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食品安全與生活:吃的抉擇‧台灣聯大的九堂通識課

食品安全與生活:吃的抉擇‧台灣聯大的九堂通識課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03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判識食安「偽」知識  向食安恐慌say NO!
面對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你吃的不安心嗎?
媒體報導與名嘴解析,究竟能不能相信?
如何洞察真相,保護自己吃的權利?

  本書精選九堂台灣聯合大學系統(陽明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食品安全與生活」課程內容,網羅各領域名家對食安問題的分析與省思,深層解析食安議題的多重面向。看完本書,你可以瞭解:為什麼罐頭不需要加防腐劑、為什麼單靠法律沒辦法保障食安,也將明白如何理解食安新聞背後的真實,懂得如何在越來越複雜的農食工業化社會中做好食安風險管理!

  自己的食安自己救,不管無良商人黑心、不管政府把關失靈,吸收正確知識、充實食安意識,就是防護自家餐桌安全最好的方法。

  名家開講╳食安真知識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楊振昌 X 臨床毒物與食安風險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陳美蓮╳環境污染與食物鏈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孫璐西╳食品安全面面觀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廖啟成╳食品加工與驗證
  食品藥物管理署 林信堂╳基因改造食品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倪貴榮╳食品安全與風險治理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陳鋕雄╳食品詐欺與公眾監管
  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呂理德╳食品安全與傳播
  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張瑋琦╳農食工業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振昌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陳美蓮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教授

孫璐西

  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名譽教授

廖啓成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所長

林信堂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 研究技師

倪貴榮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 教授

陳鋕雄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副教授兼所長

呂理德

  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張瑋琦

  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系 副教授
 
 

目錄

【推薦序】民食為天,食安為重! ...........曾志朗
【推薦序】全民受用的食安科普教材 ..........陳正成
【編者序】跨領域整合食安問題的分析與省思 ......陳鋕雄
【第一堂】從臨床毒物角度深層解析食安事件 ......楊振昌
【第二堂】環境污染與食物鏈 .............陳美蓮
【第三堂】從油品事件談食品安全 ...........孫璐西
【第四堂】從食品加工及食品驗證談食安 ........廖啓成
【第五堂】基因改造食品之發展、爭議與管理 ......林信堂
【第六堂】食品安全與風險治理 ............倪貴榮
【第七堂】消費者有什麼權利?談食品詐欺與公眾監管 ..陳鋕雄
【第八堂】媒體說了算?食品安全與傳播.........呂理德
【第九堂】農食工業化的反思與實踐:從校園食育到社會創新 .張瑋琦

 
 

編者序

跨領域整合食安問題的分析與省思


  連串食安事件震驚全國,引起民眾的恐慌與憤怒,幾乎成為國安事件。食安從單純的犯罪事件上升到政治問題,不僅部長下台,頻繁修法,影響總統大選選情,近年來又涉及外國食品得否進口的國際政治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在於民眾對政府的信賴,因為欠缺溝通而動搖。由於資訊的不對等、不充分,民眾對於政府、專家所講的話不信任,更進一步複雜化食安事件的效應。風險溝通是重建民眾信任的基石,但非常困難。原因是食安問題牽涉的專業領域非常廣,包括食品科學、農業、環保、法律、國際政治、社會運動、產銷體系等等。單獨靠某一學科的專家,很難呈現問題盤根錯節的全貌,國內也沒有任何一所大學具備食安問題涉及的所有專業知識。

  在台灣聯大系統曾志朗校長的推動下,台灣聯大系統(陽明大學)陳正成副校長主持,整合台灣聯大系統各校的師資,開設了一門〈食品安全與生活〉的通識課程。基本的構想是,藉由這門課程整合各相關領域的專家,以呈現食安問題的全貌,並提供各領域的學生瞭解食安問題,進而思考解決食安問題的方法。但整合師資絕非易事,因為大家所受專業訓練不同,思維方式有異,在整合時面臨無數困難。經過許多努力,最後終於成課,由陽明大學陳美蓮老師、中央大學呂理德老師、清華大學李天健老師、交通大學倪貴榮老師、陳鋕雄老師共同授課,分別在2015 及2016 年的秋季開課。

  我們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名家,就油品、塑化劑、食農教育、鑑識科學、基改議題、食品加工、風險治理、食品詐欺、媒體傳播、治理政策等主題同步遠距對四校進行演講,與四校近200 名學生共同討論、思考。本書內容,就是我們將2015 年課程內容進行逐字稿整理、編輯,而產生的成果。我們希望這些知識整合的努力,不是只停留在台灣聯大,而能更廣泛的為莘莘學子、社會大眾所周知,了解各專家對食安問題的分析與省思,從而希望促成更廣泛的食安風險溝通,更周詳的食安政策,更有效的相關科技研發與社會行動。

