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強國危機:中國官僚資本主義的興衰

強國危機:中國官僚資本主義的興衰

China’s Rise: Strength and Fragility

  • 定價:500
  • 優惠價:9547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45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官僚資本主義」如何打壓了工農階級造成巨大的貧富差距?

涵蓋底層及邊陲的工農及市民階級視角,駁斥以全球政商菁英為中心的中國觀。 中國是穩固還是脆弱的強權?不滿足於威權資本主義等空泛標籤,香港作家區龍宇分析 在中國,為何官僚即是資本家?為何經濟體越壯大,貧富差距越大?

 

內容簡介

解析「中國因素」最透徹,
台港中藏的公民都不能錯過的鉅著。

  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已成為世界前二經濟體。該如何理解中國崛起?中國是穩固還是脆弱的強權?不滿足於威權資本主義等空泛標籤,本書以「官僚資本主義」的概念捕捉所謂中國特色。在中國,官僚即是資本家,官二代往往是商二代,藉由官商聯手打壓工農階級,中共創造了外資覬覦的投資環境,於是挾持龐大的市場,迅速在全球賽局中攀升。

  中國茁壯的過程不但犧牲了普羅大眾的利益,經濟成長的果實也多流向貪官污吏的口袋。對底層人民的榨取、對邊陲族群的打壓,日復一日累積,早已多次引爆危機,從烏坎事件到雨傘運動,我們已看到人民不斷朝專制政權怒吼。本書從官僚資本、民族主義及社會運動等角度,剖析中國的局勢,並與您一起思考台港中藏公民社會民主深化的可能。

  【CR書系】
  冉冉上升的中國,正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興霸權。全球的學界、商界、政界也紛紛關心中國這間「巨大的實驗室」能變出什麼把戲。中國的崛起,一方面讓我們看到東亞社會如何發展出一種有別於西方的另類現代性,另一方面,也不斷衝擊全球的經濟、政治,甚至社會秩序。在全球資本主義的核心漸漸向東轉移的趨勢下,位處帝國的邊緣、作為島國一份子的你我,無論把中國視為威脅或機會,都應該更深入瞭解它。

本書特色

  ●既不吹捧、也不抹黑所謂的「強國崛起」,而是批判性地探討變革的前因後果
  ●涵蓋底層及邊陲的工農及市民階級視角,駁斥以全球政商菁英為中心的中國觀
  ●兩岸三地的公民及左翼,都能從書中的政治、經濟與社會運動分析得到啟發
  ●社會科學的觀點加上紮實的經驗研究,釐清各種似是而非的中國論:
  【X】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體制變成政左經右
  【O】實際上,擁抱全球資本主義的中共,更向極右派靠攏
  【X】中國將重演西方文明史,在商業新貴的領導下走向代議政治
  【O】資本家與官僚合謀剝削人民,公民社會才是民主化的推手
  【O】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都是人民追求的目標,一個都不能少!

口碑推薦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那些想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以及工人階級抵抗的專制制度之力量的讀者,本書乃必不可少的讀物。」──Immanuel Ness.《革命及抗議的國際百科》編輯

  「本書多為對中國政權的左派批判。『局內人』的馬克思主義視角在當前的文獻中很罕見,這本書在工人運動方面下的功夫尤其如此,非常實用的一本書。」──Gilbert Achca.倫敦東方及非洲研究學院教授

  「本書中文版的出版,對理解當代中國或『中國模式』有重要意義。區龍宇指出,要理解中國崛起的動力與矛盾,不可套用『國家』與『市場』的二分法,而是必須掌握中國革命史,掌握官僚集團、國家機器與各階級的相互關係,才能解釋中國當前既具普遍性也具特殊性的「官僚資本主義」。在思想戰線上,本書也對中國的自由派、民族主義左派提出了有力的批判,並在記錄「底層的反抗」(中國工人的民主抗爭)和「邊陲的覺醒」(香港的雨傘運動)等過程中,探索中國社會與政治變革的前景。全書結構完整、論據嚴謹,是必讀之作。」──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譯者簡介

區龍宇


  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中文系,曾任教師。中學時參加保釣運動,1980年與友創辦先驅季刊,在中英談判時提出香港人民主自決論。長期在社運圈中舉辦講座,及評述中國發展。曾出版《從官僚社會主義到官僚資本主義》(合著)及《反對一切變買賣》兩書。1999年與友創辦《全球化監察》,關注全球化下的中國勞動人權及環境正義,離開後專注中國研究及香港事務,文章散見於香港報章及網媒,另譯有《為何我們需要工會?:美國工會運動簡介》。
 

