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創作展
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

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

  • 定價:700
  • 優惠價:963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9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由於考古材料不斷的出現,傳世文獻所楬櫫的中國上古史不斷地受到新材料的挑戰,舊有的理解框架也處於分崩離析的邊緣,一個新的「古代文明的形成」靜待學者開闢。

  《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的編輯企圖繼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濟先生編輯《中國史待定稿》的精神,以跨學科的宏觀視野,透過學者的綜合,開啟透析東亞大陸古代文明的幾扇窗口,讓我們了解青銅器如何在東亞大陸出現?展現出何種空間分布的特徵。「文明」的關鍵元素:文字書寫系統如何出現?漢字文化圈何時過長江?如何在東亞地區紮下不可動搖的基礎?拋棄傳世文獻的框架,如何了解晚商王朝政治社會與經濟結構?西周早期的危機,如何造就西周王朝「人文的國家」的性格?殷墟青銅器的風格如何被社會性地使用?秦如何從一個偏處西隅的小封國,逐步地邁向帝國?考古發現,如何重構此一過程?透過這些窗口,架構起一個新的審視空間,也同時框出未來努力的方向。

  梅建軍的〈中國的早期銅器及其區域特徵〉是到目前為止關於中國早期銅器研究最有系統最完整的論文,從他所謂「區域特徵」,可以看出中國早期銅器都出現在草原或森林草原地帶,其中並沒有容器,而多是工具、兵器與裝身具(如戒指、手環、胸頸飾、耳環等),是草原畜牧族群的物品。

  陳昭容的〈早期漢字文化圈形成〉放下無解的新石器時代陶文,聚焦在早商以來在不同材質的書寫載體上的文字,包括在甲骨、陶器與銅器的的文字,明顯與後來殷墟的文字有連結,當時漢字已經形成應無疑問。更重要的她以青銅器銘文的時空分布進行分析,解釋早期漢字如何一步一步擴展領域,成為中國的共同書寫系統。這篇文章,無疑也是到目前為止,此一領域最持平、最重要的論文。

  在〈「殷周革命」新論──邁向「人文的」國家〉一文,黃銘崇採取了一個不同的寫作風格來面對此一課題,利用了許多學者的研究,重新將西周早期的歷史,以最符合邏輯推理的方式,進行了一個新的敘述。本文的意圖是重新界定「殷周革命」,把這場文化的革命,視為一個規模小且文化落後的族群在強大的「帝國」的壓力下,處心積慮的經營,逐漸擴張,意外地在一場大決戰中擊敗一個龐大的「帝國」。為了要穩定政治情勢而在政治與文化戰略上,王朝的決策者採取了部分激進,部分保守的彈性策略,努力經營,終於在超過百年以後,屬於周的新文化內涵成形而一舉改變禮制,完成「殷周革命」。同時,也企圖解釋西周意識形態中的「人文的」特質必須從周族群如何在邊緣地帶結合異文化的「朋友」,建構西土聯盟,接受「天命」傳統,目睹意外的勝仗,面臨崩解的危機,置死地而後生,與眼前的敵人結盟而跨入異域面對未知的敵人,最終化敵為友,建構了八百年的王朝。

  陳芳妹的〈青銅器「風格」的社會性使用與典型殷墟風格的成立〉論文討論到「社會性使用」(social use)在其他學者的論述中雖然也有涉及,但並未清楚地界定。在此一論文中將社會性使用做了比較完整的論述,這是很重要的貢獻。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黃銘崇

  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棄工程轉唸建築,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學位,再轉念人文,取得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

  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至今。

  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史前史與東亞青銅時代研究。
 

目錄

《中國史新論》總序  王汎森
導言:古代文明的形成──內容、結構與前景  黃銘崇
 
梅建軍
中國的早期銅器及其區域特徵
一、研究歷程的回顧
二、中國西北地方的早期銅器新發現及其科學分析
三、由西北看中原和北方地區早期銅器及其區域特徵
四、西北、中原和北方之間的聯繫或互動
五、結語
 
陳昭容
早期漢字文化圈形成的探索
一、前言
二、從早商到中商──書寫載體多樣呈現
三、晚商四土──中原和周邊
四、先周及商周之際
五、西周──文字一統
六、周秦之際的西秦與南楚
七、春秋以降──漢字文化圈擴大到長江以南
八、結語
 
黃銘崇
晚商王朝的政治地景
一、導論──政治地景
二、生態/經濟地景
三、社會地景
四、結論:雛形帝國
 
黃銘崇
「殷周革命」──邁向「人文的」國家
一、前言
二、西周政治與文化的人文主義色彩
三、西周轉向人文主義的歷史背景
四、周殷族群關係與西周禮器制度的變遷
五、殷周革命新論
 
