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事物掌故叢談(6):器用雜物

事物掌故叢談(6):器用雜物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筆墨紙硯、桌椅板凳等這些日常生活用品有怎樣的歷史,從古至今經歷怎樣的歷史流變,凝聚人們怎樣的奇思妙想和創造智慧。本書詳細描述了書寫文具、修飾妝具、裁剪縫具、飲食食具、坐臥傢俱、稱量用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創造由來、歷史演變及遺聞軼事,圖文並茂,知識性強。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本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蔭深(1908—1989)


  原名楊德恩,字澤夫,浙江鄞縣人(今寧波市鄞州區)。中國古典文學史家、民俗學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屆政協委員。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辭書學會理事。歷任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辭海》編委等職。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學大綱》、《中國文學史大綱》、《中國學術家列傳》、《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編年長編》、《中國古代遊藝研究》、《古今小說來源考》、《中國民間文學概說》、《中國俗文學概論》等。
 
 

目錄

一 筆墨
二 紙硯
三 扇拂
四 鏡鑒
五 梳篦
六 針剪
七 盌盆
八 杯盤
九 匙箸
一○ 壺瓶
一一 甑鑊
一二 燈燭
一三 几案
一四 凳椅
一五 廚箱
一六 牀榻
一七 枕席
一八 箕帚
一九 度量
二○ 權衡
二一 便器
附錄

 
 

引言

  提起日常器用雜物,真是不勝枚舉,這一本小冊子裡當然只能舉其最重要者,大略地說一說而已。

  大約日常所用的器物,概括說來,可分:一、書寫的文具,二、修飾的妝具,三、裁剪的縫具,四、飲食的食具,五、坐臥的家具,六、稱量的用具。至於娛樂的玩具,以及農工商各業專用的工具,因為非日常一般器用範圍之內,且本叢書另有談到那方面的,當然附及,所以這一冊裡都不提到了。

  即使是這六項,可談的也是很多,這裡只能擇其重要的來談一談,如文具只及四寶,妝具只關理髮方面,縫具僅有針剪,食具只說磁器之類,家具只談木器方面,稱量雖及度量衡三者,但也只能談到古時創造的由來,不能詳細地將古今中外異製作個比較的。這因為本書是重在掌故,所以談過去的較詳,談現今的較略。

  至於附錄部分,專輯各物傳記。此體始於唐之韓愈《毛穎傳》,雖為遊戲之作,要亦可以觀各物由來的大略,在掌故上說起來是很有價值的。

  本書的寫成,時間上極為匆促,錯誤之處,希讀者為之校正,不勝感幸!
 
楊蔭深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廿八日雨聲中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8369997
  • 叢書系列:事物掌故叢談
  • 規格:精裝 / 192頁 / 13 x 18.3 x 2.69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一、筆墨

筆字從竹從聿,聿亦筆意,《說文》所謂:「聿,所以書之器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可知古時對筆的稱呼不一,其稱筆者,乃始於秦。又《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畢。」註云:「蜀人呼筆為不律也,語之變轉。」則又作「畢」字。筆之義為述,《釋名》所謂「述事而書之也」。畢之義為畢舉,晉成公綏《棄故筆賦序》所謂:「筆者畢也,能畢舉萬物之形,而序自然之情也。」

筆據晉張華《博物志》,為秦將|蒙恬|所造。梁周興嗣作《千字文》亦云「恬筆倫紙」。但如晉崔豹《古今注》云:

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也。

是蒙恬所造乃今所謂毛筆,筆非即由他所創始的,他不過是改革筆的製法而已。又宋馬永卿《懶真子》亦云:

張子訓嘗問僕曰:「蒙恬造筆,然則古無筆乎?」僕曰:「非也。古非無筆,但用兔毛自恬始耳。」《爾雅》曰「不律謂之筆」,《禮》曰「史載筆」,《詩》云「貽我彤管」,夫子絕筆獲麟,《莊子》云「舐筆和墨」,是知其來遠矣。但古筆多以竹,如今木匠所用木斗竹筆,故其字從竹,又或以毛,但能染墨成字,即謂之筆。至蒙恬乃以兔毛,故《毛穎傳》備載之。

亦以兔毛所製的筆乃蒙恬所創始,非謂筆即蒙恬所發明的。同時可知最古的筆未必用毛,自秦以後乃以毛為常,而最普通的則為兔毛。兔毛尤以中山所出的為最佳,故韓愈《毛穎傳》以毛穎(筆)為中山人也。其後則用毛種類愈多,如晉王羲之《筆經》所載:

漢時諸郡獻兔毫,惟中山兔肥而毫長可用。先用人發杪數十莖,雜青羊毛並兔毳裁令齊平,以麻紙裹枝根令淨,次取上毫薄薄佈柱上,令柱不見。世傳張芝、鍾繇用鼠鬚筆,筆鋒勁強有鋒芒,余未之信,鼠鬚用未必能佳,甚難得。嶺外少兔,以雞毛作筆,亦妙。蜀中石鼠毛可以為筆,其名曰。人鬚作筆甚佳。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