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晚清民初詩壇見聞:今傳是樓詩話

晚清民初詩壇見聞:今傳是樓詩話

  • 定價:580
  • 優惠價:952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9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今傳是樓」主人王揖唐──
  他是遭人謾罵的漢奸,也是留名於《國學寶典》的詩壇才子。
  他將一生與詩壇前輩及當代名家交游所聞,隨筆散記於書中,
  是晚清歷史文化研究的珍貴史料。

  【絕版重現】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檢索

  「傳是樓」為清人徐乾學藏書樓之名,意為書傳後代,以期子孫續傳書中亙古不變的真理,一時傳為美談。本書作者王揖唐為彰顯其精神,以「今傳是樓」作為書齋名,並在此完成了著名的《今傳是樓詩話》。

  王揖唐亦為詩人,因此常與當代雅士相互酬唱,加上王揖唐在政治界交遊廣闊,書中多涉及晚清政壇名流軼事。除引錄了大量詩作外,並述及與詩作相關的本事和掌故,適當地反映出當時文學及詩歌發展的側面紀錄,對研究晚清歷史文化者,提供不少珍貴的史料。

  王揖唐(1877-1948),安徽合肥人。名志洋,字慎吾。後更名賡,號揖唐,筆名逸塘,晚號今傳是主人。曾於東京振武學校研究軍事,為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詩人,曾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以及日本成立的多個傀儡政權中任職。王揖唐本是個才子,進士出身,國學根底深厚,著有《今傳是樓詩話》、《広徳壽重光集》、《世界最新之憲法》、《逸塘詩存》。

本書特色

  ★絕版史料,經典再現!

  ★本書包含許多與詩作相關的本事和掌故,並引錄大量詩作,一大批名流如王闓運、李鴻章、袁世凱、齊白石等,都成為詩話的對象,並有許多掌故逸事。是所有晚清民初研究者及學習者的必備之書。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原著/王揖唐(1877-1948)


  安徽合肥人。舊名志洋,字慎吾、什公。後更名賡,字一堂,號揖唐,筆名逸塘。曾於東京振武學校研究軍事,為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詩人,曾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以及日本成立的多個傀儡政權中任職。著有《今傳是樓詩話》、《広徳壽重光集》、《世界最新之憲法》、《逸塘詩存》。

主編/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與《楊翠喜‧聲色晚清》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導讀 王揖唐和《今傳是樓詩話》

