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香港戲院搜記.歲月鈎沉

香港戲院搜記.歲月鈎沉

  • 定價:530
  • 優惠價:947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5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放映業的風雲歲月,變色重現!

  香港放映業的歷史,來到今天已是逾百年的歷程。

  走過草創時期的驚喜時刻,經過淪陷期的黑暗日子,踏進影業蓬勃期的黃金歲月,最終,大戲院無可避免在歷史洪流上湮沒……。

  歷來開開合合的戲院數目眾多,逾百年的報刊,浩瀚如海洋;作者鈎沉相關材料,嘗試追溯業界的舊軼事,展示香港戲院的蛻變歷程。

  另有專文述說戰前啟業的數間戲院,包括利舞台、普慶、油麻地、高陞等,部分一直營業至七、八十年代,覆蓋本地戲院發展歷程的重要部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夏柏


  生於澳門,在當地完成中學教育後,前往香港升學。大專畢業後,留居香港,曾任職電視台戲劇組編劇,後轉職報刊編採工作,先後擔任記者、編輯;近年亦曾從事環保網站編輯及地區可持續發展計劃的推廣工作。現職自由身記者,從事採訪及撰稿。曾出版作品:《澳門跳接》、《憶記戲院記憶》、《理想不再遙遠》、《看雜誌:1980s-1990s紀事》、《澳門戲院誌》及《光影戲遊》。
 

目錄

寫在前
 
第一部分:戲院蛻變搜記
驚喜交集︰早年觀賞電影二三事
暗黑亮光:淪陷期的戲院運作
南北奏鳴︰戰後國粵語片院線發展
走向摩登︰八十年代香港戲院演變
 
第二部分:戰前戲院搜記
九如坊新戲院:舞台光影
新世界到恆星:滄桑60年
素描利舞台︰糅合中西之美
普慶戲院:從第一代說起
挖掘油麻地戲院:僅存的戰前戲院
北河戲院:易燃菲林釀大火災
高陞戲院:鑼鼓戲園到左派戲院
 
附錄:百年戲院選萃(1900-2000)
 

寫在前
   
  集子的上篇「影畫爭鳴」,主要透過8位受訪者的戲院從業經歷,加上對當時戲院的宣傳方式及宣傳品的概略探尋,從人物方向重塑那個影畫爭鳴歲月的繽紛面貌。
  
  香港放映業的歷史,來到今天2015年,已是逾百年的歷程,它的故事實難以一言以蔽之。集子的下篇「歲月鈎沉」,顧名思義,嘗試摸着時間軸前行,從事件角度觀望放映業的起落,既走過草創時期的驚喜時刻,又經過淪陷期的黑暗日子,亦見證後來被稱為「黃金歲月」的影業蓬勃期。
  
  從2006年開始撰寫和戲院相關的文字,當中除了自身經歷,較全面而接近真實的內容都來自報章、雜誌。翻閱舊資料,較之訪尋業內人士,自主性較大,相對容易處理。然而,說容易,又不是那麼一蹴而就,逾百年的報刊,浩瀚如海洋,要鈎沉相關材料,有系統的整合,並非簡單任務,唾手可得。畢竟香港放映電影的歷史逾百年,歷來開開合合的戲院數目眾多,要做得全面,亦是一項工程。
  
  相信這工程有希望,便嘗試做一做。過去幾年,斷斷續續蒐集這方面的資料,可惜,脫不了散散碎碎的零落狀態,見樹卻未見林。數年前因為參與油麻地戲院的資料整理工作,硬着頭皮拿起一根針,穿上一枚線,把散落如珠子的材料,一顆一顆的串起來,慢慢看到了輪廓,由零散到整合,最終一幅若隱若現的畫面出現,森林未敢奢言在望,但一角樹叢景致還是勉強近在眼前。
  
  看着這幕風景,生起由無到有的滿足感。常云戲院的專題資料難尋,於是想:何不定一些題目,如同針與線,把散落的資料串起來,獲得第二、第三以至更多的小風景,希望為香港戲院的發展歷程,多鋪一兩幅圖畫,圓滿畫面;集子由是開展,嘗試為近年「搜」集的資料,作出稍具系統的「記」錄。
  
