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新譯庾信詩文選

新譯庾信詩文選

  • 定價:310
  • 優惠價:9529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7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庾信,字子山,南朝梁人,南北朝文學集大成者。前期的作品風格精緻流靡、音韻諧美,與徐陵齊名,號徐庾體;梁亡,被迫滯留北方,文風轉為蒼勁悲涼,多抒發悲國懷鄉情緒、身世感慨的抒情之作。

  本書收錄了庾信的賦、詩、文,參校多種善本與資料,考證詳實,並附有精闢的導讀,讓您深入了解庾信的生平、作品風格與演變。每篇正文皆有題解,說明作品的寫作背景與主旨,且注釋精確,語譯流暢,研析精當,是您品讀庾信作品的最佳選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歸青


  生於1956年,江蘇常熟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先後求學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復旦大學中文系、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師從王運熙先生、曹旭先生,治漢魏六朝文學和思想、中國詩學。撰有《南朝宮體詩研究》、《士族審美趣味和中古文壇風尚》、《中國詩學史(魏晉南北朝卷)》(合著)及論文五十多篇。校點《玉臺新詠》、《曹植集》、《鮑照集》、《東瀛詩選》(合作)。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4年—1995年)論文三等獎。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小園賦   二
竹杖賦   一八
枯樹賦   二七
傷心賦并序   三六
春 賦   四八
對燭賦   五四
鴛鴦賦   五七
蕩子賦   六○
哀江南賦并序   六三
 

奉和山池   一二六
和宇文內史春日遊山   一二九
奉報窮秋寄隱士   一三二
同州還   一三五
從駕觀講武   一三七
奉報趙王出師在道賜   一四一
和趙王送峽中軍   一四四
奉和趙王途中五韻   一四六
伏聞遊獵   一四八
和從駕登雲居寺塔   一五○
奉和趙王隱士   一五二
擬詠懷二十七首(選二十一首)   一五五
和詠舞   一九九
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   二○一
歸 田   二○三
寒園即目   二○五
幽居值春   二○八
臥疾窮愁   二一一
山 齋(寂寥尋靜室)        二一四
望 野    二一六
同顏大夫初晴   二一八
郊行值雪   二二一
和裴儀同秋日   二二四
和王少保遙傷周處士   二二七
仰和何僕射還宅懷故   二三○
對宴齊使   二三三
和靈法師遊昆明池二首   二三五
別周尚書弘正   二三七
別張洗馬樞   二三九
別庾七入蜀   二四一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十首(選二首)   二四三
慨然成詠   二四八
就蒲州使君乞酒   二五○
晚 秋   二五二
詠畫屏風詩二十四首(選六首)   二五四
寄徐陵   二六二
寄王琳   二六四
和劉儀同臻   二六六
和庾四   二六八
和侃法師三絕   二七○
送周尚書弘正二首   二七三
重別周尚書二首   二七五
徐報使來止得一見   二七七
送衛王南征   二七九
山 齋(石影橫臨水)   二八一
秋 日   二八二
望渭水   二八四
塵 鏡   二八六
移 樹   二八八
傷往二首   二九○
秋夜望單飛雁   二九二
代人傷往二首   二九四
昭君辭應詔   二九七
怨歌行   二九九
烏夜啼   三○一
燕歌行   三○四
 

賀平鄴都表   三一○
謝滕王集序啟   三一八
謝趙王示新詩啟   三二八
趙國公集序   三三一
為梁上黃侯世子與婦書   三三六
終南山義谷銘并序   三三九
溫湯碑   三四五
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誌銘   三四九
擬連珠四十四首(選二十七首)   三六五
 
 



歸青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從業師王運熙先生治六朝文學,在先生指定的書單中即有清人倪璠的《庾子山集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重要,他既是南北文學交融的樞紐,又是古詩和唐詩之間的橋樑,作品堪稱一流,自然不可不讀。

  然而當時讀庾集的感覺是,讀得模模糊糊,不深不透。倪璠的注的確旁徵博引,材料豐富,然而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這樣的注讀下來感覺很累,甚至有一種迷失在原始森林,茫然無歸的感覺。心想如果能有一種簡明扼要,便於初學的入門讀物就好了。不過,儘管讀得疙疙瘩瘩,但讀過和沒讀過究竟不一樣,對庾信其人其作多少有了一點認識,也產生了一點興趣,希望可以有機會對他做一點研究。

  經朋友推薦,我受三民書局的委託,來編選譯注庾信的詩文。我想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重溫這一部重要的集子。這個工作是艱苦的,但又是有趣的,自己也因此有了不少新收穫。庾信熟諳典故,他的作品可以說無處不典。同時他後期的作品又多現實的感懷。而其時正是兵荒馬亂之世,各方爭鬥,錯綜複雜,背景弄不清楚,作品也就無法讀通。好在庾集已有倪璠和吳兆宜兩種注本,他們的注都很詳明,給我提供了搜檢的線索和許多背景材料。我不得不佩服這些舊時代的學者,當時沒有電腦,甚至也沒有什麼引得之類的檢索工具,憑著他們的學養、記憶、敏感和獨特的搜尋方法,竟然解決了書中絕大部分的問題,使我們今天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減輕了很大的勞動強度,真可謂是庾學功臣。

