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禪的正門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匯集曹洞、臨濟兩大禪宗精要 與《禪者的初心》、《禪門三柱》齊名
                       享譽西方 30 餘年的最佳習禪入門

1970、80 年代的西方興起一股禪學熱,許多禪學大師戮力推廣禪學思想。本書原為作者山田耕雲的報刊連載,是寫給一般俗家人的禪學導論,由於內容通俗易懂,1980 年完著後譯稿旋即流傳海外,受到歐美人士熱烈歡迎,成為繼凱普樓《禪門三柱》後,理解原田祖岳、安谷白雲等禪師思想的入門經典,更與鈴木俊隆的《禪者的初心》齊名。

師承原田及安谷一派的山田耕雲,採用了結合臨濟宗和曹洞宗的三寶派修禪方法,即以打坐、討論、問答等形式為主。他把注意力轉移到在家居士的教育上,將傳統寺院的長期訓練改為短期的精進參修,更強調明心見性的重要,以便適合在家信徒學習。同時,他也大幅降低對語言、文化特色的需求,使非日本人在不熟悉日本文化的情形下,也得以一窺堂奧。

為什要要習禪?禪為什麼不是宗教?它與眾不同的修行法門是什麼?在本書中,山田禪師以平易近人的故事和公案為習禪者循循善誘,亦點出「只管打坐」的修禪要旨,並實際解說坐禪方式,讓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入門,體會禪的奧妙。

-----------------------------------------------------------------------------------------------------------------

我希望本書可以對全世界殷切追求精神寧靜的人真正有所幫助,會激發更多人走上禪修的道路。我特別希望,這書可以提供有關禪和佛法的詳實資訊,補其他同類型著作的不足。
──山田耕雲,本書作者

今日,西方人對佛教和禪學越來越感興趣,也出現很多由當代作者用英文寫成的禪學著作。我相信,家父寫的這一本有其特殊價值,因為作者的開悟體驗異常深邃。它必然可以為尋找禪真理的人提供可靠導航和指引,對禪學文獻作出歷久不衰的貢獻。
──山田凌雲,日本三寶宗現任管長

如果說鈴木大拙是下筆汪洋宏肆的學問僧,那麼安谷白雲及其法嗣山田耕雲就更像是「老實商量」的禪師;除了凱普樓(Philip Kapleau)的《禪門三柱》以外,西方習禪者最津津樂道的入門作品,應該就是本書了。
──林宏濤,商周出版編輯顧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山田耕雲
山田耕雲(Koun Yamada, 1907-1989),1907年受河野宗寬指導,首次參禪。歷經鐮倉圓覺寺朝比奈宗源、大船默仙寺花本貫瑞等大師指導,專注於坐禪修行。但在外仍於經濟界活躍。1950年自原田祖岳大師處受戒,在其門下結識安谷白雲,後成立「鐮倉白雲會」,終於1960年嗣法。1967年擔任日本三寶教團正師家,並於1970年擔任教團長。著作《無門關》、《禪的正門》等均被譯成英文,在歐美世界廣為流傳。

欲了解作者及三寶教團,可見:https://ssl.sanbo-zen.org/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專職譯者,臺灣大學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譯有《牛的印跡》、《禪者的初心》、《帕德嫩之謎》、《你可以改變自己嗎》等書。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禪非禪非非禪    鄭振煌
前言/英文版序/英文版序二/日文版序

第1章 現代人與痛苦
第2章 禪的觀點
第3章 禪的救贖原理
第4章 禪的三大目標
第5章 不同類型的禪修
第6章 參公案和只管打坐
第7章 尋找正師
第8章 開悟的深淺
第9章 因果一如
第10章 魔境
第11章 信、解、行、證、入
第12章 大乘宗教的八要旨
第13章 論獨參
第14章 坐禪修行的三大要件
第15章 禪修和其他宗教信仰的關係
第16章 實修坐禪
第17章 間接的心得

英譯者跋
 

推薦序  禪非禪非非禪
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 鄭振煌

1975年,美國菲力浦.凱普樓禪師(Philip Kapleau, 1912-2004)原著、顧法嚴先生中譯的《禪門三柱》(The Three Pillars of Zen),由慧炬出版社發行,那時我已經在《慧炬雜誌》撰稿十一年了,同時成為編輯,得以先讀為快,對於日本禪在美國的蛻變頗感新鮮,覺得與先前讀過的禪學書籍有些不同。但因為年紀輕,禪修經驗不多,僅止於文字上的了解,受益不大。

