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雙城喜劇

雙城喜劇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台北巴黎雙城、雙視角故事敘線,周丹穎十年書寫精華

書中八篇短篇小說,出場人物藕斷絲連,人物穿梭城市間,勾勒出各自心中冷暖自知的臺北,或巴黎……
各篇小說之間的時空背景跨度頗大,可各自獨立存在、合併又為同一敘事線的寫法互為串聯,各篇主配角先後登場主述!寫法細膩 情感幽微表緻,可說是周丹穎寫作十年之精華!

 

OKAPI 推薦

  • 夾縫中的旋身與求存──周丹穎《雙城喜劇》

    文/蔡雨辰2016年08月01日

    周丹穎從16歲開始寫,20歲出版第一本小說,台大中文畢業後前往巴黎念書,拿了一個碩士兩個博士,目前在里昂高等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學歷驚人,她說話時機敏幽默,毫無「老師」的架子,倒是常在言談中掉出幾句針對「法國模式」 的壞話。她說當初出國念文學純粹是想解決自己對文學的疑惑,「那時讀了 more
 

內容簡介

巴黎,是文學巨靈們盤桓的城市,也是易讓人陷入幻覺、萬花筒般的城市。
臺北,是異鄉客的漂流之家,也是悲喜總曖昧難辨的遺忘之都。
到底是城市滋養了小說?還是小說建構出了城市的想像?
《雙城喜劇》讓人物穿梭城市間,勾勒出各自心中冷暖自知的臺北,或巴黎……

  「雙城」──故事折返於臺北與巴黎雙城之間,「喜劇」──法文的comédie比起中文更具歧義性,指的不僅是中文理解上令人發笑的「喜劇」,可以是嚴肅的或帶有嘲諷性質的戲劇──相對於悲劇而言的、有美滿結局的戲,或相對於悲劇英雄而言的、表現日常小人物的戲劇──既指劇種,也可指劇院本身,另又有逢場作戲、惺惺作態之意。而這意趣幽微,滋味複雜,正是書中小說給人的印象氛圍。

  書中八篇短篇小說,出場人物藕斷絲連。台法混血的阿涅絲就像個美麗的洋娃娃,讓人不禁忽略她機巧的作家身分正暗自萌芽,而阿涅絲同母異父的哥哥宇鵬曾和她在巴黎錯身而過,並差點迷失在這冷漠蕭瑟的秋光之都……。其他還有同樣從台灣來到法國的女孩夏夏、必必,以及郭清澐、舒曇景,她們的個性、懷抱目標大相逕庭,境遇也各自不同,或追求學位,或追求愛情,或早、或晚出現在巴黎,彼此皆有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卻也意外地在他人的故事裡軋上一角。

  各篇小說之間的時空背景跨度頗大,起於二十一世紀初,迄於還未到來的三○年代,不過全書並不按照故事時間或發表順序編年排列:參差的跳躍緊扣的是貫穿全書的雙視角,和它由悲轉喜的內在邏輯。各篇可獨立存在,自成一完滿世界,也可藉由相關的角色或互涉的情節展開對話。人物形象鮮明,擺盪於雙城間的夾縫地帶,時而低唱耳熟能詳的台式旋律,時而帶有法國電影詼諧、機智的色彩。

本書特色

  ★    八篇短篇小說場景輪流交替於臺北、巴黎雙城,各篇自成一局,但人物、情節互有關連。
  ★    〈露臺教育〉和〈花瓶變奏〉兩篇原為作者創作編劇的法文短片,展現小說與戲劇的不同趣味。

名人推薦

  楊澤、孫梓評、宇文正、丁名慶  
  詩人、作家、文學主編一致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丹穎


  生於台北,現居巴黎。在雙語的夾縫間,寫作、翻譯、思考。

  著有《名媛練習》(2012)、《英瑪,逃亡者》(2004)等小說作品;譯有《風格練習》(2016)等法文著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翻譯獎等,作品也曾二度入選年度小說選。

  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巴黎第八大學法國文學博士,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國文學博士,任教於里昂高等師範學院等──這是她的第三個世界。
 
 

