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老童年:美好,很久之後才明白

老童年:美好,很久之後才明白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一閃而過的畫面點
在與不在
以為時光及一切存在
與消逝的備忘
 
 
  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得主賴鈺婷,二○一五年「全心」散文新作
 
  童年已老,世界卻依然年輕
  青春滾滾,我們比自己的童年,更快老去。一切俱往之後,賴鈺婷朝心中已老的童年信步而去。她靜靜地說給我們聽,素樸之下是悠遠的輕喟,解開人、事、情、味、景之封印,追尋記憶履痕,試圖在反芻與重現中,與過去相逢。
  時光不由自主地倒帶,愈轉愈慢,賴鈺婷筆下的成年、少女,乃至孩提時光,彷彿猶活在陰翳中。她在窘澀帶苦的暗影裡,有過膽小懼怖,有過坎坷哀傷,但終究還是,撿拾到一些,微甜的光。
 
  書寫。做為荒寂人世,抵禦時光洪流的矛與盾。
 
  亞哥花園、第一廣場、百果山、高美濕地……舊地就無法重遊,便在心的地圖裡標記。
  「像是進入一個充滿夢幻,卻真實存在的國度。那時,我在摩天輪上哭了,風徐徐吹來,身體隨著車體輕輕晃動,離地面愈來愈遠,離天空那麼近,我竟不明所以哭了起來。」
 
  冰包、麻芛湯、芋仔冰、麵粉粿……無法忘卻的點滴,在舌尖上翻轉出時光。
  「我不斷在內心重播相關的片段,思辨、驗證,猶如想向逝去的一切討一張明確的票根:那曾經如何如何的人事物俱往之後,獨留我夢一般醒來。」
 
  花露水、紙娃娃、腳踏車、母親的嫁衣……舉手可及的陰影,在收藏裡開啟記憶逃生口。
  「時代在變,曾吵著抹花露水的我也長大了。那瘋狂著迷,沒來由念茲在茲的感覺,我還記得。像是一瓶青春不朽的象徵物,收納著一整個時代、我的童年,點點滴滴笑淚交揉的時光。」
 
  刮痧、收驚、整脊、捉迷藏……有一種安慰叫執念,於其中照見完整的自己。
  「後來,我們不再玩捉迷藏了。或許是慢慢長大,身體不再能輕易塞進窄櫥矮櫃裡。無可安身,也躲不了。除非當鬼,這世界不再給長大的人躲的權利了。」

名人推薦

  徐國能(作家、台師大國文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廖玉蕙(作家)、王美霞(作家)真心推薦
 
  「無論是微瑣之事的偶然碰撞,或一位無可多說之人的蒼茫生命,
  讀罷之餘細細回味,竟能發現其中滿懷苦澀的心事,
  像一口幽靜的深井那樣提供我們一點清冽一點甘甜。」
  ——徐國能
 
  「時空凝縮倒轉至每一篇章、每一字句書寫的當下。
  我像走入奇幻鏡像的迷濛之地,想起書寫時,
  正跋涉歷險穿越哀樂悲喜的自己。」
  ——賴鈺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賴鈺婷

  臺灣臺中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散文作品屢獲獎項,二○○四年以〈來去蚵鄉〉獲時報文學鄉鎮書寫獎,確立其於同輩作者中,獨特的城鄉散文書寫風格。二○一○年於《幼獅文藝》撰寫「臺灣鎮鎮走」專欄,以散文的質地,描繪行走於臺灣鄉鎮、聚落風景間的心情感悟,廣受好評。二○一一年榮獲行政院第三十五屆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二○○九年獲編寫入《新修霧峰鄉志》、二○一五年獲編寫入《臺中文學史》,以文學書寫保存地景人文的理念,受到學者專家的肯定與期待。

  作品選入《2014飲食文選》《城市書寫》《93年散文選》《94年散文選》《THE TAIPEI CHINESE PEN》《青少年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親情之旅》《玻璃瓶裡的夏天》等書。著有《彼岸花》《小地方:一個人流浪不必到遠方》《遠走的想像》《老童年》。
 

