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創作展
為博雅教育辯護:當人文課熄燈,大學正讓青年世代失去遠大未來

為博雅教育辯護:當人文課熄燈,大學正讓青年世代失去遠大未來

In Defense of a Liberal Education

  • 定價:260
  • 優惠價:923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2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教育之用不在成「匠」,而在成為他自己!

本書論證相當精彩勁爆,作者強烈主張大學不該只是職業訓練所。遠離人文,只會讓我們變得更貧乏。
教育的目的不該是為了得到更高的工資或社會地位,真正的目的在於:流暢寫作、表達順暢,學習如何學習!

 

內容簡介

數位時代後,
我們更需喚回大學的人文教育本質!

  ★《紐約時報》暢銷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教育類書No. 1


  「臉書關乎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程度,與科技不相上下。」──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

  「在蘋果公司的DNA中,僅有科技是不夠的。科技唯有結合人文藝術、結合人性,才能觸動人心。」──蘋果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

  「拿一個文科學位。就我個人經驗,文科學位最能夠將一個人塑造為有趣、興趣廣泛,而且能夠掌握自己未來道路的人。」──施格蘭公司(Seagram)前執行長艾德加‧布朗夫曼(Edgar Bronfman)

  美國權威評論家法理德.札卡瑞亞、同時也是本書作者指出:

  人文學科正飽受抨擊。佛州、德州與北卡州長皆矢言不將納稅人的錢用於補助人文學科,而歐巴馬總統似乎意外地也成為他們的一夥。二○一四年初,歐巴馬在奇異公司的工廠內公開表示:「我向各位保證,擁有熟練製造或專業技能的人,可望比擁有藝術史學位的人收入高許多。」這些訊息在在擊中要害:英文與歷史這類一度頗受歡迎與尊重的主修科目,正在急遽衰落。札卡瑞亞在本書提及的種種現象,就是指廣泛的「博雅」(liberal)教育。

  然而在美國本地,人文學科已經不再吃香。在一個科技與全球化當道的時代,大家談的是學一技之長,所有人都亟欲推廣能夠直通職場的教育形式。日本文部科學省更於2015年提出計劃縮減國立大學人文系所規模。儘管支持者努力捍衛其價值,反對者卻認為它充其量不過是昂貴的奢侈品,最糟還可能「妨礙」生產力。

  所謂「博雅」,拉丁文的原意是「屬於或適合自由人」。一開始,人們對於博雅教育的目的有不同意見。認為博雅教育應具實用工具性質,以及認為教育本身即為目的兩種主張的爭辯,至今依然。無論如何爭辯不停,實際上博雅教育一直是實用與哲學兩者的「綜合體」。

  博雅教育能教導我們如何「寫作」、「說話」與「學習」。寫作能促使你為自己的想法進行篩選、化為有條有理的清晰表達。無論是在公開場合或私下的溝通,善於表達個人想法的能力都是一大利器。而現代經濟的核心就是「持續不斷」的學習與重新學習、改進與重新改進。

  當今商業界需要的是科技與博雅教育「攜手合作」。二十年前的科技公司或許只要做好產品製造就能生存,但如今在設計、行銷與社交媒體的操作還得走在時代尖端。在一個人腦與電腦協作的未來,最有價值的技能將是那些「專屬」於人類,而機器還沒搞懂該如何做的事。

  本書作者強而有力的闡述人文學科的優點,包括讓我們學會如何寫作清晰、以具說服力的方式表達自我、以及條理清楚地思考分析。他同時也主張,科技正在改變教育的樣貌,世界各地千千萬萬有志於學的人,都能夠透過網際網路修習主題廣泛的頂尖課程。我們正處於人類史上博雅教育理念大發現的開端。札卡瑞亞藉由此書大聲疾呼,大學教育不應摒棄人文教育的價值,讓青年世代失去遠大的未來。

【專家學者都在關注】

  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汎森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 陳雅慧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陳藹玲

  「本書的論證相當精彩,甚至勁爆,作者強烈主張大學不該只是職業訓練所。遠離人文,只會讓我們變得更貧乏。這本書的問世,來得正是時候。」──美國暢銷作家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本書作者)認為人文博雅教育不容輕忽。相對於職業教育,修讀歷史、哲學、文學和藝術等人文博雅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思辨,培養綜合能力,讓學生一生受用。而學習寫作、溝通和養成學習能力,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有莫大裨益。」──台灣翻譯學學會前理事長 蘇正隆

