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 博學誌:慢老科學

科學人 博學誌:慢老科學

  • 雜誌名稱:科學人
  • 刊別:特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日期:2017/08/28
  • 定價:380
  • 優惠價:9536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子曰:「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60而耳順。」上天很公平,地球上的生物隨著時間流轉,都會逐漸老化。社會與醫療不斷進步,人類平均壽命逐漸延長,然而長壽現象帶來了許多挑戰,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症。身為人類,我們是否隨著年齡增長累積了豐富的智慧面對後半人生?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如何了解與面對這些挑戰?此特輯檢視老化的演化觀點、抗老的各種努力、並試著提出保健之道並深入探索老化疾病,讓我們藉由回顧與展望健康長壽的科學研究,培養樂齡人生的態度與智慧。

精彩單元: 從演化看老化,你想活到100歲嗎? 頭腦靈光 樂活健康,高齡醫學觀點
 

編者的話

【導讀 ─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陳亮恭】
長壽之簡單與不簡單
長壽的意義並不僅在於生物學層次,有品質的老年生活與快樂的精神涵養更為重要;科技與醫療發展必須兼顧整體環境的負荷能力,人類才能與地球永續生存。

人類史中99%以上的時間處於平均餘命30~40歲之間,直到19世紀才出現大幅增長,200年內人類平均壽命從40歲倍增到80歲。長壽雖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結果,但也為地球永續發展帶來挑戰。

人體器官的生理功能多數在25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便逐年衰退,但由於器官生理功能一般都具有很多生理儲備與代償能力,所以我們對年復一年的衰退不見得有明顯的感受,即使如此,掌控人體新陳代謝與能量儲備最重要的器官骨骼肌,自中年過後便開始加速流失,如果無法有效減緩伴隨老化出現的肌肉流失,一連串身體動作的老態將無法避免,包括行動遲緩、身高縮短、倦怠無力等,也就是老態龍鍾的樣貌。

過去科學家認為,人體組成成份的轉變是正常老化的表現;隨著年齡增長,即使體重沒有明顯變化,人體重要成份的組成比例卻逐漸轉變。整體而言,構成人體最主要的成份是水份、肌肉(主要是骨骼肌與內臟器官)、骨質與脂質。中年後骨骼肌與骨質逐年流失,年過60後更為快速,脂質還會造成肌肉功能下降,收縮能力逐漸衰退。

1980年代以來,由於平均壽命增加,科學家開始認為身體組成的轉變不能以正常老化來看待,因為這類轉變到了晚年更為嚴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這項觀念的改變,使老化研究逐漸從生理機能或疾病,轉向評估整體身心功能的退化程度。

許多研究老化的相關科學家會探索生物在老化過程中活動能力衰退的現象。陽明大學生化與藥理學家許翱麟研究線蟲老化,發現線蟲一旦過了繁殖期便開始出現活動力下降。若在適當時機以藥物刺激線蟲的活動力,便能有效延長線蟲的壽命,這是老化生物學上重要的一項發現。此外,陽明大學分子與基因醫學家蔡亭芬找到長壽基因Cisd2 ,這個基因與小鼠的衰老有關。Cisd2 基因有缺陷的小鼠,不僅壽命大幅縮短,所有器官都會快速老化;相反地,當強化Cisd2 基因的表現時,便能有效延長小鼠壽命,而且也比較不會發生器官快速老化。由於Cisd2 基因的作用與粒線體、能量代謝以及小鼠器官組織等都有關,這些因子都會影響老化速度,自然也與長壽有關。

研究人類老化很困難,因為壽命長,觀察期很長,增加長期追蹤研究的困難度。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在宜蘭縣員山鄉進行的「宜蘭老化追蹤研究」(I-Lan Longitudinal Aging Study, ILAS)是一項具創新思維的本土大型老化研究,這項研究並非針對人體單一器官的老化現象,而是探索影響台灣長者晚年整體身心功能的因子,評估衰弱(frailty)、肌少症與認知功能的整體變化,這是一項非常先進的研究設計,結果也發現許多老化的特殊現象。

ILAS發現,長者死亡風險最高的是失能,甚至是發生在失能之前的「衰弱」,就會顯著提高長者喪失健康的風險,由此可見活動能力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然而比較特別的是,ILAS的研究結果顯示,身體功能的退化會伴隨認知功能的退化,而認知功能的退化不見得一定從記憶力開始,在身體功能退化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的認知功能障礙是執行功能的退化,這與阿茲海默症的病程特徵有所不同。

身體功能先衰退的長者會先出現失能現象,此時認知功能仍正常,直至晚期才合併出現腦功能退化與失智症狀;而阿茲海默症的病程則相反,先出現記憶缺損等認知功能障礙,然後才出現身體功能退化所導致的執行功能退化與失能。而ILAS的研究結果也指出第三種老化途徑,有些長者身體功能與認知功能同時退化,這種情況的老化速度更快。