目錄

【推薦序】海濤之聲   徐國能
【自序】以為時間及一切存在與消逝的備忘
 
輯一  勢單力薄,在這裡追想青春
失樂園
第一廣場之夢
光陰秋茂園
尋味百果山
濕地的黃昏
兒童樂園
蝙蝠洞
跟著夜市流動
慢步三貂嶺
車埕今昔
家工廠
 
輯二  滋味的輪廓,在歲月裡生了根
熱天的麻芛湯
童年的冰包
草湖芋仔冰
粉粿人生
火鍋哀愁
糖霜索仔條
蒸蛋練習
爆米香
搓圓仔
麵粉粿
亭仔腳的瘋人冰
煮糜
龍眼米糕飯
 
輯三  給一個晶瑩的瓶子,你要裝什麼?
菜姑
街頭相命師
鐵馬豆腐伯
姑婆
青春花露水
紙娃娃
繡學號
腳踏車
伴手禮
鬧元宵
螢火浮光
母親的嫁衣
 
輯四  不動聲色地存在,又怕被遺忘
菜車來的時候
跟著阿嬤去遊覽
家庭剪髮
刮痧
燭光下的團聚
捕惡鼠
收驚
斬皮蛇
金狗毛
整脊
咳嗽
養蠶
遠足
大掃除
惡蚊來時
捉迷藏

囝仔歌
 

【推薦序】

海濤之聲          
◎徐國能(作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夜晚獨自散步,不知不覺走得太遠,只好搭上公車回家。九點多的夜幕已垂,車上是晚歸的學生與疲倦的男女,在一盞呵欠連天的燈影下搖晃著這一天最後的辛勞。車窗外燈火漸闌,樓房上依約的光透過薄薄的簾,顯示了那許多的生活與情感,每個生命都在一張簾後,都在一盞燈下慢慢完成自己,一日,一週,一月或者歲歲年年。而在這樣的搖晃中,我不禁想起我那非常貧瘠的童年,也曾坐在公車的窗邊想像著別人的生活。

  那一定是十分難得日子,我們一家在中午或下午便搭著公車到寶慶路的遠東百貨,名符其實地逛街——只看不買。但也驚詫於原來他人的生活如此繽紛,有那麼多人真真實實活在玻璃與探照燈的亮光中,穿那樣時髦的衣物,用那樣奇異的事物。而我們最大的滿足便是回家前在超市裡買一盒黃色的牛油,一瓶綠色的洗髮精,或是一方紅色的洋火腿,當然這些奢侈的日用品都是有外國名字的,而且裝在潔白的紙袋裡,有了這些人生好像就完全不同。我好快樂地抱著它們,然後再擠上幾乎無法關門的公車,帶著一種疲倦的滿足,在星期天夜幕低垂時,滑向人生的另一個開始。

  回想起來,這宛如朝聖的行程,這彷若蒙受賜予的購物心情,卻是一個大時代輕輕在我心中留下的刻痕。車行過那些陌生的街,窗邊的我想像正有一個綺麗的人間與我平行,而我終究要拼命跨出我的腳步,從此到彼,走進那個真正具有存活意義的地方……。如今這麼年過去了,我依然坐在車窗邊遙想這一切,整個城市有時如此熟悉,好像我曾深切地活在其中;有時又好像無比陌生,彷彿剛剛到來。

  原來我們始終都活在童年的銘記裡,那些光影、色澤、氣息或某一種足以激動心情的小事,原來便是我們哀感喜樂的源頭,甚至美善的價值判斷、義理的認同追求,似乎都在其中。我們童年時便已老去,爾後即使年華增長,那個孩子永遠住在我們的生命裡。

  《老童年》說的正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賴鈺婷的文字簡練卻充滿回顧的柔情,《老童年》裡一個個小故事,都是記憶結晶的珍珠,串在一起,看似獨立的故事卻又相互映照,交映出二十年前的台灣風貌以及她的成長地圖。每一個故事不僅勾動著我的回憶,同時那蘊藏在回憶裡的、幾乎被自己忘記的情感,也因為這些文字漫溢流淌。她說:
 
