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新譯資治通鑑(十):漢紀五十八~六十、魏紀一~六

新譯資治通鑑(十):漢紀五十八~六十、魏紀一~六

  • 定價:510
  • 優惠價:9548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45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漢紀五十八(西元二○九年)至魏紀六(西元二四五年)間的大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大可


  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

  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十冊
卷第六十六 漢紀五十八 西元二○九至二一三年   一
卷第六十七 漢紀五十九 西元二一四至二一六年   五五
卷第六十八 漢紀六十  西元二一七至二一九年   九九
卷第六十九 魏紀一 西元二二○至二二二年   一五三
卷第七十  魏紀二 西元二二三至二二七年   二二一
卷第七十一 魏紀三 西元二二八至二三○年   二七九
卷第七十二 魏紀四 西元二三一至二三四年   三二九
卷第七十三 魏紀五 西元二三五至二三七年   三九五
卷第七十四 魏紀六 西元二三八至二四五年   四四七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歷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歷史。在儒家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歷史記載者便佔了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歷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秋,依歷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歷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出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面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家學者,歷經千辛萬苦,終獲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面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出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出,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出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別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出,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家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家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秋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向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致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家的通力合作、無私付出,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462288
  • 叢書系列:古籍今注新譯叢書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7 x 23 x 2.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卷第六十六

漢紀五十八起屠維赤奮若(己丑西元二○九年),盡昭陽大荒落(癸巳西元二一三年),凡五年。

【題解】本卷記事起西元二○九年,迄西元二一三年,凡五年。當漢獻帝建安十四年至建安十八年。赤壁戰後,曹孫劉三家三分荊州。劉備入吳借得南郡,壯大了勢力,孫劉進入聯盟的蜜月期,南北勢均,三方又忙於內務,故五年間沒有大的戰役。孫權建立鞏固了江北防線,臣服了嶺南地區。曹操破關西馬超、韓遂,平息河北關中民變,鞏固了對北方的統治,加緊了代漢步伐。曹操加九錫,封魏公,增邑冀州,荀彧不滿,予以逼殺。劉備入蜀,從葭萌回軍攻取益州。

孝獻皇帝辛

建安十四年(己丑西元二○九年)

春,三月,曹操軍至譙1。

孫權圍合肥2,久不下,權率輕騎欲身往突敵,長史3張紘諫曰:「夫兵4者凶器,戰者危事也。今麾下5恃盛壯之氣,忽強暴之虜,三軍之眾,莫不寒心。雖斬將搴旗6,威震敵場,此乃偏將之任,非主將之宜也。願抑賁、育7之勇,懷霸王之計。」權乃止。

曹操遣將軍張喜將兵解圍,久而未至。楊州別駕8楚國蔣濟9密白刺史,偽得喜書,云步騎四萬已到雩婁10,遣主簿11迎喜。三部12使齎書語城中守將,一部得入城,二部為權兵所得。權信之,遽13燒圍走。

秋,七月,曹操引水軍自渦14入淮,出肥水15,軍合肥,開芍陂16屯田。

冬,十月,荊州地震。

十二月,操軍還譙。

廬江人陳蘭、梅成據灊17、六18叛,操遣盪寇將軍19張遼討斬之,因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

周瑜攻曹仁歲餘,所殺傷甚眾,仁委20城走。權以瑜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程普領江夏太守,治沙羡21,呂範領彭澤22太守,呂蒙領尋陽23令。劉備表權行車騎將軍24,領徐州牧。會劉琦卒,權以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岸地25以給備。備立營於油口26,改名公安27。

權以妹妻28備。妹29才捷剛猛,有諸兄風,侍婢百餘人,皆執刀侍立。備每入,心常凜凜30。

曹操密遣九江蔣幹往說周瑜。幹以才辨獨步31於江、淮之間,乃布衣葛巾32,自託私行詣瑜。瑜出迎之,立謂幹曰:「子翼33良苦34,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因延35幹,與周觀營中,行視倉庫、軍資、器仗訖,還飲宴,示之侍者、服飾、珍玩之物,因謂幹曰:「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36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37更生,能移其意乎!」幹但笑,終無所言。還白操,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能間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