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切開左右腦:葛詹尼加的腦科學人生

切開左右腦:葛詹尼加的腦科學人生

Tale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Brain: A Life in Neuroscience

  • 定價:480
  • 優惠價:943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如何理解複雜的大腦與心智?大腦科學家謝伯讓的6本推薦書單

    文/謝伯讓2017年07月12日

      1996年,天下文化出版了知名精神醫師奧立佛.薩克斯的著作《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與《火星上的人類學家》。這兩本書,可以說是腦科學中文科普書的濫觴,薩克斯書中令人匪夷所思的諸多病人故事,讓當時剛進大學的我看見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奇異世界,並從此立定了研究心靈與大腦的人生目標。19 more
 

內容簡介

以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葛詹尼加的一生為軸,見證偉大的腦科學的誕生!

  ◎《大腦、演化、人》、《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暢銷作家葛詹尼加最新力作
  ◎美國亞馬遜2015年十大選書
  ◎紐約時報2015年度暢銷書
  ◎腦神經科學家、暢銷作家《都是大腦搞的鬼》謝伯讓教授翻譯審定
  ◎書封精緻牛皮卡紙,搭配典雅金屬銀印刷及古典亮黑燙金,盡展葛詹尼加豐厚且精彩的科學人生。(金屬銀印刷為特殊設計,顯現科學家的低調與精緻)

  葛詹尼加切開左右腦後,大腦的研究才劃開了一個里程碑

  於二十世紀中,葛詹尼加發現將連結左右腦的胼胝體切開後,於一連串的實驗中發現,人類的左右腦可以各自產生不同的心智運動,並且獨自判斷,此一系列的研究即稱為裂腦研究。左右腦各自有心智的發現震驚腦神經科學界,也展開對人類大腦探索的新次元:心智從何產生,腦內如何溝通。葛詹尼加也至此被譽稱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

  葛詹尼加為恩師斯佩里打下奪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實驗基礎

  於《切開左右腦》此書中,葛詹尼加回顧了他在腦神經科學領域中充滿熱情且持續探索的一生,尤其是他在學術界中每一步的累積,用了幾乎半世紀的時光去理解被分開來的兩個半腦如何互相溝通及交互作用。從他還是一個充滿野心,仍住在芝加哥達茅斯學院的「動物之家」瘋狂宿舍開始,之後前往加州理工學院跟隨大腦科學大師斯佩里開始進行左右腦研究,獨自發展出切斷胼胝體方法,並且實際受試於第一個癲癇患者身上,其研究成果奪得諾貝爾獎的契機,也開展了葛詹尼加自主獨立,離開斯佩理的研究之路……

  費曼先生、斯佩里、量子化學創始人鮑林……
  葛詹尼加的科學人生就是一段偉大的科學史


  本書為葛詹尼加親筆撰寫,有別於以往他的科普書籍專門討論一個問題,這本書即以他個人自傳的方式,呈現他開啟裂腦研究這門領域的種種過程,處在頂尖的環境中,身邊無時無刻不環繞著有趣的人事物,暨是在進行科學研究,更多的是在享受這個人生。書中,你可以看到費曼拜訪他的派對,主動大方承諾可以讓葛詹尼加切開他的左右腦,前提是不可以影響到他做物理研究;你可以看到他與知名喜劇演員艾倫一時興起在體育館主辦公開的政治辯論;你還可以看到他與多位當代科學名家(諾貝爾獎座在書中數也數不完)交互激盪的過程……這不僅是他一生的紀錄,也是大腦研究科學史的見證。

  《切開左右腦》既幽默又感人,
  利用關於人類意識本質的超群發現,
  講了一個如何做科學的迷人故事。

學界聯合推薦

  ◎李宏鎰/《遇見「過動兒」,請轉個彎》作者、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李嗣涔/台大前校長
  ◎徐百川/博士、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
  ◎高閬仙/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謝淑蘭/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國際媒體一致讚譽

  「這是關於科學研究如何和這位傑出科學家的生活密切交織的故事。科學家葛詹尼加不只創造出一個新的探索領域,而且還剛好住在過達特茅斯學院聲名遠播的那間『狂歡動物屋』。本書以優美的文筆,描述一場精彩刺激的冒險。」—《迷戀音樂的腦》(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與《有組織的大腦》(The Organized Mind)作者列維廷