現今科學家研究老化的目標,已從過去追求長生不老轉移至提高老年生活品質。2010年義大利的老年病學家藍迪(Francesco Landi)在研究中指出,對於80歲以上的長者而言,失能對於健康的影響明顯高於疾病,也佐證了人類邁入晚年時,最重要的是維持身心功能強健,避免失能與失智。然而,人類老化不僅是生物學因素,還包括社會與心理層次,即使不論個人先天差異,各種環境風險與生活習慣的不同,使得人類晚年生活與健康樣貌這個跨越數十年的過程,無法以實驗動物來模擬。在第66頁〈挑戰120歲〉文中指出,人類合理的天命大約120歲左右,然而由於受到基因、疾病、環境與社會因素的交互影響,實際上難以活到此歲數。但生物科技與資訊科學進步快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革命性的創新,大幅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

社會與經濟因素也會影響平均壽命,歷史上有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是東西德人民的壽命變化:兩德統一前,東德人民比西德人民平均壽命少了將近10年,統一後,社會與經濟制度的改變,原東德人的平均壽命快速增加,接近西德。幾千年來人類追求長命百歲的夢想,從現今趨勢來看,我們離此夢想已經不遠;在人類壽命逐漸增長的過程中,我們發覺健康比壽命更為重要,因為失能與失智影響長者的生活品質甚深。

近年來一些歐美國家的老年人,失能年限已逐漸減少,人類朝著健康老化的目標努力,讓未來每個人都有可能活得健康又長壽,然而這樣就滿足了嗎?顯然不是!歐美國家發現,健康長者面對的挑戰是心靈的富足感。一些研究指出,約有1/4的健康長者感到孤獨,心靈空虛與生活乏味,讓他們開始懷疑生命的意義。心靈空虛與孤寂感將會是人類邁入長壽時代的重大挑戰,若找不到值得終生投入的志業或夢想,長壽的人生將變得沒有意義。快速進步的科技與文明讓我們往長生不老的方向邁進,人工智慧與雲端演算的進步,或許可永久保存人類的文明精華與智慧,但維持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並非依賴高科技就可達成。科技與醫學的進步或許能讓人類健康又長壽,但必須要有人文思維來豐富生命與精神內涵。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長壽的意義並不僅在於生物學層次,社會與人文心靈的挑戰是更大的議題,科技與醫學的進步必須與人文心靈的成長同步,並兼顧整體環境對於人類長壽的負荷能力,人類才能真正與地球共同永續發展。
 

雜誌目錄

導讀  長壽之簡單與不簡單  文/陳亮恭

第一單元:從演化看老化
8  長生不老夢難圓
16女性為什麼比較長壽?
18祖父母的演化
24靈長類長壽冠軍
32五臟六腑 各有時鐘
38肥胖基因

第二單元:你想活到100歲嗎?
46抗老,另闢新徑
54抗氧化物不抗老化?
60如何活到100歲
64我們阻止得了老化嗎?
66挑戰120歲
73永生春秋大夢
74變形蛋白種下失智症
82科學養腦  大腦慢老

第三單元:頭腦靈光 樂活健康
90  越坐越短命
92  運動讓你每個細胞都健康
98  15分鐘的延壽功效
100  打打電玩 強健大腦
106  打電動的大腦不會變老
110  間歇性禁食有益嗎?
112  地中海飲食 補腦有道
114  邁向營養健康的人生

第四單元:高齡醫學觀點
122  窺探阿茲海默症大腦
124  解除阿茲海默症詛咒
132  快速檢測阿茲海默症
134  高齡治癌的策略
136  健康研究跟著你
138  基因檢驗也難解癌症!
140  打通血路救治癌症
148  新招清除血栓
150  幹細胞醫療起死回生
 

內容簡介

《科學人》雜誌-全球科普雜誌第一品牌

自2002年創刊以來共11年榮獲出版界最高榮譽雜誌出版金鼎獎!身為全球科普雜誌的第一品牌,《科學人》一直領先報導全球最先進的科學脈動與產業趨勢,除生命演化及天文奧秘的探索外,也包括成就未來經濟創新的各種工具:「NBIC,Nano-Bio-Info-Cogno(奈米科技、生物科技、資訊科技與神經科技)」,及其聚合衍生的「長壽醫學」、「未來能源」、「淨化科技」、「即時通訊」、「人工智慧」及「前進太空」等產業趨勢內容。除了原Scientific American文章精確編譯外,台灣延伸企劃採訪篇章更佔40%以上,藉由淺顯易懂的編輯呈現方式,帶給產業精英、知識家庭、高中及大專院校師生最具未來性的知識力。

《科學人》雜誌即將於2017年2月滿15週年!15年來,在「廣」的方面,《科學人》月月帶給台灣讀者科學新知、科學新聞、重要科學研究;而在「精」的方面,《科學人》推出15週年特別獻禮:「博學誌」系列文集,滿足您在單一領域更深入、更全方位的知識渴望。

「博學誌」系列文集

問,時間為何物?(2016/9/20全新出版)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專文導讀

窺探大腦(2016/10/20修訂版)  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志朗 專文導讀

發現天文之美(2016/11/20修訂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孫維新 專文導讀

掌握數位生活(2016/12/20全新出版) 台灣大學資工系教授 林守德專文導讀 活靈活現動物行為(2017/1/20全新出版)金鼎獎科普作家 張東君 專文導讀

各期珍藏

上頁 下頁
 

詳細資料

  • 條碼:4719025007111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