目錄

【自序】雙城喜劇.劇喜城雙
 
漂流之家
秋光之都
夜歸
寧日
露臺教育
家具
還童
花瓶變奏
 
【附錄】
巴黎,吾鄉 ──Agnès Jasmin 阿涅絲.賈斯曼專訪
 

自序

雙城喜劇.劇喜城雙


  從我在異鄉嘗到一種絕對自由的那天起,我便成為了不斷與自己、與時間戰鬥的人(自由的枷鎖? )。專注於內在搏鬥的我,邊警醒地守備時間從心上流過的痕跡,邊歪七扭八地哼著自創的小調,又總帶著點旁觀的喜悅,覺得自己隨時可以從世界的時間線上退出,退回到那間青春之斗室,那段野放的人生。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夾在臺北與巴黎兩地的縫隙間,十五年轉眼過去了。每日生活其實是亂紛紛雙語齊下,一個人至少分裂成兩個,或好或歹地應對著兩個世界,有時駕輕就熟,有時像跑錯攝影棚,久而久之變成了一個望之難纏、剛硬,即之還是難纏、剛硬,但偶爾會爆發出怪異喜感與溫情的異鄉人。

  十五年的時間,切切實實地逃離了我的守備範圍,確立了我到哪兒都可算是異鄉人的身分。有時候我可能也就安於這樣的新身分,以至於我不時會忘記自己曾有的模樣、語調、感受和曾遇過的人事,猶如一個記憶體待修復的空殼。因此重讀舊作時,我筆下的小說人物偶爾會跳出劇情,以責難的眼神瞅著我表示:「這妳也忘了? 妳以前是有著『大象的記憶力』的少女欸,再怎麼變造記憶妳都認得出原貌的。」而《雙城喜劇》這本小說集收錄的八篇作品,卻讓我清楚地看見,那個不肯遺忘的、與時間對峙的少女離我很遠了。取而代之的全知敘事者,是一個直闖進灰色的世界,拋下一切,再帶著曖昧的喜感緩緩踱出來的城外人。

  這八篇短篇小說,以出場人物藕斷絲連,故事發生的背景在我熟悉的雙城—臺北與巴黎—殆無疑義。題作「雙城喜劇」,用意則不是將狄更斯與巴爾札克硬混為一談,而是在了無新意的題目中,盯著語言轉譯時產生的意義縫隙,忍不住要自得其樂地加上自己的一筆:法文的comédie,一詞多義,指的不僅是中文理解上令人發笑的「喜劇」,它可以是嚴肅的或帶有嘲諷性質的戲劇—相對於悲劇而言的、有美滿結局的戲,或相對於悲劇英雄而言的、表現日常小人物的戲劇—既指劇種,也可指劇院本身,另又有逢場作戲、惺惺作態之意。換句話說,一詞中五味雜陳,不是「喜劇」這個譯詞所能涵蓋的。這正巧帶我回到了我前一段人生的轉折點上,一次極具啟示性的經驗:那一日,我去安寧病房探望癌末的恩師。在嗎啡的藥效下,老師與病魔的搏鬥已然結束。師丈體貼地給了我獨自與她道別的時間。在病房裡獨坐的那幾分鐘,我其實一句話也沒說:言語到此還有何意義? 唯有眼淚滴滴答答對應著分秒滾落。走出醫院,我放聲痛哭,巴黎的街樹、行人、天空全都看不清輪廓,然後機械化地坐進地鐵,和乘客們彷彿隔著一道透明的牆。我感覺到一種不可修復的斷裂,在列車嘁嘁嚓嚓磨過鐵軌的聲響中悲慘地完成了。我中途下車,帶著臉上刷過鹽般刺痛的淚痕,隨便走進一家店,試穿了一件喪服似的純白羽絨外套,接著以這瑣細的購物行為,成功轉移了悲痛的焦點,從頭到尾維持一種無人聞問的、徹底的緘默。然而這段經歷,若把時間線拉長來看,則會出現調性完全不同的續集:那件輕暖的羽絨外套,因布料過薄,內裡帶梗的細鴨毛會不斷衝出重圍,插入我內搭的各式毛衣。之後一段時間,我進室內脫下這件外套時,登時會尷尬演出醜小鴨真人秀。我也許哈哈一笑,抖動身上的白鴨毛,好增強喜劇效果,但從未親口和人解釋這件外套的來歷。

