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書經破譯

書經破譯

  • 定價:700
  • 優惠價:963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9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譯文以管曙光編《四書五經》本為主要參考,並加以分段、點校、增補、詮釋,卒成本書校釋部分。附以數十年研究豬經《書經》、《洪範》、天文、星學、曆數、地理、河圖洛書數學等之心得、繪製成表,增以歷代線裝古籍等相關圖冊資料整編而成,是為歷代研究《書經》、《洪範》、數學、曆算中最為完整的一部,俾供有志學習者參考應用。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

  右翻第一部分:題辭、聖哲傳承、書序、《書經》簡述、《洪範》簡述、篆文、唐石經、監本石印、宋板《書經》圖、欽定《書經圖說》。

  第二部分:《書經》校釋。

  第三部分:四聖之聖德等。

  第四部份,即左翻部分:《洪範》洛書九宮中的數字奧秘、《洪範》數學的數字奧秘等。

  對於其他研究書經與洪範數學知相關參考書籍,尚有《洪範易知》、《易學大會論文集》、《天學曆數論文集》、《皇極大數易學集成》、《皇極經世太乙神數合集》等多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家騁


  1948年1月,出生於台北,中華民國易經學會理事暨易經主講、華岡傳統醫學會副會長、港九中醫師公會永遠名譽會長。中華易學月刊專論數十篇,媒體專欄超過三千篇。著作易學提要、易學與醫學之綜合研究、洪範易知、易術概要、七政三王真躔萬年星曆、星海辭林六巨冊等。講授易經、天文、中西星象、三元地理、擇日等卅餘年。
 
 



黃家騁

 
  《易經》象義與《洪範》數理,皆六經之旨要,乃中華文化之本源,為儒道理學之所宗,亦聖賢至道之要領,本諸河圖、洛書,係羲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陳邵、朱蔡、陸王聖賢一脈道統所授受。
 
  孔子嘗訪從老子,得《連》、《歸》之易,子曰:「吾得坤乾焉」(見《禮記》及《周易正義》)。惜《連》、《歸》與《洪範》,自孔子而後皆佚傳。余先祖黃氏道周曰:「易更四聖,其象已著;範錫神禹,其數不傳」。
 
  【洪範私傳非失傳】
 
  《洪範》自孔子後,並未失傳或絕傳。傳至宋之摶、雍、西山蔡氏得之,與朱子互為師友,朱授《易》與西山,蔡則將《範》授予朱,相互切磋,傳承無間,西山著有《洪範皇極》、《書集傳》等。
 
  至於明季,白沙、陽明心學更以「心」與「靜」為學說中心。中心即「中五皇極」,一切在心。陽明有云:「人胸中各有一聖人」,即指「人皆有心」、
 
「一切惟心」、「心即一切」、「心即聖人」、「聖人即心」。
 
  白沙為新會、江門名儒,為明代著名思想家,創「嶺南學派」。其心法「以靜為主」。認為「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其弟子有湛若水等人。
 
  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號實齋,廣東新會會城都會鄉人,後遷居白沙鄉,世稱「白沙先生」。少時信奉程朱學派。師從名儒吳與弼後歸里,困學知變,居白沙里,閉門苦讀,「窮盡天下古今典籍,旁及釋老稗官小說」。遂超脫程朱矩矱,「學宗自然」,與莊子接近。卅九歲後進京,深得國子監祭酒邢讓賞識,「颺言於朝以為真儒復出,由是名震京師。是嶺南唯一詔准從祀孔廟學者,諡號「文恭」。有「嶺南第一人」、「廣東第一大儒」尊譽。
 
  黃氏族祖宗羲,字太沖,號梨洲,世稱「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曆算學家、教育家等。學識淵博,大凡天文、曆算、音律、數學、地理、經史百家,釋道、農工等無不深究。治學以捍衛「陽明心學」自任,力主「誠意慎獨」之說。亦重史學之鑽研,服膺者如萬斯同、全祖望、章學誠等皆以史學名家,蔚為「浙東學派」。
 