作者序

一、何振岱詩有名句
二、何振岱詩有寄託
三、龔定庵推重秦敦夫
四、周馥受知於李鴻章
五、翁同龢以詩紀事
六、康有為在日本須磨
七、康有為詠元祐黨人碑
八、康有為詠清友園
九、詠睡詩
十、袁大化詠懷長安
十一、宋至詩有真趣
十二、張丙是「城東七子」
十三、張丙懷友人
十四、張丙王城文字之交
十五、「城東亡子」遺著多殘帙
十六、王耒詩中有畫
十七、劉銘傳詩有襟抱
十八、劉銘傳兩首軼詩
十九、劉銘傳喜奕棋
二十、譚嗣同不知樊樊山題壁詩
二十一、譚嗣同才高命薄
二十二、袁世凱《戊戌大事記》
二十三、王人文、趙熙相交最深
二十四、趙熙詩最動鄉思
二十五、詩友酬贈
二十六、誦殘暑詩心地清涼
二十七、俞樾詩中有隱寓
二十八、乩詩不可信
二十九、李慈銘自矜於其詩
三十、李慈銘伉直激切
三十一、鄭孝胥早睡早起
三十二、金農有詩如林和靖
三十三、宋元時已有「打茶圍」之稱
三十四、程恩澤開有清詩體變局
三十五、程恩澤遺集
三十六、譚嗣同論學詩
三十七、周學熙大隱於市
三十八、周學熙寢饋陸放翁
三十九、汪精衛題帖詩
四十、王懿榮別耽風雅
四十一、張謇三人聯句詩
四十二、田延年詩戛戛獨造
四十三、楊庶堪閒居作詩
四十四、奚侗詩近散原
四十五、晏殊愛才
四十六、龔定庵推崇姚學塽
四十七、姚學塽為浙賢尹重
四十八、吳偉業有「詩史」之稱
四十九、林旭才高命蹇
五十、詩中善用「火」字
五十一、王國維覃精漢學
五十二、陳寶琛詩何減西崑
五十三、秦樹聲負才使氣
五十四、秦樹聲好用駢文
五十五、周善培苦吟成癖
五十六、周善培詩有新亭之感
五十七、鄭孝胥輓江標
五十八、誤寫姓氏,以詩諷之
五十九、唐繼堯詩虎虎有生氣
六十、白話入詩
六十一、歐陽修表彰佳句
六十二、拜倫詩哀感頑艷
六十三、何震彝壯負才名
六十四、楊壽潛傲兀自喜
六十五、潘存博學多通
六十六、陶然亭有今昔之感
六十七、工於寫景之詩
六十八、簡朝亮邈然高厲
六十九、日本詩人有佳句
七十、李慈銘論詩
七十一、光雲錦詩詣遙深
七十二、梁鼎芬拜陳寶箴墓詩
七十三、陳三立孺慕之情
七十四、陳三立晚年詩多變雅之作
七十五、陳三立贊揚許行
七十六、寶廷娶船妓去官
七十七、寶廷遊山詩佳
七十八、寶廷古體長詩可當遊記
七十九、寶廷之子自縊殉節
八十、姚永概桐城文體
八十一、王闓運老年入管閣
八十二、張之洞盛年與晚歲詩
八十三、張之洞詩意婉約
八十四、張之洞論詩
八十五、張之洞自悔少作
八十六、張之洞《廣雅集》未載之詩
八十七、張之洞村居詩令人神往
八十八、張之洞遊山詩
八十九、壽富詩多散佚
九十、張錫鑾武人而有詩才
九十一、蔡祖年少負文名
九十二、王國維詩一洗凡響
九十三、陳昭常倜儻不群
九十四、陳昭常情見乎詞
九十五、陳昭常求才若渴
九十六、胡璧城好用史事為詩
九十七、張其鍠中道摧折
九十八、清初詩人絕句俊逸清新
九十九、蜀才三人詩
一○○、胡思敏掛冠求去
一○一、胡思敏詩風格遒上
一○二、胡思敏嗜書如命
一○三、廣和居名菜
一○四、廣和居饄蒸山藥
一○五、張之洞喜食陶菜
一○六、林寒碧與林長民
一○七、林長民聯語
一○八、林長民題像詩
一○九、陳衍有《石遺詩話》
一一○、與陳衍文字交
一一一、陳衍為「同光體」之開山
一一二、陳衍白話詩
一一三、張元奇才筆馳騖
一一四、張元奇寫景最工
一一五、宋伯魯工詩善畫
一一六、宋伯魯山居詩
一一七、日本碧雲湖風景
一一八、于右任憂戰亂詩
一一九、于右任歐遊詩
一二○、夏繼泉聲情激越
一二一、張士珩林泉詠嘯
一二二、李經義自輓詩
一二三、李經義「婆」韻詩
一二四、李家煌夙慧過人
一二五、徐樹錚武人能詩
一二六、徐樹錚在日本望月有感
一二七、徐樹錚讀書多
一二八、徐樹錚喜填詞度曲
一二九、徐樹錚橫槊賦詩豪氣
一三○、輓徐樹錚聯
一三一、徐樹錚收復外蒙
一三二、徐樹錚尤工詞
一三三、始祖由皖移滇經過
一三四、東遊雜詩
一三五、刪書與焚書
一三六、學術專制烈於焚書
一三七、詩句會有偶和
一三八、陳懋鼎詩中有本事
一三九、陳懋鼎杭州雜詩
一四○、與鄭孝胥酬唱詩
一四一、海濱閒逸詩
一四二、不食人間煙火之詩
一四三、顧雲與鄭孝胥論詩最契
一四四、鄭孝胥哭顧雲
一四五、韓愈三上宰相書
一四六、以詩諷喻
一四七、古今名句相抗衡
一四八、易實甫、陳仁先詠樟詩
一四九、陳三立詠樟詩
一五○、古今號稱「三絕」者
一五一、合肥三家詩
一五二、蘇東坡最喜陶淵明詩
一五三、黃仲則詩值千金
一五四、湯山溫泉在明代已屬禁地
一五五、范成大與楊萬里田園詩莫辨
一五六、李慈銘評范楊有惡謔
一五七、范成大以「乾忙」入詩
一五八、詠蚊詩
一五九、范仲淹詠蚊詩有寄託
一六○、蒼蠅之害甚於蚊蟲
一六一、樊樊山是多產詩人
一六二、李慈銘、王漁洋與列之作
一六三、鄭孝胥「海藏樓」、「盟鷗榭」
一六四、折節見推江湜詩
一六五、七夕詩
一六六、管世銘有所守也
一六七、管世銘論詩
一六八、黎簡詩「幽折瘦秀」
一六九、黎簡作詩甘苦談
一七○、黎簡文亦奧折
一七一、羅癭公托興閒適
一七二、王安石憂讒畏譏
一七三、紀鉅維詩宗盛唐
一七四、張之洞輯《思舊集》
一七五、張之洞集外詩
一七六、鄧鎔詩沉博絕麗
一七七、蘇東坡讀松寥詩
一七八、木庵詩有晚唐風
一七九、馮煦義聲著海內
一八○、馮煦壯年詩多愁苦
一八一、馮煦絕句風神遒上
一八二、龔鼎孳集
一八三、龔鼎孳典貸結客
一八四、龔鼎孳絕句豐神明秀
一八五、李經達一門濟美
一八六、汪榮寶沉博絕麗
一八七、集句賀詩渾然天成
一八八、樊樊山詩可當民國詩史
一八九、趙對澂一門多能詩
一九○、趙景淑合肥才媛
一九一、江雲龍詩多佳者
一九二、江雲龍東坡死日生
一九三、梅堯臣詩神味雋永
一九四、以詩而得官職
一九五、日人詩如日本料理
一九六、朱家寶贈日人詩
一九七、趙爾巽惓惓於《清史》
一九八、何雯吐納煙霞
一九九、何雯詩集中之變體
二○○、何雯姬人久持五戒
二○一、日本詩人賴襄絕句較佳
二○二、汪宗沂論詩有精評
二○三、許承堯詩宗宋人
二○四、棗花寺掌故
二○五、桂赤為在家僧
