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在地球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讀懂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在地球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讀懂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 定價:300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巨著
回答人類「我們從哪裡來」的終極追問

  「適者生存,不適者注定淘汰!」
  「弱者就該從世界消失!」
  人類進入地球舞台的時間極為短暫,卻為地球帶來前所未見的浩劫。
  一百五十年前,人們對達爾文「物競」與「天擇」的嚴重誤會與扭曲,
  曾造成十九世紀帝國主義掠奪其他國家,乃至如今重大的環境災難。

  楊照導讀思想大師經典:讀什麼?為何讀?怎麼讀?
  <十九世紀三部曲①>

  為「人」定座標
  三大終極追問: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往哪裡去?我們是誰?
  三大思想巨人:達爾文、馬克思、佛洛伊德
  三大經典巨著:《物種起源》、《資本論》、《夢的解析》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馬克思與《資本論》改變了人與社會的關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改變了人與自身的關係。

  一百五十年前,達爾文寫下的《物種起源》顛覆了基督教文明中的世界觀,
  也改變了往後人類的命運。他的學說被誤用、扭曲與嫁接。
  帝國主義為擴張找到理由,貪婪的人類找到藉口,趕盡殺絕其他物種。
  如今,高坐地球舞台寶座的人們,卻面臨王者的寂寞:
  看似浩瀚的海洋沒有魚了,大量的物種瀕臨滅絕,我們強盛得只剩下我們自己了。

  人類是所有生物中唯一具有反省能力的物種,
  此時此刻還原達爾文,或許能為世界的未來,找到一點希望。

  被誤讀與扭曲的經典之書

  一百五十年前,達爾文寫下的《物種起源》顛覆了基督教文明中上帝創造萬物的世界觀,震驚了全世界,甚至可以說改變了往後人類的命運。然而達爾文的學說也跟馬克思主義一樣,一提出後便遭到廣泛的誤讀與扭曲。根據達爾文的說法,物種會競爭,然而競爭的對象是同種,而不是如後人扭曲的與其他異種的競爭。「天擇」也被曲解成強壯完美的物種便有權力消滅與淘汰其他物種。

  還原演化論,正確理解達爾文

  達爾文提出的主張被誤讀,後來甚至被帝國主義者挪用,成為侵略弱國的藉口。列強打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旗幟,向外擴張,侵略弱小國家。荒謬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並非奠基在達爾文的論證支持上,甚至可以說,長久以來,我們所認知的「物競天擇」根本是誤會了達爾文。

  演化從來不是一條直線的路,而是一個範圍,在這個範圍裡面,人類的出路有不同的可能性,實際的路不是演化論決定的,但我們必須理解演化作用的範圍是從哪裡到哪裡,邊界又在哪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並在「98新聞台」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

  楊照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著有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

  現代經典細讀──
  《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以及《在地球物種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合為<十九世紀三部曲>。

  個人部落格:
  blog.roodo.com/yangzhao
 

目錄

作者序
目次
第一章 從《物種起源》的地位談經典存在的意義
第二章 《物種起源》的時代背景
第三章 達爾文以前的物種起源
第四章 圍繞創造論而生的《物種起源》
第五章 達爾文的超越與限制
第六章 對達爾文的質疑及其答辯
第七章 人類文化與物種演化
第八章  演化論的陷阱與影響
 

總序

為「人」定座標—「現代」從哪裡來?


  「人是什麼?」這是個貫串古今,不同文化、不同社會都曾經認真探索的普遍問題。甚至我們可以退一步後設地說:作為人的第一條件,人和其他萬物都不一樣的根本差別,就在於只有人反身自問:「人是什麼?」不只是問,而且反覆地問。之所以在幾千年的文化歷程中反覆問「人是什麼?」,也就是因為同樣的問題,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的大腦中,有不同的答案。問題一直在那裡,卻引出了千百般不同變貌的答案,始終無法穩固確定,於是這個問題就持續留著,持續騷擾、困惑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即便是不思考這個問題,從來沒有意識這個問題存在的人,實質上也擺脫不了這個永恆、巨大問題的陰影。畢竟,每個社會都是依照對於這個問題的基本想像與理解而組成的,生活在社會裡,無論接受或反抗社會訂定的律則,一個人也還是離不開這個問題。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西方社會以「上帝」作為「人是什麼?」的終極答案。人是由上帝所創造的,依照上帝的意志而形成的,上帝是一切的源頭。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社會以「傳統」作為「人是什麼?」的終極答案。人是傳統與歷史的產物,傳統與歷史中保留了充分的經驗與智慧,決定了人應該如何思考、如何生活。西方人困惑時,就求助於上帝與代理上帝意志的教會;而中國人困惑時,就乞靈於傳統與記錄傳統真理的經典。

  但這樣的時代過去了。十九世紀的巨變,推翻了上帝的權威,也推翻了傳統的真理地位。我們活在一個很不一樣的「現代」環境中,「現代」有其和西方或中國傳統都完全不同的規則與秩序,並籠罩、統轄著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