  「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在《為博雅教育辯護》(In Defense of a Liberal Education)一書中所強調的思想理念,正好不謀而合地明確指出,並驗證了資訊科技時代的教育缺失,且生動地闡釋如何藉由回歸博雅教育的彌補,來落實全人教育的途徑。」──世新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李振清

  「反思今日台灣以數字、排名、業績為導向的學術生態中,文學院總是排不進具有競爭優勢名冊的情況下,法理德.札卡瑞亞為新世紀博雅教育走向開的藥方直指科技與人文素養可以兩全其美的可能。」──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主任 曾麗玲

  「自從讀了法里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頗有見地的新書《為博雅教育辯護》(In Defense of a Liberal Education)之後,我一直在思考這一現象。和札卡瑞亞一樣,我認為人文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資料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


  耶魯大學文學學士、哈佛大學博士。他曾獲《君子》(Esquire)雜誌譽為「同時代最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顧問」、美國前國務卿萊斯稱讚他「熟知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他的CNN節目「法理德札卡瑞亞全球定位」(Fareed Zakaria GPS)曾獲艾美獎提名最佳主持人。他也是《時代》雜誌特約編輯、《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2005年,他被《外交事務》和《前景》(Prospect)雜誌評為100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份子。2006年,他獲選為哈佛大學100位最具影響力的校友。2010年1月,他被印度政府授予印度最傑出新聞工作者獎——帕德瑪普山獎(Padma Bhushan)。

  札卡瑞亞撰寫的《從財富到權力:美國世界角色的不尋常起源》(From Wealth to Power)出版後廣受好評,隨後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出版,《自由的未來:美國國內和國際間的偏執民主》甫一出版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並被翻譯成20多國語言。他的《後美國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為亞馬遜網路書店及《紐約時報》暢銷書,發行後即引起世界各地熱烈討論,讓人們開始重視世界各國崛起的新經濟時代。札卡瑞亞的名字和作品,已深植美國人心,他所提出的獨到分析與評論,也受到國際傳媒高度認同,他目前定居於紐約。

譯者簡介

劉怡女


  中興大學外文系畢業,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社會經濟系碩士。譯作有:《一輩子帶著走的實用哲學》、《眼神不敗術》、《這麼問,客戶真難拒絕你》、《文案大師教你精準勸敗術》、《折扣上癮的魔鬼市場學》、《味蕾職人的杯子蛋糕經濟學》(以上均由大寫出版)等書。

審定者簡介

蘇正隆


  台大外文系,英國普茲茅斯大學訪問學人,師大翻譯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翻譯學會前常務理事,書林出版、龍登公司發行人。專研英美文學、翻譯學、詞典學等,主要譯作《靈燈》、《英語的對與錯》等。
 

目錄

推薦序1 培養綜合能力,人文博雅教育不容輕忽 蘇正隆
推薦序2 《為博雅教育辯護》帶給現代人的教育啟示 李振清
推薦序3 世界快速變遷,人文素養正受重視 曾麗玲
 
第一章:美國夢
美國人樂於加入探討自身沉淪。然而所謂的沉淪,是相較於先前的強盛國勢。它依舊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仍然掌握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逃離恐怖統治的難民依舊前往這個移民國家尋求庇護。這個國家願意投注數百萬美元,只為了期待某個地方的某個人能為人類知識做出有價值的貢獻。
 
第二章:博雅教育簡史
一開始,人們對於博雅教育的目的有不同意見。認為博雅教育應具實用工具性質,以及認為教育本身即為目的兩種主張的爭辯,至今依然。整體來說,認為博雅教育應具實用性質的主張在古代較佔上風。不過這兩個傳統從來就非互不相容。無論如何爭辯不停,實際上博雅教育一直是實用與哲學兩者的綜合體。
 
第三章:學習思考
博雅教育所重視的「善於表達溝通」能力也透過許多課外活動來強化,包括戲劇、辯論、政治社團、學生自治會、抗議團體等幾乎每一所人文學院都有的活動。要在人生中博得成功,我們常常得爭取同儕的注意、說服他們相信我們的理念,而你的機會往往只有短短幾分鐘時間,譬如一場電梯裡的偶遇。
 