  小巷那戶常做家庭代工的人家,猶如昔日的顯影,教我思憶起一毛錢、兩毛錢積累出的家,全家人聚在客廳勞作的故事。(〈家工廠〉)
 
  是啊,我們這一代的孩子誰沒有奮力去掙過那幾毛幾塊錢呢?而將幾大箱的成果換成幾個銅板、一兩張紙鈔的心情,既是豐滿的收成喜悅,卻也彌漫著無言的憂愁,如今當我聽到「剝削」、「壓榨」這些經濟學或社會學的名詞,我想到的不是抗爭場面,而是母親那雙默默工作的手,客廳的一盞無言燈。她又說:
 
  親愛的姊姊們,還記得媽媽裁製的小洋裝嗎?我們坐了好幾遍旋轉木馬的那個下午……(〈兒童樂園〉)
 
  啊!我從小穿過許多媽媽手織的毛衣或背心,式樣也許平凡,但用料實在、針腳紮實,和我的孩子比,我在那匱缺的年歲裡似乎是更幸福的。

  《老童年》裡面包含了空間、飲食、親情與生活點滴的描述,懷舊之外,其實懷人。賴鈺婷的筆法尤其值得揣摩玩味,一件簡單的事,被他簡單寫來,似乎只是靜靜地說給你聽,但素樸之下卻是悠遠的輕喟。無論是微瑣之事的偶然碰撞,或一位無可多說之人的蒼茫生命,讀罷之餘細細回味,竟能發現其中滿懷苦澀的心事,像一口幽靜的深井那樣提供我們一點清冽一點甘甜。如〈菜姑〉一篇寫超出信仰,難以言喻的情誼,癌末的母親最後還是去了那上鎖的廟,在荒蕪的園中卻甚麼也沒說,生命最終的覺悟與歸宿,往往是無可與人言道的荒涼,但那豈非正是蓬勃茂盛的生機之始嗎?興廢只在一念之間。但賴鈺婷最後輕輕帶上的其實是對母親的理解與懷念,她問:「給一個晶瑩的瓶子,你要裝什麼?」是的,我認為他有給我們答案——除了因生老病死而流下的淚水,其實還有因為生老病死而留下的懂得。

  浮生若夢,有時黝暗,有時開朗,《老童年》最後一篇寫的是關於聚散的故事,也是全書最沉重的篇章,但她舉重若輕,好像一陣風便帶走了一整個夏天,但誰能忘懷滿園的蟬聲和一起走過的路呢?他這篇〈塔〉也是全書的隱喻,童年的夢與愛零星四散,但各自在嚴謹的生命裡淡放幽光,在某個欲伸手拾起的剎那,我們才明白了來到人生何等幸福,又何等莊嚴。

  童年的世界很小,瑣碎小事都會變的很大;然而當我們在追逐那些大事業時忽然回首,或也才驚覺那些小事在我們生命裡鐫刻的痕跡是如此深刻,就像我們曾走在海邊,但對海的印象都慢慢模糊了,最清晰的反而是當時沒有特別留意的海濤之聲,《老童年》對我而言就是這樣的潮浪之聲,輕輕地拍打著曾經擁有,也無端失落的深深歲月。
 
【自序】

以為時間及一切存在與消逝的備忘
 
  到了寫序的時刻,心情總處於一種退縮的狀態。

  時空凝縮倒轉至每一篇章、每一字句書寫的當下。我像走入奇幻鏡像的迷濛之地,想起書寫時,正跋涉歷險穿越哀樂悲喜的自己。復又看見那個「我」,在湧動急流中,默默以書寫聆聽慌亂。

