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營養師教你不用怕:用實證科學破解27個常見飲食迷思

營養師教你不用怕:用實證科學破解27個常見飲食迷思

  • 定價:350
  • 優惠價:7244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生酮飲食安全嗎?微波加熱有毒嗎?
多補充鈣質,就能預防骨質疏鬆症?
吃得超清淡,為何膽固醇降不下來?

  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正確知識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專業營養師用實證科學為你解說分明。
 
  近年來,從食安議題到減重飲食甚至是保健食品,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迷思,加上媒體的報導與渲染,造成不少民眾困惑與恐慌。
 
  現今是「實證醫學」的時代,攸關民眾健康的權益,更應該有科學論證為基礎,並輔以相關研究佐證,才能真正保障大眾的健康福祉。正所謂「謠言止於智者」,科學乃是釐清迷思的唯一途徑,更是知識來源的基礎。
 
  蔡正亮營養師以「實證醫學」為出發點,引用的參考文獻主要為國際SCI發表的科學期刊,讓「數據說話」,綜合詳解近五年來討論度高、具話題性的27個飲食迷思,內容涵蓋四大主題:食品安全、減重瘦身、慢性疾病以及保健食品。以科學數據傳達正確的營養知識,讓你穿透眾說紛紜的謠言迷霧,確實掌握真正健康無負擔的飲食生活。
 
  激烈減重減下的,是脂肪還是健康?
  吃進身體的食品,是營養還是負擔?
  流言傳來傳去,請相信科學知識才是硬道理。
 
  .維他命C別給小朋友當糖果吃
  .注意器皿材質,微波不會破壞食物營養
  .能量飲料的提神效果,主要來自咖啡因
  .過度加班別期望維他命B群能減輕疲勞
  .吃膠原蛋白不等於補充體內的膠原蛋白
  .天然的紅色系蔬果其實與補血功能無關
  .唯有透過全面生活型態調整,才能真正控制膽固醇
  .吃足鈣質不會提高腎結石風險,加上適度曬太陽,還能預防骨質疏鬆症狀

  ★每篇迷思由「科學觀點」點破主題並揭開序幕。

  ★文章開頭以「也許你曾聽說」描述生活中似曾相似的場景,提出你我切身相關的問題;再以「事實的真相是」進入科學研究裡旁徵博引,讓證據說話;輔以「關鍵概念釐清」做重點摘要,帶領讀者逐步破解流言。

  ★最後用「營養師小結論」、「你可以這樣做」單元來提出實質建議,簡述讀者最關心的實際作法,徹底解決無所適從的飲食困擾。是一本具有可信度、實事求是的知識性保健書籍。

  ─基礎營養常識很重要,本書伴你飯前飯後不苦惱─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破解飲食迷思、擁有正確觀念、攝取均衡飲食」是本書之訴求重點。我期望能藉由本書,讓讀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更能對各種食品及其營養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得到「吃出健康、吃出快樂」的生活。──文長安(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兼任講師/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技正)
 
  這是一本根據科學實驗「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書。我建議讀者們先從自己最有興趣的題目開始,慢慢消化每個科學實驗的設計和結果,學習用證據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盲從。唯有知道真相,讀者們才能對坊間的謠傳和媒體上假專家的話術真正免疫。──郭家芬(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常聽到有人購買綜合維他命時的考量是:「花同樣的錢,當然買劑量越高的越划算!」其實,最適合人體所需的劑量,不會是越高越好。只要能均衡飲食,保持良好作息與運動習慣,就無須再吃過多的營養補充品,來增加身體代謝與排泄的負擔。如同正亮在書中提到的「食材多樣化的均衡飲食型態,才是健康飲食的根本」。──黃雅惠(杏輝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監)
 
  不管是飯吃得多,還是鹽巴吃得多,「飲食」和「營養」一直是歷久不衰的話題,許多人喜歡分享自己的經驗談,殊不知有些論點其實是危害了健康。我非常喜歡作者著書的精神:「科學乃是破解迷思的唯一途徑,更是知識來源的基石。」文章以嚴謹的態度書寫,歡迎你和我一起進入營養的知識世界!──楊淑惠(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
 
營養師聯合誠心推薦
 
  鄭金寶(前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
  蔡孟融(裕元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養師)
  黃曉薇(前臺中榮民總醫院營養師)
  黃俊傑(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營養師)
  郭環棻(豐禾健康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營養師)
  張宇賢(羅東博愛醫院營養師)
  范縈渝(幸忻健康管理顧問中心主任營養師)
  林盈君(晨曦生活診所營養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正亮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學士、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研究所碩士畢業。希望運用所學專長,傳達給每一位朋友最正確的營養觀點與保健知識,共同邁向健康的人生。

