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幸福全人生,生死皆自主(二版)

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幸福全人生,生死皆自主(二版)

  • 定價:260
  • 優惠價:923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2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最簡單的生死學,引領人們認識生命本質,思考死亡的必然。
不當的延命治療,徒然陷入「想死卻不能死」的痛苦。
事先決定臨終方式,走向了無遺憾的人生!

  藏在長壽數字下的殘酷事實!

  醫學的進步為人類實現了長壽的夢想。全世界最長壽的日本,平均壽命已經到達八十四歲,台灣人的平均壽命也已逼近八十歲。但是你知道嗎?日本超過百歲以上的人瑞有五萬人,卻有高達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臥病在床;而台灣人平均有六年以上的時間,生活無法自理,必須依靠他人來照顧。這,就是我們想要的長壽嗎?

  醫療只是不讓人死,卻未必讓人幸福!

  為了多活幾天,我們願意付出什麼代價?多數的現代人飽受延命治療的折磨,只求多活幾天,但最後卻抱著遺憾,痛苦地離開人世。曾為無數癌症末期患者診療的川嶋朗醫師,在目睹醫療的種種荒謬和矛盾現象後,深刻體驗到:現代醫療有時只是不讓人死,卻未必能讓人健康和幸福。因此,他在十多年前開始「整合醫療」的診療工作,並且把日常診療中的經驗及心得寫成本書,希望超高齡社會裡的每個人都能幸福生、幸福死。

  唯有思考死亡,才能擁有「健康壽命」!

  要實現「幸福全人生」的心願,首先必須「替自己預設一個壽命目標」,思考臨終前應該要完成的事。每年選定一天做為「思考死亡日」,透過思考死亡,我們的人生會產生微妙的改變,不僅會進一步想到自己的「健康壽命」,也會考慮到「死亡品質」(QOD,Quality of Death)的問題,此時會更有動力去實踐應該做的事,提高生活的品質。

  拒絕不當延命治療,提高「死亡品質」!

  其次,要做個聰明的患者,自己選擇治療方式,而不是一切都聽命於醫師。現代人習慣把健康問題,全權交給醫師決定。但是,西醫並沒有辦法治療原因不明的疾病,健檢數字有時也會騙人,因此,我們必須培養「自己的健康自己管」的觀念,學會做自己身體的主人,

  生命垂危時,要不要接受延命治療,也應該由自己作主。作者以專業醫師的角度,教導大家如何拒絕延命治療,提高死亡品質。針對常見的延命治療,包括常見的心肺復甦術、胃造口、人工呼吸器、人工透析等問題,深入剖析,讓讀者瞭解這些處置的優缺點及可能產生的後遺症。

  事先決定臨終方式,走向了無遺憾的人生!

  我們平時若能維持健康壽命,等於是在無形中奠下善終的基礎。但想獲得了無遺憾的人生,還必須妥善安排臨終計畫,包括遺產、後事等,都要事先做好決定。當我們為死亡做好準備時,不僅會更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就連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也能走得自在安心。

  ※原書名:現代仁醫教你幸福生,也要幸福死

本書特色


  .第一線的癌症醫師撰寫,深刻反省長壽迷思:人們為長壽付出多少代價,第一線的醫師最知道。作者川嶋朗醫師,目睹許多患者插滿維生管線,就為了多活幾天,不只患者本人飽受折磨,就連醫療體系也面臨崩解危機。本書以高齡化社會的急速形成為開端,點出由此衍生出的醫療浪費和不當使用等各種矛盾與問題。

  .指出現代醫療侷限,建立「自己的身體自己作主」的正確觀念:醫療並非萬能,但現代人卻習慣把健康全部交給醫師決定。受過完整西醫訓練的川嶋朗醫師,卻大膽承認「西醫處理不了原因不明的疾病」、「醫生不能治好你的病」,讓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身體,把健康主導權交回自己手上。