  本書雖是一個普及型的讀本,但要做好委實不易。須知庾信詩文用典多而且深,有典必注,這是很難迴避的。不像寫文章,原文讀不懂的部分還可以不提。注書即使想要迴避,也不能迴避得太多。再有翻譯,更須逐字逐句弄清楚,較之注釋更無迴避餘地。因為本書的對象是普通讀者,所以簡潔明瞭是本書編寫的基本原則。注釋力求簡明扼要,避免旁徵博引。只是庾信使事用典,語意含蓄,時有難以一言概之者,對此筆者注意在注釋和語譯兩部分中分工合解。語譯部分是筆者費心最多的所在。既玩味原文,體會作意,復兼用直譯、意譯二法,努力用規整的句法表述之。有時一字未穩,竟至躊躇竟日。每興非知之難,能之實難之歎。

  庾信學力深厚,庾集內涵豐富。使事用典、時代背景對於注者的學力都是嚴峻的考驗。雖有倪璠、吳兆宜兩種箋注替我解決了許多問題,使我的工作得有依憑。然而縱使如此,本書必定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在此懇請讀者諸君不吝指正,匡我不逮。

  對於庾信,在做這本書前的認識,可以說是相當膚淺的。然而通過注譯本書,我對庾信的瞭解逐漸加深,等到全書完成,自信已在相當程度上走近了庾信。我希望能借此更進一步,真正走進庾信的世界。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也必定是一段艱難的旅程,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達成。

二○一七年十月三十日於滬上守拙齋

導讀(節錄)

  三、庾信的賦和駢文

  之所以要把賦和駢文放在一起,是因為庾信的賦是駢賦,在形式上與狹義的駢文要求是一樣的,都注重駢偶、用典、聲律和辭藻,論述時可以把相關問題集中在一起討論。駢文作為一個概念,其義界有廣狹二義。狹義的駢文是不包括賦的,是指章表奏記一類實用性文體。但是因為南朝的賦也受到駢文的影響,在語言形式上與狹義的駢文並無區別,所以也有不少學者將駢賦也歸在駢文這個概念裡,本文中的駢文取的是狹義的用法。

  我們先來看庾信賦有些什麼特點。

  庾信現存的賦數量不多,共十五篇,可分為前後二期。

  他前期的作品多詠物、寫景和宮體之作,篇幅短小,清麗流轉。屬於詠物類的作品有〈燈賦〉、〈對燭賦〉、〈鏡賦〉。這些賦一般立意不深,通常的寫法是圍繞一個物象,編織進有關的詞語典故,敷寫成篇。比較而言,他的宮體賦寓有一定的含義。如〈鴛鴦賦〉,雖以鴛鴦為題,實際卻是寫一個失寵宮女的悲怨。「見鴛鴦之相學,還欹眠而淚落」用雙棲雙宿的鴛鴦反襯出宮女獨守寒牀的痛苦。「必見此之雙飛,覺空牀之難守」雖然化用了古詩〈青青河畔草〉中的立意,並無什麼新意,但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失去愛情和幸福的婦女的同情,有著一定的人道精神,也使作品有了一定的意蘊。

  他的前期賦作語言都很精美圓潤,雖出於精心琢煉,卻大抵用語淺顯。在句式上又靈活多變。在四、六言為主的句式中大量參用五、七言句式,給作品平添了歡快活躍的情調,也使賦作更加通俗。例如〈春賦〉一開頭就是這樣寫的:

  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裏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併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

  完全像詩的寫法。須知賦的主要句式是四言和六言,庾信一上來就用了一連串的七言句,這在之前是很少有的。這既是庾信不拘一格的才氣的表露,同時也是他對賦體文學的創新。

  庾信的前期賦,在寫法上,一般不求個性化,相反是取著「泛寫」的方法,就是對所寫對象只作浮光掠影式的描寫。比如〈春賦〉中描寫春光降臨的景象,作者寫了春色滿園,姹紫嫣紅,寫了美女與花草相映成趣,寫了人們飲酒作樂等等,竭盡鋪寫之能事,然而也只是淺表地寫,並無個性特色。多數作品還是用典故來組織。對於這樣一種寫作現象應當怎麼看?我覺得還是應當努力回到其時的文化環境中去理解。南朝文學是一種士族文學,是以士族審美趣味為依歸的文學。相當一部分作品的寫作動機與其說是為了抒發感情,還不如說是為了欣賞美。美的形象、美的感情、美的語言才是作者想要努力追求的目標。即使一些寫悲情的作品,最主要的目的也還是為了欣賞,所以他們較少去寫那種情感強烈的作品,免得破壞了對美的冷靜觀賞。

  他後期的賦與前期之作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多為感懷身世的抒情之作。這些作品都是因為作者的遭遇和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內心鬱結的情感必須要尋找到宣洩的管道,這時的寫作對於庾信來說,已經不是為著玩味,為著欣賞,而是出於內在生命的衝動,為著擺脫內心的痛苦,尋求心態平衡的努力。所以庾信這部分賦在風貌上便一改前期作品那種輕倩流麗的特色,顯現出沉鬱感傷,蒼勁雄健的風格。