第四章:自然貴族
所謂的「自然貴族」完全基於個人是否才德兼備,所以會經常更替換新,迥異於靠著出身背景、財富與特權而造就的「非自然貴族」。傑佛遜相信任何社會都免不了出現菁英,也就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一小群人。但至少美國的菁英應該來自於資質最好、最聰明的那些人,然後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
 
第五章:知識與力量
對知識的追尋,確實給了人類力量,正如聖經所預期,而且這股力量用於善、也用於惡。但整體來說,人類的生命確實因為知識而有了持續的改善。從最基本的層面來看,人類如今享受著更長的壽命、更富裕的物質生活,社會運作方式也比較不那麼殘酷與悲慘。
 
第六章:為今日的年輕人辯護
現在的學生懂得結合世俗抱負與行善的渴望,志願參加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與美國志工團(AmeriCorps)人數呈現了顯著的增長。許多才華出眾的高學歷學生,選擇為非營利組織服務一段時間。正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認為花些時間、甚至投入一輩子在非政府組織,是個珍貴而值得的生命體驗。
 
注釋
致謝
 

推薦序1    

培養綜合能力,人文博雅教育不容輕忽 蘇正隆(台灣翻譯學學會前理事長,教授「筆譯專業」等課程)


  CNN「法理德札卡瑞亞全球定位(Fareed Zakaria GPS)」節目主持人,也是《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札卡瑞亞的新書 In Defense of a Liberal Education,今年甫由W.W. Norton公司出版不久,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更在網路書店亞馬遜教育書類排名第一。

  書的開頭他引用E.O. Wilson的一段話:「我們渴求智慧卻淹沒在資訊裡,但今後的世界會由有綜合能力者主導,這種人善於思辨,能把握時機,彙集正確的資訊,做出睿智的重大抉擇。」

  札卡瑞亞的理想,其實就是liberal Education的理想。Liberal Education通譯為博雅教育或人文教育,是全人教育的一環,也是美國很多名校19世紀以來的教育理想與課程核心。但二次世界大戰後大學課程越來越專門化,只強調知識的工具價值,導致學生知識過分偏狹。近年來進入全球化的時代,大家都一窩蜂談職場競爭力,談“skills-based learning”(學一技之長),如電腦、電子、法律及工程等,人文學科因為不實用而更被忽視。美國德州、北卡等四州州長甚至揚言不再補貼人文學門。札卡瑞亞則不以為然,認為人文博雅教育不容輕忽。相對於職業教育,修讀歷史、哲學、文學和藝術等人文博雅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思辨,培養綜合能力,讓學生一生受用。而學習寫作、溝通和養成學習能力,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有莫大裨益。

  全世界最具創新能力的國家,美國之外,在歐洲應數新科技公司林立的瑞典。以色列也不遑多讓。就風險創業投資占GDP比率而言,以色列排名世界第一,美國第二,瑞典也名列前茅。但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34個會員國裡,2012年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學生能力國際評量)的排名,瑞典和以色列則在美國之後,三個學科平均排名為28及29。不過,經常在PISA排行榜上表現傑出的國家,如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在科技上不見得就很出色。由此可見,學業成績並非決定創新力、成就的充分條件。

  書中提到耶魯與新加坡大學合作的通識教育模式,很值得世界各國研究,而MOOCs(磨課師,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出現,可讓博雅教育的推廣更便利、省錢,則是一大福音。

  頗為有趣的是札氏在「為今日的年輕人辯護」一章,提到指責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是自柏拉圖以來的傳統,他覺得現代的年輕人價值觀其實比以往進步,起碼願意捐錢幫助弱小,願意當志工的比率比以前的世代更多!


推薦序2

《為博雅教育辯護》帶給現代人的教育啟示 李振清(世新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第一次閱讀《為博雅教育辯護》的中譯本時,純為書名中Liberal Education 概念,和作者的文化與教育背景所吸引。的確,在知識爆炸、資訊科技掛帥與就業導向的時代裡,學校教育已經逐漸地被引導至背離多元學習與博雅範疇的畸形發展。影響所及,學生對跨領域的多元背景知識愈趨貧乏,同時也因此在人際溝通所需的說、寫能力漸趨弱化,且常因此缺乏批判性與理性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因此在近三十年來,我一直呼籲,並鼓勵學生要延伸自己的學習專業,廣泛追求多元領域的背景知識,藉以建構充滿挑戰、落實成就、培養國際宏觀視野與涵養利他的人生境界。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在《為博雅教育辯護》(In Defense of a Liberal Education)一書中所強調的思想理念,正好不謀而合地明確指出,並驗證了資訊科技時代的教育缺失,且生動地闡釋如何藉由回歸博雅教育的彌補,來落實全人教育的途徑。

