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方的牛奶盒與圓的飲料罐
產品設計經濟學

  每項產品為什麼會以目前的形態問世?要完整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不引用成本—效益原則。前面提過,提款機全都有盲人點字按鍵,連免下車機型也不例外,相關的解釋也與成本—效益原則有關。因為生產者製造兩種不同按鍵的成本,高於預估可獲得的利益。

  一般而言,除非產品價值(也就是效益)的提高足以彌補成本的增加而有餘,否則生產者不會有意願增添某項產品特質。幾乎所有產品的設計都是一種取捨,一方面希望提供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也得兼顧價格的合理,才具有競爭力。

  由汽車款式的演變,最能看出這種取捨關係。一九六一年春季我念高一時,買了生平第一輛車子。當時分類廣告刊出的資訊是:「一九五五年龐迪亞克(Pontiac)雙門Chieftain、V8、收音機、暖氣、換檔桿,三百七十五美元,可議價。」今天所有車子都裝設暖氣,但一九五五年還是選項配備。我那時住佛羅里達州南部,很多車子都沒暖氣,不過碰上冬季特別冷的幾天,裝了暖氣還是不錯的。只不過當時所得水準比現在低很多,不少購車者寧願放棄這一配備,買較便宜的車子,所以車廠如果只生產附暖氣的車款,就可能會給競爭對手以未附暖氣的便宜車搶走顧客。

  然而隨著所得提高,為了省點錢而忍受酷寒的消費者逐漸減少。一旦未附暖氣車款的需求降到某個程度,車商就不願意再展示這類車。當然你還是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訂製這種車子,但顯然不會有人笨到這麼做。因而到最後,沒暖氣的車子就此在市場消失。

  我的龐迪亞克V8引擎車在一九五五年算流行的車款,另一種也很普遍的選擇是六汽缸引擎。V8的優點是加速明顯優於六汽缸,但除了價格較高外,也較為耗油,只不過那時候油價低廉,所以這項成本相當有限。

  接下來是一九七○年代中東石油禁運,以致油價在一九七三年中由每加侖○‧三八美元暴漲到○‧五二美元。一九七九年發生二次石油危機,造成油價於一九八○年飆漲到一‧一九美元。隨著油價大幅上漲,許多消費者覺得V8優越的加速性能已不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因此這種車型就此消失。不過當時六汽缸引擎還是很普遍,而一九七○年代美國少見的四汽缸汽車也趁勢迅速崛起。

  但一九八○年代初期油價又趨穩定,而且和其他商品比較的相對價格還開始下降。一九九九年一加侖汽油為一‧四美元,但如按實質價格計算,甚至還低於一九七三年中○‧三八美元的水準(也就是說,一九九九年的一‧四美元能買到的東西,要比一九七三年的○‧三八美元來得少)。因此大引擎汽車在一九九○年代又開始風行起來。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