  這部分賦作真實地展現了一個痛苦靈魂的摸索、掙扎。〈小園賦〉中寫他居住在一個面積不大,荒蕪簡陋的小園裡的生活和感受。「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雲氣蔭於叢蓍,金精養於秋菊」「試偃息於茂林,乃久羨於抽簪。雖有門而長閉,實無水而恒沉。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似乎很瀟灑飄逸,遁世無悶。然而讀下去,我們漸漸發現,情況並不如此。當他寫出「燋麥兩甕,寒菜一畦。風騷騷而樹急,天慘慘而雲低」這樣一些句子的時候,我們忽然領悟到前面那種曠達閒逸的表述,其實是言不由衷的,只是一種自我寬解的話,現在流露出來的才是他對當時境遇的真實想法。我們這才發現,其實庾信並不是一個甘於寂寞,安於平常的人。

  從庾信的後期賦中,我們不難發現,他一方面對梁朝心懷愧疚,另一方面卻並不因為他身在北朝而放棄仕宦。對功名的渴望始終是他生活的目標,在〈竹杖賦〉中,這種渴望無法抑制地沖決而出。看篇名這篇賦應當是以竹杖為對象的詠物之作,然而我們細讀文本卻發現,其實不是,而是一篇以竹杖為由頭來抒發對志業抱負遭到阻遏的抒憤之作。賦說楚丘先生去拜訪桓溫,桓溫見他年老,就賜他一根手杖。楚丘先生就說桓溫「明於禮義,闇於知人」,意思是說桓溫其實並不真正理解他,不懂得他最需要的是什麼。他說容貌憔悴蒼老是因為經歷了時代的亂離。篇末歌中唱道:「秋藜促節,白藋同心。終堪荷蓧,自足驅禽。一傳大夏,空成鄧林。」似乎是在發牢騷,好像在說,他就像竹杖一樣,從前是有用的,可是一旦進入新的環境卻變得百無一用,可以感覺到他內心壓抑已久的失落和不平。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463551
  • 叢書系列:古籍今注新譯叢書
  • 規格:平裝 / 43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小園賦


【題 解】這篇賦是庾信賦中的優秀之作,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賦作於庾信奉使入北之後。賦中描寫了小園的景色和自己的活動,抒寫了比較複雜的思想感情。在避世隱居的情趣下,流露出對故國和往事的懷念,對屈身仕北的不適感,表現出的是一種抑鬱愁悶的心情。庾信在周明帝二年到武成元年(西元五五八—五五九年)間曾在長安過著鄉居田園生活,本篇可能作於這一時期。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1.得安巢之所;一壺之中,壺公2.有容身之地。況乎管寧3.藜牀4.,雖穿5.而可坐;嵇康鍛竈6.,既暖而堪眠。豈必連闥洞房7.,南陽樊重8.之第;綠墀青瑣,西漢王根之宅9.。

【章 旨】本段說只要有容身之地即可,不必求豪宅貴第。

【注 釋】1.巢父 皇甫謐《高士傳》載,巢父是堯時隱士,住在山裡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睡在樹上,所以當時人稱他為巢父。2.壺公 傳說中仙人。《後漢書‧方術列傳》載,東漢費長房為市掾,見市中有一老翁賣藥,及市罷,便跳入壺中。長房知非常人,因向他學道。3.管寧 皇甫謐《高士傳》載,管寧,字幼安,北海朱虛人。漢末隱士,常坐一木榻上,積五十年,未嘗箕踞,榻上當膝皆穿。4.藜牀 用藜草編的牀榻,這裡是指簡陋的坐榻。5.穿 破成洞。6.嵇康鍛竈 《晉書‧嵇康傳》載,嵇康性絕巧,喜歡打鐵。宅中有柳樹,便激水圜之。每當夏天,就在樹下打鐵。鍛竈,打鐵的爐竈。7.連闥洞房 一重接一重的門,房間互相連通。闥,門。8.樊重 字君雲,東漢南陽湖陽人。《後漢書‧樊宏陰識列傳》說,他善農稼,好貨殖,所造屋舍皆有重堂高閣,陂渠灌注。9.綠墀青瑣二句 綠墀,疑當作「赤墀」,皇宮中用赤色丹漆塗飾的臺階。青瑣,宮門上鏤刻的青色圖紋。赤墀青瑣是只有天子才能享有的規格。王根,西漢成帝舅,封曲陽侯,《漢書‧元后傳》說他「驕奢僭上,赤墀青瑣」。

【語 譯】即使在一根樹枝上面,巢父也可以找到築巢的所在;一個水壺中間,壺公也會有安身的地方。更何況管寧那粗陋的坐榻,雖然破舊洞穿卻仍可端坐;嵇康的打鐵爐竈,非常暖和又適宜安眠。何必一定要門戶相接,內室連通,如同南陽樊重的宅第;臺階上塗著丹漆,宮門上刻著青色圖紋,就像西漢王根的豪宅。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