二○六、桂赤未識鄭孝胥
二○七、桂赤早期詩作
二○八、楊增犖詩佳又精禪理
二○九、楊增犖早年之作
二一○、得閒便是主人
二一一、閒中況味誰能識
二一二、字裡行間見敦厚
二一三、梁鼎芬讀書焦山有詩
二一四、梁鼎芬棲鳳樓
二一五、武昌魚入詩
二一六、世運日替,今昔不同
二一七、詩人窮而後工
二一八、楚中三老酬唱之樂
二一九、樊樊山論詩精闢
二二○、樊樊山自道詩法心得
二二一、高其倬以「白燕」詩聞名
二二二、袁牧推崇高其倬詩
二二三、英廉詩多清言見道
二二四、吳觀禮天不假年
二二五、吳觀禮詩隱切朝事
二二六、吳觀禮詩諷翁同龢
二二七、李文安列名「城東七子」
二二八、孝感白燕
二二九、詞外求詞之道
二三○、胡樸安、胡懷琛兄弟均能詩
二三一、林寒碧詩筆沖夷
二三二、輓林長民詩
二三三、黃侃詩有所諷
二三四、韓桂舲題《花王閣賸稿》詩
二三五、韓桂舲謁包公祠詩
二三六、藉忠寅躭吟成癖
二三七、汪洛年是汪康年之弟
二三八、陳衍抨擊嚴嵩詩
二三九、題王批《鈐山堂詩》
二四○、吳汝論東遊日本紀詩
二四一、呂清揚詩抒豪情
二四二、王安石絕句,前無古人
二四三、陸繼輅有關合肥獻徵者
二四四、黃承谷〈冷宦閒趣圖〉
二四五、陸繼輅謁包公祠
二四六、詩社殤詠酬唱
二四七、賦京師琉璃廠詩
二四八、徐宗浩題畫詩清絕可誦
二四九、詩意古人早說盡
二五○、登日本摩耶山
二五一、程晉芳以富室而降為簍人
二五二、朱筠顧恤程晉芳見其風誼
二五三、袁牧詩讚畢沅義助程晉芳
二五四、詩懺數則
二五五、黃淳耀香奩詩豔麗
二五六、言情之作,賢者偶為之
二五七、黃淳耀詩絕無懦響
二五八、大寒、大熱、大風、大雨不出門
二五九、康濟自身始
二六○、人間郄超不再得
二六一、王再咸論史別開生面
二六二、王榮寶詩隱約清超
二六三、汪旭初、黃季剛稱「餘杭二妙」
二六四、生日宴當戒豪奢
二六五、章梫彌厲高節
二六六、詠西山靈光寺池
二六七、江湜、彭蘊章相知至深
二六八、梁家園景物全非
二六九、張之洞詩有佳句
二七○、陸游以雋語寫幽致
二七一、情至文自佳
二七二、點化古語更見精采
二七三、張雲璈雜興詩
二七四、劉學詢感事詠歌
二七五、孫寒崖是廉南湖契友
二七六、吳棠詩宅衷悱惻
二七七、吳棠與李鴻章酬唱
二七八、詩不宜歎老嗟貧
二七九、詠齊山翠微亭詩
二八○、蕭德藻詩高古
二八一、尤袤身後零落
二八二、濮文暹擅園林觴詠
二八三、濮文暹詠佛峪紅葉詩
二八四、陶元藻題壁詩聞名
二八五、杜濬為龔鼎孳辯誣
二八六、王士禎揚州詩
二八七、舒位以詩解《論語》
二八八、同年嫂乃是同嚴人
二八九、張元奇見酬詩
二九○、張元奇〈廠甸〉詩
二九一、騎驢入詩
二九二、葉堯皆詠海棠
二九三、趙芾詩舉止深穩
二九四、跋扈之氣見詩中
二九五、賈島籍貫有爭議
二九六、詠梅詩如林
二九七、詠梅詩以杜工部、陸放翁最佳
二九八、題俗詩佳
二九九、下筆當鄭重
三○○、詩思以偪仄而益精
三○一、姚永樸詩名為文名所掩
三○二、殷鑑不遠,覆轍相尋
三○三、戎馬倥傯不廢詩
三○四、滬上雜詩寫景工
三○五、以民命為芻狗何以善其後
三○六、「中」字之平仄
三○七、鄭孝胥悼亡詩前無古人
三○八、鄭孝胥推崇汪榮寶詩
三○九、詩中有歸隱意
三一○、陸游觀化有得
三一一、陸游諷諭詩婉約
三一三、陸游詩句勝於司空圖
三一四、鄭孝胥機杼一新
三一五、談世事而敗興
三一六、言不必為心聲
三一七、霧淞非關祥災
三一八、鄭綮之語被誤為孟浩然
三一九、盧文弨與曹雪芹交誼甚深
三二○、于式枚詩少但工
三二一、詩有歇後語,但不足為訓
三二二、詩家慣用語有不可解者
三二三、譚獻與王尚辰酬唱
三二四、譚獻宰合肥時所作詩
三二五、中廟為合肥勝地
三二六、姜忠源高行傳佳話
三二七、楊士琦一門能詩工畫
三二八、楊士琦待易順鼎極厚
三二九、陳士廉詩隱諷時政
三三○、胡朝梁篤志為詩
三三一、胡朝梁託興深婉
三三二、周樹模詩氣象宏博
三三三、鄭孝胥詩中有遲暮之感
三三四、陸亮臣被關軍校獄中詩
三三五、陸亮臣贈在日本之小影
三三六、陸亮臣遊日光詩
三三七、陸亮臣以身殉父
三三八、陳仁熙蹈海而死
三三九、湯化龍悼亡詩纏綿哀艷
三四○、黃遠生遊美遇害
三四一、哀陸亮臣等三君
三四二、江湜性情中語
三四三、作吏之難
三四四、江湜身世坎凜
三四五、江湜詩中有見道語
三四六、江湜狷介自守
三四七、李鴻章詩有天下之志
三四八、賞丁香花詩
三四九、范仲淹山水襟懷
三五○、日本使臣詠西湖
三五一、吳炎世述祖德抒懷
三五二、吳葆初姬彭嫣
三五三、易順鼎見贈詩
三五四、易順鼎有七生之說
三五五、唐寅償張靈之願
三五六、唐寅墓在桃花庵
三五七、袁世凱詩固英雄本色
三五八、袁世凱上洹酬唱之樂
三五九、袁世凱諸子皆擅吟詠
三六○、彌歎袁世凱
三六一、金傳是樓得名之由來
三六二、合肥第二更眉樓
三六三、閨人歸我十五年,作詩慰之
三六四、龔鼎孳作詩予顧媚
三六五、龔定庵與徐乾學緣分不淺
三六六、各有獨到
三六七、陳師曾工詩擅畫
三六八、興學多年有成
三六九、汪榮寶與鄭孝胥論詩之契
三七○、徐曦文采斐然
三七一、沈宗畸詩社有《國學萃編》
三七二、陳豪題畫詩至佳
三七三、蔡元培題詩
三七四、陸龜蒙襲用李賀詩句
三七五、費念慈隱諷朝局
三七六、秦淮風月詩人別感
三七七、三處西湖一色秋
三七八、單溥元、王揖唐兩代世交
三七九、單溥元未利詩稿
三八○、曾鞏非不能詩
三八一、陶子麟精刻《海藏樓詩集》
三八二、鄭孝胥養生新論
三八三、曾季狸有《艇齋詩話》
三八四、詩法淵源有自
三八五、曾幾嗜竹成癖
三八六、曾幾詩在豫章、劍南間
三八七、胡銓偶賦風懷,何損平生
三八八、為晏殊詩隱刺宋祁辯
三八九、駁朱熹批評杜甫、白居易詩
三九○、朱彝尊曝書亭遺址
三九一、《江湖集》詩集南宋之大成
三九二、「永嘉四靈」有別開戶牖之功
三九三、符曾居室雅緻
三九四、譽之太過
三九五、「李杜」之李是李銜,不是李白
三九六、詩有假對之法
三九七、活字之妙在言外
三九八、李學詩英雄已老
三九九、城南歌管都消盡
四○○、蔣士銓工長歌
