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貝多芬失戀記:得不到回報的愛

貝多芬失戀記:得不到回報的愛

An Unrequited Love, an Episode in the Life of Beethoven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根據一位女性,芳妮.吉安那塔希歐的日記與信件為本,從親密友人的角度呈現出貝多芬生命中幾個重大事件的近距離觀察,解析偉大作曲家的親情與愛情觀,更深入了解貝多芬生命中遭遇的悲與苦,方能滲透他的藝術脈絡、感受其創作背後的生命哲學,從而對他的音樂發掘出更深體會。

  書中同時也呈現出十九世紀時,經歷法國大革命、拿破崙風潮下的歐洲,動盪的社會局勢又如何影響了藝術的思考模式與發展走向,帶領讀者從一位女士的生活日記,窺見整個時代的歷史樣貌、與一個偉大音樂家的真情流露。

  即便得不到回報
  亦是愛得刻苦銘心
 
  友情、親情、愛情,真心付出的愛若是得不到回報,對誰都是椎心之痛。平凡如我們皆是,偉大如貝多芬亦然。
 
  一八一六年,貝多芬帶著因弟弟過世而接手監護照顧的姪子卡爾,來到吉安那塔希歐家族經營的家中學校,因此與家庭成員們成為朋友。家中一對姊妹芳妮與蘭妮十分讚賞貝多芬的音樂才華,尤其是芳妮,她不僅崇拜貝多芬、更深受其高貴人格所吸引,對於他遭逢的各種生命苦難充滿同情。她在日記中留下了諸多與貝多芬互動相處的紀錄,成為了後世研究貝多芬生平的重要資料,也提供給後人窺探貝多芬私下真情流露一面的詳細描述。

  貝多芬一生磨難不斷,耳聾加劇的生理病痛、姪子監護權的爭奪、數段消逝未果的愛戀,他的藝術才華與命運波折,形塑出後世流傳的孤傲天才形象,而本書則為我們貼近解析貝多芬乖僻暴躁下隱藏的真性情、他孤獨隱忍的內心裡溫柔堅強的一面,深入探究樂史偉人的藝術心靈與生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諾爾(Ludwig Nohl


  路德維希.諾爾(一八三一~一八八五)是德國音樂學者和作家,以發現和出版貝多芬的名曲《給愛麗絲》而出名。他曾經在海德堡教授音樂,並著有關於莫札特的論文,也很讚揚華格納的作品;一八六五年被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聘為慕尼黑大學的音樂教授,是當代最廣為人閱讀的音樂作家,諸多作品一再再版。
 
譯者簡介

陳蒼多


  師大英語研究所碩士,曾任政大英語系教授,出版創作八種,翻譯作品兩百多種,現專於寫作與翻譯。
 

目錄

譯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一位藝術家的生涯
第三章 自白
第四章 愛情插曲
第五章 悲愁
第六章 悲劇的結局
 

譯者序

  本書原為德文,根據資料顯示,出版於一八八-?年,英譯本有兩個名稱,一為《得不到回報的愛:貝多芬生命中的一個插曲》(An Unrequited Love, an Episode in the Life of Beethoven),出版於一八七六年,二十年之後的一八九六年,又以《貝多芬:一位藝術家的藝術與家庭生活回憶》為名出版。原作者諾爾在扉頁中表示「以最深的敬意獻給維多女王」,可見他懷著多麼嚴肅、謹慎的心理寫作此書。諾爾除了是位貝多芬的專家之外,對莫札特也深有研究(詳見「原作者簡介」)。

  本書的可貴之處是,以一位未婚女士芳妮.吉安那塔希歐的日記為本,是對貝多芬很近距離的觀察。貝多芬是吉安那塔希歐家的常客,家中的姊妹芳妮和蘭妮都對貝多芬尊敬、喜愛有加,因為貝多芬把姪子卡爾委託給她們的父親所經營的家庭學校照顧。姊妹之間甚至有點為了貝多芬而「爭寵」,但這當然不是此書的重點。所謂「得不到回報的愛」是指貝多芬對姪子懷有很強烈的期望,希望他能繼承衣缽,對姪子付出百分之百的愛意,但偏偏姪子不爭氣,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誤入歧途,最後甚至演出自殺未遂的悲劇。書中藉著芳妮的日記,對貝多芬的寂寞、失望、沮喪的心情著墨甚深,也對貝多芬的不幸表示高度同情。除了引用芳妮的日記之外,原作者也藉此書深入探究貝多芬的藝術心靈,是挖掘貝多芬的內心世界的難得佳作。