目錄

中文版序

第一部  強國的崛起
第一章  中國的崛起及其危機
第二章 中國必然崛起,還是可能衰落?
第三章 中國資本輸出的前因後果

第二部 底層的反抗
第四章 當代中國工人的民主抗爭(1989-2009)
第五章 從「主人翁」到「打工仔」:私有化下的中國工人
第六章 社會隔離主義下的農民工
第七章 中華全國總工會今天為誰服務?
第八章 民間抗爭的曙光

第三部 思潮的波動
第九章 全球化下的大中華民族主義
第十章 中共還剩多少社會主義?評汪暉《革命的終結》
第十一章 劉曉波與中國自由派

第四部 邊陲的覺醒
第十二章 自願的聯合還是強迫的一統:評中共的西藏政策
第十三章 共產黨與雨傘運動
第十四章 六個劇本、十萬演員:論雨傘運動的內部張力
第十五章 傘運的意義及傘後路向

註釋
 

中文版序

  中國從一九七八到二〇〇九年,經濟平均年成長高達9.9%,國民生產總值躍升了十八倍。這樣的連續高速增長,當代世界上任何一國都不能匹敵。有研究指出,這個成長率被誇大了,比較現實的評估應為7.5─8%,因此中國的表現,基本上與戰後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相似。我們應該認真看待這個觀點。

  然而,即使中國的經濟表現不是那麼出色,它的高度成長,仍然使它從小農大國,變成一個相當都市化的社會,這種轉型及其影響不容低估。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和製造商,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方面,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它已經進入了中上收入國家之列。

  中國變化之快,使層出不窮的各種理論,出爐不久,便被證明過時了。當二十世紀即將結束時,中國即將崩潰論甚囂塵上, 但只維持了幾年的光景,而取代它的,竟然是中國崛起的論述。最近,這套論述轉變為「中國將統治世界」論,認為中國不只崛起,而且為世界提供了「另類現代性」。無怪乎有左翼學者嘲笑這是「中國躁狂症」的表現。 在中國大陸,親政府支持者甚至說中國共產黨已經開闢了漢唐盛世,或者開發出所謂中國模式,保證了中國的長期繁榮。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財富高度集中,而這往往犧牲了勞工和環境。一次又一次,不同作家預測中國出現大規模的民主反抗高潮,甚至革命。二〇一一年初,當阿拉伯之春橫掃中東,小規模示威也出現在北京和上海街頭了,這時很多人預期中國也會出現大變。這沒有發生。

  中國的發展撲朔迷離,也反映在一次國際機構所進行的民意調查。二〇一〇年,中東革命前六個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和蓋洛普市場調查公司(Gallop Market Research Corp),同時在中東進行民調,而結果相同──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處境很吃力,而不是寬裕。這兩個調查,也與後來的阿拉伯之春,相當吻合。但是,他們對中國的民調結果卻相左。皮尤的調查發現,「中國顯然是最自我滿足的國家。近九成(87%)的中國人滿意國家的方向,91%對當前經濟感覺良好,87%對中國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 與此相反,蓋洛普調查發現,只有12%的受訪者認為經濟寬裕,多達71%的人認為處境吃力。 二〇一一年3月,皮尤研究發表文章,題目是〈樂觀的中國人不準備發動茉莉花革命〉。 此文似乎顯示該機構頗以其調查結果更準確為榮。無論如何,對中國的兩種矛盾的調查結果,反映研究中國之難。

  中國為什麼發展這麼快?為什麼中國的發展充滿不可預測性?經濟成長會持續下去嗎?崛起的中國向何處去?它真的代表另一種更好的現代化?它是否會認真挑戰美國霸權?抑或中國面臨內爆的危險?

  談到當今中國的社會/國家性質,概念名稱可說是琳瑯滿目。一位任教於香港的學者丁學良,說用來命名中國的體系之名稱高達十八個,從威權資本主義、商業列寧主義到儒家資本主義,不一而足。 這個有趣現象,再次反映,中國的崛起是二十一世紀最大謎團之一。這份名單肯定不完整。他沒有提及官方的命名,即「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中國內外,都有人同意這個命名。

