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兩代人的十二月

兩代人的十二月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是兩代人的也是兩代作家的;是島嶼的也是陸地的。
是兩個作家的嘗試,也是兩人的日記,
記錄下一年所思所想,向迷路的人解釋,
發生了什麼,哪裡才是方向。

  「2014年,矛盾的一年,是絕不乏味的一年,是恐懼的一年。
  踟躕的人們,請不要溫和地走入那良夜;
  尚未失去聲音的人們,怒斥、怒斥那光明的微滅。」

  五○作家閻連科,與八○作家蔣方舟,窺看到兩代人的鴻溝,以及各自的局限和下一代人(作家與讀者)的距離與聯繫,因此以隨筆形式,在2014這一年裡,每個月或對談,或在同題下各寫一篇文章互文,討論社會、國家、愛情、世界觀、閱讀、文學、生活等不同世代的看法與價值觀,對話兩代人要共同相遇、面對的現實、日常和突發狀況。

名人推薦

  這本書所能夠做到的,就是那一年兩代人或說兩代作家在要共同相遇的面對中,把彼此的所思所想留下來,就像把虛掩的鴻溝挖開給人看一樣。——閻連科

  這是兩個作家的嘗試,既立足於寫作本職,又謀求參與社會,千方百計地找出盡職責的手段。——蔣方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閻連科


  1958年出生於河南省嵩縣,1978年應徵入伍,1985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政教系、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79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夏日落》、《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為人民服務》、《丁莊夢》、《風雅頌》、《四書》、《炸裂志》等10餘部;中、短篇小說集《年月日》、《黃金洞》、《耙耬天歌》、《朝著東南走》等15部,散文、言論集12部;另有《閻連科文集》17卷。其中《夏日落》、《為人民服務》、《丁莊夢》和《四書》四部小說在中國遭禁。《沉默與喘息——我所經歷的中國和文學》未在中國大陸出版,是中國最受爭議的作家。曾先後獲第一、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和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大獎;2012年入圍法國費米那文學獎和英國國際布克獎短名單。2014年獲捷克卡夫卡文學獎。其作品被譯為日、韓、越、法、英、德、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荷蘭、挪威、瑞典、捷克、塞爾維亞等20幾種語言,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2004年退出軍界,現供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為教授、作家。

蔣方舟

  生於湖北省襄陽市,中國當代青年作家。 1997年起至今從事文學創作,曾為中國著名的少兒作家,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現已出版作品十部,包括《打開天窗》、《正在發育》、《邪童正史》、《第一女生》、《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等。 201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任《新周刊》雜誌副主編,現定居於北京市。
 

目錄

共同的相遇(代序)/閻連科
前面的話(序言)/蔣方舟

一月:偏見是溝通的水流
閻連科/
八○後:怯弱的一代
我們也想成為「八○後」
蔣方舟/
但不要只是因為你年輕

二月:被庸俗控制的我們
閻連科/
央視春晚,還有必要嗎?
壓歲錢
蔣方舟/
說春節
說春晚

三月:驚碎的三月
閻連科、蔣方舟/驚碎的三月

四月:有一種熱切叫墮落
蔣方舟/
說女人
說愛情:愛情沒那麼美好
說背叛:理想的愛情從來或許不是從一而终
閻連科/
愛情與蘋果
性事與性愛
說出軌
家庭與關係
一個社會模範家庭的背叛與壯舉

