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松竹兩依依:一個村童的故事

松竹兩依依:一個村童的故事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舊時的農村社會,財富和地方聲望往往是一般人所羨慕和追求的,儲家的財富(所謂「土豪」)、彭家的聲望(所謂「劣紳」),就成了共產黨要鬥爭和打倒的對象。本書根據事實行文,不作鋪張揚厲,以免失真,在作者幼小的心靈中,除了身心受創(夢魘驚魂,時縈枕際)以外,似乎已嗅到國共兩黨成敗利鈍的味道,未來史家或可找到政權興替的蛛絲馬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儲砥中

  幼年時在家鄉務農,來台後在台灣教書,赴美後從商,出版過兩本詩集。平生除好學外,別無所好。
 

卷前語

  我幼時分別生活在兩個大家庭,一為板橋儲氏本家,一為龍山彭氏外家,兩家在行政區域上,仍同屬一個龍山鄉,兩地相距也只不過二十多華里的路程,但圍繞兩家的自然環境,卻有極明顯的差異:本家位於崇出峻嶺之間,縱目所及,處處是蒼松翠柏,芳草連天,傾耳所聞,也都是滔滔河聲,涓涓泉響,靜立門前,可以觀賞白雲悠然出岫,再一轉身,又見山間嵐氣冉冉初回,有看不盡的群岳搖風,也有看不厭的雲海幻化,使我終日沈浸在水之湄,山之畔,自幼習聞了泥土的芬芳,也看慣了山月的盈虛,遂養成了對大自然的深深眷愛。

  外家則位於龍山盆地,一般人習稱「塔畈」(有一座古塔聳立在盆地中央,因而得名),因無山岳險阻與雲霧屏障,放眼望去,都是綠野平籌,蹊徑交錯,往日走訪外家,要縱貫廣闊的塔畈,因沿途景物始終單調如一,殊無變化,走了半天,仍不出塔畈的範圍,母親遂稱之為「慢腳路」,意思是說,腳已走累了,而眼前所見景物仍是老樣子,路也似未前進,一旦「慢腳路」走到盡頭,忽然出現一道隘口,叫作「千門口」,由隘口沿著一條斜坡路往裡走,左邊有一大片竹林迎面而來,外家就在眼前,綠竹猗猗,先似乎帶給村莊一個頗為優雅的命名──「大竹園」,其實,還有一大片茂密的竹林,是在靠近村子左邊的轉角處,那才是真正得名的由來。

  古人以松竹梅稱歲寒三友,松姿的清麗、灑脫、剛健、無邪,是我幼時愛物的最初印象,故鄉山野的松林,都是自然生長,藹藹成林,從未聽過有人植樹。鄉人對松,情有獨鍾,舉凡房子的梁柱,連接大河兩岸的橋梁,橋板,及各類家具等,都非松材莫屬,甚至作柴火的,也都是腐朽的松枝、松葉(針),一些勤快的村人,悄悄地撿拾林間自然乾枯的松蘿,以備寒冬燒火盆取暖。松樹(老松)根部多油脂(俗稱松香),有的經過長年累月滲出後,逐漸凝結成黃色塊狀,堆積在根旁,有的仍正在滲出,它帶有一股天然樹脂的芳香,形成了松獨有的特色和物性,家中父祖輩把露在外面的老根連著松香一起砍下,作成火炬,夏夜到田間捕捉黃鱔時,用以照明,由於油脂豐富,火力旺盛,風吹不滅,惟一的缺點,就是油脂太多(其實,也是優點,照明度強,持久性長),在朗月的照耀下,遠遠望去,熊熊烈火的上空,是一團騰耀的烟霧,一個晚上過後,人幾已被熏得面目全非了。

