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能動敘事文本寫作的現象學分析:空間布局、能動模態與詮釋維度

能動敘事文本寫作的現象學分析:空間布局、能動模態與詮釋維度

  • 定價:360
  • 優惠價:9534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試著將數位文本放入「哲學」的「思考牢籠」進行拷問的文字記錄。

  作者在「教室」場域中,教導「數位文本」寫作已近十年。十幾年前,數位文本堪稱當紅炸子雞,作者所關注的也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數位文本的寫作上精益求精,如今數位文本已成平凡而不起眼的溝通媒介,但作者的疑惑卻也日漸加深:「數位文本是可溝通的嗎?」「如果在理論上無法證明數位文本是可以溝通的,那麼談其寫作技法豈非戲論?」數位文本中的某種表現特質,即匯流性與互動性,長期震動著作者去質問溝通是否可能的問題。

  為何要溝通?溝通什麼?意義嗎?意義如何溝通?如何說明意義在與他人的溝通中,得以確保意義的同一性呢?這樣的哲學式追問,最終都是要回答有關數位文本寫作技能的諸種問題。「空間布局」與「能動模態」是本書提出有關數位寫作技能的「具體內容」。正因本書強調這些技能可以幫助寫作者傳達想法,更重要的是,這些想法會是有意義的,所以也是可溝通的;寫作技能是為了意義之溝通而存在。

  作者揚棄傳統社會科學式的、實證的、實驗式的主、客對立的研究方式,以現象學為取徑,克服主、客二分對立的思考模式,釐清數位時代能動敘事文本在內容呈現上、在寫作技能上,乃至於在其敘事性意義給出的構成中有別於傳統敘事文本之處,從而為數位互動文本在嚴謹的哲學立論找到解釋與實踐的依據,奠定紮實的學術根基,在傳播哲學的領域中,堪稱開創性的扛鼎之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明哲


  畢業於台南一中、中興大學歷史系、台大歷史碩士,倫敦政經學院資訊設計管理碩士,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曾擔任《iThome》創站主編、《PC home》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筆、美商顛睿網路設計公司內容結構總監、《天下》雜誌網站總監、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網站總編輯。

  建置世新舍我紀念館網站,政大人文中心網站及其他各式公、私、非營利網站。

  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專任副教授。教育部103年度數位學習專班課程認證通過。

  曾執筆各媒體網路與社會專欄寫作,參與營利、非營利網路事業規劃顧問,公、私單位網路專案審評諮詢。

  任教課程專注於數位新媒體的傳播形式、內容與行銷。熱情以社會學、哲學的角度來探索數位文本及數位社會變遷各議題。
 
 

目錄

一、緒論
(一) 本書的思路取徑與內容特色
(二) 能動敘事文本與現象學的思路
(三) 本書寫作的經驗積累
二、從互動文本到「能動文
三、從工作觀點到寫作觀點的視角轉換
四、能動敘事文本的意向性結構與敘事性
五、敘事性符號的意向性結構
六、數位敘事性與多重形構寫作
七、能動文本數位寫作的「上手性」
八、數位文本的「何所用」與能動文本的「領會」
九、數位寫作技能的存在論理論基地
十、能動敘事文本的歷史性及溝通性
十一、能動敘事文本寫作綱要:空間布局、互動模態
十二、寫作技能的技術選擇
十三、能動敘事文本之哲學詮釋學的對話性維度
 
 



  這是一部試著將數位文本放入「哲學」的「思考牢籠」進行拷問的文字記錄。

  在「教室」場域中,教導「數位文本」的寫作,轉眼已近十年。十幾年前,數位文本堪稱當紅炸子雞,如今已成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溝通媒介。當它從絢爛歸於平靜,筆者的思索卻也被這樣的「平常化」,刺激著去思考某種以前不曾觸及、有關數位文本的其他面向。

  以往,我所關注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數位文本的寫作上精益求精,寫得更好。然而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此一目標似乎不再像剛開始時如天際摘月般的難以企及,教學日益上手的感覺,儼然成為某種日常作息的常態,可以信手捻來,但也逐漸產生某些更無法自主的追問,彷彿魅影般倏乎出沒心間,乃至纏繞心頭。這樣的寫作字眼並非跟隨著時代誇張用字的流行而起舞,而是某種「有所不容於己」的聲音縈繞。

  「有所不容於己」,這可不是速食愛情小說中的遣辭用字,而是「新儒家」的心法。新儒家?在這裡驟然出現,會不會讓讀者有時空錯亂之感呢?

  早在大學時代,我就在王淮老師的醍醐灌頂下深受震動,王老師曾受學於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的座下,我便也跟著深受「新儒家」脈絡的薰陶。

  「有所不容於己」談的是良心顯露的現象。良心是一種聲音,那不是你不想要便可揮之即去的聲音,而是一種具有超越性、有類於海德格爾所描述之良心的聲音:是「在呼聲的開展傾向中有著推動,有著陡然驚動這一類環節。呼聲由遠及遠,唯欲回歸者聞之」。

  正是這樣,沒錯!當數位文本平凡了起來,「數位文本是可以溝通的嗎?」這樣的提問,對我倒顯得日益緊迫。「如果,在理論上無法證明數位文本是可以溝通的,那麼談其寫作技法豈非戲論?」我不禁自我質疑起來。其實,何必數位文本,任何形式、任何有意和他人進行溝通的文本,都必然得面臨上述同樣的質問。但,我們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平凡生活,已經讓人麻痺到不會去思及這種問題。的確,數位文本中的某種表現特質,即匯流性與互動性,震動著我去質問所謂的溝通是否可能的問題,那麼接下來就是一連串「有所不容於己」的提問縈繞不去。為何要溝通呢?溝通什麼?意義嗎?意義如何溝通?如何說明意義在與他人的溝通中,得以確保意義的同一性呢?

  在這些問題的牽引下,書櫃中那些「曾」被我「瀏覽過」而打入冷宮的書,遂又重見天日,再次被認真「捧讀」起來。嗯,胡塞爾、海德格爾、加達默爾……,但,「為什麼」是這幾位「哲人」出場來助我運思呢?本書的行文過程,即不斷地在回應此一「為什麼」。

  豈不聞佛家語:「功不唐捐」?這樣的哲學式追問,最後還是要回答有關數位文本寫作技能的諸種問題。「空間布局」與「能動模態」是本書有關寫作技能所提出的「具體內容」。寫作技能之所以值得被提問與思考,正是因為本書強調這些技能可以幫助寫作者傳達想法,更重要的是,這些想法會是有意義的,所以也是可以溝通的;寫作技能是為了意義之溝通而存在。

  成書之後,原本是沒有這篇序言的。但本書的編輯,也是我在臺大歷史研究所的同窗一直聲聲催促。於是,我坐了下來,援筆為序。同時,也藉此感謝此書寫作過程中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若有深心者,清淨而質直;多聞能總持,隨義解語;如是之人等,於此無有疑。

  ──《妙法蓮華經˙ 分別功德品》

  不知道為什麼,在此我就是想抄錄這法語。或許,在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才了解,書並不是想讀就能消化得了,要能讀懂某書,其實是有某些心態條件之限制的,亦即「深心」,如同經文所言:「清淨而質直,多聞能總持。」人之溝通,何其難也!但在這個時代,溝通已成為無由叩問的形而上預設。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90532
  • 規格:平裝 / 228頁 / 17 x 23 x 1.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