  .揭露胃造口、人工呼吸器等維生醫療的真面目:不當的延命治療,讓許多人處在「想死卻不能死」的痛苦中。本書作者從專業醫師的角度,分析各種延命治療的特性,以及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讓人們在生病之前,就能夠瞭解這些處置的真面目。

  .最真實的案例,幫助識清生命本質:作者醫治過無數癌症患者,每一個人面對生命的態度都不一樣。透過真實案例分享,讓讀者看見生命的各種可能,當生命來到終點,我們不會只有一種選擇。

  .最簡單的生死學,引領人們思考死亡:死亡對許多人來說,距離實在太遙遠。作者提供最簡單的方法,引領人們思考死亡:為自己預設壽命目標,並且定下一年一度的「思考死亡日」,不僅能改變生死觀,還會讓生活變得不一樣。

  .「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意願表」,每個人都用得到的臨終筆記: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相同,但終歸要走向死亡。作者設計了簡明的「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意願表」,幫助讀者整理生前身後事,包括延命措施(輸血、人工透析、安寧緩和療護)的選擇,以及最後的心願(病理解剖、器官捐贈、大體捐贈)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川嶋朗


  .1957年出生於東京都

  .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青山自然醫療研究所診療中心所長、副教授、醫學博士,亦擔任日本整合醫療學會理事、日本抗老化醫學會評議員

  .北海道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任職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學研究科、哈佛大學醫學部麻州綜合醫院

  .精通東方醫學,其門診為融合各種替代療法的整合醫療門診

  .腎臟病專科醫師,專精腎臟病、膠原病、高血壓

譯者簡介

林雅惠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譯作內容廣泛,為資深日文譯者

  .翻譯作品有《血糖完全控制的最新療法》、《吃對了,當然沒體臭!》、《超神奇長壽健康操》等暢銷書
 
 

目錄

推薦序
用幸福的姿態迎接死亡/江維鏞(新店耕莘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
安寧療護,是以「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林建德(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
提前做好死亡的準備,讓生命旅程畫下完美句點/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前言

第1章  日本醫療正走向全面崩盤
二0二五年的醫療支出將達到五十二兆日圓
不讓人死的醫療以及全球首屈一指的保險
生活品質(QOL)要提高,死亡品質(QOD)也要提高
因手術而纏綿病榻的老年人
百歲以上人瑞逼近五萬人,有六五%長期臥床
「希望老人家快點死」——被逼入絕境的家屬

第2章  充滿荒謬矛盾的日本醫療
無效的延命治療
腎臟科醫師三十年來的所見所聞
列為一級殘障的洗腎病患實情
沉迷賭博的洗腎病人
為了醫院而活的洗腎病人
「代謝症候群健檢」無法降低醫療支出
超高齡社會製造大量的生活習慣病患者
癌症治療的貧富落差
把一切都交給醫生的病人
對醫生言聽計從的病人
患者的任性使全民保險走向崩盤
從不思考死亡的日本人
東北大地震讓日本人重新認識死亡

第3章  思考死亡及壽命,人生才會更美好
從這裡開始——接受重要的人離我們而去的事實
「癌症」能改變生死觀
接受死亡,人生就會改變
一年一度「思考死亡日」
自己的壽命自己管

第4章  最後一哩路,也要走得輕鬆自在
患者才是醫療舞台的「第一主角」
醫生治不好你的病
西醫處理不了原因不明的疾病
不要被檢查數值綁架了
做個聰明的患者,和醫生站在平等的位置
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醫療
慎選民俗療法、補充另類療法
選擇「以自己為主」、「能讓自己幸福」的醫療
自己選擇治療方式,自己負起全責

