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茶顏醉色(二版)

茶顏醉色(二版)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驅愁破睡,滌煩忘憂的美酒香茶,注入詩盞詞瓢之際,茶已非茶,酒亦非酒。當烹茶煮酒的茶壺酒瓶寫入圖畫之時,茶離塵世,酒入醉鄉,「不住聲香味觸法」,只見靜觀自得,雋永怡人的「茶顏醉色」。

  茶能清心提神,酒能澆愁忘憂。烹茶時心境閒遠,怡然自得,「使人胸中蕩憂慄」;飲酒時超然物外,意興湍飛,「窮達盡為身外事」。所以唐朝詩人白居易說:「驅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施肩吾說:「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而古今文人每在烹茶飲酒之時,談禪說理,吟詩屬文,不但藉此滌煩忘憂,會友聯誼,也調適得志失意的悲喜,抒發胸懷天下的抱負。更有趣的是,茶和酒經過千百年文人吟誦的加持催化,發酵醞釀出濃郁厚實,氤氳芬芳,令人牽魂縈夢的奇香。多少騷人墨客,在有意無意,似悟非悟之間,很自然的就走進了茶禪一味、詩酒相親的禪境醉鄉。

  書分十二章,藉唐人詩句以為篇名。前六篇說茶器,後六篇述酒器。既言陶瓷,亦談茶酒,並寫丹青。茶器多為宜興紫砂陶,酒器則以景德鎮青花瓷為主,兼及其他單色釉器。所有陶瓷茶器酒器之畫,皆高華小姐積數年之功,精心繪製。每幅畫按原物大小賦形,以求其真。高小姐蘭心蕙質,素樸純真,其寫陶瓷「跡簡意淡而雅正」、「細密精緻而臻麗」,深得古人畫旨。書名篇章由楊本湛先生治印,刀筆遒勁,端正方整,一如其人。

  封面圖說:
  這幅茶花紋雙耳扁壺圖,以紅色茶花的豔麗嬌顏對照青花酒壺的素雅意境,將山茶之色溶於酒器之腹,酒中有茶色,茶中有酒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念祖


  一九五六年生,資深媒體人及作家。曾服務於廣播公司、電視公司多年,現致力於文藝創作。其所製作主持之廣播節目「環球音樂站」,曾獲紐約國際廣播展銅牌獎。已出版之著作有《嘉瑞延喜》、《昭華錫福》、《注春啜香》和《黃金天下》。《黃金天下》並榮獲二○○九年第一屆國家出版獎優等獎。
 
繪者簡介

高華


  一九七五年生,復興商工美工科平面設計組第一名畢業。曾任漢聲出版社、躍昇文化出版社美術編輯及廣告公司美術設計,現為知名珠寶工作室助理設計師。其平面美術設計作品曾榮獲時報廣告金犢獎。
 

目錄

楊恩生推薦序: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兼代自序:茶顏醉色寫陶瓷

春晝提壺飲
秋葵煮復新
方流涵玉潤
圓折動珠光
起嘗一甌茗
高風味有餘
尊中貯靈味
相得半酣時
傾碗更為壽
憂醉不能持
昨夜瓶始盡
今日花前飲

酒德頌
茶德頌
茶酒論
 



茶顏醉色寫陶瓷
兼代自序


  茶能清心提神,酒能澆愁忘憂。烹茶時心境閒遠,怡然自得,「使人胸中蕩憂慄」;飲酒時超然物外,意興湍飛,「窮達盡為身外事」。所以唐朝詩人白居易說:「驅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施肩吾說:「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而古今文人每在烹茶飲酒之時,談禪說理,吟詩屬文,不但藉此滌煩忘憂,會友聯誼,也調適得志失意的悲喜,抒發胸懷天下的抱負。更有趣的是,茶和酒經過千百年文人吟誦的加持催化,發酵醞釀出濃郁厚實,氤氳芬芳,令人牽魂縈夢的奇香。多少騷人墨客,在有意無意,似悟非悟之間,很自然的就走進了茶禪一味、詩酒相親的禪境醉鄉。

