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建築家安藤忠雄

建築家安藤忠雄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我從事建築已過了四十年,
雖然社會與建築的處境有很大的改變,
但我面對建築的基本態度,
依舊是﹁對抗都市的游擊隊﹂,
絲毫沒有改變。

紅磚牆的另一頭

如果說我的住宅處女作是﹁住吉長屋﹂,那麼我的第一號商業建築作品,就是在﹁住吉﹂完工後的隔年,也就是一九七七年完工、坐落神戶北野町以古老洋房聞名的﹁玫瑰花園﹂︵Rose Garden︶。

這個案子的業主是二十多歲的當地人,我接受了他想蓋一棟﹁帶給街坊活力﹂的建案委託。實際上北野町當時也受到建設熱潮的衝擊,古老的街道景觀逐漸被毫無品味的大樓與公寓所破壞。這個計畫就是當地居民為了阻止毫無章法開發而展開的。

針對﹁保存街廓﹂的主題,我提出不讓建築物的量體在現有的街景中顯得突兀的配置計畫;此外,也傳承紅磚牆與山型屋頂這類西式洋房的部分風貌。

在現今的社會中,﹁維護景觀﹂一詞已相當普遍,但三十年前,當時社會對城市景觀的意識薄弱。在這個意義下,我認為考量與周遭的協調,用紅磚而不用混凝土外牆,是個正確的選擇。

但我在﹁玫瑰花園﹂中真正想打造的,並不只是紅磚牆。我傾注心力的重點,在於牆壁另一頭的﹁空間﹂。

那是位於兩棟建築之間的留白空間。當時我想在樓梯挑空的外側設置迴廊,以階梯相連,並藉由店面的排列創造出一條﹁道路﹂。這條會受到風吹雨淋的﹁道路﹂,就像一般馬路一樣,偶有不規則的彎曲,藉此在建築物中創造出﹁沉澱﹂與﹁停留﹂的空間;而爬上樓梯,便能從牆縫中看到神戶的海景——我的構想就是在建築物內打造另一個市街。

﹁玫瑰花園﹂完工後,受到委託人等愛鄉愛土的居民熱情支持,以超乎預期的想像融入當地。我認為藉由那次機會,﹁造鎮﹂的觀念便擴展到整個北野町。粗糙的再開發計畫宣告停止,取而代之的是氣氛沉穩的複合式商業建築競相成形。

在﹁玫瑰花園﹂之後,我在當地又參與了﹁北野小徑﹂︵Kitano Alley︶、﹁Rin’s Gallery﹂、﹁Riran’s gate﹂等,十年間大約承接了八項建案。無論是哪一棟建築,都和﹁玫瑰花園﹂一樣,主題放在與周遭環境自然的連結,以及營造場地的熱鬧氣氛。

即便一個個建築規模都不大,但只要連續興建,力量就會合而為一。最後北野町寧靜的原貌沒有受到太大破壞,古老洋房建築與現代的感性得以共存,重生為嶄新的觀光勝地。

這是藉由居民的雙手,串連起小小的點而實現的造鎮。

從建築到都市

這幾年來,東京的都市空間產生了新的變化。在泡沫經濟崩潰後,雖因為不景氣而看似停滯不前,但自九○年代後半﹁政策鬆綁﹂與﹁結構改革﹂的影響,業界又開始興建摩天大樓。過了千禧年之後,則陸續出現了大型開發案。

正好從這個時期開始,出現了︽新生代建築家設計的都心小住宅特刊︾等刊物,一般雜誌也開始大肆報導﹁建築﹂的話題。由此可看出都市的變化,與從前想在郊外購屋的人,紛紛回到市中心的現象,有著相當深刻的關連。東京都的再開發區內,吹起一陣公寓大廈的風潮,而憂心辦公大樓供過於求的﹁二○○三年問題﹂2,也鬧得沸沸揚揚,為東京的都市空間注入眾多的能量。

在高度經濟成長下的都市建設,和今日由民間資本所主導的都市建設,最大的差異在於開發策略轉向﹁重質不重量﹂。每項建案都打出文化都市或環境都市的號召,積極表明他們不像以往的開發案只重視經濟效率。而﹁表參道之丘﹂以﹁媒體旗艦﹂為名,強調其作為流行資訊發源地的特質,亦同樣置身在這股洪流中。

關於那一連串的大規模開發計畫,有正反兩面的許多意見,然而我個人認為六本木之丘雖以商業為基礎,但在地價昂貴的地段導入美術館等文化設施,對日本都市而言是極大的轉變。接連完成的國立新美術館及東京中城,這些設施如果能串連起來,六本木就能成為與上野齊名的新文化圈。但令我擔憂的是,這些設施能維持多久。只要屬於商業設施的一部分,一旦追求利潤的出資者提出要求,獲益性較低的文化設施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裁撤的目標。

但是,都市的豐裕,是從當地豐富的人文歷史,以及刻劃了歲月痕跡的空間而來。人們生活和聚集的場所,是不能當成商品拿來消費的。在建築物承受時間考驗,不斷興建之下,同潤會青山公寓在寧靜的住宅區逐漸改頭換面,成為新舊交融並充滿魅力的場所,在都市中繼續生存下去。

這種因應社會變化的包容力,以及連結時光的堅韌特質,在遭受消費文化侵蝕的現代建築中,應該是現今不可或缺的要素吧!建於青山公寓舊址的﹁表參道之丘﹂,是我對這項課題所提出的一個解答。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