第5章  趁健康之時做好死亡準備
列出該做、能做、想做的事
試著動手寫臨終筆記
人生的繼承規畫
邁向死亡的「斷捨離」
翩然離去,留下美好
自導自演自己的死亡

第6章  拒絕延命治療,人人有權
怎麼做才能在家往生?
怎麼做才能拒絕延命治療?
使心肺復甦的措施(心臟按摩術及AED)
呼吸衰竭的延命措施(氣管內插管、氣管切開、氧氣吸入、人工呼吸器
維持心臟功能的醫療措施(升壓劑、強心劑、循環輔助器、心臟節律器)
人工營養及水分補給(周邊靜脈營養法、全靜脈營養法、鼻胃管灌食、胃造口)
其他延命措施(輸血、人工透析、安寧緩和療護)
最後的心願(病理解剖、器官捐贈、大體捐贈)
自己能如願往生,家人也能不留遺憾
為了迎接生死兩相安的幸福死

後記
附錄 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意願表/台灣安寧醫療機構一覽表
 
 

推薦序1

用幸福的姿態迎接死亡


  長壽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在壽比南山的當下,你是否福如東海呢?你所期待的長壽是在何種身體健康狀態下獲得的?健康的長壽是理想境界,但健康不是憑空得來的,也不是靠幾顆維他命丸就有的,更不是用瓶瓶罐罐堆疊出來的。如果長壽是靠幾根塑膠管維持著,那情境就更令人不忍了。

  生命是否也有賞味期?德國哲學家海德格曾說:「人是向死的存在」。自受胎出生開始,這條人生道路就指向唯一終點-死亡。不管這路有多長多曲折,也不管這路有多寬廣多美好,路的終點始終靜靜的等在那兒。人生大戲幕起也得落幕。人心的貪得與不捨,讓人不願面對死亡這件事,也沒有準備好接受這件事。我們既然對人生的每件事都很努力,為何不能有始有終對人生的最後一件事,也戮力以赴呢?

  初讀《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這本書,竟產生一個時空錯覺。書的第一、二章述說著現今日本的醫療與保險困境,竟與當下台灣的醫療窘境幾乎是完全雷同。或許說台灣的醫療制度是建構於日據時代,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焉能不在乎呢,且讓我們自省吧,就從改變你我的醫療態度做起。

  近年來災難性的死傷不斷,對許多人而言或許只是新聞片斷,因為死亡不是發生在你身邊。但就人生大事「生、老、病、死」來說,確是會發生在你我自身或周遭的事。書的第三、四章想提醒我們,唯有自己思考面對,你人生的ending才會美好,你的人生最後一哩路才會走得平順。你才是這齣人生大戲的主角,希望你能演得過癮!

  或許是因為人口減少,或者是因工作而離鄉背井,也可能是因為醫療技術精進之故,現代人經歷家人死亡發生前後過程的機會減少了。所謂「壽終正寢」的美好風俗也少見了。缺乏處理死亡事件的經驗,使得我們的情緒更加動盪。書的第五、六章提供了一些方法,讓你了解疾病末期階段可能面臨的醫療決擇,各種醫療措施的意義與影響。另外,也告訴你如何規劃自己的死亡準備。最後,希望你自導自演自己的死亡,能讓你如願往生,家人也能不留遺憾。

  且讓我們一起迎接生死兩相安的幸福死。

江維鏞(新店耕莘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

推薦序2

安寧療護,是以「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


  柯文哲醫師曾在二0一三年為安寧基金會徵文活動寫了一段話:「園丁不能改變春夏秋冬,只是讓花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之間開得燦爛一些。同樣的,醫師也無法改變生老病死,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快樂一些、舒服一些而已。」

  「正視生命終究會結束,但是每個人都有權力,在生命末期舒適、有尊嚴的善終」,是安寧基金會成立二十四年來,大力呼籲並努力達成的目標。台灣目前每年約十四萬末期病人中,僅一萬多人如願接受安寧照護;多數人都是在毫無準備下,來不及清楚表達意願,即帶著遺憾離開,也讓家人、親友承受難以負荷之傷痛。本書中提到日本為「不讓人死的醫療」帶來的長壽成就而沾沾自喜,但活著時的「生活品質」及臨死的「死亡品質」其實才是超高齡社會的期盼。