  宋徽宗《大觀茶論》說:「茶之爲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中澹間潔,韻高致靜。」唐顧况〈茶賦〉說飲茶可以「滋飯蔬之精素,攻肉食之羶膩,發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至於酒,《漢書》〈食貨志〉云:「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百禮之會,非酒不行。」晉張載〈酃酒賦〉說飲酒可以「宣御神志,導氣養形,遺憂消患,適性順情。」換句話說,古今之人之所以耽於喝茶飲酒,其實有怡情養生和人際往來上的需要。同時茶和酒必須經過特殊的淬煉過程,歷經長時間的熟成醞釀,才能蓄積足夠的生命能量,得以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從形而下的世界,進入形而上的天地。喝茶飲酒不但關乎人生活的品味,甚至涉及生命的情調和境界。

  雖然古代儒家對飲酒之事,多所戒慎,常常提醒人要自我節制,不及於亂。如《論語》〈鄉黨篇〉說:「唯酒無量,不及亂。」《左傳》引君子之言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義也。」但歷來沉醉酒鄉的率性曠達之人,如東晉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唐朝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詩仙李白,北宋時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號醉翁的歐陽修,似乎對酒之旨趣,都別有意會。歐陽修〈醉翁亭記〉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李白飲酒「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以至「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而陶淵明《飲酒詩》所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更有莊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達觀自適。至於茶,唐朝皎然和尚說:「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五燈會元》裡趙州和尚接引渡化的一句口頭禪「喫茶去!」無俟三飲,直指當下,不但「辨」無可辨,連「忘」也忘了。

  不過詩酒之情趣,茶禪之妙理,如不得觚、卣、尊、爵載酒之器,雖愛酒詩仙亦難通大道;沒有壺、盞、瓶、碗烹茶之具,雖得道高僧也無法破煩清神。遠在石器時代,先民就已經製作出精美的酒器,歡飲為樂。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龍山文化的黑陶酒器,製作的工藝水平極為出色。而殷人愛酒,盛酒所用青銅酒器更是匠心獨運,巧奪天工。事實上,商周時代的青銅酒器,本身就是令人驚豔的藝術作品。魏晉時茶事興起,陶瓷燒製的茶器、酒器,在當時人酒社茶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唐宋之後,北方邢窯、定窯的白瓷和南方越窯、龍泉窯的青瓷,以及江西景德鎮的青白瓷和青花瓷,成為聞香酣醉之人直通禪境醉鄉的引渡之舟。「香醪小瓷榼」(白居易詩),「瓦瓶盛酒瓷甌酌」(杜荀鶴詩) ,「指點銀瓶索酒嘗」(杜甫詩)。「湘瓷泛輕花,滌盡昏渴神。」(劉言史詩)「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皎然詩)陶瓷器益茶助酒之功,在這些唐人詩句中,躍然紙上。事實上,唐朝時北方的白瓷和南方的青瓷,無論釉色、質感,都已經達到了「類銀類雪」、「類玉類冰」的極高水準。其後宋代的官窯、哥窯、建窯、耀州窯等陶瓷茶器、酒器的製作,更將陶瓷器的本身提升到藝術的境界。

  降及明代,陶瓷茶器酒器的創製,達到了堪稱空前絕後的境界。明朝永樂、宣德、成化時期江西景德鎮的青花瓷和正德、萬曆以後江蘇宜興的紫砂陶,儼然是飲酒烹茶時的不二之選。尤其明代科舉仕途艱辛,出人頭地不易,無數文人寄情詩酒,忘懷茶禪,留連徘徊於山水之間。面對人生的窮通得失,輒以詩歌詠自喻;歌詠之不足,更以文屬之;屬之不足,復寫入畫中。宋晁補之〈文與可畫墨竹屏風贊〉所謂「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於是乎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山水之間,成為明代丹青妙手的畫作勝景。文徵明〈惠山茶會圖〉、唐伯虎〈事茗圖〉、丁雲鵬〈漉酒圖〉和陳洪綬〈蕉林酌酒圖〉中的茶爐酒具則彷彿北宋米芾〈苕溪詩卷〉所云「懶傾惠泉酒,點盡壑源茶」的行書寫生圖稿。