陳芳妹
青銅容器風格的社會性使用──以典型殷墟風格為例
一、前言──所謂社會性使用
二、銅容器數量所顯示的墓主地位
三、紋飾的「風格」與社會階層化關係
四、社會使用群在器類組合上的共享與區分
五、大容量方形器與圓形器的風格與階層的區分現象
六、數量及風格成套的新價值觀
七、銅兵器的社會性使用
八、餘論
 
滕銘予
中國古代從封國到帝國的考古學觀察──以秦文化的研究為中心
一、從封國到帝國的歷史學考察
二、考古學意義上的秦文化
三、考古學所見秦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四、秦文化社會基本組織成員構成的變化
五、秦文化統治集團成員構成的變化
六、結語
 
英文目次
 

總序

  幾年前,史語所同仁注意到2008年10月22日是史語所創所八十周年,希望做一點事情來慶祝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幾經商議,我們決定編纂幾種書作為慶賀,其中之一便是《中國史新論》。

  過去一、二十年來,史學思潮有重大的變化,史語所同仁在開展新課題、新領域、新方向方面,也做了許多努力。為了反映這些新的發展,我們覺得應該結合史學界的同道,做一點「集眾式」(傅斯年語)的工作,將這方面的成績呈現給比較廣大的讀者。

  我們以每一種專史為一本分冊的方式展開,然後在各個歷史時期中選擇比較重要的問題撰寫論文。當然對問題的選擇往往帶有很大的主觀性,而且總是牽就執筆人的興趣,這是不能不先作說明的。

  「集眾式」的工作並不容易做。隨著整個計畫的進行,我們面臨了許多困難:內容未必符合原初的構想、集稿屢有拖延,不過這多少是原先料想得到的。朱子曾說「寬著期限,緊著課程」,我們正抱著這樣的心情,期待這套叢書的完成。

  最後,我要在此感謝各冊主編、參與撰稿的海內外學者,以及中研院出版委員會、聯經出版公司的鼎力支持。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481723
  • 叢書系列:中央研究院叢書
  • 規格:精裝 / 512頁 / 17 x 23 x 7.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導言
 
古代文明的形成──內容、結構與前景/黃銘崇
 
《中國史新論》的其他分冊均為特定研究領域(如法律史、醫療史、宗教史等),或是特定課題(如基層社會、生活與文化),基本上都是跨時性且相當聚焦的「專史」,只有本冊將範圍集中在先秦,比較像是一個「斷代史」。容我在此解釋「古代文明的形成」作為一個中國史新論的分冊以及內容安排的理由。以下編者會針對性質相似的主要書籍,進行回顧,透過這些回顧,讓有心要進入此一領域的學生,或對於此一領域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比較快速的了解中國上古史這個領域過去近50年的發展,以及重要的著作。當然,也能藉由此一回顧,了解「古代文明的形成」要從哪裡開始?應該或可以包含什麼樣的內容?以及在結構上如何有系統地串起這些內容,當然包括尚未有合適內容的領域,未來可能進行更多的研究。
 
歷史語言研究所上回以集體的力量來撰寫中國上古史,要推到45年以前(1969),由李濟(1896-1979)主編,他過世以後由高去尋(1909-1991)接手的《中國上古史待定稿》(簡稱《待定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 1985)。這套書分成四本,分別是:「史前部分」、「殷商編」、「兩周編之一:史實與演變」、「兩周編之二:思想與文化」,原定一百個子題,是個宏偉的計劃。「史前部分」在1972年出版,稱為《中國上古史待定稿・第一本・史前部分》,後又經過十幾年,共完成了六十七篇(66+1),由於撰寫的時間很長,期間有不少新的資料出現,編輯委員原本考慮請作者增補,但是鑑於有些作者已經過世,最後決定以原貌問世,整體稱為《中國上古史待定稿》。
 
這套書撰寫者主要是本所研究人員以及重要華人學者,或許是因為名為《待定稿》,且僅由本所發行並未由出版公司印行,這套書一直以來並未獲得應有的注意。其中因為四十幾年來的考古新發現,以及相關研究的進展,史前與殷商兩本幾乎可以進行全面改寫,而兩周部分仍然有重要參考價值,但新出土資料也很可觀,新的看法與詮釋也不少。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4/11-4/30 防災推薦書籍199元,紓解不安延伸書單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春旅遊
  • 小天下暢銷展
  • 兒童節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