  《經濟學人》在其二〇一二年1月的特別報告中,則把中國歸類為國家資本主義。考慮到中國的驚人成長,相當程度是國家主導,這個說法自有一定道理。最近,世界銀行發布《2030年的中國》,再次建議,中國政府應促進更多私有化和放寬管制,理由是只有自由市場和私營部門,能帶來效率和成長。然而,此論無視中國的高速成長,已長達三十年,卻相當依靠國家之積極干預,以及國家控制經濟命脈,而非只依賴所謂自由市場。

  如果說中國是一種國家資本主義,那麼它也很特別,所以擁有自己的名字可說當之無愧。這個名字便是「官僚資本主義」,因為此名抓住了中國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特徵,即官僚(bureaucracy)的核心作用。是這個階層,把中國從非常敵視資本主義,轉變為徹底的資本主義,同時,它還透過壟斷國家強制力和金錢的力量,使自己致富。以此為切入點去分析,較能撥開迷霧。但如果僅止於此,那就無法解釋它迅速崛起。關鍵是官僚代替了資產階級進行現代化。早在一九七七年,後來移居西德的原東德哲學家和政治家巴洛(Rudolph Bahro),在其《東歐的前途》一書,針對蘇聯東歐經驗,就指出「官僚制在保證工業騰飛所必須的強制性積累中發揮重要歷史作用……它是那些資本主義無力完成工業化使命的社會中……的資產階級的替代階級。」 這種體制,也給了統治集團新的動力,促進更高速的工業化和國家投資,以及藉由壓制勞工,為中外資本打造出世界上最有利營商的地方之一。由於其牢牢把握權力,一旦進入經濟衰退週期,它也可以迅速救市,所以當二〇〇八年各國出現幾十年來最大的市場失靈的時候,中國的救市最為迅速有效。

  更為驚人的是,這個官吏集團,高踞所有階級之上;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它消滅了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同時通過高速工業化,締造了新一代的工人階級,但又不容他們過問「社會主義建設」的決策。然後,在資本主義時期,它又召喚私人資本還魂復活,不過只能叨陪末座。同時,官吏集團一方面把「國家主人翁」(國企工人)貶逐到失業行列,另一方面,則從農村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工人階級─農民工。六十多年來,它把這個階級貶逐/消滅,把那個階級提拔,然後又貶逐,好像各個階級都只是可憐的臣民,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全憑黨的憐憫。而在這個過程,中共又大大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成就了中國崛起。難怪有人開始把中共統治與漢唐盛世做比較了。

  為什麼中國官僚能獲得這樣的權力?為什麼號稱要建設真正民主的社會主義運動,在蘇聯陣營和中國,都先後變成官僚國家?它的權力基礎是什麼?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有關「charisma(超凡魅力)型」領袖的理論,及其官僚與理性化的理論,均可揭示一些秘密。然而,韋伯雖然料到,資本主義的「理性化」需要,令本是統治精英的「辦事員」,即官吏,可能有一天掌握最高權力,把社會變成「硬殼」(即舊譯之「鐵籠」);但是,只要統治精英,通過議會選舉鍛煉出超凡領袖,就能始終反制官吏之奪權傾向。

  可是,韋伯沒有料到,超凡領袖可以和官吏階層(還有街頭惡棍)結合;最好的例子就是希特勒聯合國家官僚及軍官警察(還有流氓無產階級組成的衝鋒隊),共同毀滅議會民主,從而毀滅反制官吏的力量。總之,對於整個官僚問題,韋伯未能提供足夠合適的分析工具。而這個不足的思想根源,部分由於他過分以統治精英為中心,又過分看輕人民群眾在型塑歷史事件上的作用。

  與此對比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國家和官吏的研究,他們指出,官吏在特定條件下如何變成至高無上的仲裁人;他們的分析,讓我們看到一幕幕人民群眾介入歷史的場面,看到社會各集團的互動關係的全景圖,這樣才能比較了解官僚權力的來源。這些早期理論,對於了解十九世紀拿破崙主義,以至後來的法西斯主義,都很有參考價值。後來托洛斯基依據馬克思的分析,再參照俄國革命的墮落,分析蘇聯的內外矛盾,並準確預測,蘇聯官僚,在一個集體化財產的社會,其能高踞一切階級之上,只能是暫時現象。它要麼復辟資本主義,成為新資產階級的一部分,要麽被工人革命掃除。無論哪種方式,官僚的權力,最終都會面對重大挑戰。一九九一年蘇聯的崩潰,證實了他的理論。相比之下,即使到了一九八〇年代,美國政府高層情報官,仍然相信冷戰會繼續下去,因為蘇聯發展得不錯。難怪他們對於蘇聯不到十年就崩潰無比震驚。