  山中的各類飛禽,都好選擇在群松間築巢,因為樹高可以躲避災禍,遠離塵氛,又可以逍遙度枝,自由行止。松,一年四季綠意盎然,春天,它先得春風流盼,華茂爭先,冬天,它變作不凋的代表,抗懷冰雪,因為它生來甕有耐寒的傲骨,照眼的青春。老松的枝椏都遁跡在樹巔,凜凜然,與青雲高風為伴,剩下一大截碩壯的軀幹,就格外顯得卓絕而堅強,再披以厚實而粗糙的樹皮(即杜少陵在古柏行詩中所謂的「霜皮」),任憑風欺露襲,雨打冰摧,也絲毫不能奪去那出群的節概,難怪陶淵明愛「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辭)。

  松濤是故鄉山林中,最雄壯、最感人的樂章。春天,它帶著山野的消新之氣,顯出一片乾坤初動的祥和,慢慢地,盪著宜人的綠波,卻還聽不出它的聲音,好像是另類的天籟,給村人的感受,是視覺多於聽覺。夏天,松風徐來,是山村獨有的清涼劑,它不沾惹塵埃,不牽動俗累,讓村人忘記了夏日的可畏。秋天,蕭瑟之氣,悄然而至,尤其向晚時分,山風乍起,大地雷動,大葉搖落,這時只剩下本騰澎湃的松濤,一波接一波地自我推進,平常纖細的松葉(針),看似軟弱無力,一旦接應天威,鼓盪風潮,就勢不可擋,幾乎要移山拔木,再轉頭一看,沿著河岸紛披的垂柳,再遠一點,還有不少的楓樹,當晚風拂過,就是激不起橫空的濤聲,縱然也隨風搖曳,擺出獨有的物態,總嫌少了那股撼動河岳,威驚萬類的陽剛之氣。

  一般鄉居生活,白天忙於工作,已經與大自然為伍,入夜後,暢敘天倫,一家人在靜佳談笑間,在餐桌旁,在燈前,靜聽屋外磅礡的松濤,可以想像群山飛動的神態,無疑地,是人間的快意事,它可以盪胸滌塵,物我兩忘,父祖輩往往帶著在田野間一天工作的倦意和汗氣,扛著沈重的農具,緩步緩來,斗笠上藏著農家特有的日味,背後的身影,也正映著剛升起的新月,扯下搭在疲憊的肩上早已滿佈汗水的手巾,習慣性地,隨手擰一把,濕重而渾黃的手巾,竟不停地滴下渾黃的汗水和伴著汗水而來的酸腥味,父祖輩早已聞慣了,擰乾的手巾,拿在手上,再抖落掉卡在衣服破縫裡的松葉(針),把松風明月一起留在屋外,靜靜地,今夜暫別田畝。

  若說松是堅毅不拔的象徵,竹,就是節概凜然的代表了。外家的竹林和村莊毗連,地勢平坦,但由於竹是根節上長筍,根延伸到那裡,筍就長到那裡,因為竹有這種特性,於是外家的竹林,就賦予根以「開疆拓土」的任務,改變了「疆域」的舊觀,不變的,仍是我幼時和玩伴嬉戲的地方,繞著茂密的竹林互相追逐,有時也試著作爬竹比賽,奈何年幼,竹滑,且不諳技巧,常從半途滑落下來,轉身望著林梢,令我憤憤不悅。因為盛產竹,村裡就很自然產生了一位篾匠(後文有較詳敘述),這位篾匠姓朱,村人叫他「」朱蔑匠,經常一個人進出竹林選材,製作各種竹器,在鄉下,日常用物,除了木器外,就數竹器為大宗了,因為竹的用途廣,對竹筍就多加愛護,我在外家多年,沒有吃過竹筍,就是這個緣故。

  竹,貞幹有節,膚理圓潤,偶遭風雪帶來的困頓、橫逆,而正直的物性不移,幾經奮勇、屈伸,又恢復了它昂揚的生姿,林間雜草不生,土不揚塵,襯托出竹的高潔、澹蕩,春雲夏雨,從林間拂過,或因雲飛,帶動竹影的交錯輕移,或在雨後,竹葉間仍可聞到間歇的滴答聲,萬變的綠竹清姿,為人間添了幾許佳境,也為日後的我對外家留下了無盡的回憶。

