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以小勝大: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典藏紀念版〕

以小勝大: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典藏紀念版〕

David and Goliath: Underdogs, Misfits, and The Art of Battling Giants

  • 定價:380
  • 優惠價:7266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長踞《紐約時報》、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榜!

  繼暢銷作品《引爆趨勢》、《決斷2秒間》、《異數》、《大開眼界》後,傳奇作家葛拉威爾又一傑作!

  【破解迷思X 顛覆傳統 X 提出新角度】
  綜合科學、歷史和聖經的眾多線索,重新解讀強弱法則
  顛覆傳統思維,看見弱者的力量!

  優勢,可能是最大的陷阱
  劣勢,可能蘊藏著機會和獨特利基

  本書教你如何善用弱點,從困境中逆轉勝
  更要告訴你——事實上,弱者打敗強者是常有的事!

  本書談的是當普通人遭遇「巨人」(強大對手、巨大不幸、災難、迫害)時,一個人應該如何做?是依循牌理出牌抑或依憑自己的直覺行事?應該百折不撓抑或棄械投降?應該反擊抑或寬恕?

  葛拉威爾藉由本書的故事探討兩個觀念,第一個觀念是,我們認為珍貴的東西,有很多是來自這種力量懸殊的衝突對立,因為,這種力量懸殊的對抗行動中往往產生偉大與卓越。第二個觀念是,我們往往錯誤解讀這類對立局面,巨人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般巨不可摧,賦予他們力量與長處的那些特質,往往也正是他們弱點的源頭。因而,弱勢者往往能做出我們意想不到的改變:它能夠開啟門徑,創造機會,帶來教育和啟蒙,使原本似乎難以想像、毫無可能之事變成有可能做到。

  如何應付巨人,最好的故事莫過於回顧三千年前,大衛與歌利亞的那場英勇之戰。葛拉威爾分析了許多種類和巨人對抗的戰役,並且得到一個重要的啟示:強者未必強如其表。

  葛拉威爾在書中探討了:
  ★為什麼「比人強的形勢,未必擁有優勢」?  
  ★為什麼要「勇敢離開大池塘,到小池塘裡當大魚」?
  ★「阿拉伯的勞倫斯」如何帶領烏合之眾對抗強大的土耳其現代軍隊?
  ★矽谷宅女籃球隊如何在全美青少年籃球賽中異軍突起?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此路不通,就換條路走
  ★因為更困難,所以會更用心
  ★世界的進步仰賴不理性的人
  ★黑人民權運動如何善用巧計轉勝出
  ★法律可以站在弱勢者這邊
  ★走投無路的第三選擇
  ★困境為何有益?
  ★以恩威並施取代絕對威權
  ★正當的權力,是以法管人,以情理服人
  ★以暴制暴之外的選擇
  ★被逼到絕境,更能產生向前衝的力量
  ★邪惡與不幸能造成的傷害有其極限

  葛拉威爾讓我們看見強弱的非絕對性,以及如何破除迷思、另闢蹊徑,就算身屬劣勢,也有可能有所突破,找到勝利的契機!

書評

  洗練、引人入勝、發人省思。其中最高明、最迷人的一章把印象主義運動和大學入學選擇關連起來,凸顯選擇就讀頂尖大學的迷思,我們總以為讀頂尖大學能提供優勢,事實上,並不必然。──《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各領域人物克服艱難的心路歷程,有英軍涉入愛爾蘭新教徒與天主教徒爭戰、癌症藥物研究、美國民權運動等等,無數的故事與精闢洞察交織成這本饒富趣味的著作。──《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葛拉威爾擅於解釋這世界的種種現象、臨界質量的威力、成功的無常性等等,並以有趣、易讀、鞭辟入裡的文風呈現他的洞察。──《今日美國》(USA Today)

  葛拉威爾擅長質疑傳統智慧之見,他在本書中檢視弱者戰勝強者的故事,世人往往認為這類故事是難以置信的奇蹟,但透過他精闢分析,我們看到,這樣的事並非那麼難以置信,也絕非奇蹟。我們給這本佳作四顆星評價!──《時人》雜誌(People Magazine)

  引人入勝之作,葛拉威爾真是綜合大師!這位永駐的暢銷書作者展現過人的全新思考,也敦促我們跟進。──《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葛拉威爾是概念綜合大師,擅長把來自種種不同領域(從商界到科學界到聖經)的概念結合起來,形成看待世界的新思維。──《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Malcolm Gladwell麥爾坎.葛拉威爾


  1963年出生於英國,成長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歷史系,現居紐約。曾任《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記者近十年,自1996年起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特約撰稿人。

  善於分析生活中難以表述卻無所不在的現象,藉此解析隱藏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成功法則。著有《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決斷2秒間》(Blink)、《異數》(Outliers)、《大開眼界》(What the Dog Saw)、《以小勝大》(David and Goliath)等重量級鉅作(中譯本皆由時報出版)。

