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新譯聰訓齋語

新譯聰訓齋語

  • 定價:270
  • 優惠價:9525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4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聰訓齋語》是一部家訓隨筆。作者張英,康熙六年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桐城張家,人才輩出,向有「父子大學士」、「三世得諡」、「四任江蘇學政」、「六代翰林」之美譽。作為桐城名門望族的直接開啟者、設計師,張英的《聰訓齋語》,對其家族的綿延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曾國藩家書中鄭重再三地向子姪推薦此書,足見其推崇備至。《聰訓齋語》所涉內容頗為廣泛,其重點討論,則不外乎立品、讀書、養身、擇交、節儉數端。書名「齋語」,而不稱「家訓」,昭示了著者更喜歡書齋閒話、父子祖孫閒談的教育策略,及其探索子孫教育路徑的良苦用心。本書注釋語譯簡明暢達,評析文字出之會心,深入淺出,堪為讀者閱讀之最佳佐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馮保善


  河南新鄉市人,文學博士,曾任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編審,現為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教育學院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蘇區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小說戲曲及明清文化。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正 文(取每則首句為標題)
 
卷 上
一 聖賢領要之語   一
二 聖賢仙佛皆無不樂之理   八
三 予擬一聯將來懸草堂中   十二
四 唐詩如緞如錦   十四
五 昌黎聽穎師琴詩有云   十六
六 古人以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   二二
七 山色朝暮之變無如春深秋晚   二九
八 人家僮僕最不宜多畜   三二
九 昔人論致壽之道有四   三五
一○ 人生不能無所適以寄其意   四三
一一 山居宜小樓   四六
一二 人生於珍異之物決不可好   四九
一三 天體至圓   五三
一四 人往往於古人片紙隻字珍如拱璧   五八
一五 予嘗言享山林之樂者   六二
一六 予於歸田之後誓不著緞   六八
一七 古人美王司徒之德曰   七二
一八 予性不愛觀劇   七五
一九 移樹之法江南以驚蟄前後半月為宜   七八
二○ 予少年嗜六安茶   八一
二一 論語云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八三
二二 人生適意之事有三   八八
二三 予自四十六七以來講求安心之法   九六
二四 予之立訓更無多言止有四語   九九
 
卷 下
二五 人生必厚重沉靜而後為載福之器   一○五
二六 楷書如坐如立   一二○
二七 法昭禪師偈云   一二四
二八 論語文字如化工肖物   一二八
二九 古人讀文選而悟養生之理   一三一
三○ 世人只因不知命不安命生出許多勞擾   一三三
三一 予生平嗜卉木遂成奇癖   一三七
三二 古人佩玉朝夕不離   一三九
三三 人生以擇友為第一事   一四二
三四 學字當專一   一四六
三五 龍眠芙蓉谿吾朝夕夢寐所在也   一五○
三六 辛巳春分日予攜大郎二郎六郎出西直門   一五三
三七 時文以多作為主   一五六
三八 治家之道謹肅為要   一五九
三九 人之居家立身最不可好奇   一六一
四○ 與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須有益於人   一六三
四一 凡讀書二十歲以前所讀之書與二十歲以後所讀之書迥異   一六六
四二 凡物之殊異者必有光華發越於外   一七二
四三 余久歷世塗日在紛擾榮辱勞苦憂患之中靜念解脫之法   一七九
四四 古稱仕宦之家如再實之木   一八三
四五 子弟自十七八以至廿三四實為學業成廢之關   一九六
四六 讀書須明窗淨几   一九九
四七 易經一書言謙道最為詳備   二○三
四八 譚子化書訓儉字最詳   二○八
四九 人生髫稚不離父母   二一三
五○ 人生第一件事莫如安分   二一七
 
附 錄:張英傳記評論資料選編
壹‧先考予告光祿大夫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謚文端敦復府君行述   二二五
貳‧張文端公墓表代李厚菴相國作   二四三
參‧張文端公事略   二四四
肆‧大學士張英   二四七
伍‧張 英   二四八
陸‧張 英   二五○
柒‧張文端公傳   二五三
捌‧曾國藩評《聰訓齋語》   二五五
 
 