四○一、蔣士銓母是奇女子
四○二、張之洞淚灑香山諷諭詩
四○三、滿漢新舊之爭尤烈
四○四、張之洞有感滿漢之爭
四○五、鄭孝胥與張之洞固有談藝之雅
四○六、姜蘷詠牽牛詩
四○七、樊樊山題畫詩
四○八、鄭孝胥之弟詩婉約
四○九、鄭孝檉紀舊京掌故
四一○、楊萬里詩若竹枝體
四一一、樂鈞古體尤工
四一二、劉過詩才敏妙
四一三、成文昭詩風調芊綿
四一四、張之洞書扇詩
四一五、陳三立、梁鼎芬詠十桂堂
四一六、朱啓鈐精鑒女紅
四一七、文字別有精微在
四一八、黃遵憲詩一時無雨
四一九、黃遵憲詩輓李鴻章不無微詞
四二○、端方詩吐屬清新
四二一、詩可醫躁進,可警因循
四二二、張祖繼已詩自娛
四二三、妻怕罷官貧
四二四、梁啟超十年以後當思我
四二五、李聯奎學人之詩
四二六、朱次琦老輩風趣
四二七、許珏晚清通曉時務者
四二八、朱祖謀詩有斷雁之感
四二九、李士棻長於律詩
四三○、花之寺遊事銷歇
四三一、曾燠詩妙有寄託
四三二、禁洋煙詩
四三三、詠鴉片詩
四三四、丁寶楨詩風在中晚唐人間
四三五、常熟虞山尋訪柳如是暮
四三六、天津海光寺修禊紀詩
四三七、七言詠物詩最難工
四三八、易順鼎詩淒艷獨絕
四三九、張鳴岐老筆紛披賦悼亡
四四○、曾習經以文人親穡事
四四一、曾習經躬耕楊漕
四四二、荷鋤寫田家風味
四四三、曾習經官職與王維同
四四四、篤於風義
四四五、七律詩偶句以翻空對最見神力
四四六、薛濤詩筆調極高
四四七、白居易詠晚桃花堪稱絕調
四四八、羅臺山詠盧生事
四四九、杭世駿詠木棉花
四五○、孫星衍、王采薇夫婦均能詩
四五一、黎簡有警句
四五二、吳鎮被稱「三秋居士」
四五三、春日村居琢句之工
四五四、翻案詩有味外味
四五五、言氏兄弟並負詩名
四五六、言氏一門風雅
四五七、善用虛字之妙
四五八、樊樊山續婚韻事
四五九、柯紹忞成都雜憶詩
四六○、徐宗浩工畫竹詩亦佳
四六一、才媛許燕珍能詩
四六二、國子監雙祭酒
四六三、淡於酒色淡於官
四六四、錢載詩造語盤崛
四六五、黎簡、姚椿自成一家
四六六、向乃祺詩近龔定庵
四六七、盧贈白頭黃帽說承平
四六八、蘇東坡以詩為詞
四六九、柳永在襄陽非儀徵
四七○、好花看到半開時
四七一、只有斜陽似舊時
四七二、孫詒讓精於考據之學
四七三、納蘭容若再生之說
四七四、重修貫華閣
四七五、張元濟在日本觀靜嘉堂藏書
四七六、曹樹德論書法
四七七、文廷式遺詩多涉同光掌故
四七八、李慈銘詩諫緩修圓明園
四七九、宗子威論詩貴率真
四八○、西山秘魔崖題詩
四八一、輓寶廷詩
四八二、寶廷送別張之洞詩
四八三、張佩綸致張之洞詩
四八四、張佩綸繼娶李鴻章之女
四八五、張佩綸贈內詩
四八六、陳寶琛與張佩綸投分尤摯
四八七、陳寶琛、張之洞古義相親
四八八、陳寶琛介立不苟
四八九、曾國藩恢復秦淮河繁華
四九○、李白是蜀人,可見其詩
四九一、「山東李白」原是「東山李白」之誤
四九二、左宗棠拓土之功不可沒
四九三、左宗棠有清德
四九四、兄弟皆以詩名
四九五、劉放園、曹經沅相互唱合
四九六、曹經沅詩
四九七、劉放園與湯化龍投分最深
四九八、張之洞佚詩〈題校韻圖〉
四九九、董文渙詩不多見
五○○、彭玉麟篤於師門風義
五○一、祥符周氏是昆仲能詩
五○二、批廢止舊曆
五○三、劉墉工詩善書
五○四、肅順獨能傾心文士
五○五、王湘綺篤於風義
五○六、李詳懷人詩,稱其身分
五○七、李詳悲端方詩
五○八、李詳失書又得書
五○九、梁啟超遊臺雜詩
五一○、章實齋對袁牧有貶詞
五一一、袁牧有名高跡近之嫌
五一二、錢葆青見懷詩
五一三、鄭孝胥累卻徵召
五一四、鄭孝胥晚遇之說新解
五一五、桐城吳直以能文稱
五一六、翁方綱批弟子曹振鏞詩極嚴苛
五一七、翁方綱論詩精闢
五一八、詩多作不如多改
五一九、詞為詩餘,體例自別
五二○、朱祖謀詞人又工詩
五二一、梁鼎芬弔楊銳詩
五二二、張之洞隸事遣詞偶誤
五二三、張之洞晚年詩多有本事存焉
五二四、郭嵩燾通曉時務
五二五、姚茫父題(蓮花庵圖)詩
五二六、黃遵憲懷「南學會」諸子
五二七、章士釗紀戊戌長詩
五二八、輓黃遵憲詩
五二九、治水師者,並稱彭楊
五三○、虞山言氏兄弟能詩
五三一、虞山言氏名媛輩出
五三二、楊萬里詩清言見骨
五三三、劉大觀詩天機清妙
五三四、新名詞亦可入詩
五三五、邵祖平論詩精闢
五三六、嚴修廣遊四海
五三七、嚴修與後輩酬唱
五三八、嚴修興學第一人
五三九、重披賸稿百迴腸
五四○、景肖而語工
五四一、樊樊山和張之洞〈金陵雜詩〉
五四二、蒯光典宏獎人才
五四三、譚延闓題書畫詩
五四四、張同書夙以能詩稱
五四五、輓馬通伯
五四六、和曹經沅詩
五四七、即席賦詩唱和
五四八、詠李鴻章訪美詩
五四九、良鄉炒栗
五五○、周今覺為馬通伯辨誣
五五一、梁啟超盛讚劉銘傳治臺之功
五五二、唐鼎之詩,清迥可誦
五五三、盛昱詩集由楊鍾羲刊刻
五五四、盛昱哀楊銳詩
五五五、高凌雯詩集將刊行
五五六、日本有村皆早起
五五七、夕照斜陽不宜兩見
五五八、日人土屋久泰能詩
五五九、汪榮寶與土屋久泰唱和
五六○、〈擊壤歌〉有不同之斷句
五六一、宗汝成庚申亂後詩
五六二、馬福祥妻詩清婉曠夷
五六三、詩中有無火氣
五六四、陳誦洛詩浩瀚中見精湛
五六五、不似天人縹緲語
五六六、名句出於現量
五六七、〈君莫舞〉味淡聲希
五六八、生物學家胡先驌能詩
五六九、詩鐘
五七○、諸人聯句詩
五七一、誰為營葬太平門
五七二、林則徐遺札綿密無間
五七三、沈瑜慶詩紀戊戌事
五七四、許如蘭詩可作詩史讀
五七五、齊白石詩有淡宕之致
五七六、陳誦洛以詩正訛
五七七、宋人五言絕句有飄逸之致
五七八、六言詩最易笨滯
五七九、言外得禪意
五八○、詩有八病
五八一、作詩之要
五八二、句反常規不可學
五八三、詩貴清虛
五八四、詩忌琱琢
五八五、看似尋常卻艱難
五八六、李賀用晦僻之調
五八七、杜甫贊人食味
五八八、許渾詩被鄙薄
五八九、章孝標名句
五九○、李士棻名過其實
五九一、儲光羲詩有可稱妙品
五九二、七言近體壓卷之作
五九三、杜甫稱贊蘇渙
五九四、白衫舉子胸次超曠
五九五、陳獻章詩可拓人心胸
 
