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男工‧女工:當代中國農民工的性別、家庭與遷移

男工‧女工:當代中國農民工的性別、家庭與遷移

  • 定價:570
  • 優惠價:951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8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農民工的興起,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社會變革之一。本書與以往的農民工研究不同,作者基於對其群體分化與差異的認識,打破將之視為鐵板一塊的研究取向,不止停留在對女性工廠經驗的關注上,而是進一步從性別的角度分別探討男工與女工在工廠內外的生活,並且檢視他們在城鄉遷徙過程中性別身份與家庭身份的變化。作者對農民工生活處境進行了深入的民族誌研究。他們的故事,揭示了個體所體驗的緊張與憂戚,承載著家庭渴望改變命運的訴求和努力,也透視出社會轉型和結構變遷中深層次的矛盾。

名人推薦:

  《男工.女工》是一本以詳實田野為基礎的民族誌,描繪出一個流動中的中國社會,農民工如何在工廠與家庭、城市與農村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關心階級和性別議題的讀者,這是一本具有啟發性的好書。──潘毅(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女工》作者)

  本書從社會性別的交叉性分析出發,對貫穿於城鄉流動過程中不同結構與主體之間的互動展開了深入、細緻的分析,生動地呈現了不同農民工主體的性別化遷移。這對於釐清農民工身處的社會關係的複雜性,以及深刻剖析他們的身體與情感體驗,是卓有成效的嘗試和努力。本書對於男性農民工性別氣質的討論,也充分地體現了作者的性別關懷,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於男性農民工現實處境與生存策略的理解,進而實現了性別研究在經驗層面的重要突破。──關信平(南開大學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

  縱然農民工的勞動力被城市所承認,但「農民工」的身份怎能足以界定他/她們的存在?「打工」對他/她們生命的影響又怎會只是在工廠之內?在中國經濟騰飛的大論述中,很少人聽到農民工對公義的嚮往及面對不公義的吶喊和無奈,但杜平的這本著作,卻為這些在中心邊緣的人,在大歷史的喧嚷裏,留下了點點足跡。──蔡玉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杜平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講師。她於2011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獲得博士學位。研究興趣集中於性別研究、遷移、家庭與社會政策,並作為訪問學者到英國牛津大學交流,多次參與中國大陸、香港、韓國和美國的學術會議。曾獲得2011年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學人論文獎、LeeWongLaiLinScholarshipforSociologicalStudiesofFamily&GenderIssues、GlobalScholarshipProgrammeforResearchExcellence—CNOOCGrantsfor2008–09等獎項。
 

目錄

序言(蔡玉萍)   xi
致謝   xiii
 
第一章  導論
1.1 城鄉遷移中的性別、家庭與代際   2
1.2 性別不平等在城鄉遷移中的複製   5
1.3 「男性盲視」與等級化的男性氣質   8
1.4 分析框架:社會性別結構與遷移中的性別身份   14
1.5 調查地點與田野工作   17
1.6 本書章節概覽   21
 
第二章  男性‧農工:三重結構下的男性氣質
2.1 父權制下的中國農村   26
2.1.1 對農村男性的期待與評價   26
2.1.2 經濟生活與性別分工   29
2.2 離開農村:現實困境與性別化的選擇   32
2.2.1 貧困導致的不同困境   32
2.2.2 城市的吸引   34
2.2.3 選擇中的性別期待   36
2.3 從農村到城市:身份的轉變   38
2.3.1 農村男性的城市初體驗   39
2.3.2 勞動力市場的競爭   41
2.4 工廠等級結構與體驗   44
2.4.1 工作場所的等級結構   46
2.4.2 男性農民工的工廠體驗   50
 
第三章  渴望與嘗試:農民工男性氣質的重構
3.1 向上流動的努力   60
3.1.1性別化的晉升態度   60
3.1.2晉升空間與機制   62
3.1.3 男性農民工的回應   65
3.2 重返勞動力市場   67
3.2.1 群體內部的多樣性   67
3.2.2 胡慶的跳槽經歷   72
3.2.3 議價能力與考量因素   76
3.3 疏離與回歸:主動又無奈的選擇   81
3.3.1 疏離:打工生活之於男性   82
3.3.2 空間與身份的回歸   84
3.4 工作之外的實踐   88
3.4.1 關係重要 88
3.4.2 賭博:另一種「博」   92
 
第四章  平衡不平衡:已婚女性農民工的家庭與遷移
4.1 女性在當代農村的處境   100
4.1.1 夏萍:女兒的命運   101
4.1.2 締結婚姻   104
4.1.3 多重身份:妻子、母親和兒媳   108
4.2 遷移:性別秩序的延續還是反抗?   113
4.2.1 遷移歷程的中斷   113
4.2.2 外出:反抗的手段   116
4.2.3 從屬性遷移:性別秩序的延續   119
4.3 遷移對女性家庭地位的影響   123
4.3.1 遷移帶來的改變   123
4.3.2 男性的回應   130
4.3.3 改變中的不變   133
4.4 已婚女性農民工的工廠體驗   136
4.4.1 工廠等級的最底層   136
4.4.2 晉升之於女性   138
4.4.3 女性在工作場所的應對   141
4.5 母親的兩難:從外出到返鄉   143
 
第五章  從傳統走向現代:新生代農民工的婚戀實踐
5.1 中國農村的婚姻制度與實踐   150
5.1.1 婚姻法及其實施   150
5.1.2婚姻實踐與父母的干預   153
5.2 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的愛情經歷   154
5.2.1 滋生愛情的土壤   155
5.2.2 消費與愛情生活   161
5.2.3 婚前性行為的出現與影響   163
5.3 農民工愛情經歷對於婚戀模式的影響   167
5.3.1 愛情與婚姻的距離   167
5.3.2 挑戰傳統婚戀模式   169
 