  基於此種個人的直覺與對現代教育的觀察,我發現《為博雅教育辯護》正好針對新時代教育內涵,進行深入敏銳的分析、批判與建言。同時,該書深入淺出的寶貴內涵與嶄新資訊,也對當代教育改革有醍醐灌頂之啟示。

  作者札卡瑞亞以其印度裔的文化背景,配合在美國長春藤學府(耶魯大學)所獲得的國際化博雅教育、擔任《時代雜誌》主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專欄作家、CNN人氣時評類節目製片人,以及主持人之經驗所獲得的實例與新發現,證明背離博雅教育所造成的現代知識分子的後遺症。可貴的是他也依此提出對症下藥的嘗試,藉以協助當前社會落實全人教育的重建。

  作者精采有力的文筆、震撼人心的事例,與極具說服力的批判性分析,吸引著我反覆細讀該書的中譯本,然後再對照原文與網路上讀者的熱烈回應。整體內容令人回味無窮。

  除了上述的精采內涵外,我另基於下列三項特色,鄭重推介這本人人應該細讀的啟發性好書。

  一、澄清教育的核心功能

  現代的教育偏重於功利主義,其見樹不見林的內涵與規劃,逐漸培養成分工式的支離知識建構。博雅教育的核心功能有三:藉由多元背景知識的吸收,培養寫作能力、學得流暢的口語表達技巧,以及懂得學習方法。如此可以培養生而為人應有的知識廣度與深度,從而扮演優秀員工、朋友、伴侶、父母與公民的角色。書中引用實例,說明有不少自名校畢業,就職於國際知名的科技公司之工程師,竟然無法寫出一頁完整、流暢、達意的文稿;人際溝通能力缺乏;思想狹隘,以致於影響到生活的品質。常聞國內外科技新貴心靈封閉、走偏峰,甚或尋短,其部分原因在此。

  推動並實施博雅教育不遺餘力的耶魯大學(作者的母校)和哈佛大學,均以多元博雅學習為教育宗旨。哈佛大學在校園的高牆上雕刻著兩句斗大的警語:進大學增長大智慧;離開校園為全人類謀福祉(Enter to grow in wisdom. Depart to serve better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此種類似佛教經典「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與「慈眼視眾生」的情懷,正是博雅教育志在培養的知識份子特質。正因有博雅教育的落實,哈佛大學才能培養出像創辦「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這樣「離開校園為全人類謀福祉」的現代企業家,比爾‧蓋茲(Bill Gates)。慷慨樂捐,並大力讚助「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是博雅教育培養出的全人教育實踐者。

  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於2015年10月26日,及2014年10月22日在北京清華大學以中文發表演講時,也語重心長地強調博雅教育的培養、功能與影響。他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證。另,2005年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專題演講的蘋果電腦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也藉由其演說內涵,「常保飢渴求知,常存虛懷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強調此種博雅教育的核心觀念與價值。

  二、引經據典、資料豐沛動人

  《為博雅教育辯護》一書中所引用的資料與數據,都是現代知識分子耳熟能詳、極具參考價值的寶貴資訊。論述方面並引用九十餘位知名學者、教育家、經濟學者、科技公司負責人、作家、哲學家與評論家的最新觀點,來佐證博雅教育的特點與當代迫切性。同時,世界各國推動博雅教育、充實人生涵養的知名學術和研究機構之作為,也在書中充分討論,包括歐洲第一所大學波隆那(Bologna University)、耶魯、哈佛、斯沃斯莫爾學院 (Swarthmore College)、波莫納學院(Pomona College)、新加坡國立大學、早稻田大學、(印度)阿育王大學等校的博雅教育特色,與人才培育成就。這一系列深具說服性的專家學者高瞻遠囑之見地,與高等學府之特色,就足夠讀者吸取新觀念和為人處事的原則,同時也可提供年輕學子的參考。

