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 12月號/2017 第303期

今藝術&投資 12月號/2017 第303期

可購買版本(1)

  • 雜誌名稱:今藝術&投資    新功能介紹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日期:2017/12/01
  • 定價:180
  • 優惠價:9517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藏品再策,故事新敘
收藏與藝術史的動態平衡
在少數僅有的藏家訪談經驗中,記憶尤深的是收藏家陳泊文與施俊兆在闡述藝術作品的雙瞳,深刻地顯露對於藝術物件炙熱的信仰,但也正因為此種深情,才會縱身踏足藝術收藏的路途。這些藝術涵養與專業度極高的藏家群,除了展現台灣藏家視野與品味的高度,卻也令人好奇在這些層疊私人收藏的庫房裡,無數瓦楞紙盒與氣泡棉包裹的,還有哪些未見天日的珍稀藏品。當藝術品成為私人與機構的藏品後,作品中蘊藏的藝術家靈魂,與物質痕軌不可避免的成為列管的檔案,某種程度當其不再公開展示,其敘事也一定程度會成為一被懸置和封閉的系統,然而,藏品是否有重新被邀約與策展開啟的可能?而我們又如何識別此種重新開啟的過程?這類面對藏品策展再創作的手勢與意識,在國際案例上相當普遍,然在亞洲與台灣,是近年才以獨立策展方式的介入,重新思索藏品檔案重返公眾與社會的意義。
專題先以巴黎紅屋基金會(Maison Rouge)過去十年間定期舉辦,將世界不同收藏家的收藏品作為內容,邀請策展人針對收藏進行再詮釋的展示,來談論當策展參與時對於收藏的反饋和意義。以及近年在香港巴塞爾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期間,香港藝術中心所舉辦「收藏家當代藝術藏品展」,同樣邀集策展人參與亞洲藏家藏品的再展示與再策劃,對於收藏理念推廣的紮根意義。另以陳泊文近期逐步公開個人精選藏品行動為邀請,為私人收藏打開更多應用與對話的契機,和背後關於專業經理人的藏家教育系統所衍生對藝術產業的正向互動。最末,以美術館內部行政、獨立策展、典藏品脈絡等多方協商後的實驗展示,和對典藏系統的質問與其中複雜操作的反思,更期待這項對於藏品的回望,一方面是重新詮釋的嶄新手勢,另一面則是對於社會漠然應對文化資產與歷史記憶的提醒。(企劃|張玉音)
 

編者的話

尋人啟事
文|張玉音

曾經在與大學藝文科系在校生同桌分享專題製作的場合,抑或在婉轉拒絕年輕生命應徵編輯的信件中,都曾被詢問過重複的問題:到底什麼樣特質的人,我們會考慮讓其成為編輯台的同事?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每一個階段的標準皆是浮動的。剛踏入藝文編輯領域,仰望的是採訪同事對於產業各種細節的熟悉,和對於藝文政策缺漏的批判、深刻的觀點;更熟悉印務後,我著迷體驗各種紙質的觸覺差異,和如何在印刷裝禎更具實驗與顛覆性;然在更長期處理這份夾雜在商業與批判理想平衡的雜誌生產工作後,更多時候令人佩服的特質是,如何持續在這種高壓下平衡生活、穩定生產,或如何在面對差異化、認同度都不同的創作者,一樣拾起對於藝術的熱情,投注到書寫中。
而曾經來往的同事間,有這樣風景出現。2013年編輯台的採訪編輯職缺繼續震盪更換新的人選,一位靦腆、禮貌的藝大博士生成為我們的新同事。在工作交接後,他開始逐步處理最基礎的畫廊採訪工作,無數午飯和晚飯時間,採訪技巧和應對常成為我們的話題,作為一種經驗的傳承與交換,我問他有沒有興趣和前後任的採訪編輯同事一起籌組讀書會?因為工作性質很難擠出時間好好閱讀理論的我們,希望仰賴新同事從學院帶來的理論文本,能讓我們面對作品有更深刻的思考。有時聚會就席地在公司附近公園的階梯上,捧著滷味和啤酒,在昏黃的路燈下,閱讀哲學文本,所有字句來回的消化,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理解,當然還有夾雜著工作上的垃圾話、藝術界的八卦。那段時光耀眼燦爛,卻是踏出社會後少數能夠回返研究生狀態,重拾學術專注,彌足珍貴的時刻,或許更多的是在職場上對於革命情感的鄉愁。
記得第一筆領到因為廣告合作的稿費時,他訝異地告訴我,原來文字寫作者是有機會生存的;也記得他曾引用教授對於他的勉勵,那句話的大意是「也許你並不一定認同當下你所採訪的每一位創作者,但不要輕忽每一段採訪與累積,不要怠慢每一次書寫,當你誠摯以對,無論對象是誰,都將有所獲。」是一種屬於他的體貼,分享給每個月必須無數次面對差異化藝術家的我們。直到今日的每一場採訪準備前,那句話還是會不時的跳出來成為一種儀式與引言。
採訪編輯工作是一在藝術圈可以立足,又可以逐步累積人脈的位置,不同角色的人因為媒體身分的加持,有時會讓你無法判定那是矯情或是友誼,有時的奉承與機會,總會讓人飄然覺得這個圈子必定有你的位置。年輕的同事後來一部分在追逐名聲的肯定裡,得失心重了起來,在某些開幕場合偶爾會巧遇其刻意交際的身影,也逐步推掉一般稿費的邀稿,而更致力撰寫雜誌的廣告合作稿件;畢竟為了生存,在時間花費與經濟回饋上,那是CP值更高的選擇。然而一直沒有改變的是他永遠對於他寫作對象的真摯,這也是到後來因價值觀差異漸行漸遠後,我仍在遠處由衷敬佩他的。
雖然某些時刻我仍不解,為何原來禮貌、善良、思想縝密的他,在日後更看重的是某種因為書寫產生的價質交換,有時也不確定當這樣純粹的生命踏入藝術生態,究竟是一種生命的助力與阻力?或是他曾經後悔踏入這個產業嗎?也許我們該更早辨別,那一切的反常都是他為了在藝術圈生存的擬態,如今所有的答案都已無法和他確認,臉書訊息裡躺著他回覆11月中回來幫忙採訪,冰冷無法兌現的承諾。這一張尋覓被阻斷的啟事,卻毫無疑問的識別了一位在藝術生態寫作者的生存實景,在各式無以名狀的困境下難眠。
現實的困窘留給我們這些仍以寫作維生的人,來接棒突圍吧,願你即將抵達的他方,是寫作者更有尊嚴的所在。
 

