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精彩摘文(摘自《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第五章)

紐約的餿水奶醜聞
直到一八七○年代,美國純正食品的運動才真正結束。但之前的二十年裡,一直都有周期性食品恐慌出現,各大城市的報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有關「卑鄙的混合物」和黑心食品的報導,最著名的莫過於一八五○年代的餿水奶事件。這些毒牛奶最先出現在紐約市,至今許多美國人,包括許多紐約居民,仍對此事諱莫如深。面對醜聞,政客的本能反應就是讓一切趕快落幕。他們只是簡單地安撫大眾,經過很久一段時間之後,政府才做出決定性的行動,這說明大眾的恐慌遠不及政治行動的意義重大。與此同時,餿水奶醜聞讓美國人一貫堅持的純正生活信仰開始瓦解。如果你連牛奶都不能相信,那還有什麼可以相信?

牛奶在美國人心中始終扮演一個令人不安的角色。它是生活必需品,卻又讓人嚴重感到不安。「牛奶和餅乾」總是和天真無邪的孩提時代有所連結。在人們眼中,牛奶是一種乳白色的甘露,它富含鈣質,有益人體健康,而且純正。可是牛奶的純正形象早已被黑心食品帶來的周期性焦慮破壞無遺了。在美國人的飲食中,牛奶是居於如此明顯的神聖地位,時常有人因為它而提出激烈的反對聲浪;懷疑論者也主張,牛奶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唯一的鈣質來源;甚至還有人提出,飲用牛奶會導致一系列的嚴重疾病。有時候,這些反對的呼聲顯然出自於那些危言聳聽者之口,根本就不是什麼「天啟」。一九九七年,一位名叫羅伯特‧科恩的人還出版一本反對牛奶的書籍,名為《牛奶:致命毒藥》。

一八五○年代的紐約是個分界點。餿水奶醜聞爆發後,牛奶仍保有最完美食品的美譽,但當時牛奶的品質的確出了問題。事實上,在現代都市出現之後,與巴氏滅菌法、冰箱出現之前的這段時間裡,牛奶真可說是一種致命的物質。一八四二年,哈特利撰寫了《牛奶隨筆》警告說,如果沒有適當的生產條件,牛奶品質將遭受災難性的污染,而且這些腐壞很難被人們發現。後來,哈特利的這項警告成了驚人的預言。

十九世紀上半葉,當時美國城市人口還沒有那麼密集,每個城市僅憑周邊牧場的乳牛就可以提供足夠的牛奶。但是,隨著城市越來越擁擠,牧場面積日益減少,要獲得足夠的牛奶,像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就只能另尋他法。一八四二年起,每天都有產自橘郡等鄉下地區的新鮮牛奶經由鐵路運抵紐約。然而,城市裡大多牛奶都是所謂的「餿水奶」或「酒渣奶」,來自於釀酒廠或精餾廠旁的乳牛牧場。這裡的乳牛被關在巨大而黑暗的牛棚裡,吃的是蒸餾剩下的帶有酒精成分、熱呼呼的餿水。據估計,到了一八五四年,紐約附近共有一萬三千頭牛以餿水為食,「過著可怕而悲慘的生活」,這些牛生產的餿水奶每年都導致數千名兒童死亡。與鄉村的牛奶相比,餿水奶更稀,味道也更淡,由於脂肪含量太低根本無法製造奶油或乳酪。但直到一八五○年,紐約人喝的大多都是這種牛奶。顯然,這些牛奶被酒精污染了。在當時的美國社會,禁酒蔚為風氣,餿水奶因而招致人們強烈的道德譴責。一位評論員挖苦地寫道,「孩子喝餿水奶,大人喝餿水酒,我們這個民族如此『健壯』、『豪爽』,也就不足為奇了。」他預見,長久下來所有美國人的身心健康將逐漸墮落,並對此驚恐萬分。其它人的看法更是近乎嚴苛,他們認為餿水奶不僅會使人墮落,更會致人於死地。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