  楊振昌教授的〈從臨床毒物角度深層解析食安事件〉,是以臨床毒物的角度來看食安。當食品中存在不應用於食物的物質時,可能引起恐慌,但對人體的影響程度不一。該文說明,除了毒性之外,必須考量劑量、作用於人體的部位、暴露途徑及時間等。例如鎳、鋅等重金屬若吃進去的影響其實不大,皮膚暴露通常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但吸進去則可能造成肺癌。亦即毒物對身體健康危害的影響因素很多,不能單看片面。要界定物質的毒性,需要由專家來定性、定量。毒性物質不是只有環保署原先管理的幾百種,歐盟列入的有毒物質約有20 萬種。在多次食安事件後,環保署終於在2016 年成立專門的毒物及化學物質管理機構,以強化對毒物的管理。

  陳美蓮教授的〈環境污染與食物鏈〉,著眼於環境污染使有毒物質進入食物鏈,最終進入人的身體的過程。來自環境污染的食安因素包括污染源、環境污染、食物鏈污染、飲食攝取,而人體暴露量的高低取決於食物受污染程度高低、食物攝取量與攝取頻率,與個人飲食習慣有很大關聯。該文介紹了幾件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包括日本痛痛病、水俁病、台灣鎘米、綠牡蠣、戴奧辛,藉此說明食物鏈之濃縮及生物放大作用,食物鏈愈上層者其體內毒物濃度的累積會愈高。為降低污染,許多國家或組織於2004 年締結了斯德哥爾摩公約,建立列管化學物清單及管制計畫。而控制方法包括源頭管理、排放標準管制、食品安全標準等等。最後提出個人要降低攝取被污染食物的風險所需遵守的飲食原則。

  孫璐西教授的〈從油品事件談食品安全〉,分析大家最關切的油品安全。油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於,水溶性物質只要多喝水即可排除,但油性物質不容易排出體外。本文說明劣質油多半起因於摻偽假冒,以降低成本。要進行摻假之檢驗,方法包括脂肪酸分析、三酸甘油脂分析、植物固醇或特殊成分之分析、著色劑分析、反式脂肪酸。食物中毒包括微生物引起的中毒、動物性中毒、化學性毒素。文中介紹台灣發生過的幾件「真正的」食安事件,包括西施舌中毒、肉毒桿菌中毒、農藥殘留過量、守宮木減肥葉、戴奧辛鴨蛋、狂牛症、大閘蟹事件等。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廖啓成所長的〈從食品加工及食品驗證談食安〉澄清國人對加工食品的一些誤解。「加工」不等於加入食品添加物,有些加工方式可防止腐敗或變質,例如罐頭食品和真空包裝食品是不用加防腐劑的,因為已進行過殺菌處理。該文提到各種加工方式,以及目前新趨勢的「潔淨標示」,鼓勵業者儘可能少用化學添加物,讓消費者食用安心,並介紹國內常見各種食品驗證制度,強調食品治理要提供給大眾的情境,就是「安全、營養、健康、多樣化」四大面向。

  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林信堂博士撰寫〈基因改造食品之發展、爭議與管理〉一文,完整敘述關於基改食品的爭議內容,及相關制度與科學證據。基改食品的管制在各國均有爭議,以美國的等效原則及歐盟的預防原則兩種管制典型為主。基改食品是運用基改技術使作物更加抗菌、抗蟲、抗病毒、耐旱、耐寒、耐鹽、增加產量、增加維生素及Omaga-3 脂肪酸等目的,並詳細描述數件重大事件,例如美國基改木瓜、美國基改鮭魚等,說明反對基改者可能的質疑,以及回答這些質疑的科學證據。

  倪貴榮教授的〈食品安全與風險治理〉一文,探討建構一個風險治理(risk governance)整體機制所需的要素。倪教授提出,在食安體系中有許多看不見的單位,影響消費者所作的選擇,包括法令、媒體、市場、NGO、國際組織等等。這些單位來自全球與地方,食安治理往往涉及這些單位的角力。在各國長期實踐中,逐漸確立「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溝通」三個面向。風險評估應基於科學證據,風險管理需考慮其他價值,例如政治、經濟、衛生、社會等,並依比例原則加以平衡。風險溝通應讓相關利害關係人充分了解資訊,以利管理。最後比較主要國家的風險治理架構,作為我國的借鏡。

  陳鋕雄教授的〈消費者有什麼權利?談食品詐欺與公眾監管〉,探討消費者對於食安問題可以採取的法律行動,介紹近年食安法修法中跟消費者有直接關係的項目,包括強制標示、追蹤追溯系統、消費者知的權利、吹哨者保護等,並說明在食安治理仍可能出現政府失靈或市場失靈現象,再以個案分析消費者損害賠償訴訟面臨的可能困境。法院的見解,逐漸朝向食安詐欺不必以對人體造成健康影響為必要。此外,消費者可透過標示制度、食品產銷履歷制度行使自主權,透過檢舉及內部人吹哨而協同食安監管。