  本書還稍微涉及貝多芬的愛情故事。例如,貝多芬曾為歌唱家瑪達倫娜.維爾曼(Magdalena Willmann)所迷,但瑪達倫娜拒絕成為他的妻子,「因為他很醜,還是半個瘋子」。作者說,貝多芬曾與一位女伯爵,也是他的學生玖麗妲.玖奇亞狄,有一段情,但貝多芬認為,玖麗妲不是屬於他的生活水平的女人,所以雖然她很愛他,終究無法結成連理;他甚至以法文寫道:「她來看我,哭著,但我輕視她。」貝多芬一生苦多於樂,但卻一身傲骨,從他對於玖麗妲的態度可以看出來。

  此外,貝多芬與弟媳爭奪姪子的監護權,也是貝多芬一生的磨難之一,在本書中有詳細與生動的描述,其他如貝多芬的文藝才份也在本書中多所著墨。總之,我認為,這是一部雅俗共賞的經典之作。

  然而,我還是要強調,得不到回報的愛,無論就戀人或親人而言,都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經驗,有時更是椎心之痛,本書對這種痛楚的深入描述,讓我們在這方面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083867
  • 叢書系列:樂洋漫遊
  • 規格:平裝 / 248頁 / 32k / 13 x 19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試閱1
 
摘自【第一章】
 
一八五七年,萊比錫(Leipzig)的週報《邊界快訊》登載了一篇文章,名為〈貝多芬一生中的幾年時光〉,選錄了一位年輕女士的日記,由於文體直白,在當時引起了普遍的注意。這位女士以最單純的方式把選錄的日記湊在一起,憑著記憶呈現出來,原稿則加以保留。然而,現今這位女士已作古,日記轉交給我,她允許我發表其中任何有助於了解貝多芬的生活和性格的部分。
 
儘管這位女性天性膽怯謙虛,儘管日記以片段的形式呈現,但喚起我們最深同情的,不僅是這位溫和卻又非常敏感的女人內心所清楚映照出的貝多芬性格,而且還有其中看不到的部分——也就是這位女人的心靈自身。貝多芬的天才,他的高貴情操,在他身上特別明顯的天生仁慈和簡單的性格力量,質言之,他強烈的人性,都在這些日記選錄中清晰地呈現於我們眼前;讓我們了解到,在親密的個人交往中,他的這樣一種本性想必在這位女士身上留下深刻、且幾乎壓倒性的印象。
 
但是很有趣的一點是,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位女士內心的那種溫柔偏愛是如何變得精純、排除了所有自私考慮,轉換成一種深沉又直誠的友誼感覺,充滿了敬意以及欲想有所助益的心情。我們也有很明顯的證據顯示:這位沉迷於自己的天才之中的音樂家貝多芬,對於家人以及這位年輕女士本人在實際生活中提供他的平實又忠實的助力,其實只有些微的了解。事實上,貝多芬並沒有很感激這種助力。是的,他認為,在涉及到非他領域內的事情時,他的個人意見和意願絕不會有錯,就像他對於自己的藝術創作的情況和法則所持有的見識也絕不會有錯。如此,我們就好像親眼看到,可悲命運的絲線在他的頭四周織著網、拉緊。他認養了聲名狼藉的姪子,等於為他準備了這種命運的絲線,最終導致了那齣悽慘生命戲劇中的災難。這位大師的晚年從那時起蒙上了陰影。由第三者所保有的這些紀錄之中,可清楚見到這道陰影,也形成了一種悲劇性的背景;而他的私生活中本來會是很平靜又詩意的這一幕,就在這種背景襯托之下演出。
 
以下的敘述就足以引介本書主題。

會員評鑑

2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2.0
|
2020/11/05
翻譯腔重,幾乎像是直翻。
書中人名有些翻譯名字已有固定翻譯慣例,不應再翻成其他字。建議可以娉請音樂學家於出版前加以校訂。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