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今藝術 11月號/2017 第302期

典藏今藝術 11月號/2017 第302期

可購買版本(1)

  • 雜誌名稱:今藝術&投資    新功能介紹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日期:2017/11/01
  • 定價:180
  • 優惠價:9517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建構台灣藝術史:美術館.藝術修復.檔案平台
Constructing Taiwan’s Art History: Art Museum, Art Restoration, Archival Platform

根據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公布近三年「大專院校台灣藝術史課程調查」,台灣藝術史課程僅佔10%,遠低於中國藝術史的22%及西洋藝術史的20%,在102個系所中授課師資每學期約為20人左右。另一方面,就周邊亞洲國家成立藝術史學會的時間點來觀察,中國藝術史學會成立於1937年、日本藝術史學會成立於1949年、韓國藝術學會成立於1986年,而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直到去年,才終由一群關心台灣藝術史的學者連署發起學術社群,為台灣藝術史研究搭起資源整合的服務平台。
文化部長鄭麗君曾指出,在文化政策中,愈是紮根的工作,政府的責任愈重大,建構台灣藝術史觀是她任內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而文化部將「台灣藝術史重建」納入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當中;今年7月,獲得行政院核定16億元經費,預計透過作品與史料的系統化典藏、主題研究與策展、教育推廣等工作,重新建構包含美術史、音樂史、攝影史、建築史等類別在內的台灣藝術史。
台灣藝術史研究於外在國際環境興起重探歷史的思潮下,也自台灣社會的忽視隱憂中重新獲得政府的正視,由於將藝術史研究列入教育課程之中,或是培育台灣藝術史論述書寫人才,相關討論已多有有志者關注,故而本期專題則試圖將討論途徑擴展至過往較少著墨之處,分別從美術館、藝術修復與檔案平台取徑,期望擴增台灣藝術史紮根的媒介;亦希望藉由現代技術與藝術史料的交會,能讓藝術資源成為更多藝術愛好者的土壤養分;更期待在國際對於現代性之亞洲經驗的認識上,有利於外界對於台灣藝術史之積極認識。(企畫|高子衿)
 

編者的話

一本美的雜誌
文|張玉音

也許因為開始有了家長身分,近年對於藝術教育的可能比過往更為關注,數年前在募資平台看到「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劃」,這項計畫發起的意圖和邏輯,都撼動過往我對於體制難以改革的失落,不亞於2012年看到「零時政府g0v」致力推動政府資訊透明化,並積極開發公民參與社會的資訊平台與工具,對於台灣民主體質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上月因採訪之便,親自拜訪美感細胞團隊,除了幾個大男孩對於全民藝術教育新穎的觀念與熱誠,最關鍵的是他們各自分工,跨教育界、設計界、政府部門、立法院的溝通執行能力,讓理想並非空談,而是在種種理想與現實限制的來回中,如何讓美感教科書真正進入體制,能真實將一本美的教科書交到學童們的手上。
他們從教科書——乘載國民基本技能之載體的美感切入,讓美感教育能從更年幼、更普及的時期被紮根。這也如同王小棣將電視劇視為一種社會運動,因電視是進駐每個家庭客廳的重要電器,對於人心與意識形態的影響直接與劇烈。而設計界甚至也興起「身分證再設計」的討論,這也是美感與設計逐步被納入國家認同的事務的證明。但這些從非藝術界的積極作為,同時也使筆者燃起一種危機意識,反觀所處的藝術界總是訕笑社會各種物件的醜鄙,然除了藝術品的生產與展覽製造外,我們真實為了翻轉社會的美感做了哪些努力?藝術一向是各種文化領域的根源,而承載這麼多視覺藝術資訊的《典藏.今藝術》,是否是一本稱得上具有美感的雜誌?
編輯部與合作美編除了盡力在內容呈現上鞭策美感呈現,仍有一大部分商業合作的內容是編輯部難以撼動與干預,但同時也觀察到許多畫廊愈來愈注重文宣設計、畫冊排版、字體裝禎運用和展示設計,這些設計也愈來愈攸關讀者識別一間畫廊的質地與美感高度。在翻開雜誌最前面的廣告內容,近年有愈來愈高比例看到視覺愉悅的廣告頁面,這些改變都讓一本企圖傳達藝術的雜誌更有說服力。不可能嚴苛要求所有與藝術相關的產業都有美感教育的使命感,但也許至少在各自的業務範圍內對於美感能精求些。試想如果未來一場藝術展覽、一份藝術雜誌、一本畫冊所呈現出來美感精緻度,比學童手上的教科書來得更低落,屆時藝術是否仍有陶冶他人的高度與話語權?
面對從設計領域對於全民美學教育升級的實踐,或許藝術界比一般國民更迫切需要一場美感革新。至少先從小處開始,期許未來合作單位都能做一檔從裡到外所有細節都不愧於「藝術」之名的展示,讓《典藏.今藝術》無論自製與合作內容都有和藝術相應的美感,真正成為一本承載「美」的雜誌。
 