雜誌目錄

EDITORIAL編輯手記
042 尋人啟事∣張玉音

COLUMN今專欄
044 陳界仁的建築:情感技術∣黃孫權
046 自願擱置懷疑、想像力與藝術∣耿一偉

NEWS焦點新聞
048 國際.中國.台灣
050 高美館「KMFA Pavilion輕構實驗建築」計畫正式啟動∣嚴瀟瀟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052 群羊、電造、三牲獻藝 兩廳院30周年活動「眾聲之所」側記|吳牧青
054 重整的關鍵時刻 台灣藝術博覽會的挑戰與未來│嚴瀟瀟、張玉音、陳飛豪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058 陌生化的熟悉 瑪莉娜.克魯斯的「母系物語」|彭佳慧

FEATURE專題企畫
062 藏品再策,故事新敘 收藏與藝術史的動態平衡|(企畫)張玉音
064 策展概念與收藏脈絡之於藝術收藏|王維薇
066 人性的啟示 紅屋的私人收藏展系列|余小蕙
070 培養收藏習慣,讓藝術生態可持續發展 談香港藝術中心「收藏家當代藝術藏品展」|黎家怡
072 一份走出舒適空間的邀請 陳泊文談藏品線上化|張玉音
074 收藏的系統化與活化 李政勇談藝術產業思維與未來想像|嚴瀟瀟
076 創造的回憶 我在北美館典藏展裡的一場實驗|秦雅君
078 有知的反叛 談「典藏實驗展」所揭示的體制新生|張玉音

SPOTLIGHT藝壇注目
082 「中空之地」與中央之國 談陳界仁的「中空之地」|卞卡
086 娘什麼?老子都不老子? 性別政治的完成與破壞|劉星佑
090 藝術乩身之降靈 推拿–侯俊明「身體圖」訪談計畫|張明曜
092 大卷伸嗣的「重力與恩寵」 死亡與重生共存的一瞬之光|陳飛豪

OBSERVATION藝點觀察
094 藝術祭到底真正發生什麼事?|楊天帥
098 f(圖地反轉)=創作.流亡.意志.史 劉秋兒「缺牙鋼琴」|吳牧青
102 以無為有,以輕為重 黃立慧「時間的女兒」|陳韋臻
106 一場左翼社運的虛擬和擴增實境秀 「諸眾之貌:滋事」聯展|楊成瀚
108 從城中一畝田談起 關於城市想像與冒險的十年|張玉音
110 聆聽當下 《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的同志再現|蔡雨辰
112 曾海文.中國精神正吹向藝術市場|artprice(翻譯)陳文瑤

FORUM藝術論壇
114 作為藝術史同行者的展覽史 從「亞洲.策展/史」系列講座看展覽史的當前研究脈絡|嚴瀟瀟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118 摩登、上海、藝術的未來與藝術的群聚效應|王焜生

SNG展覽直擊
122 中國.台灣

ART SCENES展覽選介
150 萊茵河當代藝術新勢力 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展|蘇郁心
153 2017香港水墨藝博登場|水墨藝博
154 袁金塔,一種人文批判的現代性水墨符號|尚輝
157 找尋文化的基因 發現客庄美學DNA|蕭瓊瑞
160 屏東地景藝術節 眷村文化特色與街區紋理的再塑|黃鈴珺
162 2017 ART KAOHSIUNG 高雄藝術博覽會 深耕五年的里程碑|高雄藝術博覽會
 

內容簡介

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從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藝術市場……等等,都是持續關注的重要項目。在選樣上,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

各期珍藏

 

詳細資料

  • 條碼:R030064710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