二個星期前,商周出版社寄來山田耕雲禪師原著、梁永安先生中譯的《禪的正門》初稿,請我寫推薦序。書中前言提到,英文本譯者在第一次「坐關」結束後不久,讀到《禪門三柱》,才知道他的老師山田耕雲是「三寶教團」創辦人安谷白雲禪師的法嗣,而安谷白雲禪師又是原田祖岳禪師的弟子,算是現代化禪修的先鋒。這勾起了我的回憶和好奇,隨意讀了幾頁,不禁被精彩的內容和流暢的譯文所折服。於是逐字仔細研讀,獲益匪淺,因為它:

一、契機:佛教禪修法門無量無邊,由印度傳至中國。其中,菩提達磨特重「以心傳心」,至六祖惠能大師「單提向上一著」高揚自性,再一花開五葉,成立五宗七派,更遠播到韓國、日本、越南等地,乃至全球。古今時空背景迥異,現代上班族的心緒雜亂和生活緊張,遠非古時禪和子可比。本書作者雖是禪法的教授師,卻仍經營企業,他熟諳東西哲學和現代思潮,凡所開示都能扣緊現代上班族的需要。

二、契理:作者深入經藏,尤其是中國和日本的禪宗典故、禪師語錄,信手拈來妙趣橫生。誠然,「佛祖之要,教觀而已矣。觀非教不正,教非觀不傳。有教無觀則罔,有觀無教則殆。」契機才能讓受教者得益,契理才不落入野狐禪或著火入魔。本書揉合中、日禪德的開悟經驗,彰顯大乘佛法的精髓,絕非分別意識所成的哲學書籍。

三、重實證:作者以數十年禪修經驗,特重實修,開示禪法都是經驗談,斬釘截鐵般的明確。坊間禪書多屬說食數寶,也是「入海數沙徒自困」。今日教禪者,教的泰半是文字禪、口頭禪,遠離「教外別傳,明心見性」的禪宗精神。禪修有如科學實驗,必須一而再、再而三的實證,一次坐禪必有一次收穫,無數次的體悟才能圓滿證悟自性。

四、次第分明:修學佛法的次第,一般都提到「信、解、行、證」,但本書作者卻強調「信、解、行、證、入」。「入」是把所證的真理應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弘法利生,莊嚴國土,這也是菩薩道的實踐。他引用廓庵禪師的「十牛圖」,由「尋牛」發願修行尋找自性到「入廛垂手」回歸人間利樂有情,便是自利利他的過程。禪修者應有這種承擔,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五、簡單易行:修定所緣境的種類繁多,有屬於勝義諦方面的,如空性、真如、法界、唯識性等;有屬於世俗諦方面的,如不淨觀、持息念、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因此,禪修的方法很多,可以依專注某一外境或內境、調息、觀想、運動、聽音樂、繪畫、讀書、念誦、持咒、安住心性而修禪定,若不懂佛法,就變成有漏的世間禪。其中,依心性修禪定是最高、最深、最難,同時也是最容易的無漏出世間禪!大乘佛教主張︰心性之外,別無他物,當下一念,若能如實知自心,則於一切時中,行住坐臥都能觀心習定。這種定境稱為三昧,三昧有 108 種,定慧不二,動靜不二,煩惱即菩提,無念無相無住,無取無捨,不修不整,無處不是,通體活潑。佛性盡虛空遍法界,可是必須不斷的精進禪修,才能圓滿證得廣大不可思議的佛性。這種方法,人人可修,只要正念正知,不論在家出家,當下圓成。