雜誌目錄

EDITORIAL編輯手記
048 一本美的雜誌∣張玉音

COLUMN今專欄
050 藝術與經紀∣王嘉驥
052 設獎的藝術∣馮光遠

NEWS焦點新聞
054 國際.中國.台灣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056 半場無戰事 林平暢談北美館兩年養生蓄勢計畫|吳牧青
058 流動.共構.園藝/異 2017大內藝術節|張玉音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060 內掘心靈荒原 徐永進.寫出來的繪畫|張玉音
064 社會企業的原住民藝術推廣之路|嚴瀟瀟
066 原住民當代藝術與台灣文化的集體想像|陳飛豪

FEATURE專題企畫
068 建構台灣藝術史:美術館.藝術修復.檔案平台|(企畫)高子衿
070 美術館與台灣藝術史的重建|黃心蓉
074 新美術館群分析:新美術館運動群起的「述行狀態」|吳牧青
076 新美術館群調查|王萱、馬思源
080 修復資料庫與藝術史建構|林佳禾
084 數位資料庫與藝術史的交會|李孟學

SPOTLIGHT藝壇注目
088 草間彌生美術館和她的「愛」|楊天帥
092 第14屆里昂雙年展「浮世」|余小蕙
096 博物館化之斯德哥爾摩|閑原
100 「亞洲學」從頭說起…第六屆亞洲雙年展的「區域聯防」策展方法|吳牧青
104 承繼與混種 關於「日本近代洋画大展」兼談台灣當代幾片風景|陳湘汶

OBSERVATION藝點觀察
108 觀看他者的錄像 朱駿騰「意識不明」作品脈絡|黃建宏
112 書寫時代的孤梯 郭俞平作品的傷痕補綴|林怡秀
116 藝術如何外交? 從「熱帶氣旋」談關渡美術館國際交流戰略|張玉音
120 台北的街區藝術節與歷史的交會|賴英泰
124 結社的藝術家,史學視角中的藝術家 從「此圖彼刻」出發的兩個觀看維度|嚴瀟瀟
126 身分的扮演與日常社會的建構 艾可彭「身分1970-2017」|沈柏逸
128 詮釋權下放 2017要害藝術節|丘德真
130 前進歐洲大展,回首台灣藝壇 2017歐洲三大藝展的啟示|蕭瓊瑞
133 心靈手巧 城市風景的溫度|劉星佑
134 十年里程 專訪大象藝術創辦人鍾經新|呂學卿
136 十年薈萃 大象藝術探藝歷程|劉永仁

FORUM藝術論壇
138 日本近代洋畫的養成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李孟學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40 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特別報導|張玉音、嚴瀟瀟、呂學卿、陳飛豪、劉星佑

SNG展覽直擊
148 中國.台灣

ART SCENES展覽選介
180 林樹蔓草 評李茂成個展|王嘉驥
182 惟道是從之所見 馮君藍鏡頭下的微塵|林怡秀
184 自然.而然.Pulima 拉夫拉斯的生命思考|蕭鄉唯
186 途經,他者之域 李英皇、曾冠樺、洪民裕當代繪畫展|白適銘
188 空氣草 當代藝術中的展演力|張君懿
190 韓湘寧的時空飛躍|蕭瓊瑞
 

內容簡介

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從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藝術市場……等等,都是持續關注的重要項目。在選樣上,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

各期珍藏

 

詳細資料

  • 條碼:R030064709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