  所謂的「安寧療護」,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模式。當病人的病程進展到死亡已不可避免的階段時,「以疾病為中心」的治療模式,往往徒增痛苦,更殘忍的,有的人甚至連死亡都被醫療科技無意義延長;此時,安寧療護提供「以病人最大利益為考量」的照顧方式,透過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關懷師……等等專業人員,協助病人解除身心靈的不適和恐懼,讓病人以安適、有品質、有尊嚴的方式度過生命最後一段時間,同時有機會把握與家人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時間,無憾抵達人生的終站,是一種身、心、靈兼顧的完整照護模式。

  「如何讓自己平穩善終」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及早思考的,只有透過每個人不斷地反思,以及與家人充分地溝通,了解彼此的價值觀,才能尊重彼此對於善終的選擇;也會因著正視死亡,發現生命的可貴進而更珍惜每一天。

  安寧照顧基金會持續推動的「安寧理念」,不只是生命末期的抉擇,更是對於生命的尊重。而這本《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的出版,正是作者對提升現代人「安寧療護」觀念的殷殷期盼,期待本書能啟迪並普及國人善終幸福死的觀念。

林建德(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

推薦序3

提前做好死亡的準備,讓生命旅程畫下完美句點


  因為醫療技術的進步,現代人活得久沒有問題,但是能不能夠活得好,就要靠自己了,要趁健康的時候做好死亡準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尤其愈是忙碌,愈在物質文明包圍的環境中,愈不能體會到生與死的真諦。

  作者讓我們正視這個必將面對的未來,才能安心自在的完成這趟生命的旅程。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前言

  「長壽」、「抗老化」(抗加齡)無疑是本世紀最熱門的話題。

  我們的周遭,除了街頭巷尾到處充斥著健康資訊以外,市面上更有多到令人眼花撩亂的健康產品、健康書籍,以及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健康方法、保健食品。媒體更是有志一同,無不針對「長壽」、「返老還童」等關鍵字眼大作文章。

  我常有機會出席健康講座,但無論參加哪一種講座,主題永遠繞著「抗老化」打轉,這也讓我不禁感嘆:人們究竟是為了什麼想要長壽?

  「只是想活得久一點,有什麼不對嗎?」應該有很多人會不以為然地反問吧。

  「只是想活得久一點」,當然沒有什麼不對。問題在於從來沒有人提醒我們:「既然能夠長壽,就應該立定目標,認真過日子。」

  如果長壽是大家所期待的,從現在開始,每個人都必須培養「自己的身體自己負責、自己的健康自己管」的觀念。我們的社會正面臨急速老化的現象,假如大家都缺乏這種觀念,只會使高齡者的醫療費用增加再增加,照護問題一天嚴重過一天,最後就是整個醫療制度大崩盤。

  最近幾年,「如何生?」「如何死?」等「生死觀」的相關著作和論述越來越多,如何不浪擲老後的歲月?逐漸成為探討主題。不只「要健康長壽」,還「要善終幸福死」,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人生的一大命題,也是理應如此的結果。

  二0一一年,日本發生千年一遇的大地震,奪走無數人的寶貴生命,很多人因而體認到:能好好地活著是多麼值得感恩的一件事。再者,這次的災難也給了大家重新正視死亡的機會。

  平時會有多少人去面對、去思考人生的大命題呢?想到自己的壽命,大概都會認為以後再想就好了,或者交給別人來看顧就可以了,本人可說是對生死不知不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只要活久一點就好」的潛意識。我們在醫療現場看到的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有一部分的原因正源自於此。

  我在醫療現場擔任腎臟內科醫師二十餘年,九年前開始「整合醫療」的診療工作,廣納各種有益患者的醫療,而不再侷限於西方醫學。我將日常診療中的經驗及心得寫成這本書,希望置身在超高齡社會裡的每個人,都能擁有「幸福全人生」。

  本書以高齡化社會的急速形成為開端,點出由此衍生出的醫療浪費和不當使用等各種矛盾與問題(第一章、第二章)。而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從頭幸福到尾,第三章向大家說明「人必須培養死亡意識」。第四章以後是身體力行篇,內容涵括了具體的執行方式。