五月:跑偏的記憶
蔣方舟/
從世界看中國
從中國看世界
從亞洲看中國
閻連科/
與越南的記憶
日本一事
在倫敦
英倫一味
南希的話
挪威三事

六月:路經世界盃
蔣方舟/
6月10日我該如何踏入巴西
6月20日
6月25日
6月30日
閻連科/
關於足球
NBA與我的長篇同行
書房

七月:人山人海的書
閻連科/一個村莊的中國與文學
蔣方舟/大陸作家的幸運與困境

八月:房是一座獄
蔣方舟/一個懷疑主義者的相信
閻連科/買房賣房記

九月:香江之鏡
蔣方舟/香港這地方
閻連科/香港那地方

十月:走過布拉格
蔣方舟/走在布拉格
閻連科/上天和生活選定那個感受黑暗的人
閻連科、蔣方舟/可見的尾聲

十一月:全民的閱讀與茫然
閻連科/
我說讀書
為一本書的浮想
「心緒」與「事緒」的西中敘述
蔣方舟/
作為讀者的謙虛
作為作者的痛苦

十二月:一年的狗吠或鹂叫
閻連科/喪家犬的一年
蔣方舟/紀事中國2014
 

代序

共同的相遇


  二年前,日本的NHK電視台,安排我到日本的任何城市和鄉村隨意的走走和動動,除了他們的國家機密和軍事之所外,民間的哪,凡你欲去之處,都可任由你的走動和探訪(旅遊的千載之機),但條件是你不要去誇日本的哪好和哪好,一定要多說哪兒不好或者不夠好。他們不讓你總是看見他們的好,更希望借你的陌生之眼,發現和看見他們那些醜的、髒的乃至糟粕的。之後他們會依據你的發現和胡言,做出一個專題片,即所謂的「外國作家學者看日本」。

  這是NHK的一個常年計畫,每年都安排一個國外的學者或作家到日本隨走和胡言。就那時,我有一個想念,覺得應該借此問答、對話出一本《中國人應該向日本學什麼?》的小書來。也就立刻想到最好能邀上方舟同行去問答、對話這本書。因為她既有作家的文學之敏,又兼具新聞專業的職業之銳,且讀書甚多,人也謙遜,對上代作家有恭敬之心,這就容易指派和欺負,讓自己覺得不僅自己年長,而且所知甚多,學識也似乎寬寬廣廣。可惜後來,因為中日關係的砰砰啪啪,這些計劃和想念,都旱死在了剛發芽的土地裡。

  到了二○一三年秋,我去南京的先鋒書店自誇銷賣新作《炸裂志》,而那時,她恰在那兒宣傳她的《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的隨筆集。就是在那兒,彼此都有一場的演講中,我似乎窺看到了兩代人的鴻溝到底有多深;知道了我的局限和下一代人(作家與讀者)的距離與聯繫。知道了面對現實這兩代作家共同的關心和彼此矛盾、意見相左的一些根由和不可調和的無奈與未來。時間是人與人的橋。也是人與人永遠不可丈量的海,如同孤島與看不見的陸地之距離。因為想要丈量這距離,想要告訴海說島和陸地間無論水域多麼寬廣它們也是聯繫的,也就續念和方舟對話這本書。對話這兩代人要共同相遇、面對的現實、日常和突發。

  也就有了這本《兩代人的十二月》。

  有了我這落日間的賤狗之吠和她晨起時分的鸝之鳴。有了兩代人的聯繫、分歧和各走各道又必然殊途同歸的路。有了共同面對現實的糾結、矛盾、焦慮、寬容、逃避、躲閃和對世事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認識和判說;共同要面對世界的無奈和心不甘此的暢言與萎縮,以及彼此面對真相欲言又止的尷尬相。這是兩代人的也是兩代作家的;是島嶼的也是陸地的;是表面現實的,也是無邊無際的時間都無法填滿的陷阱和深層精神鴻溝的。

  怎麼辦?

  那就隨它吧。

  真的就只能隨它嗎?

  《兩代人的十二月》,面對這些不是一本無懈無疵的書。相反這本書中留下的憾漏如從水中撈出來的網。但那網上畢竟還掛著點點滴滴的兩代作家的思想、情感和麵對現實與世界的真誠和警覺、直言和帶著現實鹽味的水。它不求解決什麼,也絕不期望解決多少是多少。它所能夠做到的,就是那一年兩代人或說兩代作家在要共同相遇的面對中,把彼此的所思所想留下來,就像把虛掩的鴻溝挖開給人看一樣。

閻連科
二○一五年一月九日

序言

前面的話


  在編輯本書的某一日,閻老師給我傳來微信,問:「你說我們是不是太被文藝綁架了呢?」

  我思索良久,腦海中想到的是在校改完《愛麗絲中國遊記》後,沈從文在存底本上留下這樣的題識:「越來越難受,這有些什麼用?一面是千萬人在為爭取一點原則而死亡,一面是萬萬人在為這個變而彷徨憂懼,這些文字有什麼意義?」

  我妄自猜測閻老師同我一樣,時常感受到這種無法自拔的失落——這些文字有什麼意義?