  面對語言的夾縫、言語的極限,斷斷續續寫作的我,亦常會偏離原本的航道,在一個預想不到的無人島靠岸。回顧這八篇小說前後歷時十年的寫作過程,舒曇景小姐的外星視角,是最先在〈寧日〉(二○○五)中成形的,不過二○○九年起,被厚重的「離家三部曲」暫時壓抑下來了。這三部曲計畫,事實上只完成了緊密相連的〈漂流之家〉(二○一○)與〈秋光之都〉(二○一○)。隨著人物離家,場景已從臺北過渡到巴黎,而事關阿涅絲的第三部曲卻頑強抵抗,每寫必廢,最後竟先發表了另一部篇幅較長的小說《名媛練習》(二○一二):如祭壇羔羊的阿涅絲,藉陳海華被改造的身體暗暗還魂。寫作的意外仍不僅止於此。二○一四年起,抱著玩樂的心態,我開始以法文創作短片劇本。這原是一年一度聚集親友一起拍攝的同樂活動,兩部短片放映時(1),卻讓我在螢幕上驚見自己身處多語情境中產生的黑色喜感:那麼多的虛張聲勢、那麼多的言不由衷、那麼多莫名其妙的誤會……一一浮現。受限於時間、人力與經驗,我在短片中採取了與寫作小說時截然不同的敘事方式:小說層層裹覆,短片簡單輕快,兩者並行不悖,直到二○一五年五月底的某一天,我忽然進入了火山噴發式的創作階段,率先將兩個單刀直入的法文劇本曲曲折折改寫成〈花瓶變奏〉及〈露臺教育〉—兩個版本的差異其實呈現了我面對兩種語境、兩種形式的不同應對方式。至此某種封印悄悄被揭開了,「雙重」的概念不再是為我的人生帶來混亂不便的源頭,而漸漸轉變為讓我自由發射電波的無人島:〈花瓶變奏〉同時召喚了〈寧日〉與〈秋光之都〉;〈露臺教育〉則成為〈夜歸〉(二○一三)的前奏,下開〈還童〉(二○一五)、〈家具〉(二○一六)兩篇,始料未及地形成了一個整體。

  《雙城喜劇》一書中的篇章,時間跨度起於二十一世紀初,迄於還未到來的三○年代(2),不過小說並不按照故事時間或發表順序編年排列:參差的跳躍緊扣的是貫穿全書的雙視角,和它由悲轉喜的內在邏輯。從後倒看回來,劇喜城雙,或許會是另一種較為輕鬆愜意的風景? 但還是請各位隨意參觀瀏覽吧,我在某處等待你們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帶著依然難纏、剛硬的表情,但絕不吝於抖動一身的鴨毛。

  1 Variations sur une drague〈搭訕變奏〉(2014)與La Bêtise〈蠢事〉(2015)。

  2 附錄中的小說人物「偽訪談」,原為《印刻文學生活誌》二○一六年七月號「我的(偽)理想文學雜誌」單元而撰,然因內容涉及〈花瓶變奏〉後續情節,乃同步附於書末,作為延伸閱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500727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花瓶變奏───巴黎短片之一
 
阿涅絲站在拉丁區小巷裡的電影院外,隨意翻閱著剛在書報攤買的雜誌,等著入場。雜誌是莒哈絲一百二十歲冥誕特刊,紙本僅限量發行。阿涅絲原以為得多走幾家書報亭才找得到:巴黎街上僅存的墨綠色書報亭,打開像三折宗教畫的店面,有四分之三賣的是觀光紀念品,鐵塔鑰匙圈和蒙娜麗莎冰箱磁鐵分大中小和紅橙黃綠藍整齊排列,應有盡有;書報則從外面的兩折漸漸往內撤退──阿涅絲還是中學生的時候,便已全面退到了店主身處的亭心內側,從書報亭腹背花花綠錄的廣告螢幕,已經看不出葫蘆深處賣的是什麼膏藥──沒想到電影院街角的那個書報亭老闆,一個極普通的中年大叔,才聽完她的問題,便轉身在狹窄的空間中,從背後牆上重疊了好幾層的書報堆中,抽出正確的那本給她。
  
阿涅絲知道莒哈絲,網路上隨處可搜尋得到她作品的讀書報告,故事梗概或精讀評論都有。從前中學法文課寫作業時她瀏覽過一輪,剪剪貼貼,再重新改寫順過一遍,加上個人觀點,就可算是原創的讀後感了。但莒哈絲作品裡究竟寫了什麼,她到今天都只看過摘句而已,要不是即將出版她第一本書的編輯來信中,提到她寫的那個故事讓她想到了莒哈絲,阿涅絲恐怕不會興起買這本特刊來讀的念頭。
  
莒哈絲究竟哪裡像她了?阿涅絲邊翻邊暗暗地想。句子才在腦中成形她便發現詞序怪怪的。她在心中扮了個鬼臉,旋即又想:管它呢,從接到出版社編輯來信的那一天起,阿涅絲便感覺自己踏上了準作家的紅毯。她註冊的大學漢學系的課,沒有一堂散發出能滋養她的光彩,所以她乾脆也不去上了,打算自主學習,擁抱各種藝術媒介,學期末去學校考試就好──從小被她從台灣來的媽媽逼上無聊的中文課,在此時總算派上了用場。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 山德森之年The Way of Kings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