  壬辰年(2012)的秋末冬初,三民書局張先生來電,說人在北京,過幾日來甯,並談及「古籍今注新譯叢書」規劃中,有一本張英撰著的家訓《聰訓齋語》,問可有興趣來做。因彼時對於張英的瞭解實在有限,我在電話中便未置可否,既沒有推掉,也不曾明確應承。

  研讀了《聰訓齋語》後,對於曾國藩評價其「教家者極精」、「不特于德業有益,實于養生有益」、「其中言養身、擇友、觀玩山水花竹,純是一片太和生機」、「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等,有了真切的體味。桐城張氏,名門望族,向有「父子大學士」、「三世得諡」、「四任江蘇學政」、「六代翰林」的美譽。晚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中,更贊其「自祖至曾玄十二人,先後列侍從,躋鼎貴,玉堂譜裡,世系蟬聯,門閥之清華,殆可空前絕後」。何以如此,由張英的《聰訓齋語》,我們似乎尋找到了某種答案。當時,手頭上正在做明清小說與江南文化的課題,對明清江南的教育史料,頗做了些涉獵,興趣正濃。而張英此書,同樣屬於這一範疇,於是便決定接了來做。幾日後,張家旺先生如期來甯。在約稿協議上簽字畫押,開始了本書的撰寫工作。斷續做了兩年餘,方始告竣。

  《聰訓齋語》一書,印本頗多。今見其主要刊本,大體可分為三類:

  其一,《四庫全書》本。「四庫•集部•別集」類收張英《文端集》,其卷四十五、四十六,即《篤素堂文集》九、十 ,為「雜著」《聰訓齋語》,兩卷。

  其二,「叢書集成初編」據「藝海珠塵本」翻印本,兩卷。卷一署名「南匯吳省蘭泉之輯,嘉興錢儀吉藹人校」。

  其三,單行本,有同治五年丙寅(1866)張英曾孫張曾虔整理本,封面題:桐城張文端公聰訓齋語。四卷本。卷一、二為《聰訓齋語》,卷三為《恆產瑣言》,卷四為《飯有十二合說》。題署「桐城張英敦複著,六世孫鶴齡重鐫」。光緒六年庚辰(1880)本,四卷本,內容同同治本。署名「桐城張英敦複著,七世孫紹文重鐫」。

  三種本子,單行本如同治、光緒本,其四卷之編排,均分別為「篤素堂文集卷一」、「篤素堂文集卷二」、「篤素堂文集卷三」、「篤素堂文集卷四」,顯然由《篤素堂文集》而來,故文字仍「四庫」本。惟「叢書集成初編」與之有較大出入,如「世人只因不知命不安命生出許多勞擾」條,缺「何以故」以下文字;「古稱仕宦之家如再實之木」條,缺「座右箴」以下文字;整體缺「予生平嗜卉木遂成奇癖」、「古人佩玉朝夕不離」、「龍眠芙蓉谿吾朝夕夢寐所在也」、「辛已春分日予攜大郎二郎六郎出西直門」、「子弟自十七八以至廿三四實為學業成廢之關」、「讀書湏明窗浄幾」、「易經一書言謙道最為詳備」、「譚子化書訓儉字最詳」、「人生髫稚不離父母」、「人生第一件事莫如安分」等十篇。推其原因,該所據「藝海珠塵本」掛漏之故。

  綜合而觀,「四庫」本刊刻頗精,允稱善本,亦諸本之所出,故本書整理校勘,即以「四庫」本為底本,在保留其五十篇文字原貌的基礎上,僅加編號,以便閱讀;文字明顯訛誤者,據參校本更正;異體字不做改動。注釋包括典章制度、人物地理、疑難字詞、典故出處等,務在掃清閱讀障礙。關於翻譯,嚴複有雲:「譯事三難:信、達、雅。」此為譯界奉作圭臬。然信、達、雅兼備,談何容易!如嚴複所雲:「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因此,本書語譯,堅持在通暢基礎上的忠實,未盡做硬譯,也不一味追求語言表達的華美。研析部分,一方面設身揣摩,嘗試在歷史的語境中加以闡釋,盡可能多一些「同情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既闡發其精義,亦揭出其局限,希望多一些客觀的論定。文中褒貶,不敢盡以為是;注釋語譯,亦未必盡屬允當,尚祈方家不吝賜教。