  一閃而過的甜美,一瞬恆久的哀傷。曾經太亮或太暗的匆匆昔日,畢竟什麼都不剩了。

  孤獨是因為我還記得。也因為我還記得,彷彿有記憶為靠。曾經並不空無,或許就不算孤獨了。

  是這樣嗎? 我反覆問自己。

  夜半隨公公搭上救護車時,我在救護員的叮嚀下,不停叫喚他。「爸!爸! 你要忍耐、堅持,醫院快到了……」淚滑落臉龐,我捏握他的手掌,想給他力量與溫暖。

  突然接到加護病房電話,我和丈夫趕赴醫院。狀況不明,公公正大出血,醫師說需得緊急轉院開刀搶命。我隨公公搭救護車,丈夫開車跟著。我落入情境的深淵,那我以為遺忘的揪心之痛,在暗夜十萬火急的慌恐鳴笛中,轟然而至。

  我的聲音在發抖,我不敢停止呼喚。幽閉晃動的車體、窗外高速掠過黑影。時空迫促隔絕,外界都靜止了。「爸,爸……」我呼喚漸漸陷入昏迷的公公,想到父親。我曾站在生死邊線,眼見他摔落意識懸崖的痛苦。在病苦的威脅下,生命脆弱得如出一轍。

  公公搶回生命,康復出院。復又急診、住院、出院、急診……。日子在進出醫院陪病的節奏中攀行。我一路默然書寫,發表於《中國時報》三少四壯專欄。

  鄉野民俗、村人舊物、古早氣味、老式溫柔。那永不再回的日子,枯朽的輝煌,愛與痛的笑和淚光。一字一句寫著,在回溯光陰的路上,勇敢回望消逝、掠奪下的悲傷。

  我記得某個深夜場景。我睏倦地癱坐門庭前的木椅上,公公靈位旁,想起這是專欄刊出日,就著昏暗路燈,翻查手機版電子報。

  那是誦經師姐、葬儀社人員、親朋戚友陸續返家後的守靈之夜。讀著自己寫下的文句,想著生而為人,在終老前,為了求生所做,終歸徒勞的諸多努力。

  倘若人生真有倒轉、重來的可能,或者可選擇戛然停止於某個燦美瞬間,那被選擇改換或銘記的畫面,會是什麼?

  當我們心裡明白,一切終將逝去。一如砂石塵土,這逕自運轉的世界,依然如故,悲喜都像不曾發生過。

  書寫。做為荒寂人世,抵禦時光洪流的矛與盾。為了銘記那些不可或忘的美好,或許久之後才明白的愛,書寫著。以為時間及一切存在與消逝的備忘。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202015
  • 叢書系列:看世界的方法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內文節選一】(選自輯二「滋味的輪廓,在歲月裡生了根」)
 
熱天的麻芛湯
 
到第二市場,吃今年第一碗麻芛。
 
小時候的夏日記憶之一,就是午後和阿嬤坐在鋁盆前摘麻葉。麻芛很特殊,只有夏天、在臺中才吃得到。
 
一大束截斷的黃麻枝,又直又粗,葉脈梗硬。阿嬤教我摘取枝葉尾端較軟心幼嫩的小葉子,拇指食指捏住對折的葉面,往下以手勢巧勁拖扯,讓葉片順利褪下,葉脈留著。我性子急,總是施力過猛,葉片還沒褪盡就把整葉弄斷了。葉片被我捏出湯汁,指甲縫、手指頭都染綠了,得一兩天才洗得掉。殘脈剩葉,常要阿嬤加工善後。
 
費事之處,不僅是葉脈褪不完全,吃來粗澀刮喉。碎葉蒐集完畢,還要在水龍頭下,以手指掌力反覆沖洗搓揉。像洗衣服一樣,揉散碎葉的組織紋理,逼出麻葉苦澀的質地,在水流洗滌下,稀釋沖散碎葉附著的苦汁。如此這般,再三再四,數十分鐘,揉到葉爛如泥,軟黏生芡,而後一把一握,以指爪拳掌仔細瀝乾水分。煮的時候,加入地瓜,或魩仔魚,水滾後放入準備好的麻葉,稍稍攪拌調味,一鍋麻芛湯便大功告成了。
 
「微微苦,微微甘,解毒素、降肝火,對身體很好。」這是阿嬤口中天然的消暑聖品, 清熱退火,天氣愈熱,愈適合喝。幼年時我很喜歡用麻芛湯泡飯,可以連續喝下好幾碗湯飯,喝得大汗淋漓、津津有味。一家人都喜歡的滋味,累月經年,成為一幕幕夏日限定,美好的餐桌風景。
 
後來,為什麼家裡很少煮麻芛湯了呢?
 