  「這是關於一個天才的個人故事。他在裂腦症這種至今依舊無邊無際、令人費解的人腦未知領域當中做出了少見的重大發現,並因此聲名大噪。」—《刺激的吸毒考驗》(The Electric Kool-Aid Acid Test)與《太空英雄》(The Right Stuff)作者沃爾夫

  「我這輩子都想知道大腦如何運作,以及為什麼有時該動腦筋時就不動。《切開左右腦》是一個有趣、平易近人的故事,不只告訴你左右腦怎麼運作,也是關於一群絕頂聰明又怪得很可愛的神經科學家怎麼想辦法找出答案的故事。」—《康納脫口秀》主持人歐布萊恩

  「葛詹尼加講述如何發現人類的左右腦會互相合作的精彩故事,內容相當引人入勝,這本書會讓你對『思考』三思。兩個腦袋絕對比一個好,而我們大多數人一個頭裡都有兩個。」—知名演員艾達

  「一般人想像的『科學進步』,常常是靠一群被我們當成跟『大腦皮質』沒兩樣的科學家,持續不懈、不帶感情地篩選理論,追尋真相所達成。葛詹尼加本人是神經科學界的先驅,他幫我們矯正了這個看法。透過親身的經驗,他揭露了自我、政治、嫉妒、羨慕、慾望以及其他所有在人類知識進步過程中的滔天大罪。如果你關心科學、歷史、人腦,以及人心,那你就不能錯過這本書。」—《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共同製作人暨編劇卡普蘭

  「這是一本敘事優美的作品。葛詹尼加梳理自己的科學成就,讓我們看見他的重要性:一個受啟發的教育者,一手建立了認知神經科學的領域。這本作品帶有深沈的哲學涵意,他生命旅程中的種種刺激欣喜,在在顯示他因為科學而變得豐富,因家庭、朋友、歡樂與幽默而變得更好。」—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醫學博士暨哲學博士比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葛詹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


  全球著名的腦科學家,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

  一九八二年,葛詹尼加創建了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並創辦《認知神經科學期刊》,現為該期刊的名譽總編輯。一九九三年,他創建了認知神經科學學會。一九九七年,葛詹尼加當選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二○○六年入選國家醫學研究院院士。此外,葛詹尼加還是Sigma Xi的成員,APA、APS及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會士。
  
  葛詹尼加目前擔任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聖吉(SAGE)心智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不僅是知名的臨床及基礎科學研究者,也出版了許多大眾科普書籍,如《大腦、演化、人》、《社交大腦》(The Social Brain)、《心智問題》(Mind Matters)、《自然界的心智》(Nature 's Mind)、《倫理的腦》(The Ethical Brain)、《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等書,紐約時報評論說:「對腦科學研究來說,葛詹尼加所做的研究堪比史蒂芬.霍金的研究之於宇宙論。」

  相關著作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意識、抉擇與背後的大腦科學》

譯者簡介

鍾沛君


  台大外文系、輔大翻譯研究所畢業,專職中英同/逐步口譯、書籍文件筆譯,譯有《大腦、演化、人》、《魚翅與花椒》、《與神共餐》、《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目錄

前言:來自著名心理學家平克


第一部分:發現大腦
第一章 深入科學
第二章 發現分裂的心智
第三章 尋找大腦的摩斯密碼

第二部分:分分合合的左右腦
第四章 揭露更多模組
第五章 腦部造影確認裂腦手術
第六章 依舊分裂

第三部分:演化與整合
第七章 右腦有話要說
第八章 安穩生活,受徵召貢獻一己之力

第四部份:大腦層級
第九章 層級與動態:尋找新觀點後記
 

推薦序

謝伯讓(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暢銷書《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


  2003年,一封來自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博士班入學許可通知書,把我捲入了認知神經科學的歷史發展洪流之中。當時,正值本書作者葛詹尼加(Michael Gazzaniga)在達特茅斯執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期間。一心想要研究人類意識現象的我,正是因為葛詹尼加的大名,才申請了這一所位於冰天雪地中的美國常春藤盟校,而這一封入學許可通知書,也徹底改變了我的一生。

