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3/3

艾佛林出生於上流世家,父親是英格蘭紳士,在國王、教會、義務的既定體制和信念下,從小就可以預期他一輩子享有閒適生活的特權;雷恩是在英國國教的高層階級長大的;胡克的父親也是神職人員,不過是低層階級。雷恩和胡克從小時就認為自己會受傳統教育,然後一輩子在既有的教會體制裡工作;洛克的父親是薩默塞特鄉下地方的律師,而巴蓬的父親則是倫敦備受尊重的工匠,也是清教徒的傳教士,由於不屬國教,只能祕密崇拜,常有遭受迫害的恐懼。

對他們每一人來說,內戰瓦解了穩定和有秩序的生活,帶來了動蕩不安和無所適從。雷恩和胡克的父親失去職業,被貼上「罪犯」的標籤;艾佛林離開英格蘭,旅遊尋求慰藉,因而改變了他的一生;巴蓬的父親變成新政權下聚眾鬧事的主要領導人;而洛克則在恐懼中眼見各種思想種子互相衝突發展,進而影響到他的餘生。「騎士黨」和國會的戰事雖然於一六四八年結束,當時出現的許多小派系仍持續爭鬥了半個世紀以上。大家都想轉變修復這個國家,經過種種努力和失敗,現代英國才由此誕生。

然而內戰的餘波和後果不只影響到社會的傳統秩序,卻也成了國家文化和思想的轉捩點。內戰之起不只是對國王個人的攻擊,也是對整個階級結構的質疑。國王的權威奠基在什麼上面?王位遭受攻擊,支持它的機構也同樣受到攻擊,包括教會和大學,他們都認為真理是獨一無二只屬王室的。新觀念和知識的管道產生,從內戰的大混亂之中發展出的哲學,預示了現代科學的誕生。這種追求新真理的精神分別顯現在戰後社會上的無數領域裡,倫敦就是這許多辯證論述的主要思想中心。

一六六六年那場毀滅性的大火,意外地給了這五個人改變一生的機會。大火過後,大家就城市的性質討論計畫,倫敦應該要依照舊基地的規模重建,還是要以全新的城市規模加以取代?對雷恩、艾佛林、胡克、洛克、巴蓬來說,大火給了他們一個空白之地,可以重新打造一個現代化城市。

胡克是大火過後當下對倫敦新貌最有影響力的人。他是模範思想家,用新方法測量紀錄首都焚毀的程度,把中世紀的混亂建築轉變成清楚易懂的科學,因此,他以數學來規畫重生的首都。胡克重建城市的工作,跟他自己的另一個角色是相輔相成的,他是最新成立的皇家學會裡的「新哲人」,這個機構是專門以推動實驗和資料的重要性而成立的。

對巴蓬而言,倫敦城燒毀提供了另一種形式的機會:即投機、利益與建築商的興起。他是從都會的建築業起家的,在倫敦古城牆內重建被燒掉的房屋,不過當他的野心變大以後,偶然發現了「石塊」之外的新機會,也就是發展改建蘇活、史匹特菲爾德、霍爾本等郊區。巴蓬對利益的追逐,使得倫敦發展出現代城市的新貌,也促成經濟與商業之新觀念。

洛克是在大火之後才到倫敦來的,一到此地便捲入政治與知識圈的劇變。他跟贊助他的庫伯爵士一起工作,專注思考貿易與資產、宗教信仰自由、政府機構和知識原則等問題。這些思想使洛克身處危境,隨時有可能會被控煽動叛亂,甚至驅逐出境,可是他的理論卻對首都的知識思想形成有著極大的影響。

對艾佛林而言,這場大火使他這樣一個富有思想和品味的人,有機會在最嚴苛試煉下把想法呈現出來。由於太常被人低估為聰明的外行人,艾佛林靠著寫作、與重要人物交誼,以及他在瑟伊院自家的作品,為自己贏得權威的角色。其作品質疑辯論有關英國人想像力的作品。英國特質要如何定義?「英國的」這個詞表達的是什麼?貿易、宗教、理性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然而,這次倫敦的重生與現代英國的崛起,最有代表性的還是要算聖保羅大教堂的重建,以及雷恩自己想要創造現代建築的企圖。他最早是以天文學家成名,代表最前衛的世界新視野,推動理性、實證與科學方法。然而,在成為建築師以後,他重新界定了自己的原則,在傳統的設計藝術裡,採取從實驗室裡學來的現代方法。聖保羅大教堂就是這個新方法的見證。

聖保羅大教堂在整個十七世紀所代表的意義,訴說了一個在巨變洪流裡與時代搏鬥的國家,流動多變的故事。時至今日,它仍然是倫敦的一個神聖象徵物,同時也是國家慶典和嚴肅典禮的所在地。站在聖保羅大教堂的圓頂底下仰望石塊堆砌的半球體,下面理應是靜聲廳堂與耳語長廊,寂靜卻被每日循環的禮拜儀式和每年八十萬遊客的腳步聲打破。圓頂的比例非常完美,光線從上面射入內部空間,圓頂的頂端有個類似望遠鏡之眼的鏡片,將光束從頂端燈塔底座投射而下,光幾乎成了建築的自身。

聖保羅揉合了複雜的概念,也把時間凝結在石塊裡。大教堂站在這段倫敦與英國的歷史中心,成為這個時代的象徵與投射。到十八世紀初,大火之後不過四十年,聖保羅又被重新改建。一七○八年十月,雷恩站在大教堂前的教堂庭院,仰視他自己的作品,看著最後一塊磚石放在尖頂上。據他的家族歷史《祭祖文》所記載:「穹窿頂端最高處,也是最後一塊石磚,是由驗收官雷恩指定其子代替他親手擺上的。」

它是一個人一生作品的極致高峰,也是經歷過內戰、瘟疫、大火、革命和政治大混亂,卻仍然能夠把周圍的都會重建成現代化首都的一個世代的永恆見證。
3上一頁 1 2 3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