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逃離之地:我在奧克尼群島的戒癮日記

逃離之地:我在奧克尼群島的戒癮日記

The Outrun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跟著作者從狂風肆虐的奧克尼島,看見自己、找到安定

這本地域性鮮明、結合自然書寫的回憶錄,圍繞著返鄉、精神疾病、渴望自由、家庭陰霾、自我認同等議題逐漸開展,情感真實而赤裸,文字不安卻深刻。
從染癮到戒癮,一個毫不妥協的生命故事。她的故事讓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其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鳴。

 

OKAPI 推薦

  • 番紅花:若擁有這些大自然的記憶,沒有人不會變得堅強──讀《樹的祕密語言》與《逃離之地》

    文/番紅花2017年12月14日

    每年十月前後,住家後面山坡的野生桂樹恆常不忘盛開滿叢的金橙花朵,其香味「清芬漚郁,餘花所不及」,順著午後襲來的風,我停下腳步小心翼翼摘了一把捧在手裡帶回家,做酒釀蛋也好,找一個溫潤可愛的豆皿盛放於案頭飄香也罷,當我從樹枝掐下一枝桂花梗時,總忍不住想,這桂花樹感不感受得到疼痛?是 more
  • 書寫與大自然的療癒力──九月選書《逃離之地》

    文/李嘉琪2017年08月29日

    《逃離之地:我在奧克尼群島的戒癮日記》內容講述一名住在英國北方奧克尼群島上的女子,在倫敦大城市追尋夢想破滅後染上嚴重酒癮,眼看就要斷送人生。萬念俱灰之餘,毅然回到那個曾經又愛又恨、亟欲逃離的故鄉島嶼,戒酒。 逃離之地:我在奧克尼群島的戒癮日記 這本地域性鮮明、結合自然書寫 more
 

內容簡介

  「雖然我離開了家鄉,當年甚至覺得非走不可,但奧克尼群島和峭壁已然深植我心。我內心總有個角落,因為失落和煩擾而靜靜顫動著。汪洋怒濤、無垠天空,以及不懼高的自信,都烙印在我心深處,無論身在何處,都不可能遺忘。」——《逃離之地》

  狂風肆虐的奧克尼島,關於染癮與戒癮,一個毫不妥協的生命故事。這是一本辯證於內心自省與外在疆野,帶有強大身心療癒力量的自然書寫回憶錄,描述了一段在迷惘與酒精成癮的困頓中返鄉,藉由大自然的滋養力量,而逐漸康復的動人旅程。

  她生長在蘇格蘭極北的奧克尼群島,終年狂風呼嘯的陰鬱島嶼,除了峭壁和海洋,只有貧瘠的農場四季。在倫敦城市追尋夢想破滅後,她染上嚴重酒癮,幾度進出勒戒所,眼看就要斷送人生。絕望之餘,她回到那個又愛又恨、亟欲逃離的故鄉島嶼,戒酒。

  荒涼偏遠的海島上,被迫面對脆弱、不堪與分崩離析的過往,她以身體誠實記錄戒癮過程,窮究酒精依賴背後的根源,最終在壯麗無比的大自然中重拾強韌的生命力。

  這本地域性鮮明、結合自然書寫的回憶錄,圍繞著返鄉、精神疾病、渴望自由、家庭陰霾、自我認同等議題逐漸開展,情感真實而赤裸,文字不安卻深刻。她的故事讓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其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鳴,從而得到面對未來的力量。

名人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郝譽翔(作家)、黃名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癮科主任)——深刻推薦

  法務部矯正署新店戒治所臨床心理師╱陳秀卿—專文領讀

媒體推薦

  充滿明晰的自我揭露和熠熠生輝的文字。《逃離之地》成為在奧克尼群島的某種個人遊記,同時從外地與本地觀點,記錄著作者精神上的地質狀況和神秘歷史。艾咪在小島的壯麗孤寂中寫作,為了擊退寂寞,也為了發掘寂寞的諸多贈禮,就像酒精於她,曾既是問題,也是解決之道。這是一場艱辛的爭鬥,留下或離開的拉鋸,如同風與浪的對抗,永無止息。   ——《紐約時報》書評

  .榮獲2017英國筆會艾可理生命回憶錄獎(PEN Ackerley Prize)
  .榮獲2016英國溫萊特獎(The Wainwright Prize)
  .入圍2016英國維康圖書獎(Wellcome Book Prize)決選
  .英國亞馬遜書店回憶錄類暢銷書/ BBC Radio 4每週選書
  .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觀察家報、先驅報、衛報、大誌……重量級媒體盛讚如潮!

