角落」,是對大多數人而言的。自這座宮殿在西元1420年竣工,到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對於天下百姓來說,五個世紀裏,整個紫禁城都是隱秘角落,閒人免進。所以,故宮今天的英文譯名,仍然是“The Forbidden City”。

  1924年,遜帝溥儀年滿18周歲。光緒皇帝,就是在這個年齡親政的1,而溥儀卻在這個年紀上被趕出宮殿。最後一位皇帝的離開之後,清室善後委員會進行了將近一年的文物清點,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宮博物院——「故宮」的意思是「從前的宮殿」,而「博物院」則標明了它的公共文化性質,宮殿的主語,從此發生了逆轉。2011年,我把宮殿第一次開放的場面,寫進了長篇小說《血朝廷》的結尾:「在故宮開放的第一天,有兩萬人湧進故宮,人們都要在那一天,一窺這座神秘的舊宮殿。宮殿是隱秘的,而博物院則要最大限度地呈現。從那一天起,那些宮室、古物,再也不能躲避公眾目光的掃視,它們積累的所有秘密,都將在日復一日的注視中被破解。這座舊宮殿第一次毫無顧忌地袒露在世人面前。它們不再屬於私有,在它們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故宮幾乎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眼睛,那些眼睛緊緊貼着宮殿的玻璃窗,養心殿體順堂、燕喜堂、東暖閣,坤寧宮,儲秀宮⋯⋯帝國宮闈的一切秘密,似乎與他們只有一窗之隔。幾百年不曾看過,這使所有的目光都變得急切和貪婪,甚至為了爭奪一個有利的觀看位置,許多人拳腳相向。那天,為了公平觀看,發生了多起毆打事件,滿臉血污的遊客,為這座博物院平添了一種不祥的色彩。故宮周邊的道路徹底梗阻,勉強進宮的人們,也在宮殿的夾道間堵塞了數個小時,方能緩慢前進⋯⋯」

  這段文字,根據了當年的史料、報導,也融進了幾分想像,但總的來說,那轟動的場景還是真實的。那時的故宮博物院,開放區域僅限於乾清門以北,也就是紫禁城的「後寢」部分,博物院的正門,則是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而乾清門以南,則早在1914年就成立了古物陳列所,是一個主要保管陳列清廷遼寧、熱河兩行宮文物的機構,前面提到的武英殿,也就成了古物陳列所的一部分。這個機構一直存在到1948年3月,與故宮博物院合併,故宮博物院才真正擁有了一個完整的紫禁城。

  但是,幾十年中,出於文物保護和辦公的需要,故宮博物院的開放面積,始終沒有超過一半。那些「未開放區」,就顯得愈發神秘。每次有朋友來故宮,都希望我陪他們到「未開放區」走走,我也萌生了寫「未開放區」的念頭。然而,「未開放區」是在不斷變化的,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在我本書完稿的時候,故宮博物院剛好迎來90周年的生日,在這一年,故宮博物院的開放面積將從52%增加到65%,未來的日子裏,會有更多的「未開放區」成為開放區。或許有一天,對於這座古老的宮殿,每個人都將擁有一個「全知視角」。這使我最終放棄了寫「故宮的未開放區」的想法,而把目光投向「故宮的隱秘角落」。
 
  三

  相比之下,「故宮的隱秘角落」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因為它不只是空間的,也是時間的,不只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情感的。它可能在「未開放區」,如慈寧花園、壽安宮,也可能在「開放區」,如昭仁殿,就在乾清宮的東邊,中軸線的一側,雖曾決定帝國的命運,卻極少為人關注。

  「故宮的隱秘角落」,是故宮魅力的一部分,或者說,沒有了「隱秘」,就沒有真正的故宮。在我心裏,故宮就是生長「隱秘」的地方,一個「隱秘」消失了,就會有更多的「隱秘」浮現出來,就像日升月落,草長鶯飛,生生不息,永不停歇。

  所以,即使故宮在空間裏的「隱秘」消失了,它在時間裏的「隱秘」卻仍然健在,完好無損。冬日的黃昏,天黑得早,我離開研究院時,鎖上古舊木門,然後沿着紅牆,從英華殿、壽安宮、壽康宮、慈寧花園的西牆外,一路北走,還沒走到武英殿和西華門,在慈寧花園和武英殿之間、原來屬於內務府的那片空場上,向東望去,會看見夕陽的餘輝正從三大殿金色的戧脊上退去,然後,莊嚴的三大殿就如一個縱向排列的艦隊,依次沉入暮色的底部。接下來,整座宮殿,就成了夜的一部分。望着黑寂中的宮殿,我就像是看見了它的「隱秘」,莊重、浩大、迷離。那時我知道,在這座宮殿裏,永遠會有一些讓我們無法看透的事物。那是一些在時間中消失的事物,是已然破損的時間。它就像維納斯的斷臂,只存在於古代的時間裏,今人永遠無法修補。但正是這樣的破損,成就了它不可一世的美。

