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我們要更努力
新四年前,跟著許多夥伴,我們開始在台灣各地推動教學創新、翻轉教學。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波教師自主改變的浪潮,就此展開。這些年來無數的老師自主辦研習、觀課、共同備課。民間的力量甚至影響了政府,過往每年教育部舉辦的初任教師研習開始由民間來承辦,集結教育圈所有創新力量合作無間的一同努力,啟發每年全台近三千位初任教師對於教育的創新思維與教學熱情。只要持續努力十年,就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體制內老師被啟發。台灣教育的改變,似乎出現了曙光?
我們還無法如此樂觀。
四年來,我各地走透透,做了近四百場演講、跟數萬名老師分享新時代的教學新思維。雖然聽眾聽了演講後的熱情讓我感動。但我也常常聽到老師們提到他們滿腔熱血的為學生做教學創新、翻轉教室,結果反而被家長打1999投訴。老師被迫要屈辱的跟這些投訴的家長道歉。我每次聽到這種故事都覺得好心疼。這些投訴的家長對教育的認知,仍停留在自己二十年前當學生時代對教育的認知。所以他們看不懂現代老師以培養孩子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於是他們焦慮,於是他們投訴。
不解「自主」,忽略「引導」
四年來,我們也看到有老師無法掌握翻轉教學的真正內涵與具體做法,以為翻轉教學、自主學習,就是老師完全放手,一切丟給學生自己去學。這些老師只看到了翻轉教學所提的「自主」,卻完全忽略了「引導」的重要;他們誤以為全然放手給學生自己學而老師不管,就能培養學生自主的能力。於是我們常看到這些老師的學生投書媒體抗議:「第一章第一組教、第二章第二組教……老師自己都不教!問也不回答,只說這就是翻轉教學!」翻轉教學正因為這些不懂翻轉教學內涵的老師而被汙名化,這類的「偽翻轉」也讓學生覺得痛苦,甚而視翻轉為畏途。
四年來,我發現我們的努力還不夠。透過對老師演講、辦工作坊,固然我們幫助了許多老師對教育開始有新的思維而做出種種讓人驚豔的教學創新。但即使如此,教育現場都還是有老師對教學創新的內涵與做法產生誤解,更何況是台灣的家長、學生們?我們的努力還不夠!我們沒有幫助更多的家長、年青人、學生了解:為什麼在充滿變局的新時代,我們的教育必須有所改變?這些改變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改變的背後內涵又是為何?做為家長、學生,我們又該怎麼看待老師們的教學新做法?
努力不夠,就要更努力。我們有必要幫助更多家長、學生了解教育不得不變的理由,了解這一波教育創新浪潮背後的脈絡。2015 年,我之所以撰寫《為未來而教》,就是希望能幫助老師、家長、學生了解新時代下的教育新思維。但一直以來,我覺得當初的版本對家長的論述還是不夠。另外對於想改變的老師、校長而言,如何能夠在校園建立文化來推動教育的改變?這極為重要,卻少有書籍著述論及。
因此新版的《為未來而教》特別增加兩萬多字的論述,希望能幫助台灣的家長、年輕人、學生,更深入的探討新時代的教育觀、教養觀該有什麼樣的改變。同時我也將任職台大教學發展中心時,我們如何在校園建立文化、推動台大教學改變的種種做法與背後的精神內涵,完整的呈現給大家。我希望透過新版的《為未來而教》能夠幫助台灣社會更多人對於教育有更清楚的了解,對於孩子的教育能有更寬廣的格局,不用再整天為了孩子的升學而充滿焦慮、被迫汲汲營營。
以能力為本,教育的關鍵
三年前,台灣通過了「實驗教育三法」。為了讓社會對於培養以能力為本的新教育思維能更加理解,我跟熱血的教學夥伴們申請成立了一所橫跨國小、國中、高中的實驗教育機構「BTS 無界塾」,希望能落實《為未來而教》書中的價值理念。無界塾希望從11歲開始教這些孩子,好好的培養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在無界塾老師的陪伴與引導下,慢慢探索出自己的才華與興趣所在。
在無界塾辦學這三年來,跟孩子們的相處、看到孩子們的表現,讓我更加堅定相信以能力為本的教育,才是幫助孩子們適應未來充滿變局的世界的真正關鍵。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無界塾教師夥伴們所共同討論出來的使命宣言,它也是我心目中真正理想教育所要做到的:
「我們創造一個以孩子為中心的學習環境,我們不放棄每一個孩子,致力於啟發潛能,實現以能力為本的差異化教學。我們預計陪伴孩子八年的時間,協助孩子發掘興趣、建立自信、形塑價值,找到並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希望每個孩子從無界塾離開時,具備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團隊合作與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個善良、利他且有影響力的人!」
希望新版更完整的《為未來而教》,能夠幫助更多的老師、家長、年輕人對教育開始有不一樣的思考。更期待能幫助大家,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而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