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

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

  • 定價:360
  • 優惠價:7251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如何理解複雜的大腦與心智?大腦科學家謝伯讓的6本推薦書單

    文/謝伯讓2017年07月12日

      1996年,天下文化出版了知名精神醫師奧立佛.薩克斯的著作《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與《火星上的人類學家》。這兩本書,可以說是腦科學中文科普書的濫觴,薩克斯書中令人匪夷所思的諸多病人故事,讓當時剛進大學的我看見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奇異世界,並從此立定了研究心靈與大腦的人生目標。19 more
 

內容簡介

你我都是訊息,我們的參與使這世界存在。

  五顏六色的衣服、斑駁粗糙的圍牆、風吹起沙沙落葉、
  滑過嘴角的微鹹汗水、飯鍋邊飄升的香氣,
  意識使我們擁有感覺知覺經驗,是自我與一切的根源──

  似乎從這一刻的感受發生後,世界才誕生。

  我的體驗構築記憶,記憶累積成歷史。
  在浩瀚宇宙中、在時間長河裡,我出現在此地此刻。
  除去外在的身分和歷史,「我」是誰?「誰」又是我?

  運用大量物理學、人工智慧、腦科學、動物行為學和哲學的材料,但本書不是科普、也不是哲普,可說是尋求「心靈是什麼?」與「世界是什麼?」的研究成果。穿梭於各類領域並引用最新資料,試圖處理許多根本性的問題,帶領讀者到思考心靈與世界問題的最前線。

名人推薦

  李國偉  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杜培基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高涌泉  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郭博昭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所長
  梁庚辰  臺灣大學理學院副院長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傅大為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教授
  葉素玲  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冀劍制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謝伯讓  杜克─新加坡大學醫學研究院助理教授
  謝仁俊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謝豐舟  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林映彤  陽明大學心智哲學所助理教授
  專文導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洪裕宏


  現職│國立陽明大學 心智哲學研究所 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 哲學學士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哲學與認知科學博士

  經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副研究員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所) 教授兼創系系主任(所長)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 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 教授兼創所所長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創院代院長

  哲學專長領域為意識研究、心靈哲學、聯結論、神經網路、認知科學、邏輯與計算理論。

  致力於推行臺灣哲學學術研究國際化,為臺灣建設許多哲學學術研究軟硬體基礎設施。

  1992~2010年間共主辦十八場專業哲學與大眾哲學學術研討會;2008年爭取到國際最頂尖的意識科學研究學會年會主辦權,開啟建立亞洲意識哲學與科學研究社群的第一步;2009年協辦朝向意識科學年會;2010年擔任甫成立的亞洲意識學會理事會成員。
 
 

目錄

第一章 探索心靈與意識
意識問題是什麼?

第二章 心靈從哪裡來?
心身如何交互作用?
心或意識到底是什麼?
心即是腦
心理狀態不是腦狀態:功能論
易解問題vs.難解問題

第三章 破碎的心靈
身體和心靈分離的女士
卡普格拉症與科塔爾症
自我的解體:腦傷與中風的影響
裂腦症(Split-Brain Syndrome)
自身幻視症(Autoscopia)
盲視(Blindsight):無意識的視覺
情緒意識障礙(Alexithymia)

第四章 動物有沒有意識?
動物會做這些事!
從認知到心靈與意識
意識的三個層次
動物的感覺世界

第五章 機器人可能有意識嗎?
涂林算機:當代電腦理論的起點
通用涂林算機(Universal Turing Machine)
電腦能做什麼?
模仿遊戲(Imitation Game)
華語房間論證
電腦的侷限:科技再進步都無法突破?
停機問題(The Halting Problem)
葛代爾不完備定理(Go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

第六章 從腦到心靈:意識怎麼產生的?
意識的神經關聯(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ness)
意識經驗是難解問題(The Hard Problem)
做為蝙蝠的感覺是什麼?
什麼是主體性(subjectivity)?
解釋的鴻溝:意識之謎是否無解?
或許需要一場科學大革命
心靈與腦是同一事物的兩個面向嗎?
意識之謎果真超過人類理性悟性的極限?

第七章 自我、時間、記憶與意識經驗
古代人沒有意識、沒有自我?
自我存在嗎?
索引詞、觀點與世界:客觀世界少了什麼?
自我是一種東西:實體論新解
原始自我,核心自我和自傳自我:意識的發生與發展
失去自傳自我的感覺
自我的神經基礎:基態網路
心靈時間:意識的時間因素
時間與自由意志

第八章 訊息、夢、虛擬實境與靈魂不朽
世界有沒有底?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嗎?
比粒子更基本的?
最基本的存在是場嗎?
It from Bit:一切從訊息來
莊周夢蝶:哪一個世界才是真實世界
擴充實境與虛擬實境
活在電腦模擬的世界嗎?
模擬世界與全息投影
靈魂不朽

第九章 一即多,多即一,世界本一體
世界的層次階層與化約論
如何發現世界的層次?
扁平世界觀的麻煩
萬物相互關聯,沒有事物獨立存在
物理世界與訊息潛能的關係
顯出秩序和隱入秩序
從一粒沙看到世界
碎形、全息與訊息潛能
從單子看到世界
世界由一而生:史賓諾沙的雙面理論
上帝、太一與道:流轉不息的開展與收捲

第十章 永遠的奧祕?上帝的心靈?
唯物論,唯心論,二元論與雙面理論
訊息、全息、量子(訊息)潛能、太一、上帝:世界的根本存在
意識在哪裡?意識是什麼?

