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

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

The Lost world

  • 定價:650特價:399
  • 特價再7折:279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出版史和電影史上的經典傳奇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累計銷售兩億本
電影橫掃全球票房六百億

  一切秩序全部失去效用,唯有掙扎混沌邊緣,方能殺出血路、求得生存……

  一九九三年,距離被掩蓋在黑歷史中的「侏羅紀公園事件」,已經過了五年的時間。

  當時參與冒險的成員各奔東西,一度被傳聞已經身亡的數學家伊恩‧馬康姆,奇蹟似地撿回了一條命,但卻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創傷;侏羅紀公園、國際基因公司……這些對他而言,都是絕口不提的禁忌。

  然而,這次他卻又不得不踏上冒險的路途,只為了拯救亦敵亦友的古生物學者――萊文博士。

  萊文堅信「恐龍是真實存在的」,而他也發現,在侏羅紀公園之外,居然還有另一座小島,是國際基因公司真正培育恐龍的場所?

  一步步逼近真相的萊文,突然下落不明,於是馬康姆率領著探險專家索恩博士、充滿冒險心的少年凱莉與阿比、以及動物學家莎拉‧哈丁,動身前往這處名為「死島」、又稱「B地點」的神祕島嶼;但是,野心勃勃的古柏蒂諾公司,也同樣覬覦著這座島嶼,在侏羅紀公園企圖奪取恐龍的路易‧陶吉森,這次又會使出什麼手段呢?

  「極度戰慄…令人臉色煞白、心跳爆表!」――人物雜誌

各界推薦

  我看過很多可信的科學,但這是我見過,人們所能想到、最神來之筆的科學與想像力的結合。――史蒂芬‧史匹柏

  「科學」的豐沛知識、「幻想」的無上天賦、「人文」的嚴謹關照,「寫作」的深厚功力,完美的內化融合。――中華科幻學會理事長兼會長‧難攻博士

  這是人力對自然命定的違抗,然而命運人為卻終將如鎖鍊,彼此消長然後復還。――小說家‧紀昭君

  「我們這個時代最會講故事的人之一。而麥克‧克萊頓講得最好的那類故事,也是營養最充分的,哪怕是刺激到令人膽寒的情節,也閃爍著天才的想法和真正的哲思。」──華盛頓新聞報

  「克萊頓這個人的天賦就是製造懸念。同時,他也沒有浪費他在哈佛所受的教育。他將自己淵博的科學知識,融入到環環相扣、步步凶險的情節中,創作出餘味悠長的一批驚悚名篇」──舊金山紀事報

  「克萊頓是個大師,他尤其擅於一邊講最新鮮的冒險故事,一邊開科學知識小講堂。他讓讀者體驗淋漓盡致的冒險,還同時受益匪淺。」──聖路易郵報

  「就像這個世界上最頂尖的小說家一樣,克萊頓知道怎樣讓一個故事鮮活起來、刺激起來。他的敘事有種難以抵禦的力量,讓你迅速被情節吸進去,你無法放下這本書,必須一口氣讀到結尾,你才能回過神來。」──芝加哥太陽報

  「克萊頓,讓驚悚小說的技法趨向完美!讓科幻小說惠及更廣大人群!他的小說,給通俗文學定義了新高度。」──洛杉磯時報

  「克萊頓是位用簡單詞彙解釋複雜概念的大師。」──圖書館學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克‧克萊頓 Michael Crichton (1942-2008)


  作家、導演、製作人。生於芝加哥,父親曾任記者,從小就展露對於寫作的興趣與天分,並計畫要於哈佛大學主修文學,不過在學期間總是得到低分,甚至連有意測試教授,刻意抄襲喬治‧歐威爾的作品當作業呈交,都無法獲得好評。克萊頓失望之餘,轉系至人類學系就讀,畢業後更進入哈佛醫學院攻讀博士。

  於醫學院的在學期間,克萊頓便以筆名發表《死亡手術室》,內容探討少女墮胎、醫療疏失等議題,奪得一九六九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頒發的愛倫坡獎,之後改以本名發表的《天外病菌》,便成功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

  在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並於全球頂尖的沙克生物研所從事博士後研究之後,克萊頓並未執業,專心致力於寫作,四十年創作生涯中,完成了多部盤據暢銷榜的作品,如《終端人》、《火車大劫案》、《終極奇兵》、《剛果驚魂》、《地動天驚》、《侏羅紀公園》、《旭日東昇》、《桃色機密》、《失落的世界》、《最高危機》、《時間線》、《奈米獵殺》、《恐懼之邦》、《危基當前》、《海盜經緯》、《微境殺機》,產量與品質俱佳,其中多數都被改編搬上大銀幕。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侏羅紀公園》,更在上映時獲得百億票房,改寫影史賣座紀錄,並贏得三項奧斯卡獎項。