  竹,是一種獨特的物類,大自然賦予它獨特的生命力,它,不畏蟲,不腐蝕,內涵空靈無欲,而外在潔淨無塵,綠葉自珍,不隨俗飄零,托根不深,而風搖不拔,肥料不施,而骨瘦有味,雖系出同根,但不互為攀附夤緣,相親並步,節尚風高,君子愛它,畫家寫它,音樂家藉絲竹歌頌它,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竹令人俗。」外家的竹林為我留下不少的足跡。冬天,在一片白雪覆蓋的林間,穿著棉鞋,以隨意尋筍自娛,看著黃綠色嫩頭的冬筍,不畏春寒料峭,偷偷地冒出雪表,令人驚歎另類物種的活力,只顧遵循自己生長的時序,該「出頭」就要「出頭」,不因冰雪而畏縮。夏夜在竹林裡,和玩伴揮舞著竹扇,邊納涼,邊捕流螢,或靜下來依偎冰涼的綠竹,靜聽林梢傳來悅耳的竹音,直到風清露白,涼意漸濃,才為外家的長工道三喚回家去。

  松竹不僅為儲彭兩府的親人分別營造了特有的生活環境,也在長年累月的潛移默化中,涵養了親人們的人生觀與道德觀,松竹不言,但取法有象,感應有情,在以後遭逢世變的苦難裡,不論榮辱關頭,或死生大節,仍如寒松之貞固,如風竹之自在,都不改其行,不喪其志,正像松竹含章我節,剛正不阿,我為親人的含恨死難而揮淚,也為親人的義勇不屈而高歌!

  由於我生長在山村,對松竹自幼就有無限的鍾愛,對儲彭兩府的親人,我也有無盡的孺慕與哀思,當年茹苦含辛,撫育我,愛護我的親人,早已紛紛謝世,本拙作所引述的資料,大部份都是根據母親的口述(也有極少部份參考「儲氏宗譜」),她老人家於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嫁到儲家,直到二○○四年辭世,在儲家整整生活了七十九個年頭,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對儲家早年運的興隆,乃至後來的家破人亡,這一幕可歌可泣的血淚歷史,她都是親身的經歷者,參與者,當然也有部份是曾祖母的親身經歷,她老人家也一點一滴的告訴了母親,補足了母親尚未嫁到儲家之前的那一段空白。母親早年雖體弱多病,但其超強的記憶力及敏銳的反應力,領悟力,都絲毫未受影響。晚年依親住在倫敦中流弟家,我多次去倫敦省親,中流弟夫婦忙於工作,白天只有母親和我在家,她先泡壺茶(母親一生在飲食上無特別嗜好,平常只好飲一點清茶),分斟母子兩人各一杯,她吩咐我先準備好紙筆,然後,她松慢條斯理地回憶往事,凡是她轉述曾祖母的,一定事先說清楚,她說:「曾祖母聲音爽朗,記憶力也很強。她一邊講,命我一邊記下來,並說:我慢慢講,你慢慢記。」有時忽然停下來,喝口茶,要我把剛才講的,覆述一遍給她聽,如發覺記得有遺漏,或錯誤,她立刻糾正,並加上一句:「我講的,你要聽清楚,不能說錯!」確認沒有問題了,再往下講,我也當場答應她,將來根據口述資料,撰寫成書,因此本拙作中,有關家難的記敘,都是當時母親的口述,有時同一件事,第一次,她提到發生的時間,第二次又附帶提到,卻沒有提到時間,我知道她講的是同一件事,故意提出來「考」她,問她發生在民國那一年,結果她講的時間和第一次相同,由此證明,她對年月日記憶的清楚、確切,真是超乎一般同齡老人的。