 

導讀

王揖唐和《今傳是樓詩話》
蔡登山


  王揖唐(一八七八-一九四八),名志洋,字慎吾。後更名賡,號揖唐,筆名逸塘,晚號今傳是主人。安徽合肥人。其父是一位秀才,以教書為業。在光緒三十年甲辰(一九○四)慈禧太后七十歲生日的「恩科」(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王揖唐考中二甲第五名進士,同科的有譚延闓、沈鈞儒、商衍鎏等近代史上知名人士。不久,他投到徐世昌門下,時逢袁世凱為擴編北洋軍選送人員赴日本學習軍事,遂入日本東京振武學校學習,後因不適應軍旅生活而轉入法政大學學習。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回國後,他到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處任職,宣統元年(一九○九)隨軍機大臣戴鴻慈出訪歐洲。此後兩年內,他遊歷歐洲和美國考察軍政、鐵路、交通等事宜。一九一一年他回國後任吉林兵備處總辦。

  民國成立後,王揖唐被任命為軍諮使、密雲副都統,皆未就職。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經徐世昌舉薦,王揖唐先後任大總統秘書、參議、顧問等職。他曾加入「民主」、「共和促進會」、「統一黨」三黨,後三黨合併,改為「進步黨」,推黎元洪為理事長,王揖唐則為理事並兼國會中進步黨的憲法起草委員。後來又任「參政院」參政。一九一五年八月改任吉林「巡按使」(後稱省長)。袁世凱帝制運動將起時,他曾在北京辦《國華報》,大力鼓吹帝制。袁世凱死後,王揖唐投靠皖系。一九一七年十一月,段祺瑞組織臨時參議院,王揖唐任議長。一九一八年三月八日,幫徐樹錚成立安福俱樂部。同年八月二日,王揖唐任眾議院議長。此後,他主導安福國會,聲勢如日中天。同年九月徐世昌當選大總統。一九二○年七月直皖戰爭皖系敗北,王揖唐被通緝,流亡日本,從事著述生涯。一九二四年十月北京政變後,段祺瑞任臨時執政。王揖唐參加該政府。十一月他任安徽省長兼督辦軍務善後事宜。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任善後會議議員。北伐之際,王揖唐聯繫北方各派共同進行抵抗。一九二八年北伐成功,王揖唐又被通緝,逃入天津日租界,再次從事著述活動。一九三一年,王揖唐加入國民政府,任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此後,歷任國難會議會員、華北戰區救濟委員會委員、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天津匯業銀行總理等職。