  1961年,葛詹尼加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的大學部。隨後前往加州理工學院追隨斯佩里(Roger Sperry,1981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研究裂腦病患。1985年,他第一次回到達特茅斯任教,之後又搬到加州。1999年,因為發現裂腦病患似乎擁有兩個不同心靈而名滿天下的葛詹尼加再度回鍋達特茅斯,並為學校帶來前所未見的資金譯注,他當時所取得的研究經費,超過了全校總研究經費的一半以上。在他刮起的「認知神經科學」熱門旋風的影響之下,達特茅斯成立了全美國第一個認知神經科學中心、以及全美第一個擁有功能性磁振造影機器的心理系研究大樓。

  在這段風起雲湧的時期,許多對認知神經科學有興趣的頂尖研究生、博士後研究員以及年輕學者都蜂擁聚集在達特茅斯。只可惜,在我入學時,葛詹尼加正忙於行政與管理工作,並且在我入學兩年後便離開達特茅斯前往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因此我並沒有機會直接和他共事學習。

  不過在葛詹尼加離開達特茅斯之後,我仍有機會結識書中第八章所提到的許多關鍵人物,例如心理物理學高手芬卓奇(Bob Fendrich),幾乎沒有預測錯誤過的心理統計學教授沃福特(George Wolford)、精力充沛的精神醫學科學家格萊弗頓(Scott Grafton)、青少年大腦的專家蓓爾德(Abigail Baird)、以及聰明過人的牛津大學教授布萊克摩爾(Colin Blackmore)等人。至於書中提到的那家催生出神經影像共享資料庫的「髒牛仔咖啡店」,更是我在學生時代光顧不下百次的熟悉老地方。

  葛詹尼加在這本書中,以裂腦症的研究貫穿了他豐富宏大的一生。如果你對大腦和裂腦有興趣,那你應該閱讀這本書,因為你可以在書中看到關於裂腦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如果你對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方法有興趣,你也應該閱讀這本書,因為葛詹尼加為了研究大腦,無所不用其極地使用了各種可得的研究方法,並且對它們作出了最佳示範和描述。如果你對科學假說的演進有興趣,你也應該閱讀這本書,因為葛詹尼加清楚的展現出如何針對一個現象提出假說並進行驗證的科學活動過程。如果你對科學家之間的社會互動有興趣,你更應該讀這一本書,因為你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想法衝擊如何改變一個科學領域的走向。

  如果你是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的學生,那你應該好好「熟讀」這本書,因為你可以透過這本書知道其中各個相關研究主題的靈魂人物到底是誰。如果你已經是這個領域的研究者,那你更應該「偷讀」這本書,因為你可以看到諸多名人、師長、同事和朋友的軼聞趣事與八卦。如果你是科學領域中的領導者與管理者,那你更應該「搶讀」這本書,因為你將可以從中學到一個新科學領域的開創與領導先鋒如何展現其華麗的政治與管理手腕。

  在葛詹尼加等身的諸多科普書籍當中,如果你想選擇一本起手、或者暫時只有時間閱讀其中一本,那就先從這本精彩絕倫的科學家自傳開始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622896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平裝 / 51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深入科學
 
物理學就像性:當然,它也許會造成某些實際的結果,但我們不是為了那結果才做的。—費曼
 
一九六○年時,大部分的大學都還不是男女合校,我在鳥不生蛋的新罕布夏州的漢諾威,和幾百個男人一起念達特茅斯學院。當夏天來臨,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申請了加州理工學院的實習計畫,因為我希望這個夏天能和在冬天認識的麻州衛斯理學院的女生接近一點。於是我在生物學與重大發現的傳說之地,加州理工學院,度過了一個燦爛的夏天。之後,她對別的事更有興趣,我卻對科學開始著迷。我常想,我當初去那裡真的是因為對科學求知若渴嗎?或者只是因為對住附近的那個女孩有興趣?誰知道年輕人千變萬化的腦袋裡在想什麼呢?想法有時候確實能找到空隙,鑽進被賀爾蒙填滿的心智裡。

對我來說,鑽進我心裡的其中一個想法就是:「大腦是怎麼讓一切運作的?」我去加州理工學院的另外一個理由,是因為我在《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上看見一篇斯佩里的文章,1內容是在神經迴路生長過程中,神經如何建立從A點到B點的特定連結的相關研究。很多,其實應該說大部分的神經生物學,都卡在這個簡單的問題。斯佩里是當時的王者,而我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我剛剛說過了,我女朋友就住在加州聖馬利諾的那條街上。