  我離開外家是一九四七年的春天,似是回板參加清明節掃墓、祭祖,一九四七年以後,外家所遭遇的劫難,要特別感謝海平表姪為我提供了詳細的資料,當然,幼時外家捨不得母親除了操持繁重的家務,還要費心力去扶養兩個幼兒(抗戰期間,父親正在西北的甘肅、寧夏),為減輕母親的負擔,就特別把我接到外家,中流弟年幼,需要留在母親身邊,由母親自己照顧,因此,我在外家的生活時間多,有些事是我親身經歷的,有些事是母親口述的。

  儲彭兩府是我血脈的所承繼,感恩懷德,慎終追遠,是作為一個兩姓子弟應有的天職和情懷,在我八十六年已過,此生歲月即將終了的時候,努力完成我的心願,也好償了我對母親的承諾,親人的血淚辛酸,倘若湮沒無聞,也是作子弟的永遠的遺憾和愧疚。拙作僅據實行文,不敢故作鋪張渲染,以免親人本來的事跡遭到奪真之譏,也不另立子目章節,以示本拙作前後一貫,輕重一致,僅以數字按內容,概略區分段落,時代在變,已經過去的事不可變,寵辱可忘,思親念祖的心志不可移,這是我下筆的初衷。

  最後要附帶說明,我採用「依依」二字的意思,向來有兩種解釋;詩經小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這裡是形容柳姿輕柔的樣子。另一種見楚辭九思:「志戀戀兮依依」,是形容不忍離去的樣子,本拙作「依依」,屬後一種意思。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7550
  • 規格:平裝 / 30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故鄉是一座風光明媚的山村,村後憑依的,是層巒疊嶂,氣勢磅礡的群山,鄉人統稱為「高峰寨」,遠看長天就好像架在群峰頂上,除了冬季為冰雪覆蓋,雄姿潛隱外,其餘季節都裡著墨綠色的外衣,顯得無比的神祕與威重。山,高得可以上達「天聽」,是大自然賜給村民的一個氣象觀測站,在這個世外桃源的勝境裡,村中父老由於累世經驗的傳承,更精準地掌握了氣象變化的潛規律,清晨,只要站在門前的稻場上,一雙手交疊在背後,再舉目向遠處的群峰一望,只要看到山頂上雲霧繚繞,睛光乍現,就知道天要變了,夏天雷暴雨季節,最為應驗,遙看遠方烏雲的陣勢,在乾坤兩氣的撼動下,加速地推移,演化,挾著風雷,一座山峰掃過一座山峰,從長空直撲而下。
 
山,興雲雨,純樸的村民,終日與山、與雲雨生活著,他們從認識自然,到適應自然,利用自然,從來既不能也不敢去征服它,改變它,所謂「人定勝天」,那是一句冒犯天威,強奪自然的話,他們並不認同,只對天,從內心深處,存著一份敬畏,隨意褻瀆或破壞,是違背自然法則的,最後一定遭到災難性的反撲,因此,使原始的自然景觀與和諧的自然生態,才得以完整保存到今天,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鄉人可能不懂這些宋儒的哲理,可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確實作到了,使我幼時在故鄉,也能享受到山林的樂趣,見識到風雲的變幻!
 
山,是雄偉的,永恆的,有山之處必有水,山水結緣,所謂「山高水」長,國畫以山水為取材,是文人靜觀萬物的結果。山,它默默地涵養了水源,由水源培養了萬木,放眼望去,都是茂密的樹林,不必問那些是棟梁之材,那些是木柴,但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在故鄉,從未聽過人工造林,也從未聽過水土保持,鄉人對大自然採取「垂拱而治」,任萬物憑其物性,就地自然生長,繁衍,不以人的私心和欲左右天意,「扭轉乾坤」,尤其是那一年四季常青的松樹,沒有人知道它先前的來歷,也無人去關心它生長的過程,當然,更無人也不注意它的病蟲害,很奇怪的,我在故鄉走遍山林,從未看到自然枯萎的松樹,只見到它的生長,它的成林,數量多了,知道它是山林的主角,高出物表,知道它已成材了,可為世
用。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