  多才多藝的克萊頓,除了小說原作之外,還擔任過電影《鑽石宮》導演、《龍捲風》編劇,並且親身參與作品的影視改編、製作,而贏得多項艾美獎的知名影集《急診室的春天》,更是以他自身在急診室擔任住院醫生的經歷為藍本。

  深受醫學院的紮實訓練影響,克萊頓的小說風格偏向紀實、報導,詳實呈現科技的背景知識與細節,有時甚至會夾雜圖表、數據。在作品中囊括的領域,就包括了基因改造、氣候變遷、奈米科技、航太工程、動物行為、病菌演化等,採用當時最新、甚至尚有爭議的研究成果為依據,反思當人類在科學與技術取得突破時,是否能夠妥善駕馭,因而有「科技驚悚小說之父」之美稱。
 
 



失落的環節――在兩個侏羅紀之間


  擺在你桌上的《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是一本很有故事的書。

  當然,我指的並不是小說當中的故事,而是小說背後的故事。我有把握,當你曉得這本書在人類漫漫出版歷史當中是何等彌足珍貴以後,對你的整個閱讀過程將帶來更多樂趣與回味。

  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1942~2008)是個宛如現代達文西的全才人物:他從哈佛英語系一路讀到哈佛醫學院、擔任過加州沙克生物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並於1988年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客座作家。而若你覺得這樣橫跨文理的學術經歷已經足夠嚇人(尤其對文史理工涇渭分明的台灣教育體系而言),那他成功地扮演醫生、作家、編劇、導演、製片、美劇製作人,甚至還親手設計過電腦遊戲的精彩人生,應該會讓你更加瞠目結舌。

  時至今日,麥克‧克萊頓最常被人們稱頌的頭銜,應該要算是現代「科技驚悚」(Modern techno-thriller)小說之父了。這項殊榮不僅僅針對他「開宗立派」的先驅地位,其實更肯定了他在這領域中「質量兼具」的創作成就。

  嚴格來講,「科技驚悚」要算是科幻(Science fiction)這種類型文學的一支新興流派;但相較於許多幾近天馬行空的科幻作品而言,「科技驚悚」的寫作門檻其實是相當嚴苛的──

  首先,你得對當時最先進的「科學/科技」知識擁有一定的嚴謹研究與熟稔程度,因為這些故事總是從「當代」(讀者身處的時代)出發,藉由對既存「科學/科技」賦予一點「符合邏輯」的未來預想,將世界推向投入此一「科學/科技」變因引發蝴蝶效應所擾動的爭議邊緣。

  其次,既然小說要處理的題材屬於這個世界的「爭議邊緣」,那作者也必得具有相當程度的社會觀察能力及人文學科素養才行:他得一邊對蕪蔓龐雜的政治經濟乃至人性道德進行抽絲剝繭的工作,還得一邊將這些不穩定的文明變因,緊密地套上特定「科學/科技」議題所產生的全面衝擊效應,接著再將這些「巨觀影響」一一轉化為接二連三發生在特定角色身上的「微觀事件」,最後濃縮成一則「啟示錄式的科技驚悚故事」。

  是的,一則「啟示錄式的科技驚悚故事」。

  沿著你在書中所讀到的一字一句,讀者將不可自拔地融入角色在面對這項特定「科學/科技」議題襲來時的猛烈衝擊、發現自身所處的世界距離全盤崩毀幾乎近在咫尺;也由於戲裡的「科學/科技」是你曾聽說過的、戲裡的「時間/空間」是你感到熟悉的,因此沿著額頭冷汗所滴落的,是「這項失控很可能隨時發生」帶來的焦慮,所誘發的深層恐懼。而這樣的不安會不斷地驅策著你,渴望能在小說的最後一段,尋得救贖與解鑰的線索。

  這正是麥克‧克萊頓一手打造出來的現代「科技驚悚」小說世界,而想成為如此想像力馳騁卻不失現實感十足的「創世神」,你得同時煉出關於「科學」的豐沛知識、「幻想」的無上天賦、「人文」的嚴謹關照,以及「寫作」的深厚功力,四者缺一不可,還得完美內化融合。

  我想,麥克‧克萊頓的成功(至少在『科技驚悚』領域的成功),從他作品不斷被好萊塢大成本翻拍(而且屢屢開出票房紅盤)的記錄足以證明。不過,若你曾經瀏覽過麥可‧克萊頓的書寫經歷,你會奇怪地發現這本《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似乎是他所留下的僅有一冊「續集」作品(這也是本書彌足珍貴的原因之一。)