  洪範之學歷經宋陳摶希夷、邵雍康節、朱熹仲晦、蔡沈西山,明季陳獻章白沙、黃宗羲等一脈以「心學」為宗之理學家。
 
  【家學傳承洪範學】
 
  理學傳承至族親黃震川,清末舉人,鼎革以後,歷任新會縣教育局長及學校校長二十餘年,為教育行政設施建設甚宏,作育至廣,壽臻百歲。再傳父親黃敦涵(復臺),皆以「心學」、「心理學」等作為學術的中心思想,稱為「順德學派」。余祖父新會,與白沙同鄉,後遷居順德為籍。
 
  父親提出「心即天」、「明天理」、「天心一體」的「新心學」主張。闡明「天心即天理」、「天理即人心」。簡言之,即天理與心理合一的「天心一體論」。以與陽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學說相互呼應,並傳承《洪範》等絕學。
 
  余既得《易經》、《洪範》、《皇極經世》等絕學之傳承,未敢藏私,逐步整理、演繹、編述、出版,將之公諸於世,以為恢宏中華文化,發皇宋明理學、心學一脈。青年時期曾造訪同道,三軍參謀大學戰略專家鄭燦少將教官,切磋《易經》、《洪範》、《皇極經世》等絕學,鄭著有《易學啟蒙》、《易經與策略運用》、《八陣圖與奇門遁甲》等書。
 
  鄭將軍驚嘆余對經學、《易經》、心學、數理之傳承、努力與成就,讚為「驚世奇人」,並勉應予公開傳授、著述、推廣,避免私學授受而致失傳。
 
  一九七五年余受邀參與「中華易學講座」講授「易經術數」時,鄭將軍特邀蔣緯國校長參與聽講學習,蔣曾先後指派多批數十位教官教授,同時參與聽講,將《易》學與數理應用研究推向高峰,蔚成研究經學與術數風氣。同時余邀聘鄭將軍講授《易學啟蒙》與象數課目,易學數理研究亦因此光大。
 
  【洪範為治國大法】
 
  「洪」者大也,「範」者法也,「洪範」者,天地之大法、治國之大法也,百世所取效者也。禹、湯、伊、箕所傳,乃治世蒞政之至道統括天人,綱紀萬象,為聖道之要領也。
 
  故陳氏師凱曰:「《洪範》,上稽天文,下察地理,中參人物、古今之變,窮義理之精微,究興亡之徵兆,徵顯闡幽,彝倫所敘,秩然有天地萬物,各得其所之妙」。
 
  王氏樵曰:「人心惟危,四語聖學,傳心之妙古之聖人,遠觀近取,或得之意,或得之象,醫者得之意,術者得之象,卦以象為體,範以意為用。洪範一書,理義古奧,條貫錯綜,沿二千年,未有之改,傳禹箕之撰,與《易經》同觀,融神聖之奧義,綜經典之微旨也。
 
  有以尚書為天書者。《尚書正義》引鄭玄:「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書然,故曰《尚書》」。《史通•六家篇》引《書緯•璿璣鈐》:「尚者,上也。上天垂文,以布節度,如天行也」。
 
  有以尚書為君上之書。《論衡•正說篇》:「《尚書》者,以為上古帝王之書;或以為上所為,下所書」。 
 
   有以尚書為上古之書。《尚書正義》:「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來之書,故曰《尚書》」。《春秋說題辭》:「尚者,上也。上世帝王之遺書也」。
 
   《洪範》之學,耑言天人感應,一以好德為至。孟子言人性好善,猶水就下。洛書縱橫十五,皆貫串皇極,以敘九疇,自人視之,則為常理,自聖人視之,則以為上天相協,陰鶩之心也。
 