六、適合各種身分:禪修不只是佛教徒的功課,也是任何宗教徒,甚至無神論者、反宗教者的功課。禪修是超越膚色、種族、性別、宗教、信仰、身分背景的身心修鍊活動。禪修可以讓基督徒、穆斯林變成更好的基督徒、穆斯林;禪修可以讓每個人變得更好,最後圓滿人生。禪為「禪那」(梵dhyana,巴jhana)音譯的簡稱,意譯為定、靜慮、思惟修、棄惡、功德叢林,梵漢合稱為「禪定」。禪的起源,可遠溯自印度古《奧義書》時代。印度的聖者,常在森林樹下靜坐冥想,即稱為禪那。西元前五世紀前後,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皆以靜坐冥想為修持方法,而佛教更以禪修作為統一心境、斷除煩惱、求達涅槃的重要方法。禪定會使身心產生特殊的現象,並無任何神祕怪誕之處。表現在心理方面,心專注一境,無妄念起伏;表現在生理方面,則是呼吸、血液循環和心臟跳動漸趨緩慢、微細,以至於絕對的停止,次第產生「樂」、「明」、「無念」的境界。心理、生理都起了根本的變化,與凡人不同。得定以後,原有的種種心識病態漸次消除,輕安自在,智慧自然生長,更進一步發揮般若現觀,趨入無分別智,圓滿佛性將豁然顯露。

七、融合臨濟曹洞二家禪法:唐朝宗密大師《禪源諸詮集都序》把禪分成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如來清淨禪)五種。中國佛教的特色在禪,禪宗即屬於最上乘禪,是佛教教觀之登峰造極。禪宗分流至今,以臨濟、曹洞二宗最盛,臨濟宗以「參話頭」為下手處,曹洞宗以「只管打坐」為敲門磚,各擅勝場。古來二宗宗徒或有互相毀謗的情事,本書作者則承其師說,善巧地融合二者的修法,讓學者隨時隨地都可以禪修,全修即性,全性即修,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積累無數次的開悟經驗直至成佛。

本書的特點當然不只這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希望有緣讀到本書的朋友,在欣賞生花妙筆之餘,能夠發心修行,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悟,都是圓滿覺悟的資糧!

二○一七年盂蘭盆節於中華維鬘學會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3152
  • 叢書系列:人與宗教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1 x 15 x 1.8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內容連載

◆ 第一章  現代人與痛苦
 
◇ 人間苦痛
 
思考現代人的苦痛時,值得記住的是,當釋迦牟尼佛兩千多年前之所以出離求道,正是為解決他所謂的「四苦」:生、老、病、死。痛苦憂患不是僅見於他的時代。人類總是在痛苦憂患中生活。佛教用「娑婆」(saha)稱呼此世間,可以譯為「堪忍世界」或「忍辱土」。這個世界可以被視為忍受種種苦難的歷程。從我們出生和有知覺那一刻直至入土為安為止,我們的人生都面對著無盡的艱難。我們內有千百種煎熬,外有寒暑風雨、戰爭和飢荒要忍耐。一首中國古詩說:「行路難,行路難,君自看!」
 
今日的生活環境遠比佛陀的時代複雜。我們得擔心考不進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和賺不到錢過生活。此外我們還得忍受交通壅塞、噪音、空氣污染和水質下降,而這一切都是高血壓、癌症和戰爭之所由。災難總是接踵而至,讓我們幾乎找不到時間喘一口氣。在越來越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我們還得要壓抑和否定自己,以符合我們文化的期望。我們是恐懼和焦慮裡過完我們的每一天,甚至得要面對人類物種滅絕的威脅。

我們的苦痛還有一部分是來自物質環境。雖然在現今的工業化社會,貧窮現象已不像昔日嚴重,但我們的焦慮並未減少。勞工階級每日都得面對鋪天蓋地的生活壓力。儘管科技進步,經濟進步,對物質生活的憂慮仍然像昔日一樣構成很大一部分現代人的壓力。而且,不管我們的物質環境如何改善,像深淵一樣深的精神痛苦還是會繼續存在。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自殺前留下一封遺書,自謂「我被一種模糊、無以名之的焦慮所苦。」在這一點上,芥川斷然並不孤單。這一類精神痛苦存在於所有時代和所有文明,大概可以稱為人類的宿命。

禪宗著名典籍《無門關》裡有一則「達摩安心」的公案:
 
達磨面壁。二祖立雪斷臂云:「弟子心未安,乞師安心。」磨云:「將心來,與汝安。」祖云:「覓心了不可得。」磨云:「為汝安心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心理勵志】2024高寶電子書暢銷書展: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全展7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