  經歷:
  臺灣營養學會專業會員
  98年第二次國家專技高考營養師合格(全國第3名)
  經濟部工業局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能力鑑定合格
  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基礎、進階訓練合格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研發役
  杏輝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
  自由時報校園記者
 
  FB:蔡營養師的大搜查線
 

目錄

推薦序
文長安 擁有正確觀念,吃出健康快樂人生
郭家芬 唯有了解真相,才能面對謠言話術不盲從
黃雅惠 飲食適量均衡才是王道
 
作者序

科學是破解迷思的唯一途徑
 
Chapter 1 日常生活的食安疑慮
迷思1:維他命C可以預防、改善感冒嗎?
迷思2:馬鈴薯發芽有毒,但只要削去芽眼,再充分加熱煮熟,安全就沒問題?
迷思3:多吃紅色食物如紅豆、櫻桃、葡萄、桑椹等可以補血?
迷思4:多數鹼性食品都標榜吃了可幫助體內環保、調整酸性體質,真的嗎?
迷思5:微波加熱食物有害嗎?營養成分會被破壞嗎?長期吃微波食品,是否會影響健康?
迷思6:市面上這麼多植物油,營養價值有什麼不同?較貴的油營養價值真的更好?
迷思7:長途開車或加班的夜晚,來一罐提神能量飲料,真能幫助減少疲勞?長期喝安全嗎?
迷思8:聽說有機蔬果比較健康安全,有機蔬菜的營養價值真的比一般蔬果好嗎?
 
Chapter2 減重飲食的迷思破解

迷思9:為什麼不吃澱粉的高蛋白飲食可以快速減重?短期跟長期這樣吃,減重效果一樣嗎?
迷思10:近年流行的「間歇性斷食法」(又稱輕斷食)也可成功減重,為什麼?
迷思11:減重的人經常被要求「少量多餐」,這樣對體重控制真的能產生實質幫助?
迷思12:「低GI飲食」除了控制餐後血糖,也能減重、改善血脂肪,真有這麼神奇?
 
Chapter 3 慢性疾病患者好擔心
迷思13:天天一顆蛋,膽固醇跟著來,擔心膽固醇過高,蛋最好少吃為妙?
迷思14:我平常吃得超級清淡,但為何膽固醇還是降不下來?
迷思15:長期喝手搖杯、汽水飲料的人,容易有高血糖、高血脂,甚至引發糖尿病,這樣該怎麼辦?
迷思16:飲食減鹽可降血壓,為什麼我明明吃得很清淡,血壓卻還是居高不下?
迷思17:吃燕麥可以降膽固醇,但我的三酸甘油酯卻反而升高,怎麼吃才正確?
迷思18:腎結石、尿路結石的人最好少喝牛奶與補充鈣片,真的嗎?
迷思19:只要多補充鈣質,就能預防、改善骨質疏鬆症了嗎?
 
Chapter 4 保健食品如何正確吃

迷思20:聽說吃維他命B群可以改善疲勞,有科學理由支持嗎?
迷思21:吃膠原蛋白可以補充身體流失的膠原蛋白嗎?
迷思22:年紀大了,聽說可以吃葉黃素來保養視力,用眼過度的人是否也要吃?
迷思23:合成與天然的維他命有什麼不同,是不是天然的比較好?
迷思24:聽說補充益生菌可以改善過敏性鼻炎,鼻子過敏的朋友真的有救了嗎?
迷思25:排便不順的時候,吃益生菌有幫助嗎?要吃多少、吃多久才會改善呢?
迷思26:長肌肉就要吃高蛋白,對健身的朋友來說,高蛋白是否需特別攝取?
迷思27:聽說補充維他命B6、鈣、鎂,可改善女性經前症候群不適,真的嗎?
 

作者序

科學是破解迷思的唯一途徑


  近年來,從「食安議題」到「減重飲食」甚至是「保健食品」,總充斥著許多似是而非的飲食迷思。每過一陣子,就會有新聞媒體報導,造成不少民眾困惑與恐慌。同時,國內也經常出現並非營養專業人士,透過報章雜誌及各大電視,散播許多未經科學實證,過於果斷,頗具爭議的言論而誤導視聽。

  個人深信,科學乃是破解迷思的唯一途徑,更是知識來源的基石。身為營養師,更期望用營養科學角度為出發點,輔以相關研究佐證,為每一位關注健康的朋友提出最正確的營養知識。

  正因「數據會說話」,在執筆過程中,我以力求客觀的角度,蒐集並分析相關科學文獻後再下筆撰寫。「專業與嚴謹」是對自己的期許,卻也必須在爬梳資料的過程中翻越重重障礙。因不同研究方法及性質,甚至文獻量的不足,都可能造成結果的差異。但,「實事求是」才是科學的精神,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