  孔聖一生,沉研《易》與《洪範》,凡《詩》、《春秋》,五紀歷數,絀伸進退,皆從此出,所謂歲月日辰,閏食休咎,民生所繫,陰騭相協,盡在於此。
 
  近繹經典精奧之言,無踰《易》與《洪範》,是皆所以明道經世之書也,但言天地之至道,為聖學之要領。故黃氏道周曰:「千古疇《範》之學,託於仲尼,觀於《繫卦》、《春秋》,得其蘊矣」。
 
  又云:「《洪範》之本,出於唐虞,唐虞之用,極於神農」。是則《洪範》之學,遠襲羲農之圖義,而近跡禹孔之微意者也。因失傳千載,世所罕傳,今得《洪範》經義,特增繹闡詳,公諸於世。
 
  本書之作,深蒙嚴尊之傳承、誨教與督訓;而責成其事者,為毓鋆老師創辦的奉元書院諸位學長和參與學習切磋的同道、同好們,深致悃謝摯誠。本書譯文以管曙光編《四書五經》本為主要參考,並加以分段、點校、增補、詮釋,卒成本書校釋部分。
 
  因應課程教學需要,附以數十年研究豬經《書經》、《洪範》、天文、星學、曆數、地理、河圖洛書數學等之心得、繪製成表,增以歷代線裝古籍等相關圖冊資料整編而成,是為歷代研究《書經》、《洪範》、數學、曆算中最為完整的一部,俾供有志學習者參考應用。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
 
  右翻第一部分:題辭、聖哲傳承、書序、《書經》簡述、《洪範》簡述、篆文、唐石經、監本石印、宋板《書經》圖、欽定《書經圖說》。
 
  第二部分:《書經》校釋。
 
  第三部分:四聖之聖德等。
 
  第四部份,即左翻部分:《洪範》洛書九宮中的數字奧秘、《洪範》數學的數字奧秘等。
 
  對於其他研究書經與洪範數學知相關參考書籍,尚有《洪範易知》、《易學大會論文集》、《天學曆數論文集》、《皇極大數易學集成》、《皇極經世太乙神數合集》等多種。
 
  二○一六(民國百○五)年丙申六月十八日黃家騁謹識於經世書苑
 
  至宋季陳摶希夷,獨得先天至道,傳「龍圖」與「疇書」,邵子康節因「龍圖」演成先天六十四卦方圓象數四圖,並依《易經》、《洪範》著《皇極經世書》,闡發《易》、《範》至道,天地至理,即「大中至正,應變无方」。
 
  故《易》與《洪範》皆聖賢統一之所承。《繫傳》子曰:「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之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十一章)。
 
  邵子曰:「上世聖人皆有《易》,作用不同,其道一也;今之《易經》,文王之易也,故謂之《周易》。伏羲之《易》,無文字語言,獨有卦畫次第而已,孔子於《繫辭》實述之矣」《皇極經世書》。
 
  是則,繫辭諸《易》之為道,與《範》表裏,其象為八,其數體十用九,乃藏道而顯德,言陰陽之至道,天地之本原,彰天道之大德曰生生;《範》之為德,與《易》經緯,其數為九,其象體十有八,乃藏德而顯道,語三才之大法,萬物之致用,表天理之至道曰「建極」(建用皇極)。
 
  《易》之為卦,帝出(震)、齊(巽)、見(離)、役(坤)、說(兌)、戰(乾)、勞(坎)、成(艮),為象八。《範》之為疇,曰(五行)、敬(五事)、農(八政)、協(五紀)、建(皇極)、乂(三德)、明(稽疑)、念(庶為)、嚮(五福)、威(六極),為數九。
 
  《易》以陰陽分,極儀象卦而小成,六位而成章,三極之道也,六十四卦而成易;《範》以純正質類,三才九疇而小成,四質而大成,元會運世之用也,八十一疇而成範。《易》之太極,為《疇》之建用;《易》以天地日月,為《疇》之五行星辰,二五合參,參伍錯綜,天道乃明,天人遂通。
 