  「健康壽命」和「QOD」正是全書的關鍵字。

  所謂健康壽命是指沒有生病,或者即使有病在身,平時也能夠自立生活,無需他人照顧的生存期間。

  QOD就是「Quality of Death」的縮寫,亦即死亡品質。善終(高品質的死亡)一直是我大力提倡的觀念,「人生在世應該按照自己的理想,活著如此,到生命盡頭時也是如此,而且,還要讓活著的家人、親友了無遺憾」。

  我們平時若能維持健康壽命,等於在無形中替自己奠下善終的基礎。我認為,若是自己能夠得到高品質的死亡,不僅周遭的人會和本人一樣感到幸福,也會讓我們的醫療朝好的方向改變。在以自我管理來獲得「健康壽命」的前提下,為了替自己保有「善終」的權利,本書也提出了幾項應該起身力行的建議。

  想要達成「善終」的目標,有些事情應該在生前就先做好決定。性命垂危時,要不要接受延命治療,應該由自己作主。第五章及第六章所講述的內容便是我們為了得到「善終」,應該預先了解的二三事。

  書末附錄是和延命治療有關的「預立醫療自主計畫意願表」,請務必影印下來使用。

  本書是一本告訴大家如何幸福生、幸福死的指南書。誠願讀者們讀到最後一頁時,對自己的人生已有另一番新的體悟和看法;同時,對惡化中的醫療資源也萌生了危機意識。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968501
  • 叢書系列:新醫學保健系列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4.8 x 21 x 1.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自己能如願往生,家人也能不留遺憾

我有一位朋友的母親,多年以前因為發生車禍癱瘓在床。屋漏偏逢連夜雨,車禍不久,醫師又告知病人的糖尿病惡化,必須洗腎。朋友始終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該不該讓母親接受人工透析,而且,當時又剛好新居落成,他很想讓母親住一下新房子。

我問朋友說:「你的母親有什麼想法呢?只要開始洗腎,就得一直躺在床上過日子,這樣真的是為老人家好嗎?你希望老人家因為你個人的想法,靠洗腎活著嗎?你還有讓老人家自然善終的選擇,不是嗎?」

其他家人也因為照顧的問題跟朋友說了重話:「你太太怎麼說?她的心情也應該問一下吧?這種問題應該是要大家一起討論的吧?」

就在這時候,朋友的母親溘然長逝,生前並沒有接受人工透析,享年八十五歲。當時,我對朋友說:「你的母親真是個好媽媽,她就是不願意給你們添麻煩,所以,藉由死亡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你們。」

一般說來,並不是所有的病人最後都能像朋友的母親一樣。在瀕死之際做了錯誤的抉擇,從此讓病人和家屬都承受極大痛苦的例子,可說不勝枚舉。

醫院一定要救治病人,所以,連重度失智症患者也要推去洗腎。而家屬站在親人的生死關頭前,不捨的感傷心理常讓他們不想面對,因而要求替病人維生延命。這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要知道人工透析一旦開始,就沒有「夠了,可以停止了」的討論空間。

當初在做決定的時候,只要不去理會不捨的想法,而且,周遭負責照顧工作的人也能及時表達「NO」的立場,就不會發生這種不幸的事了。平時若能探詢本人的意願,事到臨頭時,也許就不會左右為難、猶豫不決了。能夠按照病人的希望陪他走到終點,活著的親人也會安心、沒有遺憾。

另外,有時雖然已知病人本身的意願,但家屬彼此間的意見卻不同。碰到這種情形,負責延命醫療的醫師當然會很困擾。家屬之間如果有不同的意見,應及早討論,取得共識;或者指定、共推一位家屬代表,代病人本人做決定。

◆為了迎接生死兩相安的幸福

有一段時期,我的自然醫療門診同時來了兩對夫婦。病人都是七十歲的老先生,都由太太陪同前來,都罹患肺癌第四期,都被主治醫師告知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這麼多雷同真的是純屬巧合。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