  然而,中國與蘇聯相比,雖有相同一面,更有相異一面,需要我們對中國進行更精細的分析。官僚從反資本主義變為恢復資本主義,在這個歷史軌跡上,中蘇兩國是相同的。但其具體結果,卻大不相同,所以一個因走資而經濟蕭條,一個卻因此繁榮了近乎三十年,並因此變成工業化國家。

  何以如此,直接而言,當然與蘇共分裂,而中共在一九八九年沒有分裂,很有關係。蘇共裡面的史達林派與走資派,互相鬥爭,最終後者勝出,並復辟資本主義,更帶來嚴重經濟倒退和非工業化。中共沒有分裂,且由鄧小平統一全黨,鎮壓民運,才有後來的成功走資。中共成功,表面上因為有鄧小平這位「超凡領袖」。但超凡領袖本身,往往也是社會在特定的經濟及政治發展水平下,特定的階級力量對比的產物。簡言之,鄧小平之「超凡」,以至中共官僚制度之特強,可以從中國經濟與文化水平,比諸當年俄國更落後,找到關鍵解釋。這便是「落後的優勢」的理論。此所以中國一九四九年的革命,也殊異於當年俄國,亦從此塑造了中共官僚集團的特殊性。這個特性既讓鄧小平當年得以統一全黨,又讓他在最有利於中共的條件下,一箭雙雕,既復辟資本主義,又推動更高速的工業化。

  然而,饒有興味的是,中共一箭雙雕,卻帶來非意圖的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那就是大大改變了中國原有的經濟水平和階級關係。一九八〇年代,中國仍然是一個小農佔八成人口的國家,而今天,中國城市人口已經超越農村,成為相當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大國。俄國中間階級發展遲緩,但中國的中間階級卻發展得很快。至於勞動人口,城鎮勞動者現在佔勞動人口超過五分之二,而產業工人佔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服務業從業員佔世界總量的五分之一。這一切,反過來必將改變中共的權力基礎。因為工業化及都市化,雖非直接帶來民主,無疑也為民主化提供了雖非充分、卻是必要的條件。有人斷言,中國人天然不支持民主。此話昧於幾百年民主革命史及民主理論。近代世界民主運動,之所以浩浩蕩蕩,波瀾壯闊,實得益於現代化,它締造了民主的必要物質條件,包括都市化、工業化,而這又催生了傾向民主的新階級;再加上通訊技術、普及教育等等,又促進了公民意識、個體性覺醒等等。而這是分散的小農經濟難以提供的。 所以,中共非常成功的工業化,其實最終孕育了自己的潛在反對者。

  事實上,中國中下階層日漸不滿。工人日益難以忍受軍營式資本主義。即使是中間階級,也由於財富日益集中於官吏集團,越來越難向上流動。由於官吏集團同時壟斷了國家強制力量和經濟命脈,從中又化公為私,同樣令到中小資本充滿怨憤。官吏日益成為所有階層的箭靶。官民之間的較量,只是剛開始。隨著中國經濟成長開始走下坡,社會矛盾難免偏向增強而非減弱。中國官僚資本主義今天已經進入瓶頸。

  但城市工人和中產階級的增加,不會自動帶來民主覺醒或階級意識。雖然我們看到很多自發罷工,以及普通公民反污染的運動,但是它們局限於單一工廠/議題,也沒有超越眼前的需求。究竟什麼政治,社會和文化的力量,在抑制他們朝更進階的社會運動發展呢?

  那個死而復生的私人資產階級,既然在數量和經濟實力上也大有增長,那麼,他們能否有一天,挺身而出向中共要求民主呢?中共自己,在一個已經都市化和工業化的社會,面對著日益提高了社會期望的各個階級,又會如何回應呢?它的前現代的官僚政治文化,能解決現代化的任務和矛盾嗎?還是兩者日益衝突?