  三、博學多聞、現代學子的國際典範

  本書作者係出生於印度傳統社會的青年。他所接受的中、大學教育跟台灣的學生差不多。然而,他極像七十至八十年代的台灣留美菁英學生一般,藉由國際化教育的歷練,苦讀有成。更可貴的是他心中擁抱與實踐的博雅教育理念,讓他在耶魯大學如久旱逢甘雨一般地改變了他的一生事業與國際成就。這位在美成名的著名印度裔記者,時事評論家兼作家,現在也是著名雜誌《時代雜誌》的主編,CNN人氣時評類節目《法里德‧札卡瑞亞的環球公共廣場》的製片人以及主持人。他引人入勝的節目,和犀利、可讀性極高的文章,多以分析和評論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社會與教育趨勢而聞名。顯而易見地,他是亞洲青年的典範,也是國際博雅教育成功的最佳實例。

  本人特地鄭重地推介這本極具思想與教育啟發性的《為博雅教育辯護》(In Defense of a Liberal Education),給有志提升自我境界、追求國際教育卓越成就的現代學子。對於關心子女教育與生涯發展的所有家長,與從事教育改革的利害關係人,這也是一本充實全人教育與人文素養的難得好書。任何人讀後必會有獲得知性、感性與新知啟發的喜悅。

推薦序3

世界快速變遷,人文素養正受重視 曾麗玲(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主任)


  原籍印度的法理德.札卡瑞亞選擇赴美攻讀大學,畢業於耶魯大學,他以個人在七○年代受惠於耶魯大學其與家鄉印度學子熱中選修的實用課程截然不同的博雅教育課程,開始他為博雅教育的辯護。他正本清源追溯博雅教育的簡史,所謂博雅在拉丁文裡的原意是「屬於或適合自由人的」,而且早從古希臘時代就有博雅教育應兼具「實用」與「哲學」(純知識)二傳統的認知(或辯論)。所謂人文七藝就分成科學及人文兩大系統,歐洲數百年後仍然持續教授文法、邏輯、修辭前三藝,及算術、幾何、音樂、天文後四藝。美國最早的大學也承襲英國的文科學院榜樣,融合英國早期寄宿學院重視「橫向學習」,將學習融入生活的傳統,特別注重人文教育激發「個人的美好品質」的實質功效。法理德.札卡瑞亞的母校耶魯大學曾在一八二八年提出捍衛經典課程的報告,其中解釋博雅教育的精髓「不在針對任一職業進行指導,而在於建構足以因應所有職業的堅實基礎」,並描述兩大教育目標:鍛鍊思考能力及以特定內容充實知識,此份報告影響美國學院達半世紀之久。

  法理德.札卡瑞亞進一步回憶他在耶魯大學求學期間就深受博雅教育開放本質的吸引,因為它鼓勵心智廣泛的探索、自由追求個人興趣。此個人主義的重視,固然有本於基督新教教義的影響,但也有可能來自美國重要思想家愛默生重視真實原創、反模仿、讚揚獨特思考的主張。這個可貴的文化資產可惜在二十世紀末葉開始有了質變,主要是許多美國大型大學重研究、輕教學的發展,使得教授們不願意擔任基礎經典課程的教學,轉而競相開設他們當下正在投入研究的主題,「特化」的知識造成他們開設的課程深奧難懂,招致保守份子對這種狹隘、走偏鋒的課程、甚至整個博雅教育的批評。所以,博雅教育在美國若招致疑慮、甚至引發爭議,其實與其本質無直接關係,完全是行政作業上出了問題。

  讀到這裡,我們不禁聯想近十年來台灣的教學、研究環境似乎也有類似的變化。美國大學削減終身職缺,並大量聘兼任教師的政策也延燒到台灣來,台灣更有少子化的危機推波助瀾,大學專任教職一位難求,以外文系為例,近年來學生出國深造文學研究的比例已大幅下降,那些懷抱文學研究熱誠的新科博士,面臨的可能是無止盡的待業或只能四處兼課餬口的慘澹前景。其實人文學科無前景的憂慮早在許多高一升高二、面臨選組難題的學生及家長身上就開始發酵。儘管大學入學的方式已多元發展,但是否走入人文科系仍是學生、家長需戒慎恐懼的抉擇,畢竟人文學科本來就不以培訓學生直接進入職場著稱,而所有人文科系在現在流行的迎新說明會上,一定會針對這個家長及學生都關心的議題特別說明,除此以外,系方還有義務貼心提醒學生儘早發展第二專長及規劃未來職涯。又在持續大學生領低工資的氛圍裡,質問準大學生是否選對科系與計較未來的薪資回報是否成等比例,已成為全民集體焦慮的議題。教育部也於民國九十九年至一○一年間著手收集各大學、及各科系畢業生薪資水準的大數據,已於二○一五年十二月中公布薪資排行榜,號稱此舉將可提供家長、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的依據。這幾乎是一條鞭地將學科「貼上價格標籤」的普遍思維,可說徹底否定人文科系存在的價值,此時此地的台灣現況也算趕上流行,呼應了美國在法理德.札卡瑞亞書中所說的:上自保守黨主政的幾個州政府、下至保守派、甚至也包括自由派人士共有的針對人文學科的疑慮了。