  集子的第二部分「戰前戲院搜記」,也是循此模式建立出來。之所以選擇戰前啟業的7間戲院,因為它們古老、具規模和代表性,不僅呈現放電影戲院的早年面貌,更透視本地映畫戲院結合粵劇舞台的獨特戲園模式。這幾家戲院雖然成立於上世紀初年,但部分一直營業至七八十年代,覆蓋本地戲院發展歷程的重要部分。
  
  有別於2007年出版的集子,這一回並非個人看電影經驗的重現,而是圍繞各個題目,以不同面向重塑戲院的舊聞軼事,寫下的都是生活經驗,縱然早已老去,但對照今天截然有別的生活模式,細啖之下又有另一番味道,不單純懷舊,甚或可能有所啟發。
  
  本集子的文章,除兩篇屬舊文修訂,餘下均為全新撰寫。不敢妄言歷史書寫,純然把相關的資料作初步鋪排,從而窺探其發展脈絡。既然說舊,就向舊材料進發,採用的全屬昔日報刊資料,部分則來自研究學者或戲院中人回憶錄的材料,期望所組成的故事相對接近真實。文章加入適量的附註,主要讓大家知悉資料出處,可再往前探。
  
  一如上篇所言,坊間關注戲院的朋友不少,更不乏專家,筆者以淺陋的知識與閱歷而持續撰寫戲院文字,源於興趣,亦視作分享,當中難免有錯誤缺漏,懇請賜正。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8366163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5 x 21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第一部分:戲院蛻變搜記
 
驚喜交集︰早年觀賞電影二三事
   
二十年代的香港,中區的市民見多識廣,處變不驚,其他地區者,摩登程度有限,若從未接觸過電影,霎時處身漆黑環境,面向躍動的影像,心生害怕亦不足為奇。
 
本文所指的「早年」,約指上世紀二十年代中,當時觀賞電影已成為新興娛樂,但仍未普及為市民日常參與的活動。對於活動影像在銀幕上「真的一樣」動起來,有人好奇,有人享受,亦有人恐慌。今天,進戲院看電影已屬尋常事,回望當年,既有相似處,亦有迥異的地方。
 
帶位和座號
   
香港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收藏、攝於1909年的一張太平戲院內觀照片,顯示院內座位屬可移動的靠背椅。究竟當時戲院是否普遍安排這種散置的座椅?有沒有編號?要不要帶位員引領?1927年3月,薛覺先演出的新片《浪蝶》在九如坊新戲院公映。有作者寫下影評,記述他和同事梁先生結伴觀影的經歷,提及進入放映廳時的情景:
    
到了新戲院,影戲已開演了十分鐘許,入門黑漆漆一團,看不出座位,左邊滿了人,右邊又滿了座,且十之七八是女性,更令我們不便。我們在當中進出道上,徘徊了數次,覓不得座位,梁先生喚那個執電筒帶路的,找二個座位,他仍懶洋洋的坐着不動,只將電筒一射,謂:「座位隨處都是,你去找好了。」他不知執着電筒幹什麼,戲院裏大概請他執電筒閱電影,而未附帶着招領閱客的職務罷。
 
上文活現當時戲院運作的概略,包括映廳內有手執電筒的職員,負責「招領閱客」。新戲院設包廂、散廂、超等、頭等及二等共5個座區,這段文字沒說明作者買了哪區的票,但看來不設畫位,座位毋須編號,他們要自行在漆黑中摸索。場內男女觀眾雖然同坐,但在暗黑中碰撞,仍須避忌。
   
文中雖用上「那個執電筒帶路的」,但「帶位」一詞當時已被採用。1928年一篇題為〈帶街與帶位〉的文章便指出:「帶位者何?茶樓中引人入座者也……帶位一職,本非茶樓所獨有,戲院及影畫戲院均有之。」惟該文作者指戲院帶位的工作性質並無特殊,沒有細論。當時戲院寥寥可數,任「帶位」者數量有限,大概這是作者認為無甚可談的原因。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