  這本書希望能夠對上述問題,提出一些初步答案。但中國有太多謎團,觀察家必須準備好,來年將有更多、而不是更少的意料之外的事。這本書希望做到的,是以中國革命歷史為經,以社會各集團的相互關係、及其如何隨經濟/文化發展而改變為緯,來探討中共威權統治的未來,以及中國的民主前途。

  這本中文版,由於現實狀況的考量,割捨了英文原版兩章,同時增加了雨傘運動三章。幾年前準備英文版的時候,為了豐富討論內容,邀請了我兩位朋友,Bruno Jetin和白瑞雪,分別就其專業,撰寫了一些章節。這些章節都按原文翻譯。但是我自己的文章,凡先有英文版者,都由我編譯。說是編譯,因為當初是為英語讀者所寫,現在既是為中文讀者翻譯,兩種讀者群又大不相同,那麼,作為華人,同時又是原作者,較理想的方法,是意譯之餘,再略作補充。所有補充,都是對原文論點及論據的技術性補充,而非修改論點或論據。

  一九九九年,我和一群社運朋友創辦了《全球化監察》雜誌,二〇〇四─二〇〇六年間,擔任其研究員,讓我有機會直接了解大陸底層人民的生活及其反抗,以及大陸官員在壓力下的回應方式。我雖然早已離開《全球化監察》,但這個經歷,對我之後繼續研究中國得益良多,特此向《全球化監察》所有同事致謝。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280389
  • 叢書系列:中國研究
  • 規格:平裝 / 48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六章 社會隔離主義下的農民工
 
資本主義的不自由勞動
 
雖說資本主義需要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但資本主義的實際歷史說明,其對勞動者自由流動的態度,也有許多相反因素在起作用,絕非純粹市場決定論。且不說,早期歐美資本主義,曾經長時間實行奴隸買賣和奴隸勞動,甚至對自己的同胞,也限制過勞動者自由遷徙及人身自由。十九世紀的法國,與當代中國一樣,由警察局發出工作證,第一頁寫明工人的個人資料及行業,然後是歷任雇主姓名,離職原因等等。一旦工人找到新工作,就要把證件交給雇主,雇主再交給警察局登記。工人如果要辭職,就得去警察局拿回證件,若警察看不順眼,可以在他的證件上寫上「此人還是回家好」,工人就要回到他的原屬教區。這種制度,被馬克思批評為「專制主義得太過分」。
 
更諷刺的是,當西歐的做法在工運的反抗下,逐漸成為歷史之時,史達林統治下的所謂社會主義蘇聯,卻在一九三○年代重新引進這種制度。至於毛澤東,他其實不用向蘇聯共產黨學習,中國的古老傳統就夠他用了。而當代中國農民,同二千年以來的農民一樣,由於習慣了專制主義的社會控制,他們對於中共的加強版戶口制度,從來沒有反抗過。
 
為什麼我們強調戶籍制度是社會隔離主義?因為台灣、日本以至許多國家都有戶籍登記制度,但是都不像中國那樣對農民帶有永久性和制度化的歧視。從前國民黨時代的戶籍制度也沒有這樣的歧視,甚至中國專制主義時代的戶籍制度,雖然有歧視,但皇帝們根本沒有主張過實行主權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公民身份代替臣民身份等等,所以他們並沒有言行不一,只有現代中國政府才是言行不一。

會員評鑑

3.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5
|
2019/09/19
這本書的書名其實有些誤導性,討論了中國官僚資本主義的「興」,但沒有「衰」。作者是香港人,本書原文是英文寫成,後來作者自己翻譯成中文再出版,儘管是2017年出版,但書中絕大部分文章是在2012年寫成,內容上已經有些過時。本書第一部分探討了中國的經濟崛起,論述有些龐雜較不好吸收,而作者的分析基本上是社會學取向的,不過論述還算務實,點出了中國「官僚資本主義」的特色,與何清漣在《中國,潰而不崩》中所描述權貴資本主義的概念不謀而合,這是許多西方觀察家常常忽略的。接者第二部分探討中國的勞工狀況,論述具有明顯的左翼色彩與人文關懷,認為中國式的資本主義能成功,全面的剝削勞工與壓低工資乃是最大功臣,尤其是處境最艱困的農民工連最基本的權利都沒有。而長久的剝削已使得底層開始反抗,本書蒐集了數個勞工抗爭的案例,這些抗爭大多遭到鎮壓,顯現出在中國發動勞動抗爭之難,但也有少許成功案例,作者認為或許還有一線曙光,不過現今維穩開支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個人覺得還是希望渺茫。最後探討了中共國內思潮的演變,談到強國左派、自由派等中國知識分子的論述,最後一部分則是中文版新增的,談論香港2014年的雨傘運動,這部分的論述大概是最為龐雜的,對雨傘運動相關的事件、組織需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比較好的讀懂。相較於西方政治學者或經濟學者,這本書以關注勞工的社會學視角出發,重視勞工抗爭,論述偏左但也不會流於一味批評或抽象空談,想從不同視角看待中國事務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用一代人的努力終結氣候危機《再生》|自然科普展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