  夫《易》者,本諸河圖,參於洛書,體數而用象,是曰「象經」;《洪範》者,原諸洛書,稽於河圖,體象而用數,是謂「數經」。劉氏歆曰:「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互為表裡」。
 
  皆推闡天地原始,經世致用之聖學,統括天人,綱紀萬象,為聖道之要領。後世聖人有志於堯舜之道,或傳聖賢之學者,必在斯書也;有志聖賢之學者,亦必在《易》與《範》學上用心方可。
 
  今得其學得窺堂奧,特增繹闡詳,述作本書,以發古證,以啟後學,上冊名曰《易學提要》,下冊題曰《洪範易知》。
 
  本書之作,深蒙嚴尊之誨教督訓,而責成其事者,為徐氏芹庭博士、潘氏養和教授,及吳劍聲、韓麗儀博士伉儷,並蒙謝副總統題勉「繼往開來、發揚光大」珍語,及張其昀博士親題書名,深致悃謝摯誠。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歲次己未九月二十八日黃家騁謹識於經世書
 
  《易‧大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孔氏安國曰:「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河圖洛書,載諸典籍,易傳言明,是為《易》與《洪範》之本原,亦中華文化之根源。
 
  劉氏歆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水,錫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互為表裡」。班書《五行志》云:「河圖命庖,洛書錫禹,八卦成列,九疇逌敘」。李奇注曰:「河圖即八卦也,洛書即洪範九疇也」。是則河圖洛書,確有定論矣。
 
  陳摶希夷傳龍圖、疇書,據釋象數。河圖洛書,古者分作兩象,實則為一象,而體用有異。蓋圖為書之體,書為圖之用;河圖為「先天之學」,出於天道自然,洛書乃「後天之事」,據于對待流行,然皆出於天地之理,不可離分。雖圖書異名,實圖已含書,體中有用,河圖十數五十五點,已蘊洛書九數四十五點,故羲聖兼取圖書,則作先後天八卦。
 
  故朱子曰:「雖時夫圖者,河圖之數也;方者,洛書之文也;羲文因之而作《易》也,禹箕敘之而作《範》也;而羲禹則作圖書,經緯《易範》,表裡象數,兼賅體用,猶太極中兩儀之不可分也。因天命則卦,因神錫作疇,故聖人則作易範,其原皆出天意賜命,以規章圖書,敘陳象數。
 
  《易》之為道,與《範》表裡,備列天人,法天符地。《易》言王道,以章天德,其數為九,其象為十。《範》言天德,以章天道,其象為八其數用九。
 
  《易》之體象八者,曰乾以自強,坤以厚載,坎以常習,離以繼照,震以脩省,艮以止思,巽以申命,兌以理澤,皆藏道而顯德也;其數九者,乃乾九、震八、坎七、艮六、兌四、離三、巽二、坤一,中五寂然不動,其用凡八。
 
  《範》之體九,曰慎獨五行,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建用皇極,乂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徵,嚮成福極。其象十者,乃行一、事二、政三、紀四、皇五、德六、疑七、徵八、嚮九、極十;其用八者,八政也,即食一、貨二、祀三、司空四、司徒五、司寇六、賓七、師八;其於政也,如食之養生、貨以阜民,祀以報本,司空掌土,司徒掌教,司寇掌禁,賓以柔遠,師以除暴,與易卦合,而禮祭敵化,政刑民用,施於無窮,乃藏德而顯道也。
 
  本書為《易學提要》之續編,《易經》象學,詳見上冊,再述《洪範》數學,以見天則聖作之大法也。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歲次己未九月二十八日黃家騁謹識於經世書苑
 
  《書經》與《清華簡》黃家騁
 
  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曾週遊天下,輾轉列國,見道義不行,退而居魯國,設教于杏壇。年六十八,刪詩書,贊周易,訂禮樂,修春秋。年六十九,子鯉卒。七十三歲卒。孔子處於春秋時代,華夏天下觀開始成形。士人開始思考天人之道,原本的貴族文化、教育也逐漸流入民間,學術與傳授普及,孔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開展戰國諸子百家之先河。《易傳》、《春秋》、《孝經》、《論語》成為本人思想的主要著作。
 