  法理德.札卡瑞亞在書中用了三章的篇幅來解答這個大哉問:博雅教育的世俗用途。他指示的方向可說敲下一記醒鐘,可為也陷入人文/科技;博雅/實用主義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台灣今日參鑑,他的重點整理如下:他重申承襲古希臘時代的價值觀,博雅教育可使人學得寫作、說話、及自我學習的技能。不論投身政、商、法、文學界,寫作與說話的能力,也就是是否能清楚表達個人看法的能力,特別是在現代科技業負責人的眼中,肯定是決定性的能力。其實回顧傳統博雅教育對文法、邏輯、及修辭的重視,這三者不僅是演說、辯論、說服及琢磨寫作時的利器,更是提升文明內涵的媒介。最後是博雅教育讓札卡瑞亞學會自己主動取得知識的能力,搜尋新的參見資料、找出資料來證明或反駁一項假設、甚至看出作者個人的偏見。總體來說,博雅教育其實讓人學習多元的智能,並以之成為自己不斷學習、進步的根據,所以科技其實得利於博雅教育,當今世界的潮流走向「創意經濟」,對企業來說,數理的強項已不再足夠,創意、想像及創新才是王道,而受過博雅教育的人對愛智的追求,在與電腦協作的前提下,憑著他們靈活應變、有知識作基礎的判斷力,要脫穎而出極其容易。

  在指出博雅教育在美國之所以招致疑慮主要在其執行面的一些缺失後,法理德.札卡瑞亞為未來教育走向制訂了兩大方向:一為強化博雅教育的架構;二為提升學術上的要求。法理德.札卡瑞亞在第二章時就深入介紹耶魯與新加坡大學合作推出的通識教育模式,它顯然是思考強化博雅教育架構時好的典範,該課程讓學生不僅研讀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也要探討儒家思想與佛陀教義;希臘史詩《奧德賽》,也讀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培養學生進行比較研究的方法,以便迎接多元文化的教育及認識多元文化的世界。此外,磨課師(MOOCs)的出現,讓博雅教育的推廣更為便給、低成本,是當代人學習的一大福祉。反思今日台灣以數字、排名、業績為導向的學術生態中,文學院總是排不進具有競爭優勢名冊的情況下,法理德.札卡瑞亞為新世紀博雅教育走向開的藥方直指科技與人文素養可以兩全其美的可能。

  至於第二項建議,在我認為更是發聾振聵的見的。他認為我們不僅不應為了迎合速效的追求,而讓博雅教育聊備一格外,反而應提高教學老師及學生學術成就的要求,也就是說,老師不應浮濫給高分以討好學生(此弊病也常見於本地大學的通識課),反而應該更要求學生能高標地達成博雅教育核心能力的養成──寫作、口說、自主學習。

  最後我仍想回到外文系的例子,二○一三年七月一篇登在美國運通網站討論人資現狀思維的文章以〈英語系為何成為業界新寵〉為題,說明文科如文學系的畢業生現已然成為美國業界青睞的對象,並條列此族群的五大優點:溝通力、寫作能力、研究能力、批判力、及同理心。尤其最後一項能力特別為企業所重視,文章借用另一本書作者的話,「你不可能外包、或機器製造同理心」,所以你的組織裡需要具有這種能力的人」。多倫多大學有一研究,證明閱讀文學作品會增進腦部的認知力與同理心,外文系學生遍讀文學作品,他們容易從他人的角度去瞭解別人的想法,避免「唯我」的偏執,這項能力是企業的會議桌、談判桌上最不可被機器取代的人力資產。法理德.札卡瑞亞為博雅教育辯護的書看似為此已岌岌可危的傳統請命,其實他已嗅到人們如上述美國運通網站一文所呈現的、在新世紀歷經科技與人文激戰之後已開始轉念的新思維,法理德.札卡瑞亞的《為博雅教育辯護》於此時此刻的確發人深省。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695378
  • 叢書系列:catch On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0.9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章 學習思考
 