  自2000年出版首本著作至今,葛拉威爾的每一部作品都創下了銷售與討論熱潮,好評不斷;更長期盤踞《紐約時報》、亞馬遜書店暢銷榜超過十多年,寫下書市傳奇。曾獲《時代》(Time)雜誌選為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有「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之美譽。

譯者簡介

李芳齡


  專事譯作,譯著百餘本,包括《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NASA用人術》、《都是經濟學家惹的禍》、《BCG頂尖顧問教你轉型思考術》、《頂尖對決》(以上皆為時報出版)、《啟動革命》、《杜拉克:管理的使命、責任、實務》、《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練》、《Uber與Airbnb 憑什麼翻轉世界》、《機器,平台,群眾:如何駕馭我們的數位未來起跳》等。
 
 

目錄

前言 牧羊少年的逆襲
楔子/不堪一擊的巨人/刀與.45自動手槍的對抗/勝利不必靠蠻力

第一部 優點未必是優勢
1率領烏合之眾打勝仗的阿拉伯勞倫斯:相信「強者必勝」,就是永遠的輸家
只會一招的球隊,戰勝群雄/不按牌理出牌的「阿拉伯勞倫斯」/
不打正規戰,才能異軍突起/弱勢者的策略很艱辛/
因為無所畏懼,所以毫無損失/歌利亞不是打不敗的巨人

2無法窮養下一代的富爸爸:比人強的形勢,未必擁有優勢
只有兩百名學生的中學/小班制的學習成效比較好?沒這回事!/
有富爸爸真好?/太有錢,不是好事/
人數減少,但老師會更用心嗎?/財富能買到的東西未必對你有益

3拒絕參加主流沙龍展的印象派畫家:勇敢離開大池塘,到小池塘裡當大魚
印象派畫家的兩難抉擇/那裡是天堂!我以為/
躋身大池塘的代價太高/雖然,我只輸給1%的人/
相對剝奪感會放大負面感受/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此路不通,就換條路走

第二部 有益的困境
4打贏微軟官司的閱讀障礙症律師:命運的逆境,讓人生可以「不只是這樣」
閱讀是一種關鍵能力/因為更困難,所以會更用心/
從建築工人變成頂尖律師/被迫練就的彌補性學習/
世界的進步仰賴不理性的人/成長經歷使我對失敗處之泰然

5被迫長大的失親小孩:苦在起跑點的人,就能贏在終點
傑伊的不堪童年/九死一生vs.幸運躲過/
面對創痛經驗,不是只有負面反應/給病人希望,是醫生的職責/
年幼失親者,成就可能更傑出/力排眾議,治癒了兒童白血病/
自信是勇氣之母/對幼童進行危險的雞尾酒療法/
經歷苦難,才能免於苦難/堅強或沉淪,由你自己決定

6善用巧計逆轉勝出的黑人民權運動:當弱者的世界沒有公平正義,「政治正確」會有新的定義
一張照片的震撼/伯明罕市:美國南部的約翰尼斯堡/
弱勢者運用智慧,也能放手一搏/
若你擋住我的去路,我一定向你直衝過去/
在白人眼裡,黑人全是一個樣/不擇手段,勝者就是王/
有圖有真相?

第三部 懷柔寬容是最強大的力量
7以恩威並施取代絕對威權的紐約警察:正當的權力,是以法管人,以情理服人
發生在貝爾法斯特的動亂/革命源自當權政府的愚蠢和殘暴/
太多的法律和秩序會造成傷害/法律可以站在弱者這邊/
走投無路的第三選擇/是他們惹惱我們

8用寬恕代替報復的喪女雙親:選擇原諒與放下,才是真正的強者
不讓女兒的悲劇重演/讓加州兇殺案減少50%的三振出局法/
嚴刑峻法真有效?/一時疏忽造成的終生遺憾/
繼續被傷痛折磨,還是走出傷痛?/以暴治暴之外的選擇/
寬恕力量大

9為正義而無視危險的樂善邦:被逼到絕境,更能產生向前衝的力量
收容庇護猶太人的樂善邦/我不知道什麼是危險/
邪惡與不幸能造成的傷害有其極限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4758
  • 叢書系列:葛拉威爾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書展活動

 

內容連載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或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
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聖經》〈撒母耳記(上)〉第十六章第七節

前言    牧羊少年的逆襲

非利士人(歌利亞)對大衛說:「你拿杖到我這裡來,我豈是狗呢?」
——《聖經》〈撒母耳記(上)〉第十七章第四十三節

楔子

示非拉(Shephelah)是綿延於猶大山地和地中海沿海平原之間的山麓丘陵,這片山谷橫貫之地是古巴勒斯坦的核心區,風景秀麗,葡萄園、麥田、以及篤耨香樹和無花果樹林地交織錯落其中。同時,這地區也具有極大的戰略重要性。