  孔子開創了易學,並由他率先提出了「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作為其「仁學」的哲學基礎,他辯論仁義,「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曰仁曰義」,又論及六畫,「六位而成章(彰)」。
 
  【尚書今古文】
 
  《尚書》有「今文」、「古文」之別,其先由於文字之不同。
 
  「今文」是伏生所傳,用隸書,漢世所通行,稱為「今文」。「古文」為孔安國所傳,孔子壁中書,用蝌蚪文,漢世已不通行,故稱為「古文」。晉元帝時,豫章內史梅賾獻《古文尚書》及孔安國《書傳》,一時學者益信其說,遂以為真孔壁書行於世。
 
  此書比伏生多二十五篇,又析伏生書為三十三篇,並序共五十九篇。宋吳棫、朱熹皆疑其偽,清初閻若璩撰《古文尚書疏證》一書,專辨東晉晚出之《古文尚書》及孔安國傳皆偽造,而其讞乃定。嗣是辨之者數十家,人人皆稱「偽古文」、「偽孔傳」矣。
 
  【古文尚書】
 
  梅賾所獻《古文尚書》,也包括伏生的今文二十九篇,並非全為偽作.據陳夢家先生考證,偽孔傳當作於第四世紀的東晉,出於江左,為南人之學。
 
  故偽孔傳雖然已被證明並非西漢時期的孔安國所撰,但其為伏生所獻今文《尚書》二十九篇所做之傳,因兩漢學者所做注解均已散失,結果我們現在也就只能讀讀梅氏偽造的《尚書》了,但是梅氏本中也不是全是偽造,歷代的學者都對他進行了考證,偽造的篇目也是確定的。
 
  據說當時的焚書坑儒由梅賾《古文尚書》,附有孔安國所作的《尚書序》,有云:「及始皇滅先代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書於屋壁」。隨著《古文尚書》被定為官書,坑儒的說法就被延續下來。這裡的「術士」指傳習儒術的士君子,並非方術之士。「坑」又作「阬」,指活埋,也就是屠殺。
 
  【廿五篇偽古文尚書】
 
  [虞書]大禹謨。[夏書]五子之歌、胤征。[商書]仲虺之誥、湯誥、伊訓、太甲三篇、咸有一德、說命三篇。[周書]泰誓三篇、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陳、畢命、君牙、冏命。
 
  余持異議,儒者之於「命」深惡痛絕,認係算命、個人之命,不知此為「天命之命」,天地自然之現象,凡篇名有命或篇中與命相關皆列偽書,偏頗之論。
 
  【古文《尚書》係偽書】
 
   相傳孔子編成《尚書》後,曾把它用作教育學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書》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歷史文獻,《尚書》是我國歷代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政治課本」和理論依據。然而由於真正的《尚書》命運多舛,兩千多年來,我國學術界一直對傳世的古文《尚書》存在真偽之爭。
 
  在清華大學入藏的一批戰國竹簡中,專家們激動地看到了失傳兩千多年的《尚書》真正原貌。事實證明,現今傳世兩千多年的古文《尚書》確係偽書。
 
  【真正的古文《尚書》命運多舛】
 
  據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劉國忠教授介紹,《尚書》相傳為孔子編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將上古時期的堯舜一直到春秋時期的秦穆公時期的各種重要文獻資料彙集在一起,經過認真編選,挑選出一百篇,這就是百篇《尚書》的由來。相傳孔子編成《尚書》後,曾把它用作教育學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書》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佈《挾書令》,禁止民間收藏圖書,凡是民間收藏的《詩》、《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燒毀。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毀。漢代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漢代通行文字隸書寫的《尚書》,共二十八篇,人們稱之為今文《尚書》。
 
  西漢時期,相傳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的,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經過孔子後人孔安國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書》多16篇。
 