  抗戰爆發後,王揖唐趁宋哲元不在北平之機取代其成為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掌控華北政權。同年十二月十四日,王克敏在北平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王揖唐參加該政府,歷任議政委員會常務委員、賑濟部總長、內政部總長等職。一九四○年三月二十九日汪偽政府在南京成立後,北平的偽臨時政府同時取消,改稱「華北政務委員會」,王克敏藉口汪偽政府中也應有原來臨時政府的人參加,提議由王揖唐擔任汪偽政權的「考試院」院長,將其排擠出「華北政務委員會」。王揖唐惱羞成怒,他利用王克敏與汪精衛之間的矛盾,在「考試院」院長的職位上千方百計地討好汪精衛,企圖藉助汪精衛的勢力來對抗王克敏,並最終如願以償,於一九四○年六月將王克敏擠下臺,而由他出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成了華北漢奸的第一號人物。此後曾任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內務總署督辦。一九四三年一月,他任最高國防會議議員、全國經濟委員會副委員長、新國民促進委員會委員。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戰敗投降後,王揖唐即托病住院,同時暗中活動,企圖脫卸漢奸罪責。一九四六年春,河北高等法院將其逮捕入獄,立案審理。由冀高法院刑二庭長何承焯主審,每次開庭,王揖唐均以病勢沉重為由,被人抬上法庭,閉目不答。王自知罪行重大,於是大耍花招,一九四七年秋,王揖唐委託律師劉煌等,突然舉行記者招待會並散發聲明。聲明承認附逆降敵,有罪於國,同時卻反戈一擊,聲稱刑二庭長何承焯曾在偽司法總署任職,是一小漢奸。稱「以小漢奸高踞堂上審大漢奸,將何以杜悠悠之口」。消息傳出,轟動九城。南京司法部只得撤消何承焯職務,另委派吳盛涵為刑二庭長,重新審理王揖唐漢奸案。河北高等法院根據事實依法判處其死刑時,他又兩次申請復判。這樣拖延了兩年多。一九四八年九月,經最高法院最後復判,仍將其判處死刑。九月十日,王揖唐在北京姚家井第一監獄被槍決,時年七十一歲。

  王揖唐在《今傳是樓詩話》中有提到他命名「今傳是樓」的由來,他說:「余之《詩話》,以今傳是樓命名。海內外友人亦多為詩及之。傳是樓者,崑山徐健庵尚書乾學藏書之所也。」徐乾學(健庵)是明末大學者顧炎武的外甥,清初官至大學士、刑部尚書,當時號稱「名臣」。據史料記載,徐乾學自幼就十分喜愛讀書、抄書、藏書。到清初時,正逢戰亂之後,徐乾學除自己精心搜求外,還托門生故吏於全國各地代為搜集,所以「南北大家之藏書,盡歸先生。」(黃宗羲語),藏書多達數萬卷。他特意精心建造了一座樓房,專作藏書之用。他收藏的各種圖書,共裝了七十二書櫥。樓房建成以後,徐乾學把兒子們全都叫到樓上,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許多做上輩的人,都給子孫們留下田地錢財,但子孫們,卻不見得能世世代代都富裕;也有的給子孫們留下金銀珠寶,子孫們也未必能夠世世代代保藏;還有的給子孫們留下亭臺樓閣,後代卻不一定能夠世世代代保有。我並不想學這些人的榜樣,我給你們留下什麼樣的遺產呢?」(原文乃文言,今譯為白話)不等兒子們答話,他笑盈盈地指著樓上琳琅滿目的藏書說:「所傳者,惟是矣。」也就是說留給你們的,就是這滿屋子的圖書!並將書樓命名為「傳是樓」,表明以書傳後代的意思,一時傳為美談。但至康熙三十三年徐氏逝世,此樓藏書已漸流出、散佚。其後,書樓遭回祿之災(據徐氏後人記載,時約康熙末年)、兵災,加上徐氏子孫式微,書多散入怡親王府、納蘭明珠等處及諸藏書家手中,甚至有些已佚失不可考。

  徐乾學所居之府第,乃尚書第,在崑山城內西塘街,因他曾任刑部尚書,故名。而當時名滿天下之傳是樓,即在尚書第內。自徐氏子孫式微,所藏善本書籍,大都流入他家,而樓亦廢,今其遺址已渺不可尋矣。惟尚書第之產權,迄民初猶保存於徐氏後裔手中,後來出售於王揖唐。王揖唐在《今傳是樓詩話》中說:「閨人育季,本亭林支裔,亦崑籍也。其母家比鄰樓址,閨人出私蓄三千金,購得之。以告余,意謂山水清佳,偕隱可卜,鷗鄉娛老,固自不妨。余曰:『前賢勝蹟,何敢自私。顧任其蕪廢殊可惜,盍就地建一圖書館,為崑山添一故實,可乎?且也公諸橫舍,既無專壑之嫌,仍襲舊稱,詎有爭墩之意?』質諸士論,敵以為宜。時余以南北議和事留滬上,友人無冰君與崑之賢士大夫相習,躬任規劃。因請以今傳是樓定名,余欣然從之。此為今傳是樓定名之始。閨人與亭林同籍玉峰,而亭林與健庵又誼屬甥舅,事之巧合有如此者。」

  後來今傳是樓變成王揖唐的書齋名,今傳是樓位於舊時天津日租界蓬萊街(今天津市和平區瀋陽道六十六號),王揖唐在此生活了十餘年,並完成了著名的《今傳是樓詩話》。《民國名人傳》載:「王工演說,善接納。著有《今傳是樓詩話》(為民國二十二年大公報鉛印本。是作:自民國十六年起連載於天津《國聞週報》,長達數年之久,全書五百九十五則。多關史料掌故);譯有《新俄羅斯》、《德皇威廉第二自傳》諸書。」除此之外,王揖唐另著有《近邊建置概略》、《上海租界問題》、《世界最新之憲法》及《逸塘詩存》。