  我一直相信,也一直主張:現代人應該要了解現實生活的來歷。我們今天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坐在炕上、墊子上;我們今天認為的漂亮房子長得方方正正,有大片透光的玻璃;我們今天的女人穿裙子,穿高跟鞋,畫著凸顯眼睛輪廓的妝;我們今天相信人生最重要的經驗是談戀愛,相信戀愛是婚姻的前提……這些都是現代生活的根本現實,卻都不是歷史上的必然,而是從十九世紀之後才發展出來的「現代」意識、「現代」價值。

  這種「現代」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現在我們的生活沒有一天離得開錢,錢包裡有多少錢,存摺裡列出的數位多大如此重要?為什麼現在絕大部分國家沒有皇帝、沒有國王?為什麼我們周圍的空間裡充滿了用尺和圓規畫出來的幾何線條,對於不直不圓的線條我們就覺得醜陋、不舒服?帶著這樣的疑惑,追究這些切身的「為什麼」,必定會將我們帶到十九世紀的歐洲,回溯到那個時代產生的一些重大主張與觀念。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這些十九世紀歐洲產生的主張與觀念,構成了「現代」的基礎,變成了我們今天生活的基本評判標準。

  可以這樣說:雖然人還是人,但從十九世紀之後,人被放置在一套新的座標上。在上帝與傳統的權威失效後,「人是什麼?」被徹底重新探索、重新解釋,原來用來定位「人」的舊系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系統。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套新系統隨著歐洲勢力的發展,被傳播到全世界,將愈來愈多的人統納入這個系統裡來。今天,要了解自己是誰,了解自己的生活,乃至要批判、改革、反叛現實,我們都需要先認真看待、認真察知這套系統。

  三個人、三本書、三組理論,在這套系統形成過程中,產生過最大的作用。達爾文、馬克思及佛洛伊德,《物種起源》、《資本論》及《夢的解析》,「進化論」、「階級論」及以潛意識為核心的「精神分析學」,從此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了,或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和這個世界發生關係的方式徹底不一樣了!

  達爾文改變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馬克思改變了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佛洛伊德進一步改變了人和自身之間的關係。這三個人、三本書、三組理論像是三圍的座標般,將人放置到全新的空間裡,逼迫人重新省視自己的定位。

  不管過了多少年,只要我們還活在「現代」的系統與座標中,這三個人、三本書、三組理論就不會過時。這三個人、三本書、三組理論不是歷史的陳跡,而是我們想要清醒、明白地活在今天的世界時,始終有用的線索與指引。重訪這三個人、三本書、三組理論,反而是最能讓我們得到足以應對現實的智慧的直接途徑。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359924
  • 叢書系列:WHAT
  • 規格:平裝 / 24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從《物種起源》的地位談經典存在的意義(節錄)
 
一、為什麼要讀經典,以及如何閱讀經典?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關於「經典」有一個最簡單、卻也最精確的定義──我們談論得最多,但是讀得最少的書。為什麼談論的最多,又為什麼讀得最少?因為被認定為經典的書,都曾在這個世界上發揮過很大的影響與作用。經典發揮作用的時代裡,受到這些書影響的人,會用各種正面或反面的方式引用這些書。
 
以達爾文為例,自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掀起討論熱潮之後,任何一個人談到生物變化,都不能不提到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書裡曾經說了什麼什麼。信仰、崇拜達爾文的人會說:就算你們不相信我講的,你們總該相信達爾文吧?用這種態度大量引用《物種起源》,解釋達爾文講了什麼。換做達爾文的論敵,他會不懷好意地說:你們聽聽看,這個叫達爾文的人,荒謬到會講出這種話來。
 
真正發揮過很大作用的經典,會反覆的被別人所引用、被人談論,因而取得了特殊的地位,讓大家覺得、讓大家相信,這些是不能不讀的書。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書,一個人一輩子能夠讀幾本?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有一天坐在家裡,突然有了一個念頭,想要認真好好算算自己到底讀了多少書?算過之後,忍不住進一步算:那麼自己一生又能夠讀多少書呢?這不是什麼困難的問題,先算算人一輩子能讀書的日子有多少,再算算平均大概要花多少時間讀完一本書,兩個數字兜在一起,馬上就知道了。芥川龍之介算完了之後,竟然就無可抑扼地大哭一場。為什麼?他發現:自己一生了不起只能讀三千本到四千本書,就這麼多。光是在台灣,一年出版兩三萬種新書,可是就算很認真的讀書人,如芥川龍之介者,一生都只能讀三、四千本!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7/06/05
其實讀完這本書之後,這樣的導讀幫助我們這些沒有真正讀過達爾文原著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幫助。

就著歷史上的黑暗時期,因為天主教會封閉聖經不讓一般平民老百姓能自由閱讀,以致於教會的隨意解讀,讓許多人認為世上萬物都是神創造的,所以不可能再有任何「變化」。

但從聖經上來看,其實神「創造」人的目的,在舊約的第一卷書就很清楚了:

"神說,我們要按著我們的形像,照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爬物。"(創1:26)

意思是說,神創造人,原初的心意就是要人做「神在地上的代表」,所以,既然能管理,當然人是可能將物種做不同的變化。其實聖經上也並沒有說「神所創造的,祂就不改變環境和物種」



不過,總而言之,達爾文的著作,我相信算是值得一看的作品。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