  這樣的感覺在最近的一年尤其頻繁。中國在巨變,世界在巨變。文學家置身之外,無法參與歷史,無法改變現狀。每天的現狀都和昨天的現狀不一樣,文藝家能捕捉的東西何其少?動作何其緩慢?哪怕捕捉了世界變化中的吉光片羽,影響和力量又何其渺小?

  這些想法對於文藝家們來說幾乎等同於自殺——懷疑自己所做一切的意義。

  冬天,我去看一個導演的作品首映。在播電影之前,導演帶著笑嘟囔了一句:「這個時代都這樣了。」觀眾帶著同情和理解,笑著附和。隨即開始播放電影,一對俊男美女所主演的,「充滿了時代氣息」的電影,迥然於這個導演之前的作品。

  在感覺到文藝的力量式微時,這個導演代表了一種選擇:時局太壞,破罐破摔。娛樂至死,至死方休。

  看完電影回來的路上,我一路躲避狂風,姿勢惶恐可笑,內心卻忽然有種異常的安定:既不願與時局妥協,也不願意自我放逐。不願意停止對現實的關注——當然,我知道這種關注的力量很小,小得就像鼴鼠打洞,並妄想撬動地殼。

  這本書,就是用我和閻老師,兩隻鼴鼠,用打洞扒出的土造出的一座小山。我們用了一年的時間,每個月或對談,或在同題之下各寫一篇文章互文。

  往大了說,這是兩個作家的嘗試,既立足於寫作本職,又謀求參與社會,千方百計地找出盡職責的手段。

  往小了說,這是兩個人的日記,記錄下一年的所思所想,像是在分岔的小徑立下兩個用記憶編織成的稻草人,向迷路的人解釋,發生了什麼,哪裡才是方向。

蔣方舟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870449
  •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一月:偏見是溝通的水流

一則閑遇

一月三日下午,從地鐵6號線換4號線去北京南站,自平安裡換乘上車後,因人多站立,便和面前一對二十幾歲的大學生(似是)、又像讀研者的戀人站在一塊兒,他們看著各自的手機,耳朵中還彼此聽著來自男方手機上一分為二、各人一個的耳塞(也許是聽音樂)。聽著看著間,他們你我望一眼,笑一下,那幸福宛若擺在鬧市的花,你們擠嚷,你們奔忙,我自安靜的開放和燦然。讓人覺得今天這中國,這世界,於他們說來,天藍水碧,風和日麗,一切都是好的和美的。

我有些嫉妒他們的年齡和屬於他們的偉大時代了。

心嫉著,車就那麼平穩嗡嗡地走。走著間,女的忽然取下自己左耳上的音樂塞,收起她的蘋果手機對著男的悄然說:

「今天我們導師又給我們講他二十多年前的光榮歷史了。」

男生些微吃驚的望著她。

女生笑一笑:「要是又有那事你會參加嗎?」

男生沉默而猶豫,好像在揣摩該怎樣去回答。

女生說:「比如說就那年那樣的事情呢?」

男生沉靜許久,笑笑搖搖頭。

女的也笑笑:「那要是畢業讓你去新疆和西藏?」

男生很堅定的搖搖頭。

女生沉靜一會再問道:「當兵呢?打仗呢?」

男生說:「我又不是傻逼。」

八○後:怯弱的一代/閻連科

世世代代,上輩人總在抱怨下輩人的不足,如同兒女總是要在父母的指責中長大樣。「八○後」與「九○後」,今天正是在這被抱怨和指責中,豁然地長大起來了,走進校園、走進社會,走進道德和口水的垃圾場。叛逆、自私、宅獨、濫情、性殤、物化,看見錢就像看見了爹;看見爹像看見了樹。大樹或小樹,壯樹或枯樹,凡此種種,人們把整個社會淪喪的污水,以愛和文化的名譽,匯在代際的龍鬚溝裡,又一桶一桶地汲將上來,大度地澆在八○、九○這兩代人的身子上,感歎他們生逢其時的物質條件,再也不需像父母那樣,把吃飽穿暖作為人生的最大之理願;像父母那樣,把對國家宏達的忠誠,化為自己跌宕的血液;將男女的牽手和胳膊肘不慎的一碰,視為觸電般的愛情與忠貞。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