  「在艱辛痛苦的療癒過程中,讀者彷彿親自走了一趟往北旅程,跟著作者回到狂風肆虐的北方島嶼。這是一部交融著冰與火,既粗獷又溫柔的絕美之作。」——詩人米瑞恩.達林頓(Miriam Darlington)

  「純淨澄澈,夏夜與冬水的意象洋溢其中。作者游泳散步、待在無人島上觀察寫作,栩栩勾勒出融入她生命中的那個自然世界」──《先驅報》(Herald)

  「書中大量剖析令人發怵,又充滿罕見的崇高與慈悲。極度哀傷,卻令人動容!期待它登上文學獎之列。」──《蘇格蘭週日報》(Scotland on Sunday)

  「太精采了。在所有戒癮療癒書當中,這個故事坦承、赤裸到令人不忍直視。」──《蘇格蘭人報》(Scotsman)

  「猶如破鏡中痛苦而真實的面孔。這本傳記讓人不安,也帶給人深沉的平靜。」──劇作家達米恩.巴爾(Damian Barr)

  「生花妙筆、勇敢無懼。這本書對我吟唱,如此悠揚,卻也無比放肆張揚。」──英國作家艾瑪-珍.恩斯沃斯(Emma-Jane Unsworth)

  「令人驚艷!與艾咪這本書相比,大部分的自然寫作顯得平板無趣,本書是令人振奮的文壇閃亮之作。未來數年,肯定是我最想塞進別人手中的書。」──作家暨評論家,奧莉維亞.萊恩(Olivia Laing)

  「怏怏或魯莽者,定能跟這本力道強大的優美作品產生巨大的共鳴。」──凱西.芮恩贊布林克(Cathy Rentzenbrink),《風格》雜誌(Stylist)

  「作者利普羅特的筆觸堅定自信。在地域寫作與自然寫作這個蓬勃發展的領域,這本書無疑是璀璨之星。」──《觀察家報》(Observer)

  「完美結合才華洋溢的自然寫作和震撼人心的自我剖析,描寫了一個人如何在世界邊緣與生命和解。」──《大誌》(Big Issue)

  「優美流暢如抒情詩的勇敢回憶錄。利普羅特之所以能成為備受矚目的作家,正因她的寫作才華成功跨越個人內在與粗獷狂放的外在世界,讀來欲罷不能。」──《衛報》(Guardian)

  「利普羅特的人生總是走極端,實際生活如此,隱喻層次亦然。這本精湛之作貼切勾勒出她的極端人生,融合了椎心的回憶錄書寫與高明的自然寫作技巧。」──《週日獨立報》(Independent on Sunday)

  「本書無疑媲美理查.梅比的《自然良方》及海倫.麥克唐納的《鷹與心的追尋》。利普羅特筆下的純粹美感及文中流露的鋼鐵意志,讓她堪稱自然寫作領域的佼佼者。」──倫敦政論暨文化雜誌《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出色佳作,揭開戒酒人內心世界。」──威爾.賽爾夫(Will Self),《衛報》(Guardian)

  「無與倫比,精湛可期!」──《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絕倫精采之作。」──《週日獨立報》(Independent on Sunday)

  「堅毅自信,勇敢無畏,純淨澄澈,令人印象深刻」──《先驅報》

  「充滿人性,萬眾矚目之作。」──《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咪.利普羅特(Amy Liptrot)


  作品除了刊載於雜誌、期刊和部落格,也固定在自然寫作網站「被河吸引」(Caught by the River)撰寫專欄,該網站是本書最初公開發表的管道。除了替《衛報》和《觀察家報》等報章媒體撰稿,艾咪同時擔任藝術模特兒、彈翻床體操選手,並在帶殼海鮮工廠工作。本書為其初試啼聲之作。推特帳號:@amy_may

譯者簡介

郭寶蓮


  台大社會學碩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專職譯者,譯作包括小說和非小說,已出版譯作共七十餘本。譯稿指教信箱:t3443@hotmail.com
 

目錄

導讀推薦——法務部矯正署新店戒治所臨床心理師╱陳秀卿
序幕
1化外地
2神秘震動
3弗洛塔島
4倫敦野地公園
5單車夜騎
6閃人
7破損殘骸
8治療
9漂泊
10修補石堤
11龍涎香
12被遺棄的島
13生小羊
14長腳秧雞覓妻
15玫瑰小屋
16帕派島
17歡樂舞者
18北丘
19上網
20海泳
21礁島
22個人地質學
23聖女崔得安娜
24費爾島
25火堆
26水底世界
27擱淺受困
28再生能源
致謝

 
 