  然而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戰亂中,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這部《尚書》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書》33篇、古文《尚書》25篇。現今流傳兩千多年的《尚書》,全都是根據梅賾所獻的這個本子編修。
 
  我國宋、元、明、清的許多學者,都對梅賾所獻的這本來歷蹊蹺的《尚書》產生疑問。一些學者認為「《尚書》唯今文傳自伏生口誦者為真,古文出自孔壁中者盡為後儒偽作」,清代學者閻若璩還專門寫了一本《古文尚書疏證》,系統論證古文《尚書》為偽作。但也有一些學者堅信東晉以來的古文《尚書》不偽,認為現存的古文《尚書》可能是根據秦火以後所傳的零星斷簡,增補而成。
 
  原文現身《清華簡》證實古文《尚書》係偽書
 
   [2012-1-6]由清大校友拍賣購得,再捐贈母校入藏的一批「戰國竹簡」證實,現今傳世兩千多年的古文《尚書》確係偽書。
 
  在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中西書局」出版的「清華簡」第一輯整理報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收錄了《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金縢》、《皇門》、《祭公》和《楚居》共九篇簡文。
 
  其中屬於古文《尚書》一類的文獻有《尹誥》篇,專家將其與傳世的古文《尚書》中《咸有一德》篇進行比對後發現,「清華簡」《尹誥》屬於秦始皇焚書之前真正的《尹誥》寫本,而傳世的古文《尚書》中《咸有一德》篇與之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相同的例子還見於《說命》篇。傳世的古文《尚書》中的《說命》篇共由三篇組成,記載了商王武丁與其大臣傅說之間的相關事蹟。「清華簡」中也有《說命》篇,題為《傅說之命》,也是由三篇組成。其中部分內容與《國語‧楚語》的引文完全一致,證明是先秦時期《說命》篇的原貌。
 
  然而同《尹誥》篇一樣,傳世的古文《尚書》中《說命》篇與「清華簡」《傅說之命》也完全不同,證明也是後人編造的。
 
  「從『清華簡』提供的這些證據來看,傳世兩千多年的古文《尚書》確實是一部偽書,自北宋以來,許多學者對它的懷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確的」。劉國忠說:「通過『清華簡』,我們不僅真正看到了古文《尚書》的原貌,還可以為一千多年來的古文《尚書》真偽之爭畫上一個圓滿句號,令人欣喜異常」!此應是收錄與刻書年代不同產生的不同版本,非全係偽書,如同《帛書周易》。
 
  [左]贈與清華大學的《楚簡尚書》[中]算表(局部)[右]漢時伏生授經圖
 
  【「清華簡」發現不為後人所知的《尚書》篇目】
 
  據劉國忠介紹,「清華簡」中《尚書》一類文獻中,還有一些從來不為後人所知的篇目,如已收錄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的《尹至》篇和《保訓》篇。《尹至》篇共有四支竹簡,簡長45釐米,原無標題,簡背有次序編號。簡的長度與字體風格均與《尹誥》篇相同,內容也密切相關,篇中所述的是伊尹見商湯時的對話。
 
  在簡文中,伊尹說到夏的民眾怨恨其後(即桀)。關於夏後(桀)的罪惡,伊尹特別舉出「龍(寵)二玉」,即寵愛琬、琰兩位妃子。簡文中還提到了夏民發生疾病。夏末疾病流行、民眾困苦不堪,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民眾與統治者之間的矛盾。
 
  「《尹至》的面世,使我們對夏朝末年的政治和社會狀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同時也使我們意識到,先秦《尚書》一類的文獻確實是很多,除了百篇《尚書》之外,還有許多重要的篇目」。
 
  劉國忠說:「而我們居然能在幾千年後的今天,重新讀到百篇《尚書》之外的《尚書》類文獻,真是太有眼福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17718
  • 叢書系列:命理叢書
  • 規格:平裝 / 662頁 / 15 x 21 x 3.3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