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道路

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道路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port 2009 China』S Approach towards a Low Carbon Future

  • 定價:432
  • 優惠價:8737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的主題是「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道路」,重點圍繞應對氣候變化,描述了其現狀、研究進展和人類應對行動,回顧了碳排放的歷史軌跡,特別針對國際上興起的低碳經濟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展望了中國在不同情景下的能源、氣候和發展的未來趨勢,分析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轉讓和資金機制等關鍵問題,探討了在城市優先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和支撐體系,並提出了中國特色低碳道路的發展戰略、目標、重點措施及參與國際氣候談判的原則立場。

本報告利用更新的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體系和資源環境綜合績效指數,分別對全國和各地區1995年以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2000年之後的資源環境績效,進行了綜合評估和數據更新。

本報告對於各級決策部門、行政部門、立法部門,以及有關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社會公眾,具有連續的參考價值和研究價值。
 

目錄

建設生態文明的意義、挑戰和戰略(代序)
前言與致謝
首字母縮略詞
報告摘要
Executive Summary
第一部分 主題報告——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道路
第一章 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影響與對策
一 氣候變化的科學認識
二 氣候變化的影響
三 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響應與國家行動
四 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出路——低碳道路
第二章 碳排放的歷史考察與減排驅動力分析
一 經濟發展與碳排放關系的演變規律
二 不同演化階段碳排放的驅動力分析
三 基本結論
第三章 低碳經濟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一 應對氣候變化的研究進展
二 低碳經濟的歷史背景
三 低碳經濟發展的國際趨勢
四 低碳經濟與低碳發展道路詳解
五 國際低碳經濟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第四章 中國特色低碳道路.的發展戰略
一 全球低碳轉型背景及其不確定性
二 中國實現低碳轉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三 中國特色低碳發展道路的戰略目標與措施
第五章 中國的低碳發展情景和技術路線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
三 情景設計
四 行業發展情景
五 能源和排放情景
六 關鍵領域的低碳技術進展及發展路線圖
第六章 低碳道路的技術轉讓和資金機制
一 鎖定效應與國際低碳技術轉讓的緊迫性
二 國際低碳技術轉讓的概念框架
三 國際低碳技術轉讓的重點領域
四 《公約》框架下的技術轉讓與資金機制及其障礙分析
五 國際低碳技術轉讓新機制的探討
六 結論
第七章 中國低碳城市的發展戰略
一 探索低碳城市發展的經驗
二 中國城市發展的戰略背景
三 中國低碳城市的戰略目標
四 發展低碳城市的戰略重點
第八章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的對策
一 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思考
二 我國在氣候變化國際談判中可采取的原則立場
三 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的對策建議
第二部分 技術報告——可持續發展能力與資源環境績效評估
第九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指標體系
一 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二 2009年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指標體系
第十章 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評估(1995—2006)
一 2006年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評估
二 1995~2006年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變化趨勢
三 1995~2006年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系統分解變化趨勢
第十一章 中國資源環境綜合績效評估(2000—2007)
一 資源環境綜合績效評估方法——資源環境綜合績效指數
二 2000~2007年中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資源環境綜合績效評估
三 2000~2007年中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資源環境綜合績效評估結果分析
四 2000~2007年中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資源環境綜合績效影響因素分析
五 附表
 

在黨的十七屆代表大會上,黨中央在深入分析我國基本國情、戰略需求和我國現代化發展路徑的基礎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目標。「十七大」報告明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主要內涵: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寫入「十七大」報告,是我們黨首次把「生態文明」這一理念寫進黨的行動綱領,這必將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必須准確把握我國的基本國情,科學理解生態文明的豐富內涵,認知科學規律,完善法律法規,創新體制機制,依靠科技創新,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化,提高人的素質,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生態友好型的國家。

一、建設生態文明的意義

生態是指包括人在內的生物與環境、生命個體與相同和不同生命群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種形式,是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與自然和社會關系上的具體體現。生態文明以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為主旨,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注重維系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追求自然-生態一經濟一社會系統關系的協同進化,以最終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

人與自然關系的歷史就是人類文明與自然演化相互作用的歷史。一方面,人類通過獲取能源、資源、空間,排放廢棄物,享受自然生態的服務來影響自然;另一方面,自然由於能源、資源、空間供給有限,生態環境惡化等,限制了人類的發展。人與自然關系的歷史演變是一個從和諧到打破和諧,再到實現新的和諧的螺旋式上升過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不斷提高,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斷遇到新的挑戰。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人類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和最終歸宿。

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人類文明有著不同的生態內涵及其表現形式。在原始文明時期,人與自然保持了一種原始和諧關系:人類生活在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人口數量少,壽命短,技術水平落後,維持低水平消費,家庭和部落構成主要社會組織形式,人類被動適應自然,與自然處於原始的和諧。在農業文明時期,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整體保持和諧的同時,出現了階段性和區域性的不和諧。農業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比原始社會有了很大的提高,產生了以耕種和馴養為主的生產方式,生產自給自足,人口緩慢增加,出現以大家庭和社區為主的社會組織形式,人類的生活活動范圍擴大,過度開墾和砍伐,特別是為了爭奪水土資源而頻繁發生戰爭,使人與自然的關系出現局部性和階段性緊張。在工業文明時期,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斷緊張,並在全球范圍內擴大。人類占用自然資源的能力大為提高,創造了農業社會無法比擬的社會生產力和舒適便捷的生活方式,人類生活的范圍不斷擴大,壽命延長,人口數量大幅增加,工業社會依賴於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大規模消費,造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導致能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

發達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走了一條只考慮當前發展,忽視他國和後代利益,先污染、後治理,先開發、後保護的道路。進入 世紀以後,隨著發達國家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價值觀在全球擴散,發展中國家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資源被掠奪、環境被破壞的威脅。

歷史上,不少思想家對資本主義掠奪性的生產方式和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提出過質疑與批判。1876年,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就曾經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
 

詳細資料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
  • 浪漫小說精選3本72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