直到我在多年後聽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傑出的物理學家阿瓦雷茲的說法時,我才知道自己內心疑問背後的衝動,不是只有好奇心那麼簡單。阿瓦雷茲說,科學家做的事並不是因為出於他們的好奇心,而是因為他們本能上覺得,事情運作的原理並不如別人說的那樣。2他們實驗性的心智推動了齒輪,讓他們想到另外一種也許可行的方法。他們雖然會對一項發現或發明感到驚嘆,但也會出於本能自發性地開始思考別的方法或解釋。

以我為例,我總是在思考如何從不同的觀點來面對一個問題。部分原因在於我的量化技巧非常貧乏。數學對我來說並不簡單,我通常會躲開任何高度技術性的討論。而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用日常生活的語彙來思考看來很複雜的問題是很容易的。這是真的,因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畢竟,你不需要了解撞球的原子組成和量子物理也可以打一局撞球;只要簡單、可靠的古典物理就很夠用了。

會員評鑑

4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
|
2017/07/14
譯文不佳,可惜了!
展開
user-img
5
|
2016/07/27
這本「切開左右腦」除了是一本回顧腦神經科學歷史的書之外

也是Gazzaniga對於自1960年以來發現切斷胼胝體之後 大腦似乎出現兩個心智的闡述


「切開左右腦」聽來很驚悚 其實是當時在缺乏治療方法的狀況下

對於極為嚴重的癲癇所採取的外科手術 也就是切開連接左右大腦的「胼胝體」

這是因為醫生偶然發現某些腦部腫瘤壓迫到胼胝體的患者 其癲癇症狀減輕不少

這個巧合同時也讓接受了「裂腦手術」的患者得以被腦神經科學家研究


人的思考起源於大腦 這點無庸置疑

某些腦部受損的患者似乎會依據大腦受傷的部位而表現出不同的生理反應

這讓人先入為主的認定 大腦似乎像是一塊塊模組拼湊起來的監控系統

有了裂腦手術的患者出現 新的大腦運作模式理論出現了

那就是「兩個心智」

胼胝體被切開的大腦從此再也不能彼此溝通了

也因此透過巧妙的實驗設計 讓接受過裂腦手術的患者得以體現出與一般人不同的行為模式

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一般人無論用哪隻眼睛看到影像 都能夠正確說出圖片的物品

而該患者在右腦(對應到左眼)看到的圖片卻無法說出任何資訊 彷彿失去了口語能力


Gazzaniga的研究生涯就從這個基礎開始 建立了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歷程

然而我最為欣賞的 是他在結語說的這句話

「最震撼的是我終於明白:在我們想搞清楚大腦怎麼做到這麼巧妙的把戲,讓心智得以實現

的此時,我們根本連起點都還沒到。」

截至目前為止 人類還無法理解大腦的運作模式 這讓任何想回答這個簡單問題的人受挫

「大腦是如何運作?」「人類的心智如何產生?」「記憶、邏輯如何儲存在大腦裡?」

就連這位大師都沒能窺探大腦運作的奧秘


這讓我想起先前分享過的一本「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

這本書就曾經提到 生命的構造絕不是機械式運作 彷彿電視機的零件一般

若我們將電視機的某零件拆除 就能透過電視機缺少的功能來判斷該零件的作用

但生命不是 當你拆除了某個元件 生命會利用其他方式填補、替換、代償這個零件

讓這個零件看起來就像沒有消失一樣 生命仍然順暢運作(有興趣的讀者請見相關書目)


大腦的模式也極為相似 我們很難將大腦功能拆解成一塊塊的模組

就像科學家刻意實驗裂腦患者時 往往發現自己被患者的大腦反應欺騙一樣

研究歷程得不斷與這個看似分裂卻又會互相提示的左右腦拼搏

而Gazzaniga在回顧自己這一生的研究歷程時想到了一個頗有意思的解釋方式:

大腦就像是一個交響樂隊 雖然有一個指揮 但樂手們卻不是直接跟指揮聯繫

更大一部分的資訊交換來自於樂手間的眼神動作 看似飄渺 卻是非常真實的聯繫


我們不得不在閱讀這些偉大科學家的研究之後鼓掌叫好

不光只為了他們的成就喝采 也為了他們能夠一一克服箇中曲折而稱慶

科學往往歷經了種種失敗才能取得小小的成就 成功可不是一般偉人傳記寫得那麼簡單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日文美好生活風格書展,參展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