幾世紀以來,為爭奪這片地區的掌控權,爆發了無數戰役,因為東西橫貫於示非拉上的多條谷地是住在地中海沿海平原上的人們通往猶大山地上的希伯崙、伯利恆、耶路撒冷等城市的要道。其中,最重要的谷地是北支的亞雅崙谷(Aijalon Valley),但最著名的是以拉谷(Elah Valley),十二世紀時,薩拉丁(Saladin)就是在此地抗擊東征的十字軍;比這更早的一千多年前,在猶太人反叛敘利亞王的瑪可比戰爭(Maccabean wars)中,以拉谷是核心地。不過,以拉谷最著名、最為世人所知的故事是《舊約全書》中的記載:羽翼未豐的以色列王國在這裡和非利士人打仗。

非利士人的家鄉是東地中海的克里特島,遷徙至巴勒斯坦,定居於沿岸地區,以色列人則群居於山區,受掃羅王的統領。西元前十一世紀後期,非利士人開始朝東沿著以拉谷地往上游遷徙,他們的目標是佔領靠近伯利恆的山區,並且把掃羅的王國一分為二。非利士人驍勇善戰,極其兇猛,是以色列人不共戴天的仇敵,心生警覺的掃羅王召聚其百姓,趕下山去抵抗他們。

非利士人在以拉谷南邊山地安營,以色列人紮營於北邊山上,兩軍隔谷對峙,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進攻者必須下山至谷地後,再爬上另一邊山地,這無疑是自殺行動。最終,這樣的對峙僵持令非利士人沈不住氣了,他們派出他們最勇猛的戰士下至谷地討戰。

他是個巨人,身高至少兩百公分,頭戴銅盔,身穿鎧甲,背負銅戟,持矛佩刀,另有一個拿著大盾牌的人走在他前面。這巨人對著以色列軍隊呼叫:「從你們中間揀選一人,使他下到我這裡來,他若能與我戰鬥,將我殺死,我們就作你們的僕人。我若勝了他,將殺死他,你們就作我們的僕人,服事我們。」

會員評鑑

3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5
|
2019/06/26
前半段很精采,可惜後半段走鐘了。

英文書名 David and Goliath,是聖經中的故事,講述區區牧羊人 David 卻擊敗全副武裝的巨人士兵 Goliath 的故事,本書主旨便是,看似擁有絕對優勢的一方,未必真的佔到優勢,而屈居劣勢的一方也有可能出奇制勝。依循這格觀點,可以應用到各種情境中,如班級人數、軍隊作戰、學校選擇、閱讀障礙症等等。案例中某位女學生,選擇了常春藤盟校布朗大學,名校當然有很多怪物,因此她成為了班上的吊車尾,在自我質疑下放棄了對科學的熱情,改念文組,看似優勢的環境反而害了她。另外,有些有閱讀障礙症這種看似極端不利的劣勢,卻成了小部分人的助力,你會很驚訝有許多事業有成的人竟是閱讀障礙症患者,如前高盛總裁加里.柯恩。

可惜的是,本書後半引用的例子說服力不是很好,尤其是某加拿大精神病學家的理論,該理論指出,二戰當時倫敦遭受轟炸,政府預期會出現大量恐慌,然而事實則否,確實有些人很恐慌,但有更多人無動於衷,該精神病學家認為「大部分人大難不死,心存僥倖後便湧現自信,進而產生勇氣」。我對於葛拉威爾相當失望,竟然會相信這個沒有實徵證據支持,荒謬可笑的理論。這種現象就只是「戰爭麻木」而已,身處戰場之中,砲彈聲此起彼落,到處可見被轟炸的景象,一開始確實很嚇人,但時間一久就會開始「習慣」,不信的話,可以參閱《走入敘利亞破碎的心臟》中有很生動的描述。作者為了圓他的理論,刻意把被轟炸這種威脅生命的劣勢,說成可以讓人大幅增加自信的勇氣的優勢,相當令人傻眼。

其它讓人不甚滿意的案例如:金恩博士的民權運動是靠狡詐成功的 (黑人的劣勢→養成狡詐的性格),英國無法壓制北愛爾蘭的叛變,因為沒有權威正當性 (有正當性北愛爾蘭就不會獨立嗎?主因是宗教問題),或者納粹無法壓制包庇猶太人的小村莊等等,作者也對倒U型現象似乎有過多的迷戀,試著把犯罪罰則的效果硬套進去。實在可惜,作者爬梳證據的客觀度似乎不如以往,當然,本書的大主旨「優勢未必真的優勢,劣勢未必真的劣勢」還是是非常值得肯定,前半的案例都很堅實和精彩,只是在閱讀本書後半時,最好持保留態度。
展開
user-img
2.5
|
2019/02/09
本書的前半跟主題相關,但後半主題基本上飄移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