時代變遷,黃麻漸漸種得少了,日常市集不容易買,食材處理也麻煩,阿嬤老邁,我長大離鄉……,記憶裡的餐桌風景,在歲月裡淡淡流失為遙遠的心境。
 
歷經至親輪番的老病死苦後,我終於回到生長之地,安居下來。
 
入夏之際,每當路過市場、攤販、飲食店,見到兼賣「麻芛湯」的店家,都會特別多看幾眼,想著哪天嚐看看這家的口味吧!
 
大多數的時候,我會到第二市場來。武德宮對面的小麵攤。像現在這樣窄擠克難,大熱天坐在攤頭爐火旁,一盤炒麵、一碗麻芛湯。小麵攤檯面不大,攤旁外接爐火上,熱著一大鍋翠綠濃稠的麻芛湯。舀湯的婦人,忙著盛碗裝袋,雙手沒停過。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17/12/05
沒有堂皇大道理 也無太深刻字句
卻是一篇又一篇具體而細微的曾經
那些印象深刻的
幾乎遺忘的
處處共鳴著那貪玩無憂的孩童時光
-
原好奇哪來那麼多往事夠湊足一本書
大概是作者話多或者道理多吧?
卻不然。
篇幅短小三四頁便換下個主題
沒有過度刻意的捕捉或連結
純粹記下深刻的印象與記憶
一方面訝異童年竟出乎我意料的許多待回憶
更欽佩著細節之詳盡栩栩如生般
從食物、遊戲、關係、心境、乃至生活
太多相似之處屢屢喚起早已遺忘的童年往事
那些粲然的記憶,像是傳統膠捲曝了光,模糊的輪廓、依稀的顯影,交錯疊映著歲月的深度。p.16
-
如常的表象外,只有自己心裡清楚,不合時宜的內在孤獨,那麼強烈。p.32
-
慢慢長大,身體不再能輕易塞進窄櫥矮櫃裡。除非當鬼,這世界不再給長大的人躲的權利了。p.149
-
捉迷藏的本質是孤獨。p.201
漸漸才明白,躲的意義,最終是為了被找到。p.202
-
彷彿成長是一段不停練習告別的旅途。p.215
展開
user-img
5
|
2015/09/11
記得幼時有一天早上,我幫外婆用膠槍把VHS大帶紙盒黏妥,再幫外婆把紙盒堆疊、綑綁好,還跑去跟鄰居比誰家的紙盒比較多,那是家庭即工廠的時代尾巴。

記得幼時有一天早上,我和家人在新店某溪邊戲水烤肉。舅舅從石縫中抓了幾隻溪蝦,頭一扭,殼一剝,要我生吞,因為這樣可以治好容易流鼻血的毛病(好像真的有用?)。

記得幼時有一天早上,我和弟弟兩人看著客廳電視機前的空盪地板,心想昨晚還在玩,不是父母沒收,那遊戲機能跑哪去?最後是從弟弟一位同學家中找回。究竟發生什麼事至今還是個謎。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原來我是這樣長大的啊」的聲音。

好多好多的幼時回憶,在讀了鈺婷新作《老童年》時,突然浮現。那些美好的、苦澀的、疑惑的、創傷的,以為曾經失去的,一瞬間再度擁有。

「書寫。做為荒寂人世,抵禦時光洪流的矛與盾。」鈺婷用文字建構從未逝去的童年。童年一直都在,只是我們自顧自地向前行。生命中的每個角落,都藏著一個說故事的人。鈺婷從老家流轉到異地,又從異鄉人做回故鄉人。她用心,聽到、寫下一個又一個屬於故鄉的故事。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 山德森之年The Way of Kings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