  王揖唐本是個才子,進士出身,國學根底深厚,安福系失意後,寓居天津,喜歡吟詠,初畏人知。在嚴範孫、趙幼梅的邀請下參加天津城南詩社活動,與舊文人相唱和。詩社曾在今傳是樓聚會,天津詩人馮問田有詩云:「今傳是樓開詩筵,將軍獨作騷壇主。曩者久耳將軍名,後無來者前無古。」王揖唐著有《逸塘詩存》,有詩二百七十二首,所收詩至民國廿九年止。該詩集於一九四一年出版,由國立華北編譯館館長瞿益鍇封面署簽,書前有李國松作序、後有門人李元暉編今傳是樓主人年譜並王氏世系表,及溥叔明題跋。溥叔明係恭親王之孫畫家溥儒之弟,是位傳統文化修養很深的詞曲作家。其時,王揖唐正處在他的人生頂點,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風光無限。所以,前序後跋的作者,對其諛辭過甚也是可以想見的。儘管如此,該詩集於研究清末民國邦交、軍事、民俗等有重要文獻參考價值。

  汪辟疆的《光宣以來詩壇旁記》中有一則〈今傳是樓主人獄中詩〉云:「近則以事偽入獄,年已七十矣。對簿公庭,噤不一言,然在獄中固嘗吟詠自遣。玩其意興,亦殊無衰颯頹唐之氣,可異也。」當時山陰陳中嶽於丙戌冬曾有酬第一典獄長吳訪丞(峙沅)一律,傳至獄中,王揖唐亦次韻奉酬。《光宣以來詩壇旁記》就收有王揖唐的獄中和詩云:「底羨醇醪酌滿樽,春風偶拂座能溫。紛紛世尚甘投石,僕僕誰猶肯到門。君昔題詩驚湜籍,我今畫虎愧嚴敦。(謂子美諸兄子)半生焦爛都無補,悔不追隨學稼樊。」當然還有其他詩多首,保留珍貴史料。

  王揖唐在《今傳是樓詩話》的〈自敘〉中說:「予幼即嗜詩,遇古今人一篇一句之工,隨時採錄不少輟。」由於王揖唐本身是詩人,因此詩友相互酬唱,再加上王揖唐在政治界認識相當多名人,書中多涉及晚清政壇名流,如龔定庵、周馥、翁同龢、康有為、劉銘傳、譚嗣同、袁世凱、俞樾、李慈銘、鄭孝胥、金農、林旭、唐繼堯、梁鼎芬、陳三立、寶竹坡、王闓運、張之洞、王國維、胡思敬、林長民、陳衍、于右任、李鴻章、李經羲、徐樹錚、黃仲則、龔鼎孳、汪榮寶、樊增祥、黃侃、吳汝綸、于式枚、楊士琦、陳寶箴、章士釗、陳衡恪、蔡元培、費念慈、蔣士銓、朱啟鈐、黃遵憲、端方、梁啟超、李士棻、丁寶楨、孫詒讓、張佩綸、陳寶琛等人。王揖唐除了引錄了大量詩作外,他並述及與詩作相關的本事和掌故,這對於研究晚清歷史文化者,提供了不少珍貴的史料。

  《今傳是樓詩話》在提到張之洞中年以後的詩作云:「廣雅詩中年以後之作,多有本事。犖犖大者,故老能詳,余《詩話》中前已及之。」又云:「玩其詞意,必非無病之呻。惜作者既未自箋,自亦無從索解。」但〈元稹〉一詩云:「賈誼多言絳灌傷,舊勳新進敢衡量。最憐輕薄元才子,操縱英雄綠野堂。」王揖唐認為此詩似指虞山而言。虞山乃常熟翁同龢。張之洞集中有〈送同年翁仲淵殿撰從尊甫藥房先生出塞〉詩,自注:「藥房先生在詔獄時,余兩次入獄省視之。錄此詩以見余與翁氏分誼不淺。後來叔平相國,一意傾陷,僅免於死,不亞奇章之於贊皇。此等孽緣,不可解也」云云。王揖唐說:「注語乃晚年加入,賓僚請刪,亦不顧也。」可見張、翁兩人嫌隙之深。王揖唐又說:「廣雅在外,虞山居朝,此事與晉公、元相相類。虞山自負宿望,每以新進視廣雅,兩賢相厄,殆關夙緣。錄此二詩,以見朝局,亦同光史料也。」

  又如《今傳是樓詩話》引及章士釗〈題徐善伯見視戊戌《湘報》全冊四十韻〉的長詩,並謂章詩:「紀述綦詳,足徵信史,實為近數十年極有關係之作。」《湘報》是維新運動中最激進的報刊,由熊希齡(秉三)創辦,獲得湖南巡撫陳寶箴(右銘)的支持。陳寶箴是陳寅恪的祖父,為晚清重臣。陳寶箴作為章士釗的「父母官」,在湘推行新政,創辦時務學堂,對年輕的章士釗肯定產生過重大影響。章士釗這首詩披露了不少史料,關於蔡鍔的記敘就與常見的蔡鍔傳有不同之處。據湯志鈞《戊戌變法史》載,時務學堂招考有三次,首次即一八九七年(丁酉)九月,章士釗幼年多病,參加了這次考試,得以見到陳寶箴。

  另外《今傳是樓詩話》是王揖唐隨手抄錄,有些詩作並未被收入原作者的詩集中,而有些詩集後來也失傳了,因此本書無形中又有輯佚之功。例如曾被任命為臺灣建省後首任巡撫的劉銘傳有文集《劉壯肅公奏議》和《盤亭小錄》,詩集《大潛山房詩抄》。《大潛山房詩鈔》刻於同治五年,多為劉氏壯歲之作,晚期詩作皆未收錄。據劉銘傳之孫劉朝敘云,劉氏解甲歸田後,「以吟詠自適」,遺詩有「數百首」之多,但今多不見,而《今傳是樓詩話》卻保存劉銘傳晚年兩首詩,可見其一斑:

  得遂歸田志,君恩肯放還。解兵渡渭水,策馬出秦關。

  不歷風波境,焉知世事艱。此行無建樹,羞對二華山。(其一)

  秦兵不渡隴,界限總分明。我抱虛糜恥,誰將寇難平。

  徒憂回紇馬,未解世人情。努力期來者,朝廷務遠征。(其二)

  讀了這兩首詩對於晚年被放歸故里的劉銘傳的心境,將會有所體會。詩中暗含對當時朝政荒嬉、苟且偷安的不滿和他自己的抗爭結局。他雖解甲歸來,但壯心不泯。詩風悲壯而慷慨。

  當年名作家紀果庵在〈《古今》與我〉一文說:「信手取舊《國聞週報》翻閱,瞥見《今傳是樓詩話》轉載樊樊山〈金陵雜詠〉,頗有風致」,確實這專欄當時在《國聞週報》連載數年之久,是王揖唐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只是「卿本佳人,奈何作賊」,王揖唐因為晚節不保,當了漢奸,連帶了這書也蒙塵了。但若「不以人廢言」,其實是相當重要的著作,極具史料價值。

  而原本一九三三年《大公報》版的《今傳是樓詩話》是一冊不分卷,全書只有句讀和圈點,也沒有任何標題,當然也沒有目錄。因此閱讀或找尋其中的資料甚為不便,而該書流傳亦少。後來文海出版社雖有影印出版,但仍依其舊。此次重新打字排版、點校、分段整理,甚至製作每則的小標題。並以中研院圖書館所藏的《大公報》版詳加核對,除了改正原書原有的錯字外,由於王揖唐好用僻字,有些已改為現在通行之字,有些仍然保留。這是首次以新式標點完成的繁體字版,而且編了目錄,對其中引用詩文的標題和內容完全標示清楚,對於查考或閱讀均甚為方便。又因此書所涉及的大都是晚清到民初的詩人及其軼事,而這些都是作者所見所聞者,書名則改為:「晚清民初詩壇見聞:今傳是樓詩話」,以更顯其書之旨趣。

作者序

  予幼即嗜詩,遇古今人一篇一句之工,隨時採錄不少輟。欲為詩話已自遣,譬乎博奕,賢乎已也。顧昔之所嗜,或越月一變,越歲又一變矣。況以我之所嗜,能必人人同好耶?昔人於《三百篇》中欲定某句第一,各各不同也;於唐之七言今體、七言絕句,欲定某首第一,亦各各不同也;乃至如東坡七絕及《西湖竹枝詞》,欲定某首第一,亦各各不同也。詩無定論久矣。友人將以予所輯《詩話》彙集成鉅冊,屬為敘,以公諸海內。予則隨手錄存,不敢自信也。藉是貢諸大雅,俾得正其誤,砭其失,為幸多矣!
 
壬申嘉平月合肥王揖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90730
  • 叢書系列:血歷史
  • 規格:平裝 / 46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3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三五七、袁世凱詩固英雄本色
 
項城袁公,一字容庵,彰德養疴時,自號洹上漁人。有〈煙蓑雨笠一漁舟〉圖,曾以攝影見贈,並題詩云:「百年心事總悠悠,壯志當時苦未酬。野老胸中富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無磐石,太息神州變缺甌。散髮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公起家華胄,少負雄才,於詩自非所措意,實則即論餘事,亦大有可觀。
 
罷政後築養壽園於洹上,優遊林下,得句較多。其〈次王介艇丈養壽園韻〉云:「乍賦歸來句,林棲舊雨存。卅年醒塵夢,半畝闢荒園。雕倦青雲路,魚浮綠水源。漳源猶覺淺,何處問江邨。」又〈次韻〉云:「曾來此地作勞人,滿目林泉氣象新。牆外太行橫若障,門前洹水喜為鄰。風煙萬里蒼茫繞,波浪千層激盪頻。寄語長安諸舊侶,素衣早浣帝京塵。」又〈春日養壽園〉云:「背郭園成別有天,盤飧尊酒共群賢。移山繞岸遮苔徑,汲水盈池放釣船。滿院蒔花媚風日,十年樹木拂雲煙。勸君莫負春光好,帶醉樓頭抱月眠。」〈春雪〉云:「連天雨雪玉蘭摧,瓊樹瑤林掩翠苔。數點飛鴻迷處所,一行獵馬疾歸來。袁安蹤跡流風渺,裴度心期忍事灰。二月春寒花信晚,且隨野鶴去尋梅。」〈雨後遊園〉云:「昨夜聽春雨,披蓑踏翠苔。人來花已謝,借問為誰開。」〈嘯竹精舍〉云:「烹茶簷下坐,竹影壓精廬。不去窗前草,非關樂讀書。」〈登樓〉云:「樓小能容膝,高簷老樹齊,開軒平北斗,翻覺太行低。」公固不期以文事自見,然使當日無休官之舉,未必有覓句之閒,即謂造物玉成,亦無不可。又以詩境論之,「釣翁眼底小王侯」、「一行獵馬疾歸來」等句,硬語盤空,固是英雄本色,尋常文士,正未可同年而語。
 
▲三六一、金傳是樓得名之由來
 
余之詩話,以今傳是樓命名。海內外友人亦多為詩及之。傳是樓者,崑山徐健庵尚書乾學藏書之所也。清初徐氏,一門鼎盛,健庵以康熙庚戌進士第三人及第,官刑部尚書,尤為士類所歸。京師為之語曰:「萬方玉帛朝東海,一點丹誠向北辰。」「東海」,徐郡也。弟秉義字果亭,元文字公肅,又字立齋,並以一甲登第,海內豔稱三徐焉。康熙朝士評三徐曰:「公肅仁人君子,健庵大人君子,果亭正人君子。」事見龔定盦詩注。三徐均以藏書稱,果亭有《培林堂書目》,立齋有《含經堂書目》,而健庵之《傳是樓書目》名特著。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