  建築、文物都可以修復,讓它們歷盡滄桑之後恢復原初的美,但時間不能。我試圖用史料去填補那些破損的時間,將宮殿深處的「隱秘」一一破解,這本書就是這樣誕生的。但我知道這純屬徒勞,因為真實的「隱秘」是不可解的,就像剛剛說過的,「隱秘」不會因破解而消失,而只能隨着「破解」而愈發顯現和擴大。歷史就像一個無底洞,無論遇上多麼高明的偵探,也永遠不可能結案。

  這是歷史吸引我們的一種神秘力量,此刻,它就儲存在故宮的內部,如神龍首尾縹緲,似七巧玲瓏不定,卻又那麼地,讓我們魂不守舍。

  四

  有一次,陪台灣 INK印刻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初安民、深圳《晶報》總編輯胡洪俠、《晶報深港書評》劉憶斯等友人參觀故宮,就是從西華門進,先看武英殿,然後沿着還沒有開放的外西路,參觀了慈寧宮、慈寧花園、壽安宮、雨花閣(那時皆屬「未開放區」),然後順着三大殿外的紅牆,走到太和門前,目睹太和殿的雄渾壯麗,再穿過協和門到達東路,拜謁文華殿裏的文淵閣,然後沿紅牆走到箭亭,穿過箭亭廣場,向東進入寧生長「隱秘」的地方 .xiii.壽宮區,抵達東北角的乾隆花園和景陽宮⋯⋯漸漸,我發現,在我心裏,這居然成了一條約定俗成的線路。它或許不是一條正確的路線,但絕對是一條有效的路線,足以向遠來的友人們展現故宮的神秘魅力。我相信它穿越了一個朝代最「隱秘」的部位,直指它秘而不宣的核心。

  當我寫完這部書稿,檢視目錄時,心裏不覺一凜,因為書中的線索居然與上述路線完全相合。我保證這並不是刻意而為的,但下意識裏,那條路或許早就潛伏在我的心裏,等待着我去辨識、認領。宮殿內部道路無數,那條幽深婉轉的路卻像一條彎曲的扁擔,挑起一個王朝的得意與失意、生離與死別,所以,我從一開始就迷上了它,它引誘了我,完成了這本書。我用這本書引誘更多的人,讓他們即使在千里萬里之外,也能感覺到這條道路的存在。
 
  五

  正像《故宮的風花雪月》談書畫,卻不止於書畫,書畫只是我窺見歷史與人性的一扇視窗,本書談故宮建築,亦不止於建築,因為建築也不過是歷史的容器,在它的裏面,有過多少命定、多少無常、多少國運起伏、多少人事滄桑。在寫法上,依舊算不上歷史學術著作,充其量是談人論世的歷史散文而已。只不過這種歷史散文,是建立在歷史研究的基礎上,也借鑒了諸多他人的成果,否則,這樣的歷史散文就成了沙上建塔,再美也是靠不住的。

  文學與學術,各有分工,各有所長。我從不輕視學術,但寫了這麼多年,如今我越來越偏愛散文,歸根結底,是那文字裏透着生命的溫度。夜讀董橋,有一段話深合我意。董先生說:「今日學術多病,病在溫情不足。溫情藏在兩處:一在胸中,一在筆底;胸中溫情涵攝於良知之教養裏面,筆底溫情則孕育在文章的神韻之中。短了這兩道血脈,學問再博大,終究跳不出渀渀蕩蕩的虛境,合了王陽明所說:『只做得個沉空守寂,學成一個癡騃漢。』」

  我沉浸在散文的世界裏,千載歷史釀作一壺濁酒,萬里江山畫作一尺丹青,在歷史與現實、理智與情感之間,迴旋往返,穿來梭去,不失為一種大自由,與古人對話,又實在是一種大榮幸。這文字裏,不只有袖手觀棋、低眉閱世的輕鬆,往昔的繁華與幻滅裏,無不包含着對現世的幾番警醒與憂患。

  除了全書第一篇《武英殿:李自成在北京》在《隨筆》雜誌刊出,末篇《景陽宮:慈禧太后形象史》在騰訊網「大家」頻道刊出以外,其餘篇目皆在2014年《十月》雜誌以專欄形式刊出。本書仍如《故宮的風花雪月》一樣,由牛津大學出版社率先印行中文繁體字版,簡體字版則交由出版社出版。對於牛津大學出版社林道群先生,發表上述作品的寧肯、海帆、賈永莉諸位編輯,以及長期給予我支持與鼓勵的故宮博物院領導與同事,一併表示感謝。

2015年2月10日至22日於成都__
 

詳細資料

  • ISBN:9780199416776
  • 規格:精裝 / 368頁 / 19.6 x 14 x 5.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