  古今名畫寫茶酒之器者為數不少,諸如唐周昉〈調琴啜茗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北宋徽宗〈文會圖〉、南宋劉松年〈盧仝烹茶圖〉、元趙孟頫〈斗茶圖〉,乃至於明清迄今傳世諸多名畫,都足以令人透過畫中茶器酒器的摹寫,而沉浸於茶禪詩酒的世界。明祝枝山題明四家之首沈周〈佳果圖卷〉云:「繪事不難於寫形,而難於得意。」如果比之於茶器酒器之圖寫,則前人所謂「爛於瓊瑤」和「色比瓊玖」的陶瓷易繪,而「酒渴春深一碗茶,每夜坐禪觀水月」的畫意難得。清朝乾隆年間畫家薛懷的〈山窗清供圖〉,整幅畫祇畫兩只茶壺和一只茶碗,旁有朱顯渚題詩:「總待新泉活水,相從栩栩清風。」圖簡意賅,如入禪境。薛懷提筆寫真時,案前必有此二壺一碗。如今圖存而壺碗皆不知所終,更遑論壺中所煮之茶。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引陸機論丹青之道謂:「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當驅愁破睡,滌煩忘憂的美酒香茶,注入詩盞詞瓢之際,茶已非茶,酒亦非酒。而當烹茶煮酒的茶壺酒瓶寫入圖畫之時,茶離塵世,酒入醉鄉,「不住聲香味觸法」,只見靜觀自得,雋永怡人的「茶顏醉色」。

  清朝乾隆皇帝曾遣人圖繪頭等陶瓷器,分別輯錄為《陶瓷譜冊》、《精陶韞古》、《埏埴流光》和《燔功彰色》等圖冊。大內寶器自然非民間收藏敢望其項背。然茶酒之於人生,為帝王與百姓所共享。茶器酒器之為用,也不分天潢貴冑與平民布衣。因此不揣鄙陋,竊效〈燔功彰色〉之旨,而為《茶顏醉色》一書。書中選錄陶瓷器凡四十八件,茶器酒器各半。不論今古貴賤,但求雅俗共賞。

  書分十二章,藉唐人詩句以為篇名。前六篇說茶器,後六篇述酒器。既言陶瓷,亦談茶酒,並寫丹青。茶器多為宜興紫砂陶,酒器則以景德鎮青花瓷為主,兼及其他單色釉器。所有陶瓷茶器酒器之畫,皆高華小姐積數年之功,精心繪製。每幅畫按原物大小賦形,以求其真。高小姐蘭心蕙質,素樸純真,其寫陶瓷「跡簡意淡而雅正」、「細密精緻而臻麗」,深得古人畫旨。書名篇章由楊本湛先生治印,刀筆遒勁,端正方整,一如其人。謹此致謝。「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本書如有可觀之處,高楊之力也。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86344
  •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8 x 21 x 0.7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春晝提壺飲

黃庭堅〈雙井茶送子瞻〉:「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

提梁壺的形制可以上溯至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提梁卣和戰國及漢代的提梁盉。相傳嗜茶的蘇東坡在宜興蜀山講學時,喜愛當地的提梁壺,後世因而稱此一壺嘴兩側有支架,可以手提的茶壺為東坡提梁壺。不過宋朝時茗飲為煎茶法,茶葉置於茶碗之中,而非今日置於壺內。因此蘇東坡所喜愛的宜興提梁壺,其實應該只是當時用來燒水之壺。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