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邊疆中國:二十世紀周邊暨民族關係史述

邊疆中國:二十世紀周邊暨民族關係史述

  • 定價:710
  • 優惠價:963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劉曉原教授是目前國際上研究中國邊疆歷史問題並同時用中英文寫作的最優秀的學者。本書囊括西藏、新疆、蒙古、遼東半島等主要邊疆區域;從時間跨度看,從辛亥革命到毛澤東時代,對所涉問題的歷史脈絡有深度梳理;從書的結構講,既有提綱挈領的總論性文章,也有具體的個案研究;從作者功力看,可謂「古今中西」兼能,既能得心應手地運用中文古代文獻及現代檔案,也對西方理論框架和學術源流駕輕就熟。以上種種,都使本書對民族邊疆的研究具獨到見解,可以說是一部從民族邊疆史角度探討中國近現代轉型的厚積薄發之作。
 
─徐國琦
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

  何為「中國」?邊疆問題在中國由傳統「帝國」向現代民族國家的歷史性轉變中何以如此重要、又何以如此令人困惑?如何應對由此而產生的學理乃至現實政治範疇的各種挑戰?作為國際學術界在冷戰及中國邊疆史研究領域的一位最為傑出的學者,劉曉原在本書中奉獻給中文讀者的,是他近二十年間研究成果的精華部分。他以貫通中西的問題意識和學術視野為出發點,以極為紮實的史料甄別及發掘為基礎,提出了一系列極富原創性的看法,頗引人深思。
 
─陳兼
康奈爾大學胡適講座教授、上海紐約大學全球體系傑出歷史學教授

  劉曉原教授以精研中國邊疆問題而聞名於國際學界,其近年來的研究重心,為近代中國領土屬性轉型,探究近代中國如何從「邊疆國家」走向「整合國家」,而本書可說是劉教授對此命題的一個重要成果。本著作具有寬廣的視野與歷史的縱深,以堅實的文獻史料為基礎,同時兼具西方學術理論框架與新觀點的建構。本書各章節所提出的諸多精闢論點,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吾人理解中國邊疆與少數民族問題的視野。任何關心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國邊疆與民族政治發展之士,都能從這部上等佳作中,得到許多新的啟發。

─林孝庭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胡佛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曉原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大衛•迪恩東亞研究講座教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學者講座教授,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歷史系、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學院歷史系、哈佛大學歷史系、愛荷華州立大學歷史系。1997-1999年任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協會麥克阿瑟基金會博士後研究員,駐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2002-2003年任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亞洲政策研究員。目前在國內擔任《冷戰國際史研究》雜誌編委、「冷戰國際史叢書」編委等。
 
 

目錄

自序   ix
引言   xiii
 
第一章  領土屬性轉型:帝國之後   1
「領土屬性」   1
「歷史上的中國」   3
轉型   7
未終曲   13
 
第二章  從「共和」到統合:辛亥回視   17
大轉型   18
大辯論   22
大分裂   31
歷史上的今天   41
 
第三章  時間、形體和顏色:中國「崛起」三境界   53
「時間」視角下的東、西方文化碰撞   56
美國打造的「强大中國」   61
「古老」與「年輕」的優劣   66
時過境未遷   74
 
第四章  二戰中的朝鮮問題:重整周邊一例   83
中國的「老大哥」情結   85
美國的「四強」模式   88
拒蘇、容蘇、遏蘇   96
「唇齒」今昔   102
 
第五章 「灰色地帶」:戰時邊疆與大國政治   113
歐、亞「少數民族」異同   114
中國「三個角落」的顏色   123
「顏色」政治和「形體」政治   128
 
第六章 「內蒙外交」:內戰時期中美關係枝末   135
「東部邊疆」   137
從張家口到王爺廟   138
南京「民族派」   143
美蒙合作?   152
「內」「外」無別   164
 
第七章  蒙古暗影:1950年中蘇同盟談判   175
從「兄弟黨」到「自家人」   176
重塑國家關係   184
再次確定蒙古獨立   200
 
第八章  西藏啓示:「冷戰觀」的局限   213
冷戰事件?   214
陳年舊帳   216
三戰之地   222
變焦歷史   229
 
第九章  拉薩事變:中國的「國際性格」折射   237
歷史共識   239
冷戰多米諾   250
敵友易位   259
「主義」的時代   268
 
第十章  永久的邊疆:跨越1949   281
「天下」邊疆   282
現代領土   284
中華民族   286
政黨天下   290
特色邊疆   296
 
參考徵引文獻書目   307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9967109
  • 叢書系列:邊疆研究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引言
 
在「中國崛起」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今天,一個日益受到關注的問題是,在同西方發生碰撞以後,中國近代以來經過的國家和社會轉型,無論是以革命的、還是以改革的、或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究竟給中國的觀念、行為乃至存在帶來了甚麽樣的變化。簡言之,今天的中國從何而來,如何而來?這樣宏大的問題不是個別學者的探討所能解決的。本書各章有所涉及的只是這個問題的一個十分具象的側面,即中國近現代疆域和民族構成形成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國內政黨鬥爭、民族關係、外交折衝,以及社會變動等極其豐富的內容。
 
有一種相當流行的說法,對涉及領土、民族的問題,動輒以「自古以來」立論,似乎近代以來中國所經歷的大變局從未發生過。查二十四史,「自古......」的說法出現過一千多次。古人在議論天地精微、國是人非時,常用這種說法來標榜所謂亙古不變的至理。但是,在二十四史如此頻繁的使用中,沒有一次是用於論證某地某土的歸屬,因為古人知道,「自古帝王為治,廣狹大小,規模各不相同 」。1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是,中國歷代王朝國家的疆域,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是經常變更的。前後相連的朝代在疆域上自然會有某種繼承關係,但在這種關係中,中原地區的相對穩定和邊緣地帶的頻繁盈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中國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穿越」前朝,更久遠地繼承歷史疆域的情况。歷代開國之君,恐怕都是要在前朝的廢墟之上構建自己新的家天下。如果有幸能够皇祚長久,又碰上有為之君,開疆拓土,那也不過是中國王朝國家的疆域,又如季節湖般地漫延了一次而已。個中道理,只能求諸當時亞洲大陸上的地緣政治關係,而無法得自某種「自古以來」的法理依據。唯在辛亥革命前夜,革命黨人曾有過擯棄「滿清」疆域、規復漢代疆土的漢族民族主義設想。這是源自西方的近代國家疆域和民族國家觀念,同中國的所謂華夏正統怪異結合的一個特例。到頭來,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依然不得不在清朝的廢墟上,謀求對中國所謂「固有領土」的統治。當前在領土問題上「自古以來」的說法,貌似依據歷史,卻恰恰置歷史發展的兩個基本要素於不顧:時間和空間。泛談「自古以來」,既未表明對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任何一個時間點的取向,也未表明對任何一個具體歷史疆域的取向。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