當你聽到有人標榜博雅教育的益處時,你聽到的理由大概是:「它能教導我們如何思考。」我相信這個說法是真的。不過對我個人而言,博雅教育最寶貴的一點是教導我們如何寫作,而寫作能促使我們思考。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若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快速完成內容清晰簡潔的文章,這將是一種價值不菲的技能。
 
思考與寫作
 
剛進大學時,我修了一門英文作文課。授課老師是位上了年紀的英國紳士,不但談吐暗藏機鋒,他手上那支紅筆更是尖刻,不輕易給高分。他打過分數退回的論文中,我會在頁面空白處看到幾十條評語,把我寫得太粗略含混或詞不達意的地方挑出來。這時候我才明白,雖然以印度留學生來說,我算是很會考試,也懂得將背誦過的知識反芻消化;但我仍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想法。進大學之前,我參加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考試,卻幾乎沒寫過任何一篇論文。一九七○年代,在亞洲即使是一流的高中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其實就算是到了現在,
多數的亞洲學校依然如此。
 
經過那一學期,我察覺到自己開始能夠將所想與所寫連結起來。做到這一點可真不容易。要寫出條理清楚的文章,表示你得先把事情想透徹。於是我逐漸瞭解,思考與寫作是兩個密不可分的過程。我聽過一個不知真假的故事,傳說專欄作家華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給問到他對某個主題的看法時,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自己對它有什麼看法。我還沒寫過那個主題。」
 
現代哲學有個大爭論:究竟是先有思想,還是先有文字。也就是說,人類是先產生了抽象思維,然後將這些想法形諸文字;還是先有了文字,然後透過既有文字來建立思考架構?我只能透過我的個人經驗來提供答案。當我開始下筆時,我察覺到自己的「思想」通常只是一堆還不成熟的想法,糾結成一團漏洞百出。
 
寫作逼我必須理出頭緒。專欄文章或論文的初稿往往是作者既有知識的表達,呈現作者對特定主題的看法、作者所陳述的概念之間是否邏輯相通,以及作者是否能從掌握的事實中歸納出明確結論。無論你的身份為何,無論你投身政治界、商界、法律界,抑或身為歷史學家或小說家,寫作都能促使你為自己的想法進行篩選、化為有條有理的清晰表達。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6/09/26
一本觀念清晰的著作! 作者以自身的印度經驗加上西方的生活經驗重新思考"教育"的根本??
大學是否已經變成一間職業學校而不是教導學生技能去接受未來的桃戰?? 教育的重點是不是應該啟發學生對"知識"的熱愛勝過"財務"上的回報?? 我們面對未來既將移民火星的世界,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教育"的設計!!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6
現在的教育強調實用性,最好可以直接連結到相對應的職業,高等教育也逐漸變成了高級職業訓練所。這種想法沒錯,只是還不夠。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我們著迷於蘋果產品的人性與美感,當我們在臉書找到了社群歸屬感,除了科技本身,造就這些科技巨擘如此成功,背後的思維涵蓋了藝術、人文與心理學等範疇,這些都屬於博雅教育的一部分。

那麼,博雅教育是什麼?

作者告訴我們,博雅教育的概念從古典希臘而來,主要精神為思考人類本質與觀察大自然,也就是所謂的「哲學」與「科學」,主要想培養的是: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與主動學習能力,不只是符合特定職業的技能,而是適用於所有職業的能力。因此,不僅是哲學,諸如文學、藝術、音樂等,都是在培養我們思考與發展獨特的自我。

作者進一步指出,博雅教育不應該只是菁英教育,而是找出具有良好資質的學生,給予充分接受教育的機會,不因富貴或貧窮而有所不同。所幸拜科技之賜,如今的線上學習平台提供全世界公平接受新知的機會,讓博雅教育的理念得以進一步推廣,不再受限於貧富差距或資源分配。只要有求知的好奇心,我們都可以讓自己成為更「博雅」的人。

知識的力量,不一定得靠職業技能的方式展現,藉由博雅教育培養的三項能力,不管在哪個位置,我們都有機會發光發熱。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4/11-4/30 防災推薦書籍199元,紓解不安延伸書單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春旅遊
  • 小天下暢銷展
  • 兒童節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