附錄
人名、關鍵詞中英文對照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68498
  • 叢書系列:Knowledge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書展活動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探索心靈與意識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溫伯格(Steven Weinberg)非常樂觀地說:「目前我們尚未有最後的理論(the final theory),而且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現最後的理論。但是我們一次又一次捕捉到一些暗示,告訴我們其到來之日不遠。物理學家在討論問題時,若發現漂亮的數學觀念與真實世界相干時,總覺得黑板之後有深刻的真理,預示存在一個最後的理論,使我們的數學觀念與世界如此相干。」溫伯格是一個科學的樂觀主義者,相信有一天可以發現最後的理論,解釋世界的一切事物。在特定的意義下,溫伯格認為物理科學能夠描繪完整的世界,人類的理性與悟性可以完全理解世界。
 
像溫伯格這樣的素樸樂觀論者不在少數,但也不乏悲觀論者,天文生物學家夏爾夫(Caleb A. Scharf )在《科學美國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提出幾個我們尚不瞭解、甚至可能永遠不能瞭解的問題,其中一個是為什麼這宇宙存在?為什麼這世界是有(being)而不是一無所有(nothingness)?霍根(John Horgan)在其《科學之終結》一書中認為,科學的主要領域如粒子物理學、宇宙學與演化生物學等,已發展至其顛峰。物理學家已無法超越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無法提出比大爆炸理論(The Big Bang Theory)更深刻的理論;生物學家已無法超越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演化論與基因遺傳學。一九九九年時,霍根甚至悲觀地預測人類永遠沒有希望完全瞭解意識(consciousness)與心靈。
 
每個人都有意識經驗,它是我們生活中非常真實的經驗。然而,科學家到近二十年來才開始嚴肅地探討意識問題。在八?年代以前,尤其是在行為主義的全盛期,意識研究甚至於是科學上的禁忌。知名腦科學家科赫(Christof Koch)在其《意識:一個浪漫化約論者的懺悔》書中說:「到八?年代末,撰寫關於意識的論文代表你的研究已經衰落,嚴謹的自然科學家不可以談論意識,只有退休的諾貝爾獎得主?哲學家與神祕論者可以。」科赫開始與克里克(Francis Crick)合作研究意識時,還沒有取得終身職。有資深科學家找科赫去用午餐,告訴他在拿到終身職之前不要研究意識。克里克已是諾貝爾獎得主,倒是科赫自己的工作尚無保障,最好做學界主流接受的研究,至於意識就等退休後、或是生命告終前擔心靈魂往哪裡去時,再研究吧!

會員評鑑

4.5
12人評分
|
1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1
|
2024/02/21

內容貧乏專業不足

由於作者名聲在外,本以為是一本內容紮實,起碼可以深入淺出的哲學著作。前半段還算通俗有餘,專業度稍低;到了後半段真不知道該算是偽科學還是錯誤的物理學挪用,到了結尾更是進入宗教境界、不知所云。
只能說大失所望。
展開
user-img
4
|
2023/04/28
劇透警告
知識含金量極高的一本著作,本身對於演化、生物、生理學以及大腦科學有興趣,看到作者自身也為了研究型意識而進行跨領域的學習,並且以之為工具進行關於意識的探討,大感震撼,完全折服於作者龐大的知識量之下。更令人驚喜的是,雖然作者在一本書中塞進這麼多領域的東西,卻不會給人是為了賣弄知識而加進去的,內容環環相扣,論證清晰,讀來酣暢淋漓。

意識究竟如何產生?學界其實並沒有答案,甚至是較為主流的說法“意識是大腦活動的歷程”,學界發表支持此類研究的成果時仍然有許多支持該理論的科學家相當心虛,因為並沒有一個人能夠提出大腦歷程“如何”產生意識的方法。同時作者並不完全偏向某一種理論,而是像個偵探般與讀者一起探索與思考,非常有趣。本書因為牽涉太多領域,其實並不好讀,需要時刻查找資料補充背景知識。然而閱讀這類書籍的樂趣就在於不斷挑戰自己去學習不熟悉的知識。推薦給喜愛閱讀的朋友們。
展開
user-img
4
|
2018/11/04
若能去除無關乎意識議題的政治評論章節,那就更好了。
外國此類書籍都會儘量避免過多無用的政治辭令。
此書是科普類的書,不是專為批判國民黨所寫的書。學術若成了政治工具,那就像似回到政教合一的暗黑年代。
若購買前知道本書的政治味厚,我就不會買下它了。
展開
user-img
5
|
2018/01/20
整個結構如大腦般緊密結合,其知識跨度相當廣,哲學、腦科學、物理、生物、量子力學等,讀來十分有趣,作者文筆清晰而淺顯,儘管有些知識並非熟悉,但筆觸讀來相當舒服。
不建議把這本書當作科普書,因為這不是一本書,要形容的話,我會說這是本關於意識科學的概論。
展開
user-img
2
|
2018/01/04
作為一個對腦科學、心靈、心理、意識、哲學,沒太多瞭解研究,單純是有興趣想從這本書一窺究竟。這本書前半部,講的部分還讀有所獲。後半部似乎多是哲學加科學思考部分,並非以一般人能懂得方式撰寫,不知所云。
而且後半部,提到許多人物的思想、假設、難題、觀點、理論,全部都大雜燴在文章裡頭。感覺並無有好好的邏輯整理,對於想輕鬆看本書的人,後半部真的是艱澀難讀,食而無味。不懂作者寫這些內容在科普書,是期待一般大眾能獲得什麼!? 而且很多的內容一再的重複提及,感覺並無有這個必要。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