導讀推薦

  《Outrun》這本書,中文書名譯為「逃離之地」,可以指涉作者描述戒癮(逃離酒精)的心路歷程,但同時也是作者前半段人生的寫照,逃離骯髒、辛苦、低收入的農場,逃離家庭中的衝突與混亂,逃離格格不入與不被接受、認同的島嶼家鄉;或許遠在作者十八歲離開農場之前,她的心就已經逃離到酒精裡。

  人們會喝酒或使用毒品,通常不外乎兩個理由,一是尋求快樂,另一則是逃避痛苦。雖然作者知道她的父母親很愛她,不忍在自己酗酒行為讓父母親擔心失望之餘,又讓他人有理由將酗酒一事怪罪於她成長的家庭因素,但作者在探索以及面對自己的過程中也慢慢體會到,父親的精神疾病、母親的宗教狂熱,無法協調的信仰與家庭衝突等父母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再再塑造了她的性格與價值觀,也埋下了作者不快樂與不接納自我的基礎,成了她從酒精與其他藥物中尋求快樂與逃避痛苦的基礎。

  但是逃離問題,其實也是逃離自己,錯誤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問題更加惡化,讓自己更疏離自己。作者懷抱夢想,以為離開家鄉就能找到快樂,實際上面臨的卻是陌生的異鄉,生存的競爭,自我的渺小,感受的到更為深沉的孤寂與空虛感。

  面對難以承受的情緒,過去習慣用來轉移注意力和轉換心情的方法——喝酒,自然而然就是最快及最好的選擇。只是這樣的「好」,只存於當下,存於個人的主觀感覺裡。回到現實以後,處境依然痛苦或者變得索然無味,讓人不斷想回到酒精與物質的世界。當自己的感官興奮閾值不斷被提高,大腦的功能與結構也隨之改變,意味著物質的成癮已成無法避免的結局。

  雖然不是每個有喝酒經驗的人都會酒精成癮,美國藥物濫用局(NIDA)表示,成癮是基因加上環境因素共同造成,顯然作者沒有覺察到自己在生理與環境兩方面的因素,可能都比一般人高。

  作者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天不怕、地不怕,她想體驗一切、不甩一切規矩的個性,讓她不想像母親及島上其他女性一樣被責任與關係綁住,而放棄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她既想擺脫現實與文化的困境,又想尋求認同與肯定,想一窺世界的浩瀚,想嘗試與體驗各種人生的刺激與冒險,想尋求快樂(抑或是快活?)、恣意狂歡,無所顧忌,同時也在追求關注與認同中受挫與受傷。

  酒精與物質讓人快樂放鬆,感覺到與人親近,讓人暫時忘卻痛苦,只是清醒之後,要面臨與收拾的是放縱後的殘局。同樣戲碼一再上演,漸漸讓作者陷入酒精成癮的漩渦,差點無法自拔。

  雖然身陷酒精的綑綁束縛,然而,作者與生俱來以及被家鄉農場大自然環境所鍛鍊出來的強悍生命力,也同時讓作者得以免於自我毀滅,將自己從成癮的深淵中拉回。

  戒癮最困難的一點,就是承認自己對成癮行為無法控制,以及承認自己的生活因成癮行為而無法管理。作者在成癮失控與生存自救的拔河中掙扎,花了幾年時間才明白這個道理,她勇敢正視問題,也透過自我探索與經驗揭露,讓讀者可以更深刻了解戒酒復發的循環。

  閱讀此書時,我心中不時因作者深刻的覺察與揭露而感動,好似自己也是戒癮團體中的成員,因著他人的生命故事而提醒自己,激勵自己。

  作者敘述結束戒癮療程後,還是不時得面對想喝酒的心情,有時甚至覺得,人生某些時刻沒酒是多大的遺憾啊!但過往經歷讓她看清楚,酒,她真的一點都不能碰。接受了這點,戒酒才有辦法堅持下去。

  然而,戒酒只是面對自己成癮問題的開始而已,套句俗話說,「生理的癮好戒,心理的癮難戒」,作者在堅持不沾酒的生活中,慢慢發現自己其實也對其他物質或行為成癮,例如:可樂、香菸、網路等。當我們無法、不願意或者不知道如何與心裡的不安、焦慮、孤單、寂寞、無助、痛苦與恐懼共處而一直想逃避時,即使戒掉了一種成癮行為,還是會尋找其他物質或行為來替代,來自我療癒。

  書末有段文字提到,「喝酒衝動出現的那一刻,通常是我感到不舒服不自在,想要獲得某種能讓我身心流暢和輕鬆安適的東西,想要藉由什麼東西把稜稜角角的尖銳感覺拿掉。但現在,我明白那種焦慮的感覺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而且,事實上,我喜歡那種尖銳稜角,因為這正是我的絕佳創意和靈感來源,也是當年孕育我的環境氛圍。那是一種家鄉的感覺。」