馮保善
二○一七年五月廿日

導讀(節錄)

  在林林總總的中國古代家訓著作中,張英的《聰訓齋語》,一如其為人之低調而「無赫赫之名」(方苞〈張文端公墓表〉),同樣少為人知。然而,晚清以來赫赫有名的曾國藩,在他那部人所周知的《曾國藩家書》中,卻是對張英此書推崇備至,並不憚其煩,鄭重再三地向子侄推薦。其〈諭紀澤〉中說:「張文端公英《聰訓齋語》作於承平之世,所以教家者極精。爾兄弟各覓一冊,常常閱習,則日進矣。」又云:「張文端公《聰訓齋語》,茲付去二本,爾兄弟細心省覽,不特於德業有益,實於養生有益。」其〈諭紀澤紀鴻〉中說:「張文端英所著《聰訓齋語》,皆教子之言。其中言養身、擇友、觀玩山水花竹,純是一片太和生機,爾宜常常省覽。鴻兒體亦單弱,亦宜常看此書。吾教爾兄弟不在多書,但以聖祖之《庭訓格言》、張公之《聰訓齋語》二種為教,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其〈致澄弟沅弟〉中說:「張文端公家訓一本,寄交紀渠侄省覽。……將來后輩八人,每人各一本。」

  被人譽稱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中國近代史上最後的理學大師與一代大儒」的曾國藩,其活動時間在晚清道光、同治年間,與活動於康熙王朝的張英,懸隔有一百餘年的光景,自然不會有任何交結,亦無阿諛其人之必要;何況,家書中,向自家子侄推薦案頭必讀之書,必定發自最大的真誠,所講都是「肺腑所欲言」。那麼,曾國藩何以會對張英此書這般推崇有加、激賞讚嘆不置?這不免要引逗起我們閱讀其書,並進而希望瞭解張英其人的強烈興趣。還是讓我們共同走近張英,走進這部有點神秘的《聰訓齋語》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462981
  • 叢書系列:古籍今注新譯叢書
  • 規格:平裝 / 30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卷 上



圃翁1.曰:聖賢領要之語2.,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3.危者,嗜欲之心,如隄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暎鐙4.,若隱若現,見之難而晦5.之易也。

人心至靈至動,不可過勞,亦不可過逸,惟讀書可以養之。每見堪輿家6.平日用磁石養鍼,書卷乃養心第一妙物。閒適無事之人,鎮日7.不觀書,則起居出入,身心無所栖泊8.耳。目無所安頓,勢必心意顛倒,妄想生嗔,處逆境不樂,處順境亦不樂。每見人栖栖皇皇9.,覺舉動無不礙者,此必不讀書之人也。古人有言:掃地焚香,清福已具。其有福者,佐以讀書;其無福者,便生他想。旨10.哉斯言,予所深賞。

且從來拂意之事,自不讀書者見之,似為我所獨遭,極其難堪;不知古人拂意之事,有百倍于此者,特不細心體騐耳。即如東坡先生歿後,遭逢高孝11.,文字始出,名震千古,而當時之憂讒畏譏,困頓轉徙潮惠12.之間,蘇過13.跣足14.涉水,居近牛欄,是何如境界!又如白香山之無嗣15.,陸放翁之忍饑16.,皆載在書卷。彼獨非千載聞人17.?而所遇皆如此。誠一18.平心靜觀,則人間拂意之事,可以渙然冰釋19.;若不讀書,則但見我所遭甚苦,而無窮怨尤20.,嗔忿21.之心,燒灼不寧,其苦為何如耶?且富盛22.之事,古人亦有之,炙手可熱23.,轉眼皆空。故讀書可以增長道心,為頤養第一事也。

記誦纂集,期以爭長,應世24.則多苦;若涉覽25.,則何至勞心疲神!但當冷眼,於閒中窺破古人筋節處26.耳。予于白、陸詩,皆細注其年月,知彼于何年引退27.,其衰健之蹟28.皆可指,斯不夢夢29.耳。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