  其實,在1990年小說《侏羅紀公園》大受歡迎之後,克萊頓的書迷們早就意猶未盡地希望他繼續撰寫後續故事,不過麥克‧克萊頓對於撰寫「續集」總有一種(辯證上的)固執,他始終認為「續集」是個矛盾的存在:「一部續集得兼具相同(the same)與不同(totally different)兩種特性。而一旦相同,還寫什麼?但若是不同,那還叫續集嗎?」

  不過,當1993年史蒂芬‧史匹柏改編的《侏羅紀公園》電影在全球掀起爆炸性的熱潮之後,這波來自全世界對「續集」排山倒海而來的渴望呼喊,就不是克萊頓一個人擋得住的了。

  問題是:縱使克萊頓答應重啟《侏羅紀公園》,不過主角早就被他寫死了呀!還能怎麼搞?(這算爆雷嗎?我假設會翻開這本『續集』的你絕對已經讀完前作……)

  當然,以結果論,大家都曉得這問題早已被神奇地解決了:克萊頓偶然從他的偶像前輩柯南道爾當年如何讓福爾摩斯起死回生獲得靈感,順便再隨手回收天造地設的「續集」原型──好吧!那就乾脆向柯南道爾1912年《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來個大致敬吧!

  是的,這正是《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的由來:麥可‧克萊頓應廣大「書迷+影迷」要求所寫的第一本「續集」小說,也是碩果僅存的一本。

  這本續集出版於1995年,克萊頓一如既往運用了當時所能獲得的最尖端「科學/科技」知識,甚至還技巧地在書中「修補」了從1990到1995年間由於古生物新發現所產生的設定漏洞(這種聰慧執著實屬難得),雖然1997年的改編電影無論在深度還是張力上都遠遠不如原著小說,但這股由克萊頓與好萊塢聯手推動的「恐龍熱」仍舊席捲全球,影響了整整一個世代。

  這些年來,人們早已習慣在「科學/科技」又有什麼新發現的時候從新聞裡聽見:「麥克‧克萊頓○○○○年的小說《○○○○○》,早已預見這項科技革命將為世界帶來的重大影響……」

  嗯……面對這些山雨欲來的科技狂潮,我曉得生命會為自己找到出路;不過手上帶著幾本麥克‧克萊頓的「趨吉避凶指南」,總能讓我感到靠譜許多。
 
◎ 難攻博士(【中華科幻學會】理事長兼會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272350
  • 叢書系列:精選
  • 規格:平裝 / 59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我真正感興趣的是,上帝在創造世界的時候是否有任何選擇。——亞伯特・愛因斯坦

在那個混沌的體制中,結構上任何微小的變化幾乎會無一例外地造成行為方式上的巨大變化。複雜的、可控的行為似乎已被排除。——斯圖爾特・考夫曼

後遺症天生是無法預言的。——伊恩・馬康姆

K-T紀之交的物種滅絕

二十世紀末,科學界出現了對物種滅絕問題的濃厚興趣。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新鮮。早在一七八六年,也就是美國革命之後不久,喬治・居維葉男爵就第一次向世人說明了物種滅絕的問題。所以說,科學家接受物種滅絕的事實,比達爾文提出進化論還要早四分之三個世紀。而在達爾文之後,圍繞他的理論所展開的許多爭論,並沒有涉及物種滅絕方面的問題。

相反,人們普遍認為,物種滅絕問題就像一輛燃油耗盡的汽車,沒有多大意思。物種滅絕只是證明不適者的滅亡而已。在物種如何適應生存的問題上,人們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並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可是對於有些物種何以滅絕,人們就很少再去想它了。對於這樣的問題,有什麼值得討論的呢?然而,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於兩個情況的變化,人們開始以新的方式關注起物種滅絕的問題來。

第一個情況是,人們認識到,人類不僅數量太多,而且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改變著我們這個星球——他們正在消滅這個星球上的傳統居住者,砍伐熱帶雨林,污染空氣和水源,也許還在改變全球的氣候。在此過程中,許多動物正在滅絕。有些科學家驚詫地大聲疾呼,另一些雖然表面平靜,內心卻也深感不安。地球的生態系統不堪一擊到了什麼程度?人類的表現是不是會最終導致其自身的滅亡?

誰也說不準。由於從來沒有人對物種滅絕問題進行過有組織的研究,所以,有關其他地質年代物種滅絕速度的資料,即使有,也是一鱗半爪。於是科學家們開始仔細研究過去的物種滅絕現象,以期解答目前存在的種種令人憂慮的問題。

第二個情況是,對恐龍絕跡問題的新認識。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所有恐龍都是在大約六千五百萬年前白堊紀末期這一段相對比較短的時間裡絕跡的。人們對恐龍絕跡的速度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莫衷一是:有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其速度之快幾乎是災難性的;另一些則認為,恐龍絕跡不是一個很快的過程,而是在一萬至一千萬年間逐漸發生的。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 飲食烘焙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