  書內目前集結的27篇提問,多是近年來熱門討論度高,但卻一時難解的飲食類主題。期盼能藉由書中的解說,帶給讀者朋友們全新的知性視野,以科學觀點破解長年以來爭議性高,卻廣為流傳的網路謠言。

  每篇迷思除了以六大單元:「科學觀點」、「也許你曾聽說」、「事實的真相是」、「關鍵概念釐清」、「營養師小結論」、「你可以這樣做」分別闡述之外,文末並附上相關實證的科學文獻,提供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們進一步的延伸閱讀。這是使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提供的醫學相關文獻搜尋引擎「PubMed」(www.ncbi.nlm.nih.gov/pubmed),依文字搜尋並按圖索驥,即能獲得相關資訊。

  同時感謝「遠流出版公司」編輯團隊的悉心協助,本書才得以順利出版。另外,我也在遠流同仁們的鼓勵下,於2017年底成立臉書粉絲團「蔡營養師的大搜查線」。

  正因科學不斷與時俱進,食安及營養議題更隨著新聞熱潮而輪番更迭。若讀者朋友們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非常歡迎大家透過臉書平臺與我交流討論。

  本書從初稿至出版過程,承蒙各界專家們悉心指正,使本書更臻完善。感謝郭家芬教授的悉心指導,使本書在科學論證上經得起考驗;感謝黃雅惠總監提供的寶貴意見;感謝文長安前技正的支持與鼓勵;感謝楊淑惠教授的優質推薦;感謝黃曉薇營養師的細心指正。

  最後感謝,書中內容所引述參考文獻其背後無數的「科學家們」,正因有他們珍貴的研究結晶,正確的營養觀念得以歸納成形,不再受謠言的烏雲蒙蔽。希望大家都能從這本書開始,掌握自己的健康人生,一步步迎向更自在的生活。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82198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36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8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迷思 5:微波加熱食物有害嗎?營養成分會被破壞嗎?長期吃微波食品,是否會影響健康?
 
科學觀點:微波不會破壞食物營養,讓我們從解析微波加熱原理,來說明潛在食安風險有哪些。
 
也許你曾聽說

Alley平常業務繁忙,午、晚餐幾乎都少不了「微波爐」這個好幫手,只要短短數分鐘,就可享用熱騰騰的美食。Alley媽媽知道後非常擔心,她告訴Alley:「聽人家說,常吃微波食品會對身體不好,食物的營養成分會被破壞,而且微波是一種輻射能,食物有可能被污染,而且也不知道微波後的食品會不會產生什麼有害成分?總之,你還是少吃一點吧!」Alley最近剛懷孕,身邊同事也建議她:「孕婦還是少吃微波加熱的食物吧,如果妳忙不過來,別擔心,我們幫你買。」Alley不想總是麻煩同事,也想知道到底「微波加熱食物」有什麼潛在隱憂呢?
 
事實的真相是

人類使用微波爐的歷史已超過50年,它確實帶給民眾生活相當大的便利,相較一般傳統的加熱方式,如蒸煮、水煮、烘烤或電熱等,微波不但可以節省能源,更可以節省時間,加熱的效果也很理想。然而在不少人的心中難免會納悶:微波這麼方便,但是加熱後的食物安不安全呢?

坊間出現不少有關微波食物的負面謠言,包括:「微波是用輻射加熱,食物可能會被輻射污染」、「微波會破壞食物的營養素,長期吃微波食物反而營養不良」、「微波會使食物產生有害成分,長期吃下來,對身體有害」等。平心而論,不難理解普遍大眾對「輻射」、「微波」等這類「科技名詞」所存在的刻板印象及多餘的想像,但只要瞭解微波加熱的原理,相信就能幫助大家進一步澄清「微波加熱」的飲食迷思。

首先,我們來談「微波」是如何加熱食物。

依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16年發布的「微波爐使用之安全指南」(註1)之內容指出:微波(Microwave),屬於一種非離子化的輻射波,它不像X光是離子化的輻射波,因此,微波的能量較低,對人體的傷害性也較低。它能穿透許多物質,像是玻璃、紙類、陶瓷、塑膠等。當微波穿透物質時,它會帶動電子的轉移和電磁場的改變,藉由極性分子(如水分或蛋白質)激烈的震動而達到加熱效果。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
|
2018/05/25
雖然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常見迷思,但重點在「觀念釐清」,細節都藏在魔鬼裡。若不是透過專業分析,一知半解的可能比全然無知更可怕。此書的知識含金量高,提問編排深入淺出,帶給我很大的幫助。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日文美好生活風格書展,參展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