第六章  重新發現日常:多元、變化與建構
6.1 農民工群體的多元呈現   177
6.2 男性氣質與性別關係的再思考   179
 
附錄   183
參考文獻   185
 

序言

中心的邊緣
社會性別、遷移及不平等交置中的中國農民工


  當代中國的農民離鄉背井來到城市,縱然他 / 她們的勞動力被城市所承認,但「農民工」的身份怎能足以界定他 / 她們的存在?每一個的「打工者」都背負著多重的身份,如性別及階級等。這些在城市默默辛勞付出的、從農村出來的人,每一個也有他 / 她的故事,而每一個故事也承載著個人的成長、情感的印記、家庭的責任及期望,和他 / 她對理想的追尋與失落,串連這些故事的是中國城市及農村宏觀二元化發展策略的不平等及不公義,是全球化生產鏈中工人權益被壓榨的現實,亦是傳統性別規範對主體的宰制及個體的反抗。在主流的論述中,在被單一化的工人身份裏,這些個人的主體性及他 / 她們家庭的努力及掙扎,往往被淹沒了。怎樣的書寫,才能還原這些在中心被邊緣化的人的聲音,還原他 / 她們作為人的全觀主體性?

  引入社會性別的分析框架,把他 / 她們的生命歷程放在工廠、家庭、農村 / 城市及階級的交置不平等裏閱讀,可能是唯一的可行性。我想,沒有一個人能夠逃過被性別分類(gender categorization)。縱使個人可能對社會性別的規範作出反抗,但社會性別對個體生命的操控,卻是深植在家庭、市場及國家等制度裏。性別問責(gender accountability)(West and Zimmerman, 1987)雖然是一個悲觀的結論,但無可否認地說出了大部份人的成長經歷。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大部分人,包括了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的他們與她們,無時無刻要回應扣連在家庭責任裏的性別期望,也不能迴避資本主義市場及工作間裏的性別政治、隔離及不平等,也難免要在農村及城市的不同性別規範中導航。

  現有對中國農民工的研究多從女性出發,尤其是年輕未婚女性的角度及經歷,去理解社會性別如何在父權社會及資本主義的交叉中,影響她們在城市打工的經驗。然而,對已婚女性及男性的探索就明顯缺乏。已婚女性的經驗為我們展示了置身於家庭及工廠、農村及城市的性別規範及制度不平等之下,女性如何尋求一個出口。對男性農民工的探討則反映了身為父權社會的得益者,農村男性其實同樣受著性別規範的定型及枷鎖,亦折射出農民工男性及有城市戶口男性之間的階級不平等。

  在中國經濟騰飛的大論述中,千千萬萬的從農村來到城市的他們及她們,處在城市的中心──她們 / 他們是「中國製造」背後的那雙手;他們 / 她們的勞力投入,建造了聳立的城市高樓,但他們 / 她們被制度規限在中心的邊緣。可能很少人聽到她們 / 他們對公義的嚮往及面對不公義的吶喊和無奈,但杜平的這本著作,卻為這些在中心邊緣的人,在大歷史的喧嚷裏,留下了點點足跡。

蔡玉萍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9965990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7 x 23 x 1.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第二章  男性‧農民‧工:三重結構下的男性氣質

在當代中國,農村男性的生命軌跡,與改革開放近40年深刻影響中國社會面貌的城鄉遷移,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儘管時代背景和社會結構並不能直接決定每個個體的行動,但能夠通過左右不同行動所帶來的後果,而對具體的選擇產生影響。上一章所提到的胡慶,在遷移過程中經歷了不同階段的選擇──從第一次外出打工,到返鄉蓋房、娶妻生子,再到第二次外出打工,以至於看不到打工的盡頭──深刻地映射出一個生長於農村社會的男性,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與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交互作用下而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所面對的生活際遇與處境。在結構性矛盾所塑造的社會現實之中,無論個體如何趨利避害,都將不可避免地體驗其中的無奈、緊張與挫敗。

城鄉遷移在拓展生活空間的同時,也拓展了農村男性的關係網絡,使得他們與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男性和女性產生關係和互動。正是在這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中,性別對於他們的意義得以更加豐富地呈現。為了深刻理解男性農民工群體,我們需要深入農村與城市、家庭與工廠之中,去探究遷移經歷給他們帶來的改變和影響。

2.1 父權制下的中國農村

自封建社會起,中國的父權制就植根於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和儒家傳統文化(Stacey, 1983; Zuo, 2009)。在「家本位」的文化傳統中,家庭既是從事經濟生產的基本單位,又是參與社會事務的活動主體。儒家文化對家庭結構中女性的地位進行了明確的規範,「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規訓刻畫了中國社會傳統的性別秩序。父權制以性別為線索,以家庭為載體,在社會中進行資源配置,組織各項生產和生活活動,並通過觀念的灌輸和行動的傳遞在代際間進行維持和複製,從而成為傳統。儘管20世紀以來,中國的婚姻實踐出現了不少向「現代生活」的轉變,但在整個社會,特別是鄉土農村,婚姻和家庭生活仍然是以父權制、從夫居和父系繼承為主要特徵展開的(Hershatter, 2004)。可以說,父權制依然塑造著當代中國農村社會的基本形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用一代人的努力終結氣候危機《再生》|自然科普展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