  是的,成長正是這種體會,這種自我接納的感覺,過往不論是正向或負向的感受與經驗,都是孕育自我的養分,此時此刻正向或負向的感覺,也都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未來也將成為自我的智慧。

  作者無意識的回鄉戒癮舉動,看似無意,其實也是順從心中的召喚,回到讓她曾經以為痛恨、實質卻早已愛上的島嶼家鄉,回去面對與接受心中分崩離析的過往,回歸心中的故鄉。

  本書雖說是戒癮日記,但作者在尋求重新找回自己或說證明自己的過程中,也展現令人印象深刻的熱情、冒險、問題探索與觀察能力(這些也是讓作者康復的能力),不論是海泳、修築石堤、觀察長腳秧雞、學習觀星、賞鳥、辨識雲朵、研究小島文物歷史等,都帶領著讀者跟隨她的雙眼與足跡,欣賞蘇格蘭北方島嶼自然之美,那是生活在亞熱帶島嶼及城市的我們罕有機會能見識到的。而徜徉在大自然之美,順服於大自然的力量,也是作者賴以重生的療癒關鍵。

  細細的品味,我相信這本書會受到那些不承認自己成癮、正陷於成癮、或者關心成癮議題的人的喜愛,也勢必對這些讀者有所助益。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新店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陳秀卿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94376
  • 叢書系列:木馬人文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長腳秧雞覓妻】

凌晨兩點,我獨自在農場小徑就著頭燈的微光雀躍起舞,因為我聽見了我要尋找的叫聲——我確定這叫聲來自那種體型中等的褐色鳥。出乎意料,「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給了我工作,讓我得以在奧克尼群島工作一個夏天,參與「長腳秧雞創舉計畫」,也就是當地的保育專案。就這樣,我暫時不回倫敦。

那個夏天,每當大家進入夢鄉,我反而走出家門,跟家畜及野禽同處於暈暗的天色中,尋找瀕臨絕種的稀有鳥類:長腳秧雞。長腳秧雞有另一個英文名稱landrail,牠們的體型跟紅冠水雞類似,不過身軀是褐色,翅膀是薑黃色,嘴喙是粉紅色,多半棲息於農田,而非濕地。在以前,全英國各地都常見到牠們的蹤跡,但到了二十世紀,牠們數量遽降,以英國來說,現今只現蹤於西部海岸和奧克尼群島。這種鳥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羅列的瀕絕動物中,屬於可能徹底絕種的紅色等級。二○一一年夏天,奧克尼群島上只找到三十一隻啼叫的雄鳥。

我的工作就是在這個夏天找出奧克尼群島每一隻啼鳴的雄鳥——這種鳥只有雄鳥才會啼叫。我用的方法是請居民回報。我央請居民聽到長腳秧雞的叫聲,就打我的「長腳秧雞專線」。我在答錄機裡留下長腳秧雞的叫聲,好讓打電話通報的人可以事先比對,確認聲音。牠們的叫聲就像拿信用卡刮過梳子的聲音,或像葫蘆鋸琴,或是像長腳秧雞的擬聲拉丁名「戈雷戈雷」(crexcrex)的發音。老一輩島民都很熟悉這種叫聲,因為以前的夏夜鄉間隨處都聽得到這聲音。

除了仰賴居民通報,我也進行廣泛的調查。幸好我之前酒駕被吊銷的執照拿回來了,否則午夜到凌晨三點的調查工作恐怕寸步難行。長腳秧雞的叫聲整夜可聞,不過最顛峰是雄鳥出現在牠的領土中央時。我根據標準調查法進行了七週,足跡踏遍奧克尼群島,每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重複調查兩次。

在奧克尼,最適合牠們的棲息地是堆有乾草或青貯料的田地,以及長滿蕁麻或鳶尾屬等較高植物的林地。長腳秧雞多半隱藏在又高又密的植物叢之間,很難被人發現,想找到牠們主要靠聽力。通常,我每隔兩百五十到五百公尺就會停下來,搖下車窗,安靜聽個兩分鐘。

由於羊的繁殖期已經結束,所以我搬到柯克沃爾和母親一起住。通常晚上十一點我媽上床後,就是我準備出門的時刻——以前這時間是準備上夜店。我的熱水瓶裝著咖啡,而不是酒,衣服穿暖,帶上地圖,手機充飽電,然後把車子開往鄉間。車子駛過燈火通明的人家,然後駛過直立的古老巨石,以及黑暗山丘上用來發電的現代化風車。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