  呂理德教授的〈媒體說了算?―食品安全與傳播〉,分析媒體報導食安議題的邏輯,以及對民眾認知的影響。首先指出民眾對食安的資訊來源主要來自媒體,但媒體往往一方面從問題的角度進行報導,二方面又充斥著各種以外觀及口味吸引大眾消費的食品廣告,提到各國食安事件也往往以國際政治為框架,少對安全風險深入著墨。網路報導偏重極端,有問題食品可能只佔市場流通數極少量,卻被渲染成全面不安全。另外,網路流通的文章,有可能並非基於真正的實驗,因此消費者不應將極端事件當成普遍現象,並且要審慎看待媒體資訊,不要輕易信以為真。

  張瑋琦教授的〈農食工業化的反思與實踐:從校園食育到社會創新〉一文,探討現代社會農食工業化帶來的問題,包括糧食不均、人與食物關係改變、農村人口外流、生產者與消費者間信賴關係破裂、環境破壞、能源消耗及土地利用商品化等問題,並提出食農教育可作為改變國民觀念、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方式。文中介紹日本、英國如何推動食農教育,我國農政、地方政府、非營利組織在沒有國家政策領導的情況下進行校園食農教育的情形,說明食農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典範移轉,並介紹三個食農教育的成功案例,作為推廣新食農系統的參考。

  誠如前文所示,食安問題牽涉的專業領域非常廣,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規劃出相關課程並出版本書,相信能對國內食安議題相關研究,引領出未來提升與轉型的一個方向。這也是筆者與諸位老師共同的盼望。

  本書得以完成除了要感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的支持,以及推動計畫進行的四校主班老師(陽明陳美蓮老師、中央呂理德老師、清大李天健老師、交大倪貴榮老師以及交大陳鋕雄老師),還要感謝四校教學助理(陳瑤珍小姐、邵佾萱小姐、陳震遠先生、張倚偉先生、黃瑄芃小姐)合作完成本書的緣起:〈食品安全與生活〉通識課程。

  文稿方面則要特別感謝每位作者於百忙中抽空完稿,也感謝台灣戰略突破股份有限公司協助完成各單元聽打及文字稿之編輯作業,文字編輯王常怡小姐協助完成全書整稿、與編輯討論等事宜,以及總編輯陳美蓮老師和專任助理陳彥伶小姐協助完成全書出版計畫進行。

  出版作業則要感謝交通大學出版社執行主編程惠芳小姐、美術設計蘇品銓先生,對全書在編輯、校潤稿、出版、行銷等作業給予許多幫忙及協助,本書才能順利完成並出版。謹此一併致謝。
 
陳鋕雄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301995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從油品事件談食品安全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 孫璐西

近年來台灣發生許多食品安全事件,造成消費大眾的不安。或許加上新聞媒體的炒作,讓消費者食安意識高漲,食安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筆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時期即專門研究食品安全,一直非常關注台灣的食安問題,希望以本文提供自身觀察與想法。

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油脂安全是很基本的議題,再來因為這幾年國內油品安全的確出過很大的新聞,引起的恐慌至今仍未完全平息,因此本文將先從大家最關心的油品安全切入,接著進入主題「食品安全」,介紹食品中毒的種類,包括微生物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天然毒素及化學性毒素(黴菌毒素、食品加工所產生的毒素及非法食品添加物)等,進一步論及國內曾引起重視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一、食用油之安全

在探討油品安全之前,須先釐清何謂食品安全。2013 年大統公司的混油事件,大統公司將棉籽油摻入橄欖油當中,藉此降低成本,其問題在於摻偽假冒而非食品安全。2014 年的劣質豬油事件則是屬於食品安全的範疇,因為業者使用回收油,而回收油當中含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油品的安全非常重要,因為水溶性的物質,只要多喝水就可以排除,像是塑化劑、順丁烯二酸等;但如果是油性物質就不易排出人體。舉例來說,1979 年台灣曾發生米糠油事件,即「多氯聯苯」中毒,當時中毒的人,至今身體仍存有多氯聯苯,不僅影響自身健康,連後代都深受其害。因此,如果油品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在加工過程中又無法去除,將造成非常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一) 劣質油事件

1. 劣質油的起因

劣質豬油的事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起因之一是豬油的原料不足。台灣早期因為豬隻外銷日本,所以飼養量大,豬油原料供應無虞,停止外銷後生產量逐步下降,因而造成原料不足;再者,台灣是豬油用油大國,許多甜點與台式料理都需使用豬油,需求持續增加;第三,原本餐飲業油炸後的廢油被收購後再製為生質柴油,但後來有民眾表示生質柴油容易堵塞油管,造成廢油回收的銷路下滑,也或許因此讓回收業者異想天開將廢油轉而銷往食用油市場。

會員評鑑

0.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0.5
|
2021/03/11
國外都做出那麽多數據說明轉基因食物不管是對人或對其他動物體都證明長期食用是會危害健康的。而這本書居然由一堆高知識份子(還政府出版社),重點是在講解轉基因對人體沒危害的文字是還出自「衛福部食藥署技師」之手,讓大家安心食用。要不是知識資訊水平不到,要不就是為了利益蒙蔽良心,希望這種書籍能夠下架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